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的五經一論都是什麼?

2020-12-10 國學雜談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淨土宗的經綸也陸續傳入並被翻譯成漢文,到後來,專弘淨土以及涉及淨土的經綸,達到數百種之多。淨土法門大暢諸佛如來度生出世之本懷,乃一乘無上之大教。歷代祖師大德在如此豐富的淨土經綸中,慧眼擇取了五經一論作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分別是:一,《無量壽經》;二,《佛說阿彌陀經》;三,《佛說觀無量壽經》;四,《普賢行願品》;五,《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些經典的內容:

一,《無量壽經》。此經有五種原譯本,雖然略有差異,但內容大體相同。本經內容詳盡,義理深邃,境界輝宏,歷來被認為是淨宗第一經。本經通過阿難發問,世尊由此開始宣說淨宗念佛大法。世尊介紹了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以及修行圓滿的經過,又具體詳細的介紹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場非常殊勝,依正莊嚴,事事無礙,種種勝境令人欣慕求生。於是,世尊便開示往生淨土極樂世界的因緣修持以及往生後的品位。十方眾生只要隨順佛語,依教奉行,隨其發心大小、修持勤惰、功夫淺深,便能三輩往生極樂世界。本經同時也開示了娑婆世界的眾多惡苦,講明眾生因造三毒五惡之業,招致輾轉五痛五燒之報。讓眾生認知娑婆世界劇惡極苦的真相,以生厭離之心,求生西方淨土。

二,《佛說阿彌陀經》。本經是一部最為普及的大乘經典。天下寺院叢林,宗門教下,無一不歸心淨土,晚課必念此經。此經是佛無問自說,言簡意賅,堪稱小本《無量壽經》。釋迦本師在本經詳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相,旨在激揚凡夫冥頑不靈之心,令其生起厭離娑婆、發願往生西方之心。又開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修持方法: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必定前來接引,現在其前,必定往生。本經所示的念佛法門,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少善根福德者,不能信受。

三,《佛說觀無量壽經》。本經主要闡述了淨業三福和十六妙觀的淨宗修持方法。淨業三福乃是淨業修持的基礎,也是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持淨業的正因。十六觀是為上中下三根開示的十六種念佛方法,前十二觀觀想念佛,是為上根人開示;第十三觀觀像念佛,是為中根人開示;後三觀持名念佛,是為下根人開示。臨終十念往生,體現出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大慈大悲與究竟方便,為眾生出離生死苦海,提供了一條簡單易行的方便之路。

四,《普賢行願品》。此經取於八十卷《華嚴經》,乃《華嚴經》之歸宿,並非淨土一門之經。普賢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遍遊佛國,學得無量法門,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圓滿佛果,因此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也是源起於《華嚴經》,所以晚清魏承貫居士,將《華嚴.普賢行願品》與上述三經,合歸為淨土四經。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於將本經加入淨土四經,也給與肯定。

五,《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此經是《首楞嚴經》中二十五圓通中一章,僅二百四十四個字,卻揭示了淨宗修持的心要。印光大師一生弘揚淨宗,對此經尤為推敬,認為此經乃淨宗之最上開示,於是印祖在1934年最後確定,將本經納入淨宗根本經典,從此形成淨土五經的格局。大勢至菩薩是專修念佛三昧的祖師,是法界淨宗的初祖。大勢至菩薩為十方世界眾多念佛人樹立了一個榜樣,專修念佛,成就圓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大勢至菩薩成就圓通佛果的秘訣。

六,《往生論》。本經全稱為《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是天親菩薩依據《無量壽經》為主的眾多淨宗經典義理,將其宗要加以歸納總結,簡要說明,相當於天親菩薩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屬於經、律、論三藏中的論書,是古印度諸多論書中唯一一部專說淨土宗的經典,一直受到歷代祖師大德的推崇,與淨土五經並列為五經一論。

