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兩會上,來自民進、民革、九三學社等各民主黨派的委員們圍繞法律、大數據、特色小鎮等話題積極建言獻策,為安徽省實現跨越式發展貢獻智慧。
省政協委員彭鳳蓮: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助「依法治省」一臂之力
「深入推進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意義重大,要明確法律顧問的權限和責任,防止只做表面文章,只聘不用。」安徽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彭鳳蓮說。她是蕪湖市民進副主委,已連續擔任四屆省政協委員。
彭鳳蓮認為目前安徽省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方面,仍處於初建階段。在已開展法律顧問工作的單位和機構中,顧問工作尚流於形式,只是按照要求設了法律顧問,並未發揮作用。法律顧問工作缺乏制度保障、經費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再部署。深入推進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
彭鳳蓮對此提出四點建議:將法律顧問制度逐步推行到縣區、街道或社區中心,到2035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的時間)所有鄉鎮、街道或社區中心及其所屬事業單位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擴大法律顧問的人員來源範圍,南京市政府法律顧問團將職業律師、法學專家及政府法制辦人員作為其法律顧問團成員的來源範圍,值得借鑑;擴大提供法律顧問的單位,將法律顧問中不需要以律師名義籤署法律文件、進行訴訟等相關業務剝離出來,由法學院系來承接,發揮法學專家在法律諮詢、法律決策、法治宣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購買法律服務的費用支付機制,出臺法律顧問保障機制,支付與付出勞動大致相應的「對價」,充分發揮法律顧問的作用。
省政協委員董哲:特色小鎮建設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特色鎮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目前各地特色小鎮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省政協委員董哲在調研期間發現,雖然各地都有不少好的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地方由於急於求成,存在打造「政績小鎮」現象;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化」明顯。
針對這些問題,董哲有自己的看法,「分區、分類打造特色小鎮很重要,尤其是「非鎮非區」,「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型發展平臺,是未來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建設田園綜合體,實現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有機結合,釋放農村獨有的美麗和活力。」
此外,董哲還建議,建立政府主導的長期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特色小鎮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與鎮的深度合作,政府要切實對建設內容、主體、方式進行研究和引導,在特色小鎮建設推進過程中要全面關注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社會治理、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重點內容,並在基礎設施等方面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特色小鎮運營中,要積極引入專業運營商,及時補充、提升小鎮的生產功能和生活服務功能。」
省政協委員鄭曉豔:綠色發展 賦予廢棄礦山新生命
省政協委員鄭曉豔是民革安徽省委常委,這次她帶來的提案與廢棄礦山整治有關。鄭曉豔介紹,如果只著力於植被恢復,生態效果難以滿足設計標準要求,且費用高、維護難。廢棄礦山整治可借鑑先進地區的經驗,綜合運用生態恢復、景觀再造、綜合開發、循環利用等方法,實現「生命、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
鄭曉豔認為可以選擇適宜的礦山廢棄地建設礦山遺址公園、生態示範公園、環保科普公園等,重新賦予礦山廢棄地以活力和文化內涵。如此一來不僅節約城市土地資源與礦山修復資金,也是對城市景觀綠地體系的補充。
省政協委員王莉莉:發展先進再製造產業 打造製造強省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九三學社淮北市主委王莉莉認為再製造也應在安徽製造強省建設中佔有一席之地。
王莉莉建議充分發揮現有安徽再製造產業聯盟的作用;加大對再製造產業和技術成果的科普宣傳力度;對再製造產品和服務認證制度體系進行完善;以政策為引導,在市場準入、財稅、智慧財產權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支持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探索基於網際網路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的創新商業、合作模式。
省政協委員黃家傑:打破信息壁壘,建設政府大數據綜合平臺
近些年,安徽省各地市電子政務發展迅速,各級各部門都建立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政府信息互相割裂,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給數據共享造成障礙,勢必會讓資源浪費,」省政協委員、民建安徽省委委員黃家傑建議,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府大數據共享平臺,注重安徽特色,設定統一數據標準。
同時建設大數據人才中心及安全保障體系,只有通過此大數據平臺對海量數據的匯集、分析,開展數據的深度應用,才能更大限度地完善政府治理能力、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全省人民生活水平。(記者 徐慧冬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