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佛山政協委員風採(一)
編者按
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召開在即。在佛山,活躍著這樣一群政協委員,他們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匯民願;他們深入實踐,建真言,獻良策。正是得益於他們為民生福祉代言,為城市發展獻策,佛山正朝著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目標不斷邁進。今天起,本報推出「佛山政協委員風採」專欄,擷取部分優秀委員事跡,沿著他們的足跡,一覽他們忠誠履職的風採。
劉建萍:將個人理想與履職盡責相結合
■履職感言:勤思善謀。
劉建萍博士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目前,她擔任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社會服務與科研處副處長、機械製造專業教授,民革佛山市委會副主委,佛山市政協常委、提案審查委員會委員。
作為一名高層次人才,劉建萍不忘社會責任,懷著一份回報社會的感恩之情和家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社會的改革發展結合起來,讓工作、生活更有意義。
在成為市政協委員後,劉建萍在「精」字上下功夫,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積極撰寫提交提案建議和社情民意信息;務求議政「議」在點子上、參政「參」到關鍵處,是為人稱道的民革全國參政議政先進個人、佛山市政協十大「明星名嘴」委員之一。
至今,劉建萍代表民革佛山市委會,撰寫省市政協提案、禪城區人大建議、市政協大會發言稿、信息等20多篇。其中,她主筆撰寫的市政協提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助力佛山高端製造發展》和《關於「創新驅動、質量提升」雙引領,加快建設裝備製造業強市的建議》,連續兩年列為市委書記督辦案。
在全社會掀起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之際,劉建萍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共十九大精神,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關注鄉村振興、軍民融合、脫貧攻堅等社會熱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民生,往深裡調研、實裡建言。
陳愛貞:醫者仁心助力健康佛山建設
■履職感言:不忘為民初心,牢記職責使命,參政議政,協以成事。
「不忘為民初心,牢記職責使命。」農工黨佛山市委會副主委、佛山市政協常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陳愛貞每日為衛生健康事業忙碌著。忙碌之餘,她還分外留心問題,藉助市政協平臺圍繞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
「有健康才會有未來。」陳愛貞秉承這樣的信念,在履職期間提出不少專業性、操作性、前瞻性很強的提案,為市民健康保駕護航。她曾經提交一份《關於進一步加強餐廚垃圾處理的建議》,直陳餐廚垃圾監管散亂、餐廚垃圾處理終端缺失的危害,一定程度上促成《佛山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出臺。
「要利用好自己的專業優勢為民發聲。」陳愛貞關心民生冷暖,先後提交多篇關於食品安全、大氣汙染、學校衛生、養老事業醫養結合等方面的社情民意信息或提案,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其中,關於機動車環保標誌實行全國統一管理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採用。
新時代,新徵程。為更好地承擔建言獻策職責,陳愛貞表示,要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學習領會中共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和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參政議政,建真言、獻良策;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提出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建議。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陳愛貞深受鼓舞,表示要進一步發揮政協界別特色和黨派優勢,結合農工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將「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作為黨派履職盡責的兩條主線的精神,積極建言獻策,為助推「健康中國」戰略,為建設健康佛山和幸福美麗佛山盡一份綿薄之力。
楊小菁:尊法護法的市長法律顧問
■履職感言:發揮職業特長,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參政議政,促進民主法治。
2016年12月6日,佛山舉行第二屆市長法律顧問聘任儀式,7人被聘為第二屆市長法律顧問,聘期2年。作為「市長法律顧問團」成員之一,廣東創譽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小菁已經連續兩屆擔此職務。
擔任市長法律顧問,意味著楊小菁要為法代言、為政獻言、為民建言,積極參與決策論證,提供法律意見,提升政府職能部門決策辦事的科學性,為建設法治佛山貢獻力量。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楊小菁身為政協常委及市長法律顧問,她樂在其中。在她看來,關注民生,通過參政議政,積極履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政協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應有的政治覺悟——不僅自身積極參政議政,更出任廣東省律師協會律師參政議政專業委員會主任,為推動全省律師參政議政營造積極氛圍。
楊小菁擔任市政協委員超過十年,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覺悟盡責履職,多年來提出的提案超過30篇,篇篇緊貼社會熱點、民生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受到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重視並採納使用。例如《關於大力發展我市第三產業的若干建議》《關於我市房地產去庫存,防範「虛火」升溫的建議》等提案皆被評為優秀提案。
積極履職,榮譽接連而至。楊小菁多次榮獲「佛山市政協優秀委員」「佛山市優秀律師」「廣東省律師協會委員會優秀委員」「全市公益法律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邁進新時代,楊小菁認為律師行業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進依法治國,不斷深化律師制度改革,進一步發揮律師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作用。同時,積極投身於政協工作,為佛山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為民主法治建設鼓與呼。
劉秉坤:幸福和諧之「家」的建設者
■履職感言:行百裡者半九十,為實現幸福和諧的「家」,吾將上下而求索。
「家庭服務業群體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三大就業群體之一,在佛山從業人數高達10萬人。」談起家庭服務業群體,身為市家庭服務業工會聯合會主席的劉秉坤如數家珍。從業多年,劉秉坤與基層一線職工生活、工作在一起,苦樂與共。
站在市政協的平臺上,劉秉坤立志為這10萬人的家庭服務業群體發聲。「從本職工作出發,充分了解職工生活、工作及行業發展情況,廣泛聽取職工意見,提出一些建議和提案。」劉秉坤用樸素的語言總結著自己的履職工作。
2013年7月,劉秉坤用了半年時間開展深入調研,形成了《關於促進佛山市家庭服務業規範發展的專題匯報》,並在同年8月發表在《佛山市社會動態》第17期,為推動我市出臺《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實施意見》提供充分的參考。
