怎麼稱呼別人更合適?你如何稱呼陌生人、同事、領導?歡迎討論!

2020-12-04 讀書有恆

晚上回家的時候坐公交,我要坐的那種公交是旅遊大巴車,後面那幾排全是三個座位的。我前面坐一女的,坐在最外邊,挨著過道,司機快要發車的時候,上來一男的,這男的走到這女士旁邊,跟這女士說,「師傅麻煩您讓一下,我進裡邊坐。」

我在後邊正好聽到都快笑噴了,稱呼女士為「師傅」,這女的一臉不高興,然後就是讓開讓這男的進進去坐了。

怎麼稱呼別人,確實是一門技術活呀!

記得有一次公司開會,有一位女同事,說:「老趙這個建議好,我同意!」老趙是我們的一個領導,老趙就不高興了訓,他說:老趙也是你叫的?沒大沒小!

可能是個女同事覺得跟領導熟了,這麼叫,沒問題,其實是有問題的。領導他就是領導,如果你跟他是同級,你可以稱呼他為老趙,算是一種尊稱,因為他年紀比你大。但是如果他是你的領導,你還這麼喊他,那他就不高興了!因為你這麼稱呼,他會覺得你冒犯了他的權威,不夠尊重他。

那麼在職場應該如何稱呼別人呢?小編都快被搞糊塗了!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

第一,如果你稱呼對方為老師

碰到有些槓的人就會問你:我又沒教過你什麼東西,你憑什麼叫我老師呀?

第二,如果你稱呼對方為師傅

對方也未必願意和高興,因為師傅這個詞,很多時候都是稱呼那些路人呀,或者是那種年紀比較大的或者是那種工人什麼的。

第三,如果你喊對方哥、姐

對方給你槓起來說:我又不是你哥,又不是你姐,你憑什麼這麼稱呼我呀?咱們關係還沒有那麼近呢!

那麼問題來了:

問題1:我們到底該如何稱呼職場的同事呢,比如說,年紀比我們大的跟我們是同級的,我們該如何稱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評論區討論一下,你是如何稱呼你的同事的。

問題2,如何稱呼自己的領導?

在一般的單位,一般都是喊領導的職稱,比如說經理呀總監呀,或者主任呀、科長呀,這類的這麼稱呼,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是他的職位,你就稱呼他職位是對他的尊重,如果關係近一些,你可以去喊李哥、李姐類似這樣的,私下裡這麼喊沒事,但是當著眾人就不能這麼喊了!

問題3:如何稱呼陌生人呢?