至此,淨土宗修學的依據經論,可以說是大圓滿,不必再另外添加其他經典了。

相關焦點

  • 心有淨土是家園,學淨土法門要對《五經一論》每一部經典簡單了解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中,要說最簡單,也容易成就的當屬淨土念佛法門,心有淨土是家園這個法門簡單到三歲小孩都可以學,只要記住四字洪名或者是六字洪名就可以了,至於念「阿彌陀佛」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末學寫過一篇文章參考
  • 【香山講堂】:8月5日源傑法師精彩講解《淨土五經一論》……
    《淨土五經一論》一切若凡若聖,同事修持,出五濁,登九蓮……信願行三資糧,
  • 淨土法門每天讀什麼經?淨土宗核心經典有哪些?
    淨土五經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並稱「五經一論」,為淨土宗之核心經典。其中,清朝鹹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將《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乃由近代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增編其上而合訂為五經。
  • 淨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師的傳奇
    據說印光年輕的時候學的儒家經典,後機緣巧合,讀到一本名為《龍舒淨土文》的淨土經典,因而轉習淨土。印光專修淨土,他對於淨土的經典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淨土宗的宗經,原本是三經一論。但到了印光這裡,他在魏源的四經基基礎上,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加入淨土宗基本經典之內,使本宗經典變為了五經一論。印光說: 只此一章,便可與淨土四經,合而為五。」
  • 【筆會】長榮: 淨土宗入門及觀影
    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上契佛法理則,下應眾生根機,是我們修持的準範。    3. 淨土宗五經一論:《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五經一論的選定,使淨宗的修學與弘傳有了明確的依據。淨土法門是橫超的捷徑法門,緣自阿彌陀佛的他力(願力)而非自力得以成就,是易行道,頓教,當依教奉行。
  • 你想了解淨土宗,一定要知道淨土5種經典!
    淨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佛教宗派。淨土宗獨尊念佛,與禪宗共同成為影響中國佛教最大的兩個宗派。淨土宗的開山祖師是東晉慧遠大師,其側重於在禪境中念佛。歷代以來,中國淨土宗的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以及陝西西安的香積寺。佛陀住世時期,多次講法都提到了淨土法門。在正統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之中,主要有5種關於淨土宗的佛經,合稱為「淨土五經」。加之有一部重要的論著為《往生論》,五經與此論並稱為「五經一論」。
  • 淨土五經一論---修持儀軌及誦讀梵音(注音珍藏版)
    淨土五經一論(注音珍藏版)01-佛說阿彌陀經02-佛說觀無量壽佛經03-佛說無量壽經04-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然則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而歸宗於求生淨土。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囧琺也。此殆大機所見,二乘尚不見聞,況具縛凡夫乎。迨至方等會上,特為專說《淨土三經》,俾一切若凡若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也。佛在摩竭提國靈鷲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
  • 淨土宗: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
    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這一念往生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大乘菩薩心啊。現在我們是煩惱具足的罪惡生死凡夫,是不能唱高調的。如果我們要在這個世間去度眾生,那到底是自己去度眾生,還是眾生把我們度去了?我們要有自知之明。
  • 江西東林寺第七屆淨土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開班(圖)
    江西東林寺第七屆淨土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開班大安法師為大眾開示參加培訓班的四眾弟子開班儀式現場佛教在線江西訊 2014年11月1日上午,江西省東林寺第七屆淨土宗弘法人才培訓班在香光講堂二樓舉行了開班儀式
  • 大安法師:修學淨土宗是否也需傳承?
    導讀 此世間佛法的修學都是傳承自釋迦牟尼的宣說教化,淨土法門也不例外。 東土歷代淨宗祖師大德,上契古印淨宗聖言量之理則,下應震旦國人之根機,雖弘法因緣有所不同,但都是一脈相承的。