「行百裡者半九十,為實現幸福和諧的『家』,吾將上下而求索。」劉秉坤說,他時刻關注「家」的建設及提升,包括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服務安全,行業標準化建設、智能化建設,食品安全、青少年教育、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等方方面面。近期,他正執筆撰寫《加快保姆徵信資料庫的建設》的建議,目標是進一步規範保姆市場。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劉秉坤不斷加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他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社會組織在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說明社會組織已經成為黨推動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身為社會組織的一員,他深受鼓舞,更要發揮政協委員積極作用,為民發聲。
張旗康:推動佛山製造業標準化的技術好手
■履職感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心中始終牢記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自從當選市政協委員後,張旗康始終不忘初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忘肩上承擔的使命與責任。他說,身為一名政協委員,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先進性,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用自己的言行去傳播正能量,感染身邊每一人,為佛山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點滴力量。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張旗康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到政協履職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內涵,聚焦履職工作,找出差距,調整方向。」張旗康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他要更廣泛地聽取身邊群眾的意見建議,讓建議和提案言之有物,發揮委員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張旗康是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一直在製造業一線打拼。多年來,他代表蒙娜麗莎集團擔任全國建築衛生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9)副主任,參編、主編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28項,為行業標準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製造業是佛山經濟發展主旋律,是根本所在。」張旗康表示,因為有著在製造業從業多年的經歷,自己在日常履職中較多關注經濟領域話題,包括製造業轉型升級、綠色智能製造、技術改造等,再通過政協渠道建言獻策,「希望佛山經濟發展得更快更好」。
曹冬冬:建設美麗宜居順德的行動者
■履職感言:不忘初心,推動大美佛山建設。
「不忘初心,推動大美佛山建設。」現任順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副局長曹冬冬,對佛山特別是順德發展總懷著一份深厚的感情。
「我了解順德城鄉發展的歷史,了解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要求,了解政府部門運作和分工。」曹冬冬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從事規劃工作近30年,她結合豐富的工作經驗,廣泛吸納各方意見,在城市規劃領域提交了許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提案。
曹冬冬提交了《破解舊困局,引領新常態——關於順德區建設特色小鎮的提案》為培育特色小鎮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包括差異化謀劃特色小鎮定位、發揮歷史遺存和歷史地貌等資源帶動作用等,同時呼籲區鎮兩級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協同配合,為特色小鎮提供保障。
「城市發展要優化品質,打造城市新生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曹冬冬將「大美佛山」牢記心上,將履職盡責的關注點盡數放到為市民打造健康、美好、精緻的新生活之上。她有不少新的建議期待在市兩會上提出,例如,注重慢行系統、街頭公園綠地系統、個性化服務設施等城市微空間建設,同時提升教育、醫療、文體、交通等基礎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市民幸福感。
新時代,新要求。「佛山的城市發展進入以創新驅動為特徵的新時代。」曹冬冬說,她將繼續為城鎮形態升級、美麗鄉村建設等城鄉品質提升發聲,呼籲順應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趨勢,充分發揮各類新區、新基地、特色小鎮等平臺集聚作用,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建設美麗佛山。
謝偉松:嶺南文化藝術的傳承者和保育者
■履職感言:為民發聲,義無反顧。
佛山市西元藝術文化創意中心董事長謝偉松長期從事文化旅遊工作,深感文化與產業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一直以來,他重視城市文化本源無形資產的保護、開發和活化利用,借力政協平臺建言獻策。
謝偉松曾在南風古灶和民間藝術社從事管理工作,對旅遊景區建設、民間藝術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切身體會,在此基礎上形成不少建設性提案。比如,《關於整合石灣西片區文旅資源,打造嶺南陶文化聖地的建議》《關於保護性開發經堂古寺文旅資源,打造「佛山初地文化園」的建議》,就獲得市、區年度優秀提案。
對於擔任政協委員,謝偉松表示,要從自身專業出發,關注佛山文化旅遊建設發展,包括佛山陶文化產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傳統民間藝術傳承等方面。今年市兩會期間,他計劃遞交有關佛山創意之城建設的提案。
「為民發聲,義無反顧。」謝偉松深感協商議政的力量之大。在他看來,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有事好商量」和「多層次、多渠道協商」,特別是強化民主黨派政協委員的個性化協商監督、主動協商和點對點協商監督機制,給予他履職盡責的極大動力。
「構建委員聯繫社區和鄉村的新機制,是委員履職效能提升的重要途徑。」以中共十九大精神為遵循,謝偉松認為要拓寬議政渠道,讓政協委員在基層和所在社區有建言獻策和民主監督的渠道,以此推進基層民主建設。
程嘉韻:優化營商環境的實幹家
■履職感言:認真對待建言獻策工作,紮實履行政協委員職責。
「政協委員要接地氣,要解決實際問題。」在廣東泛澳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嘉韻看來,自己是一位企業家、政協委員,更是一名佛山市民,自己的提案一定要貼近行業、貼近市民、貼近生活。
「融履職於生活細節中。」程嘉韻總將這句話印在心上,在市政協平臺上代表企業家和市民的身份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
早前,程嘉韻分別以市民及企業家的身份到相關職能部門體驗辦事流程,並結合國內行政審批改革工作比較先進的城市的經驗,提交《簡政放權,惠民便商,建造佛山禪城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提案,建議佛山進一步深化政府部門簡政放權,優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行政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佛山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突破點之一。」程嘉韻表示,她將繼續關注這一工作的動向,結合佛山實際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提案。此外,在佛山建設「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的大背景下,投資發展環境改善、人才隊伍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等話題也是她關注的焦點話題。
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程嘉韻表示,要學習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撰寫符合時代需求、貼近社會發展方向及反映市民與行業所需的提案,借力政協平臺讓中共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莫璇、劉偉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