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稱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局長姓付,副局姓鄭該如何稱呼?

2020-12-01 騰訊網

前幾天有個職場人士比較苦惱,為什麼?原來他們的一把手局長姓付,二把手副局長姓鄭,最關鍵的是他們的處長還是姓聶。

尋常找他們辦事的時候,如何稱呼實在是頭疼,難道稱呼局長付局長(副局長),副局長叫鄭局長(正局長),處長叫聶處(孽畜)?

職場稱呼也是一門學問,需要靈活掌握它。

一、小編周邊的特殊姓

小編的同事,叫做苟X龍,他和我是同時進入單位裡面的。當時我們還沒有分宿舍,單位臨時安排我們在賓館你們住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說起來,我們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

由於我年齡比他大,我都是稱呼他的全稱,他稱呼我「亮哥」。

某次領導找我們閒聊的時候,直接稱呼他「小苟 」(小狗),當時他聽了倒是沒有說什麼,但是周邊的人感覺很是尷尬,都不知道如何接話。當時領導似乎沒有發覺稱呼上的不妥之處,不過後來,領導與同事都稱呼他全名或者「小龍」,沒有人再稱呼他為「小苟」了。

二、正常情況下的稱呼

正常情況下職場中的稱呼都是有個規律存在的,遵循著一定約定俗成,小編簡單的將它們分為五大類。

1、姓+職位。這類稱呼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稱呼,也是我們平時遇到最多的。公司內部遇見領導一般都是使用姓+職位進行稱呼。比如:張總、李經理、趙書記等等。

2、別名、英文名。這類稱呼出現在外資企業比較多。一般外資企業文化要求有著別名或者英文名。比如:Alice、Bruce、Coco等等。

3、老、小+姓。這類稱呼一般出現在小公司裡面或者是非正式環境下面,這個時候領導稱呼下屬或者同事之間稱呼的時候使用的比較多。比如:老張、小李,小王等等。

4、姓+師、老師。這類稱呼一般出現在其他公司對自己的稱呼中或者不熟悉的人、技術指導的人身上。比如說在外面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稱呼別人的時候都這樣叫法。張師、李師、老師(這個在技術指導的時候使用的最多)等等。

5、哥、姐。這類稱呼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是知道的,使用的也比較廣。

三、特殊情況下的稱呼

正常情況下都是很好稱呼的,但是偶爾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正如前面那位職場人士的麻煩——

正職姓付,副職姓鄭,處長又姓聶。

對於這樣的情況,解決方法很簡單,有三種稱呼方法。

1、直接稱呼為「領導」。在單位裡直接稱呼領導,永遠也不會出錯。

2、直接稱呼為職位。比如局長、經理、副局。

3、具體分析。

正職姓付。比如領導叫做付強,不能稱呼為付局(副局),這個時候稱呼為強局,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副職姓鄭。副職姓鄭的話,一般在正職不在的話,直接稱呼姓+職位,比如鄭局、鄭總。如果正職在場的可以直接稱呼為「鄭副」。