其實有時候沒必要喊對方叫師傅呀什麼的,有的人可能會比較反感,尤其是些女士們,你喊他師傅啊,喊她姐呀,都不太合適。你喊她姐的話,她會說我有這麼老嗎?喊她阿姨就更不合適了對不對!我們可以直接說你好這就行了。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如何稱呼領導同事讓入職菜鳥尷尬百出
    入職前,父母告訴她,剛進單位資歷淺,對同事要客氣,要稱呼別人為「老師」。可是當林鬱進了單位,逢人就叫老師時,卻反而弄得大家都很尷尬。事實上,在記者的採訪中發現,這樣的難題並非只有林鬱一個人遇到。對此,遊走職場多年的資深人士認為,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稱呼文化」,恰當的職場稱呼,也是個技術活兒。
  • 在單位,你該怎樣稱呼你的領導和同事?
    李哥,王姐,陳經理Mark,David,Jessica老闆,老師,老前輩進入職場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同事、上級呢?不同類型的單位叫法是不一樣的哦可別叫錯啦一起來看一下吧!有些稱呼是同事之間私底下叫的,但在正式場合,要用正式一點的稱呼。
  • 職場怎麼稱呼同事
    相信剛進職場的很多朋友對同事之間該怎麼稱呼十分的頭疼,有的是前輩,有的是領導,還有的是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同事,那麼到底怎麼稱呼可以既不失禮又親切呢?小編告訴你。1.同齡的同事如果是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而且沒有掛職的同事,可以直接叫姓名的後兩個字,這樣既親切也沒有違和感,同齡人之間比較好稱呼,交流也沒有障礙,只要注重基本的禮儀,不要不尊重別人就好了。
  • 結婚請帖怎麼寫稱呼? 請同事長輩領導怎麼寫?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     結婚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也是一件需要親朋好友祝福的一件事,那麼,結婚如何邀請同事呢
  • 職場上如何正確稱呼
    不少人在職場中都遭遇過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別人的難題,「老師」、「老闆」、「老大」、「老總」……該選擇哪一種來稱呼領導?而同事之間,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稱呼最好呢?   職場稱呼,運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係,運用得不恰當卻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 職場技能之初來駕到,如何稱呼同事
    對於職場新人,初來駕到學會稱呼同事是打開人際交往的一扇門,運用不當可能給人留下不恰當的印象。因此掌握一些職場稱謂的原則尤為重要。職場稱謂原則喊錯是大忌。如果不記得對方職位或名字,那麼寧可說「您好」也不要亂叫別人,不然將會給對方留下不好印象。
  • 新人入職,如何稱呼自己的同事?
    同事之間的稱呼有很多種,尤其一個新人來到新的工作環境,有時候稱呼不對,容易造成尷尬。一般職場都是稱呼職位,例如對於王姓同事,可能稱呼王總,但傍邊有兩位姓王的同事,很容易造成誤解。在稱呼上,根據公司不同的性質,有民企、外企、國有企業、工廠、研發中心等等,根據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稱呼方式。對一個人的稱謂體現了你對這個人職場地位的尊重、體現你們關係親疏界限的理解,還體現了你對所在職場環境及文化的適應性。提現職務稱呼方式這樣稱呼是職場比較常規的稱呼方式。
  • 職場稱呼莫大意,職場老人教你恰當的用好稱呼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一般開口說話的第一句就先說稱呼,在人際交往中,正確、恰當地用好稱呼,不僅體現著自己對對方的尊重程度,也是贏得別人良好回應的基礎。也許生活中,稱呼還可以隨便,但在職場中,稱呼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情。
  • 職場稱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局長姓付,副局姓鄭該如何稱呼?
    尋常找他們辦事的時候,如何稱呼實在是頭疼,難道稱呼局長付局長(副局長),副局長叫鄭局長(正局長),處長叫聶處(孽畜)? 某次領導找我們閒聊的時候,直接稱呼他「小苟 」(小狗),當時他聽了倒是沒有說什麼,但是周邊的人感覺很是尷尬,都不知道如何接話。當時領導似乎沒有發覺稱呼上的不妥之處,不過後來,領導與同事都稱呼他全名或者「小龍」,沒有人再稱呼他為「小苟」了。
  • 微信聊天要不要稱呼 這些聊天禮儀你知道嗎?
    陳俊豪說,自己確實有些時候聊天沒在前面加稱呼,但一般都是對比較熟的人才這樣,覺得這樣更直接,便沒有那麼在意。  陳俊豪的室友兼同事鄧先生也說,他對於熟悉的人也有不用稱呼的習慣,省去了麻煩。  微調查  聊天沒稱呼,你怎麼看?  夏姝芸(30歲 女 文員):我有時候也沒有給別人發稱呼,因為有些人不太熟悉,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恰當,所以索性就不稱呼了。
  • 對領導稱呼要注意,一不小心可能造成下面五種後果
    【1】冒犯領導的威嚴對於領導的稱呼,其實在很多時候也是自身和領導關係的一個體現,但是如果說你真的關係特別的近,稱呼這塊兒你一點兒都不注意,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是在冒犯領導威嚴的。公司領導如果連一點的威嚴都沒有,那麼公司的制度應該怎麼制定?公司下面人還會服從嗎?
