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與日本

2020-11-27 搜狐網

  神道教與日本

  [ 2006-07-26 09:39:00 ]

  

  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公元五至八世紀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後,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明治維新(公元1868年)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處於依附地位。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了鞏固王權,將神道教尊為國教,是為國家神道,成為明治政府教導百姓忠貞愛國﹑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英勇表現」就是最佳證明。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一九四六年元旦,裕仁天皇發表宣言否認自己的神格地位,盟軍總司令也要求日本廢除國家神道,神道教遂成為民間宗教,雖然如此,神道教至今仍是日本人民最崇信的宗教,佔人口的80%。

  「神道教」的「神」

  「神道」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神道」二字雖然源自中國漢字,但實際上中國與日本對此詞的概念不同,我們若按字面來解釋神道教,必會被其名稱所誤導。

  日本人稱一切神明為Kami,漢字傳入日本後,「神」字被用來表示Kami。日本人稱皇室﹑氏族的祖先與已逝的偉人英雄之靈魂為Kami,亦將認為值得敬拜的山嶽﹑樹木﹑狐狸等動植物與大自然的靈稱為Kami。

  「古事傳記」一書對Kami作了以下的注釋:「凡稱迦微者(Kami),從古典中所見的諸神為始,鳥獸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稱為迦微。不僅單稱優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兇惡者﹑奇怪者﹑極可怕者亦都稱為神。」也就是說: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僅是中國人所謂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兇神惡煞。(換句話說,在這個教派中沒有善神和惡神的區別。人只要做了特別詭異,並且其它人幹不出來的事,就可以成神。)

  神社與神宮

  到日本旅遊的人一定會參觀神社,並對這大大小小的神社留下深刻的印象。神社與神宮是神道教徒祭祀之處,至於何時起源已無法考據。最初的神社形式是在樹木茂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種一常綠樹,信徒們相信神靈居在其中,遂開始敬拜,稱為「神籬」,以後就漸漸發展成今日的各種神社了。

  依所祭拜的亡靈種類,神社被區分成六大類:(1)祭祀古代諸神祇的神社。(2)祭祀歷代諸天皇亡靈的神社,又稱神宮,如祭拜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3)祭祀有功勳皇親的神社。(4)祭祀國家功臣的神社。(5)祭祀諸氏族祖先的神社。(6)祭祀國郡鄉土功勞者的神社,如祭拜明治維新一百多年來陣亡將士之靈的靖國神社。總計日本現有神社已超過八萬座,其中每年參拜人數最多的有:鎌倉八幡宮(六百萬人);伊勢皇天大宮(四百八十二萬人);東京明治神宮(六百二十五萬人)與靖國神社(三百萬人)。

  神社通常有一個具傳統風格的入口,稱為鳥居,從鳥居沿正道而行,可到達淨盆處,參拜者可在此洗手漱口。神社本殿供有神體(Shintai,又稱御靈代),不過只是一些象徵物,如神鏡﹑木偶﹑叢雲劍等。

  教義與經典

  神道教徒不像基督徒有每周的固定禮拜,信徒可在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或是祭日至神社參拜,也可按照個人需要隨時到神社膜拜,虔誠的神道教徒則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

  新生兒出生後30~100天內需參拜保護神,3﹑5﹑7歲的兒童則於11月15日七五三節參拜神社,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日本人多同時信奉神﹑佛兩教,婚禮多從神道教習俗,而喪殯則多從佛教葬儀。傳統日宅兼有神道神龕與佛教祀位,神道神龕多是供奉保護神與天照大神,佛教祀位則是敬拜祖先亡靈。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1)新年祭(2)神嘗祭(3)新嘗祭(4)月次祭。新年祭又稱春祭,每年二月四日舉行,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為主;神嘗祭與新嘗祭於每年新谷成熟時舉行,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天皇親自向神明供獻新谷;月次祭則於每年的六月與十二月的十一日舉行。

  祭祀主要內容有三部份:行禊祓﹑奏神樂﹑向神祈禱。禊祓乃指在某一時期內要潔淨身心與各種飲食器皿,是為齋戒;神樂又稱神遊,是一種祭神的宗教音樂;祈禱則和一般宗教祈禱相似,祈求國泰民安與個人蒙福。神道教特別注重戰爭勝利的祈求,因此每逢戰事,便有大批的神道教徒為了戰勝至神社膜拜祈求。

  嚴格說來,神道教並沒有經典可尋,若要列出具代表性的經典,「古事記」與「日本書記」兩部古書可勉強稱為神道教經典。

  「古事記」計有上﹑中﹑下三卷,全書收納開天闢地以來至公元628年推古天皇的各種神話﹑傳說﹑歌謠與歷史,是以天皇為中心的一貫思想,於公元712年由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撰成。十八世紀時本居宣長著「古事記傳」為「古事記」作批註,成為研究日本國學與古代宗教﹑歷史的重要書籍。