處長姓聶。沒有哪個傻子去交聶處(孽畜),這個時候直接稱呼職稱是最好的。比如說處長。

四、重要提醒

小編想說的是,其實稱呼有一個小竅門掌握就好了。

在外部不知道怎麼稱呼的時候,直接稱呼為「領導」、「老師」。這個稱呼是百搭的存在,任何人都是可以這樣稱呼的。

在內部或者新到一個公司的時候,不知道如何稱呼的時候,觀察旁人,看看領導的秘書或者公司內部的老同事是如何稱呼的,跟著稱呼絕對沒有問題。

五、總結

職場就是社會,點點滴滴都是學問。

相關焦點

  • 碰見姓付的正局長,姓鄭的副局長,怎樣稱呼才合適?
    職場稱呼,是一個看似很小,但也可能很大的話題。比如局長姓付,副局長姓鄭,處長姓聶,每天找他們辦事該怎麼稱呼?你發現這種情況,怎麼叫怎麼不好聽。雖然實際上挺少的,但確實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像這邊顯示的局長姓付,如果叫「付局長」就有一種降低一級官職,成為「副局長」的感覺。而姓鄭的副局長,叫鄭副局長似乎也不是很好聽。並且一般來說,即便他是副局長,在稱呼的時候,也會有意地省略掉「副一級」這個單位。
  • 正局長姓付,副局長姓鄭,怎樣稱呼?網友:太絕了!
    雖然她和正局長副局長接觸比較少的,但是有時候還是需要找他們溝通,或者是在一個會議室裡開會,但是這卻讓她感到很難處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她的正局長是姓付的,而副局長卻又姓鄭。如果用姓氏加上局長這樣的稱呼,難免有些不好,本來是姓付的正局長卻叫成了付(副)局長,姓鄭的副局長一覺反而變成了鄭(正)局長,如果兩人同時在場的話,很容易混淆,並且還會讓人不愉快。如果要叫聶處長,那更是說起來不好聽了。於是這讓他很尷尬,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到底該怎麼樣去處理呢?
  • 我們局長姓付,副局長姓鄭,處長姓聶,有內涵的姓氏要如何稱呼?
    在我國,姓氏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的生僻,有的拗口,按中國人的習慣,年長的,會稱呼老王、老李、老張等,年輕的,會稱呼小王、小李,如果對方有職務,則會尊敬的稱呼王局長,李處長,張經理。有的姓氏,按我們的習慣稱呼,很容易產生想。
  • 正職姓付、副職姓鄭,兩人同臺,這樣稱呼他們才不得罪領導
    話說職場上,姓「付」的正職與姓「鄭」的副職遇到一塊,還真是比較難得,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兩人在一起時,我們應該如何稱呼他們,才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呢?下面,雷哥給大家支幾招:1.全名+職務例如:付海濤局長,鄭青松副局長。這種稱呼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使用,比如,有外單位領導造訪,我們介紹領導的時候使用。
  • 職場稱呼莫大意,職場老人教你恰當的用好稱呼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一般開口說話的第一句就先說稱呼,在人際交往中,正確、恰當地用好稱呼,不僅體現著自己對對方的尊重程度,也是贏得別人良好回應的基礎。也許生活中,稱呼還可以隨便,但在職場中,稱呼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情。
  • 75.9%受訪者初入職場時困擾於不知該如何稱呼前輩
    對於職場前輩的稱呼,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講究:有稱「師傅」「老師」,有稱「某某姐」「某某哥」,還有稱「某某總」「某某處」……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職務(46.0%)、師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見稱呼。
  • 職場上如何正確稱呼
    不少人在職場中都遭遇過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別人的難題,「老師」、「老闆」、「老大」、「老總」……該選擇哪一種來稱呼領導?而同事之間,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稱呼最好呢?   職場稱呼,運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係,運用得不恰當卻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 新人入職怎麼稱呼前輩 新人剛入職的注意事項
    在工作生活中很多的規則需要我們領悟,對於剛走出校園,初入職場的人都會偶爾感到迷茫,下面一起來看看本文介紹。新人入職怎麼稱呼前輩每年暑假期間,因為應屆畢業生的湧入,各家單位辦公室燃起蓬勃朝氣。職場菜鳥們,初涉辦公室的第一條規則,為何就是要學會喊人?記者調查了不同行業的幾十個企事業單位,歸納出如今最流行的職場稱呼;記者發現,如何稱呼同事,其實和時代、行業都有掛鈎。
  • 剛入職的新人,該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
    職場是有玄機的,入職到新公司,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同事,則是門「學問」。不要盲目的上來就叫「哥姐」、「師傅」、「老師」、「阿姨」、「x總」之類的稱呼,叫錯了很容易得罪人。1、先了解和熟悉公司的文化及管理氛圍,是那種嚴肅規範型的還是輕鬆自由型的,前者用正統頭銜做稱呼的時候較多,後者除了在客戶面前,稱呼也是多樣的,有可能有稱呼頭銜的,有稱呼名字的,有稱呼英文名的,也有稱呼花名或綽號的。
  • 職場技能之初來駕到,如何稱呼同事
    職場稱呼職場稱呼運用的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係,運用的不恰當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於職場新人,初來駕到學會稱呼同事是打開人際交往的一扇門,運用不當可能給人留下不恰當的印象。因此掌握一些職場稱謂的原則尤為重要。職場稱謂原則喊錯是大忌。如果不記得對方職位或名字,那麼寧可說「您好」也不要亂叫別人,不然將會給對方留下不好印象。
