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28日訊(通訊員 何雯)近日,湖南教育電視臺攝製了一檔大型電視理論節目——《小康之大》。新邵縣政協委員馬麗婭受邀參加拍攝,她以《蠶絲繞出小康路》為主題,現場剪出了系列脫貧致富奔小康主題的作品,節目將在湖南教育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相繼播出。
小小一雙翼,精彩紙上行
12月23日,位於嚴塘鎮大源村鳳凰谷的剪紙部落燈火通明,暖意融融,十幾名女村民在馬麗婭耐心的指導下,認真地學習剪紙藝術。
「我多年前就一直想在老家大壩口建立一個剪紙作坊,組織村裡的留守婦女、兒童來學習剪紙,讓她們的閒暇時間能過得有意義些,同時把這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馬麗婭說。
頭頂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邵陽剪紙非遺傳承人、第九屆縣政協委員、新邵縣總工會副主席(掛職)、思源實驗學校高級教師等多重光環的馬麗婭,從小就酷愛剪紙藝術。最初學剪紙,沒有專業老師指導的她完全靠依樣臨摹和自己琢磨摸索,經過多年的自我磨練,她的剪紙水平日漸提升。2016年,馬麗婭創作的剪紙作品《大壩水庫》廣受好評;《十二生肖》作品被收藏愛好者求購;裝修行的老闆也請她給即將裝修的賓館、餐廳設計應景的剪紙作品……
為讓自己的剪紙水平更專業精進,2016年,馬麗婭自費參加剪紙專業培訓班,並認識了剪紙大師——湖南省梅山剪紙傳承人、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向亮晶。通過專業培訓,馬麗婭視野更開闊,創作更大膽,構思更巧妙。在充分掌握這一非遺文化的魅力精髓外,馬麗婭的剪紙作品還形成了大氣靈動、充滿神韻、貼近生活等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
經過20多載的藝術積澱,馬麗婭先後創作出一大批貼近生活,適應新時代、新時期的新作品,並多次斬獲全國性剪紙邀請賽大獎。2018年,她的剪紙作品《花瑤姑娘挑花情》《木馬救主》《蟒蛇傳說》被中國剪紙博物館收藏。在中泰剪紙巡迴展(泰國站)剪紙大賽中,她的剪紙作品《女媧造人》在200多幅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四景迎春話太極》《深山裡的那群人》等作品多次榮獲全國性剪紙賽大獎。2020年10月,她輔導農民工子弟學習剪紙的事跡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
初心和使命,始終記在心
「跟著馬老師學習剪紙後,我覺得生活充實了很多,審美意識提高了,簡單的繪畫剪刻也學到了一點。」大源村5組村民譚毅開心地說。
讓家鄉的老百姓能有機會學習剪紙藝術,並通過專業培訓能夠創業增收,同時使剪紙這項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是馬麗婭成立鳳凰谷剪紙部落的初衷之一。目前,該工作室已吸納50餘名村民在此學習剪紙藝術,其中20餘人為貧困戶。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女兒也愛上了剪紙,2020年,馬麗婭母女共同創作了12幅抗疫剪紙作品,廣受好評。
作為一名縣政協委員,馬麗婭依託自身專長,將「鳳凰谷剪紙部落」和「政協委員個人工作室」融為一體,旨在讓委員工作室成為「委員之家」「群眾之家」,讓政協工作緊貼農村基層,使其成為反映社情民意、開展協商監督、廣泛凝聚共識、開展便民服務的政協委員履職平臺。一次,馬麗婭偶然聽來學剪紙村民反映,郵亭村和小源村因飲用水問題產生矛盾,她馬上將情況向縣政協相關領導作了反映,縣政協隨即與嚴塘鎮溝通,此事很快得到妥善處理。
最近,嚴塘鎮大壩村和大源村靠近馬路兩邊的房子全都貼上了大幅新窗花,紅紅火火,喜氣洋洋,非常漂亮。這3000餘副剪紙作品全部由馬麗婭帶領剪紙部落的工作人員,歷時幾個月精心創作完成並為村民免費粘貼。
「一些村民的房子不在馬路邊,但強烈要求給他們家的前門也貼上窗花,我們打算再剪500幅,現正在趕工。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能為老百姓做些實事,我覺得很開心。」馬麗婭說。
據了解,「馬麗婭政協委員個人工作室」是我縣第一個政協委員個人工作室,自掛牌成立以來,已開展白水洞旅遊文化建設研討、政協委員視察鳳凰谷建設、便民服務等多種活動,並被省政協評為「全省示範委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