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四年級開始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有發現,也被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稱為「三年級現象」,而日本的教育學家兼心理醫生和田秀樹也曾經提出過「九歲之壁」的概念,9歲,正是孩子三四年級的時候,因此「九歲之壁」和「三年級現象」本質上是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在9歲左右出現巨大的分化呢?耶魯大學的格賽爾教授對他的5000名孩子經過40年的跟蹤,得出了這樣的研究成果: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往往在9歲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9歲是孩子快速成長從兒童轉變為少年的重要的一年,也是孩子心理和習慣成長的重要一環,是危機也是轉機,家長如果能在孩子9歲之前養成這三個習慣,那在以後的學習之路上孩子成為學霸,指日可待。
一、閱讀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的查爾教授,曾經對5000名孩子的閱讀能力與認知發展進行研究,並將其量化,製作出了閱讀能力——年齡的坐標軸。
從坐標圖中我們可以看到:9歲之前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一階段養成的閱讀習慣往往可以影響到孩子後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如果自家孩子恰好處於,這一年齡階段,家長一定要在孩子的閱讀習慣方面加以重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自律能力
而第二方面則是自律,現在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往往喜歡通過監督孩子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提升,但其實這種方法是相當具有局限性的,家長可以通過監督讓孩子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孩子終究是要離開家長,是要獨立的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律自理的能力,「離了拐棍就倒」,那麼無論家長給他們打下多好的基礎,孩子在未來也會因為缺乏自律,而走向一條不可避免的墮落和衰敗之路。因此在孩子年齡小、尚未養成懈怠偷懶的習慣的時候,就給孩子培養出優秀的自律能力,讓孩子自己學習,這才是家長作為教育者,真正應該對孩子做的事情。
三、專注力
專注力是限制大多數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美國哈佛大學對30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在自然狀態下的持續專注力進行過統計,從統計結果來看,孩子們的專注力普遍會低於30分鐘,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一節課就是40分鐘以上,因此孩子或多或少的溜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學習好,就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說多,至少要讓孩子能夠完完整整的上完一節課,關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訓練》系列。
這套繪本是由德國著名的兒童圖書作家多羅特婭·布倫丁格所主編的一套高品質兒童專注力訓練書。
全套圖書共計7冊,每一冊通過不同側重的方向為孩子進行各有不同趣味的專注力遊戲訓練。
既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也能幫孩子增長知識,擴展視野,是一套內容與實用性兼備的兒童專注力訓練圖書。
同時為了幫助孩子更加樂於主動的閱讀,書本中也使用了很多吸引孩子的「小心機」,比如這些隱藏在書本中的精美的兒童貼紙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自發地去翻閱書籍,不會出現買完書孩子不愛看的情況。
另外每本書的末頁也有一篇答案頁,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是帶著孩子一起玩專注力遊戲還是讓孩子自己在看書中進行專注力的培養。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書頁不算太多,畢竟使用的是精美的厚板紙,為了保證書本適合兒童翻閱,沒辦法做得太厚,不過每冊32頁的也足夠絕大多數孩子的專注力訓練需求了,更何況買書不是買紙,重要的是書籍對孩子的作用和書本身的質量,而不是有多少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