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孩子9歲之前養成這3個習慣,離成為學霸就不遠了

2020-12-11 騰訊網

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四年級開始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有發現,也被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稱為「三年級現象」,而日本的教育學家兼心理醫生和田秀樹也曾經提出過「九歲之壁」的概念,9歲,正是孩子三四年級的時候,因此「九歲之壁」和「三年級現象」本質上是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在9歲左右出現巨大的分化呢?耶魯大學的格賽爾教授對他的5000名孩子經過40年的跟蹤,得出了這樣的研究成果: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往往在9歲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9歲是孩子快速成長從兒童轉變為少年的重要的一年,也是孩子心理和習慣成長的重要一環,是危機也是轉機,家長如果能在孩子9歲之前養成這三個習慣,那在以後的學習之路上孩子成為學霸,指日可待。

一、閱讀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的查爾教授,曾經對5000名孩子的閱讀能力與認知發展進行研究,並將其量化,製作出了閱讀能力——年齡的坐標軸。

從坐標圖中我們可以看到:9歲之前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一階段養成的閱讀習慣往往可以影響到孩子後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如果自家孩子恰好處於,這一年齡階段,家長一定要在孩子的閱讀習慣方面加以重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自律能力

而第二方面則是自律,現在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往往喜歡通過監督孩子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提升,但其實這種方法是相當具有局限性的,家長可以通過監督讓孩子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孩子終究是要離開家長,是要獨立的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律自理的能力,「離了拐棍就倒」,那麼無論家長給他們打下多好的基礎,孩子在未來也會因為缺乏自律,而走向一條不可避免的墮落和衰敗之路。因此在孩子年齡小、尚未養成懈怠偷懶的習慣的時候,就給孩子培養出優秀的自律能力,讓孩子自己學習,這才是家長作為教育者,真正應該對孩子做的事情。

三、專注力

專注力是限制大多數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美國哈佛大學對30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在自然狀態下的持續專注力進行過統計,從統計結果來看,孩子們的專注力普遍會低於30分鐘,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一節課就是40分鐘以上,因此孩子或多或少的溜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學習好,就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說多,至少要讓孩子能夠完完整整的上完一節課,關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訓練》系列。

這套繪本是由德國著名的兒童圖書作家多羅特婭·布倫丁格所主編的一套高品質兒童專注力訓練書。

全套圖書共計7冊,每一冊通過不同側重的方向為孩子進行各有不同趣味的專注力遊戲訓練。

既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也能幫孩子增長知識,擴展視野,是一套內容與實用性兼備的兒童專注力訓練圖書。

同時為了幫助孩子更加樂於主動的閱讀,書本中也使用了很多吸引孩子的「小心機」,比如這些隱藏在書本中的精美的兒童貼紙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自發地去翻閱書籍,不會出現買完書孩子不愛看的情況。

另外每本書的末頁也有一篇答案頁,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是帶著孩子一起玩專注力遊戲還是讓孩子自己在看書中進行專注力的培養。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書頁不算太多,畢竟使用的是精美的厚板紙,為了保證書本適合兒童翻閱,沒辦法做得太厚,不過每冊32頁的也足夠絕大多數孩子的專注力訓練需求了,更何況買書不是買紙,重要的是書籍對孩子的作用和書本身的質量,而不是有多少頁。