  • 職場新人如何稱呼前輩?調查發現花樣還真不少
    每年八九月份,都會有很多新人進入職場,初涉辦公室的第一條規則就是學會稱呼人。稱呼不當,可能會對剛起步的職業生涯產生不利影響。對於職場前輩的稱呼,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講究:有稱「師傅」「老師」,有稱「某某姐」「某某哥」,還有稱「某某總」「某某處」……上周,有機構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
  • 職場"菜鳥"該如何稱呼前輩
    「菜鳥」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前輩有困惑——叫哥,叫姐,還是叫老師?  畢業季過後,又一批職場新人走上各自工作崗位。進入新的工作環境,「新來的」面對同事前輩,應當如何稱呼,不少職場「菜鳥」有困惑。本期《今日話仙》,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在職場稱呼上「菜鳥」們都應當注意些什麼?「老人」又有啥看法?
  • 職場怎麼稱呼同事
    相信剛進職場的很多朋友對同事之間該怎麼稱呼十分的頭疼,有的是前輩,有的是領導,還有的是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同事,那麼到底怎麼稱呼可以既不失禮又親切呢?小編告訴你。1.同齡的同事如果是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而且沒有掛職的同事,可以直接叫姓名的後兩個字,這樣既親切也沒有違和感,同齡人之間比較好稱呼,交流也沒有障礙,只要注重基本的禮儀,不要不尊重別人就好了。
  • 怎樣恰當地稱呼,才能顯示出你的禮貌?
    有人說,在職場上不注意稱呼的有兩大人群。一種是年齡大、資格老的普通員工,而另一種就是職場新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稱呼自己身邊的人,結果常常胡亂地稱呼,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稱呼呢?首先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名稱。
  • 職場上,女老闆的老公該如何稱呼?叫老闆爹、老闆公的都錯了
    文/雪天驚雷這兩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女老闆的老公,下屬該如何稱呼?」當然,上面的稱呼只是一個玩笑話,那在職場實踐中,遇到女老闆的老公,究竟該如何稱呼呢?第一,姓氏+哥(大哥)稱呼老闆的老公,最簡單的就是姓氏+「哥」。這種情況必須是你的年紀看上去比老闆或老闆老公小,並且關係還比較近的前提下,才能這麼稱呼。
  • 職場遇到年齡大的下屬,應該怎樣稱呼?淺析職場禮儀稱呼
    導語:身處職場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而今天我們所探討的主要是在職場當中遇到一些年紀比自己大,資歷比自己大,但是職稱等級比自己低的下屬應該怎樣稱呼?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如果我們直接稱呼他們的名字似乎非常不妥,如果我們當眾去斥責他們似乎更為不妥。而我們稱呼他們為某某某的時候,似乎又不利於自己指令的下達。
  • 職場「小白」第一課 稱呼前輩如何喊到位
    「稱謂要注意場合。私下裡可以『哥』『姐』相稱,但是在很正式的場合,這種稱呼顯然不合適。」    疑問    職場新人不知如何稱呼老員工    「這的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今年剛畢業在南昌市青山湖區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增佩吐槽道:「因為在你的學生生涯裡,很少有人告訴你以後怎麼稱呼職場前輩。但是情況是,你進入職場後,每天和他們共處一室,和他們打招呼是難免的。」    王增佩進了一家大型證券公司南昌分部,所在營業部門員工有近50名,員工年齡大都30歲到40歲。
  • 在單位,你該怎樣稱呼你的領導和同事?
    提醒1:  以下職場稱呼禁忌要注意  不要隨便給同事起外號  不要不分場合亂稱呼    不要過於親密、稱兄道弟  不要隨便開別人名字的玩笑  不要憑外貌判定別人的年齡   提醒2:  職場稱呼有這些講究
  • 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同事,這些要點一定要牢記
    初入職場如何稱呼同事,這個可真是一個大學問,特別對於編內人員來說,基本一輩子在這個單位,稱呼不好得罪了領導和前輩,個人今後發展會很遭罪。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網上的數據:有媒體對1972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75.9%的人剛入職場時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職務(46.0%)、師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見稱呼。到底該怎麼喊呢,我覺得作為新入職的人員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先看職務、後看年齡,美女同事,叫姐就行!
  • 新人入職,如何稱呼自己的同事?
    同事之間的稱呼有很多種,尤其一個新人來到新的工作環境,有時候稱呼不對,容易造成尷尬。一般職場都是稱呼職位,例如對於王姓同事,可能稱呼王總,但傍邊有兩位姓王的同事,很容易造成誤解。在稱呼上,根據公司不同的性質,有民企、外企、國有企業、工廠、研發中心等等,根據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稱呼方式。對一個人的稱謂體現了你對這個人職場地位的尊重、體現你們關係親疏界限的理解,還體現了你對所在職場環境及文化的適應性。提現職務稱呼方式這樣稱呼是職場比較常規的稱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