  • 「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究竟是什麼?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演繹和評價「淨土三經」及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的開宗《觀經四帖疏》說明,行者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乘佛願力,得生淨土,是釋迦和彌陀的本懷,諸佛齊證的誠實言。諸位淨土宗祖師依教立宗,亦不乖此「生因」相承下去。
  • 萬佛朝宗:禪宗與淨土宗?
    高到什麼程度呢?    比如基督教的十二使徒,聖保羅和聖彼得等等。    比如佛教的達摩、玄奘、六祖惠能等等。    這些人都有不亞於創始人的思維能力和智慧,他們都把自己當做木柴投入宗教大火,最後形成了巨大的思維優勢。    對於普通信眾來說,這些人就是神的代言人,是領路人。    這時,差異出現了。
  • 佛教:淨土宗善導、淨土三祖、淨土宗宗旨
    唐代善導創立,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親、白蓮社。淨土宗主要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為理論依據,提倡念佛、求佛以修得極樂淨土,因此名為「淨土宗」。
  • 如何證明淨土的存在?
    怎樣證明淨土真的存在?有什麼根據? 淨土的存在有什麼依據嗎?第一個根據就是聖言量,即理論。 典型的例子,比如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的祖師之一,每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口出一道金光,念十句就出十道,被稱為「光明和尚」。近現代以來,特別是清末明初以來,在家居士念佛往生淨土的人也很多,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走的時候身無病苦,然後還有祥瑞,有異香,有光,有佛菩薩來接引,都是有的!
  • 淨土宗簡介
    淨土宗,中國佛教宗派。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歷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為後人據其弘揚淨土的貢獻推戴而來。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為蓮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蓮宗九祖傳略》大致相同。
  • 印光大師對淨土五經一論的勘定
    然則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而歸宗於求生淨土。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此殆大機所見,二乘尚不見聞,況具縛凡夫乎。迨至方等會上,特為專說淨土三經,俾一切若凡若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也。佛在摩竭提國,靈鷲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長劫,依願修行。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
  • 淺釋《淨土宗》十六
    《心經》淺釋作者封面圖佛法進入中國,自開宗立派以來,宗與宗之間、派與派之間、法門與法門之間、派內見解之間,一直都有高低之爭,現在有一種說法,說善導大師是純正的淨土思想,其他祖師的淨土思想是不純正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善導之後,淨土宗分化為三流,即;專稱佛名的少康流、重悟解的慧遠流、教禪戒淨兼修的慈愍流,三流都從不同層面繼承了善導大師的思想,而且三流的劃分也只是應機的差別,並無實質性高下,關鍵是看自己適應那種修法,適應專稱佛名者,可多了解少康大師的教學方法;有禪定基礎的,可多了解慧遠大師的念佛三昧法;兼修教下、宗門,律法而回向西方淨土的,可多了解慈愍大師的教學風格。
  • 修禪宗淨土宗都可開悟,淨土宗是雙保險,不開悟也可往生極樂世界
    修禪宗與淨土宗都可以開悟,淨土念佛法門是雙保險,若不開悟亦可往生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言取捨者,此約究竟實義為難(難者,反詰問也)。不知究竟無取無舍,乃成佛已後事。(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禪宗是心法,心法不可說,不可說而說,就有許多之說非是我等凡夫所能理解的,用似是而非的理解禪宗語錄,難免是不究竟的,甚至是錯誤的,再把這些錯誤的理解去攻擊淨土念佛法門,就可能是錯上加錯。
  • 《金剛經》和修學淨土宗有什麼關係?
    《金剛經》和淨土經典、淨土宗的修學有什麼關係?答案是:「不但有關係,而且關係極為密切。」同修們都知道,淨土宗三經是大乘經典,《金剛經》更是大乘了義經典。修學淨土宗的人不要只是持名念佛,應該在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中,努力修學大乘菩薩第一義諦之法,乃至證得法界實相心,具有般若智慧,這樣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大保證。
  • 淨土祖庭——香積寺
    兩邊的石柱下面是兩頭石象,做工精巧細緻,在牌匾的左側有一塊碑,碑文上刻有「淨土宗祖庭」五個大字。從門牌向裡走是,香積寺廣場,廣場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兩側有幾個松樹。還有,一座舍利塔,抬頭望去,一所宏偉的建築呈現在眼前,陡峭的玉階,刻畫著龍圖騰,香積寺正門牌匾上用金色字體雕刻著「香積寺」三個大字,柱子上賈平凹先生書寫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