相關焦點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9歲前,養成以下習慣,離學霸之路不遠了
    由於情緒能力、學習力、意志力都在這個時期迅速發展,於是孩子內心會充滿矛盾,我們需要提前做準備,幫娃跨過這道坎!耶魯大學格賽爾,經過40年的跟蹤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而9歲成為孩子學習力發生大變化的關鍵一年。
  • 18歲考上耶魯,25歲就讀哈佛:這種能力,請從小「逼」孩子養成
    而這句話正適用於今天文章的主人公——李拓遠,他18歲就被耶魯大學錄取,22歲年薪百萬在高盛這種全球頂尖的企業中工作,25歲被哈佛順利錄取,28歲已經成為了一名成功人士。於是接下來的3天裡,他捨棄了所有娛樂休閒時間,每天僅僅睡4個小時,用強大的自控力來監督自己定下心來,認真做好寫論文這件事情。
  • 韓國博士牛媽,培養6個子女全上耶魯哈佛,學霸養成關鍵在小學
    之後受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邀請,成為該學院首位韓裔客席教授。曾出任助理國務卿二女兒慶恩,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學客席教授。作為耶魯大學一年級的普通學生,能籌集那麼多錢,非常不容易。而且她還是這次募捐活動的發起人,這讓全惠星大吃一驚!原本以為孩子只是一個參與者而已,沒想到她在關照他人、幫助他人的同時,還發掘了自己的領導能力。
  • 葉聖陶: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尤其是第二種
    雖然家長們逐漸明白成績並不是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但希望孩子成為學霸,考上一所好大學,依舊是家長們共同的願望。但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成為學霸呢?近代知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為這個問題給出了經典的答案。葉聖陶老先生認為:「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孩子的未來可預料!關鍵就在9歲前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曾經做過一個歷時40年之久的跟蹤調查,通過對上千名孩子的跟蹤研究發現:人的成長模式是有跡可循的。其中,9歲(三年級)是決定孩子成績高低的「分水嶺」。 根據最終的研究成果,他們可以對80%的孩子在個人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問題進行正確的預測。
  • 18歲考上耶魯,25歲就讀哈佛:這種底層能力,請「逼」孩子養成
    10年前,我以四年的全額獎學金考取了世界頂級的耶魯大學,成為了300多年來耶魯在中國福建錄取的第一名本科生。 2013年從耶魯畢業後,我成功地入職全球頂尖投資銀行——高盛,成為行業裡備受矚目的年輕投資分析師。 工作三年後,我又毅然放棄百萬年薪,考上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商學院,逐漸成長為大家口中的「學霸學長」。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育兒專家介紹,3歲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一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讓這些習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對之後的成長就越有幫助,甚至能讓孩子一生受用。蒙臺梭利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學家,他本人非常關注幼兒的成長,特別是在兒童大腦發育與行為習慣這一方面頗有造詣。
  • 最新研究發現:長大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小時候通常有這3個特徵
    著名的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苦惱,凡是因為此而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為遇到了家長不正確的引導。」 孩子能不能成學霸,與智力關係不大 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曾經對學霸們進行了研究,想要找出其中的共同點。
  • 9歲,孩子成長中的一道坎!家長要提前做準備,替娃把好關
    我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孩子9歲那年的暑假,他暑假作業拖到了最後三天,本想著趕工,好巧不巧他生病了,我們全家人咬著牙幫他完成了作業(當然這不提倡)。 雖然那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是之後飛流直下的成績,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在9歲前替孩子把好關!
  • 耶魯大學研究:9歲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請家長提前做好準備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步入小學第一天,就聽過老師講「三年級現象」。所謂三年級現象,就是孩子到了三年級,成績突然出現下滑,甚至厭惡學習。所以很多老師就提醒家長,一二年級是養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很多家長並不當回事兒,而是覺得老師都是經驗之談,但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曾經經過40年的研究發現,孩子成長模式有規律可循,在9歲那年孩子會發生很多變化,尤其是在學習力上,所以9歲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
  • 單親家庭的孩子難教育?耶魯、哈佛高材生李柘遠,解密學霸養成記
    李柘遠,1991年生,18歲從廈門考入美國耶魯大學,22歲入職全球頂尖的投資銀行高盛,23歲獲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2019年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現獲得哈佛大學商學院錄取,已赴美攻讀MBA。如此優秀的簡歷,簡直就是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典型。
  • 18歲上耶魯,25歲讀哈佛?憑什麼?就憑這三個字!
    那麼,那些成功考入世界頂尖大學的孩子,到底是怎麼考上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個18歲就考入美國耶魯大學,25歲又考入哈佛大學的學霸的勵志故事!為什麼別人那麼優秀?他是誰?沒錯他就是李柘遠,一位生於1991年的標準90後,相信有部分家長都聽說過他的故事!
  • 同樣的起點千差萬別的人生,孩子學霸or學渣,差在3-6歲的管束期
    可能他們會說: 在大學裡面沒有任何一個教師會圍繞我們轉,學不學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沒有了以前做不完的作業你們覺得上課對自己空蕩蕩的;再也沒有人天天督促著我們,必須要把這個做好,必須要通過這次考試 !可是這並不足以成為他們墮落的藉口......02他們卻在成就輝煌河北大學「學霸宿舍」衝上了熱搜。
  • 讓孩子成為學霸,先從養成孩子學習習慣開始,好的學習環境是關鍵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庭的願望,而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學習成績是評判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最重要因素之一,我身邊好幾個同事家的孩子都是"學霸"級別的,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我家寶寶才3歲,但是在這之前關於這件事也特意研究過那些優秀的孩子,主要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啟蒙教育早;第二,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反饋在生活中就是擁有規律的作息,學習成了習慣,完全能夠自主學習,成績自然就好了。
  • 他18歲進耶魯,25歲進哈佛?原來學霸的秘密只有這四個字!
    2019年高考馬上就到,說起高考可謂是人生中的第一大考試,只有通過高考你才可能更上一個層次,才有機會去接觸更深層次的東西,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可就厲害了,他18歲就考進了耶魯大學,在25歲的時候又在哈佛就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但是這麼厲害的成就,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學霸的秘訣竟然只有四個字
  • 小學時「學霸」,初中變成「學渣」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共同特徵
    而那些從學霸變身為學渣的孩子,小學時期大多有這3個共同特徵,但願你的孩子不在其中。一、習慣死記硬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在13歲以前。而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的培養,都需在小學階段養成,所以聰明的家長能忽略小學成績的欺騙性,想要培養出真正的學霸,不看小學分數,而是抓住習慣和思維的培養。
  • 至慧學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國人喜歡說: 給孩子上規矩。其實我們更願意說,給孩子「習慣養成」。從古至今,國內國外的教育大家們都說過類似的觀點: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 18歲考上耶魯,25歲就讀哈佛,他說: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就是這一點
    10年前,我如願考取世界頂級名校耶魯大學,獲得4年獎學金,成為了300多年來耶魯在中國福建錄取的第一名本科生。 我的人生因此而改寫。 2013年從耶魯畢業後,我成功地入職全球頂尖投資銀行——高盛,成為行業裡備受矚目的年輕投資分析師。 工作三年後,我又毅然放棄近百萬年薪,考上了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商學院,逐漸成長為大家口中的「學霸學長」。
  • 孩子的成長路徑要在4年級之前規劃好,學霸的形成絕非偶然
    如今大女兒已經就讀於某重點大學,小女兒也被送入了國際學校。在朋友眼裡,大女兒是值得驕傲的學霸,小女兒學習天賦稍顯不足,朋友總說小女兒是學渣。然而,在我眼裡朋友是個多才多藝,很會規劃的女人,她的兩個孩子不論是成績還是教養方面都受到身邊朋友的一致好評。
  • 北大教授的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我的鄰居是退休的北大教授,平時經常一起喝茶下棋,有一起我說道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長大之後能有出息嗎?北大教授給了我一句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1、教會孩子時間管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你肯定會發現有的人用相同的時間,去完成別人兩倍的事情,而有的人做一件事情,卻用了別人兩三倍的時間,做事情效率高的人往往具備超強的時間管理能力,而這樣的人學習或者做事總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