  • 稱呼職場同事必須要講規矩,謹慎小心莫再隨意叫「小x」
    平時工作中一直很隨意,並不是十分在意職場中的稱謂,總喜歡隨口且隨便地以「小X」來稱呼同事。僅因為自己來公司時間比較早,對於一些後來的同事,只要是年紀略相近的同事,無論其比自己是大還是小,總非常喜歡裝老資格般地稱呼別人叫「小X」。
  • 職場「小白」第一課 稱呼前輩如何喊到位
    私下裡可以『哥』『姐』相稱,但是在很正式的場合,這種稱呼顯然不合適。」    疑問    職場新人不知如何稱呼老員工    「這的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今年剛畢業在南昌市青山湖區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增佩吐槽道:「因為在你的學生生涯裡,很少有人告訴你以後怎麼稱呼職場前輩。
  • 剛入職的新人,該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
    職場是有玄機的,入職到新公司,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同事,則是門「學問」。不要盲目的上來就叫「哥姐」、「師傅」、「老師」、「阿姨」、「x總」之類的稱呼,叫錯了很容易得罪人。1、先了解和熟悉公司的文化及管理氛圍,是那種嚴肅規範型的還是輕鬆自由型的,前者用正統頭銜做稱呼的時候較多,後者除了在客戶面前,稱呼也是多樣的,有可能有稱呼頭銜的,有稱呼名字的,有稱呼英文名的,也有稱呼花名或綽號的。
  • 職場新人怎麼稱呼?
    職場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場所,職場中稱呼的方式,不僅影響你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也對情商是一大挑戰,別以為見人都是*總(*代表姓)地叫,人家一定會高興的,殊不知,如果在公司裡不是真的擔任某個管理崗位的總,這樣稱呼反而會讓人家非常尷尬,下面就簡單介紹在公司內部和與客戶方打交道時稱呼的方法:
  • 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同事,這些要點一定要牢記
    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同事,這個可真是一個大學問,特別對於編內人員來說,基本一輩子在這個單位,稱呼不好得罪了領導和前輩,個人今後發展會很遭罪。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網上的數據:有媒體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職務(46.0%)、師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見稱呼。到底該怎麼喊呢,我覺得作為新入職的人員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先看職務、後看年齡,美女同事,叫姐就行!
  • 你最討厭別人怎麼稱呼你
    無獨有偶,前兩天去哈爾濱玩兒,年紀比我輕2歲的同事,一口一個姐,叫得好不親熱。後來我稍微表達了不願意她稱呼我姐,她也還是本性難移,越叫越歡快。不是不可以叫姐,比我小個8-9歲,叫我姐,我欣然接受。你說你這就2歲,大家出門在外就是朋友,非要佔這微弱年齡差距,顯得自己多年輕一樣,有必要嗎?這也就罷了,關鍵她稱呼這聲姐,把我喊出了30多歲,40歲的感覺。就很像路上小年輕跟貴婦推銷,一口一個姐,親熱叫著。
  • 稱呼也有大學問!日語中稱呼自己和稱呼別人的一些基礎知識
    而如何合適地稱呼自己和他人,則是其中很基礎的一環,對於要學習日語或者有興趣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來說,都是應該對此略知一二的。在各種待人接物的場合中,能做到準確而恰當地稱呼對方或自己,是最基本的一種禮貌。在我國古代也是這樣的,不過現在除非在正式的場合,一般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但在日本哪怕在日常生活當中依然十分注重這一點。
  • 社交規則:從別人對你的稱呼,看透你的人際關係
    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稱呼。這些稱呼的背後,包含著別人對你的社交印象。不同的稱呼代表著不同的人際關係,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不同稱呼背後隱含的意義。一、不帶姓,只稱呼你的名字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姓名有三個字,只稱呼後兩個字。這是最普遍的一種稱呼方式。有的人認為是一種比較親近的稱呼方式,其實不然。這種稱呼方式比陌生人親近一些,但是往往卻比朋友要疏遠很多。一般而言,被這樣稱呼的人的存在感相對弱一些,在社交中並沒有突出的角色,和別人的關係普遍不近不遠。
  • 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門學問
    前兩天, 一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問我,「面對和父母年齡相仿的同事,該喊阿姨還是姐?」這是挺有意思的事。如何稱呼對方,貌似是小事,實際上,還真是一門學問。問題的重點,不在年齡大小,而是遵守慣例。留意其他年輕人如何稱呼,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