  「日本書記」共計三十卷,是日本最古老的官撰正史,以漢文寫成,記載神話時代至持統天皇(公元697年)的事跡,公元720年由舍人親王與太安萬侶等人完成。根據1981年在日本的宗教調查﹐當時日本的宗教人口為二億多﹐是全人口的二倍以上。大部份的成人持有兩﹑三種不同的信仰﹐此為日本宗教的特徵﹐因為江戶時代的檀家制度﹐強制性地使佛教成為家庭的宗教﹐明治時代國家神道的氏子制度﹐使神道教進入家庭﹐因而佛教及神道教便成為一般日本家庭的宗教信仰。

  縱觀一般日本人的一生﹐在他們的生活中﹐亦參與許多的神道教及佛教的慶典活動﹐混合著神道教及佛教的色彩﹐從男孩出生後第32天﹐女孩第33天﹐就會被帶往神社參拜出生地的守護神﹐男童在三歲和五歲﹐女童在三歲和七歲時﹐也會被帶往神社參拜﹑祝賀及祈願孩童的成長。每年新年時大多會到神社參拜。成年後近90%的婚禮是採用神道教儀式的﹐但現在許多年輕人則喜好基督教的結婚儀式(在旅館有專供婚禮用的禮堂或教堂)。到最後一生的盡頭則是佛教喪禮。但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是神道教及佛教時﹐大多數的人卻答不出來。

  神道教的神觀和基督教的神觀完全不同。神道教是多神教﹐日本人認為有八百多萬的神﹐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陽﹑火﹑雷﹑動物(狐﹑蛇)﹑祖先的靈等都成為他們祭祀崇拜的對象﹐因此有山神﹑水神﹑海神﹑田神﹑地神﹑雷神﹑太陽神?。

  到神社參拜者﹐通常會先到神社的小水池處洗手﹐表示潔淨後再去參拜。而傳統的神道教結婚禮在進入神殿前有手水儀式﹐是用水洗手和口以表示潔淨的儀式。

  在神道教中把大地也當做神﹐因次在地上蓋房子時有「地鎮祭」儀式﹕神道教的神宮以祝詞來慰撫地神使其不發怒。即使科學先端的原子爐起工式時也舉行了地鎮祭儀式﹐這背後反映出他們的懼怕及對安全的期望。

  江戶時代中期開始﹐訂定每年十一月十五日為祝賀男孩三歲及五歲﹐女孩三歲及七歲的成長節日簡稱七五三節(起因於早年孩童的夭折率高﹐存活不易)。這些孩童們被帶往神社參拜﹐一方面感謝﹐另一方面祈願孩童能繼續平安的長大。

  

(責任編輯:李彬)

相關焦點

  • 日本那些事兒:神道教
    在日本有一種土生土長的宗教叫做神道教。但神道教不像佛教一樣有明確的經典,它對日本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神道教起源於日本的農耕社會。
  • 神道教與日本_評論_騰訊網
    神道教與日本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公元五至八世紀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後,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
  • 神道教,日本的原生宗教
    神道教也被民間奉為日本的國教,根據日本文化廳的統計,在日本國內有超過一億支持者和信仰者,佔到了日本人口比例近85%,是日本信徒最多的宗教。神道教是日本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為主,屬於泛神信仰。神道不僅包括有關神與神靈的信仰及傳統的祭祀,也包括內容廣泛的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等。
  • 了解日本,就要了解日本的神道教
    談論日本神道教之前,作者先告訴各位讀者幾個關於日本宗教組成的知識點。第一、日本的本土宗教只有神道教;第二、日本本土宗教成分有:神道教、儒家學說、佛教;(比例是2:1:1,懂這個意思吧,即:神道教為主體,儒家和佛教另外各佔一半。)
  • 日本神道教中神與人的轉化
    日本神道教中神與人的轉化 2016年03月22日 14: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任婷婷 字號 內容摘要:日本神道教中神與人的轉化?
  • 科普日本國教---神道教(1)
    當年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曾在佔領地區建立神社,強迫我國人民參拜,企圖以天皇崇拜來對我們進行奴化.........那麼什麼是神道教呢?並且,越俎代庖,由它們的「佛教僧團」統攝神社,甚至套用佛教的儀式來祭祀,經常在神前讀經,舉行法會。神道教由此發展和深化了自己的教義理論。部分神道學者,吸收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建立了更全面的神道學說,在公元14-15世紀,先後創立了伊勢神道、吉田神道,他們在著作中抬高神道教地位,為神道教脫離佛教提供了理論基礎。
  • 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魂:神道教極端主義
    對此,世界人民有千萬種解釋,日本人民(不是全部,主要是軍國主義分子)的回答卻只有一個:愛國!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難道全世界人民都在誣陷日本?難道世界上獨獨日本人民愛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正確的說法可能是只有部分日本人採用如此「獨特」的方式愛國,其根底則是打著神道教旗號的極端的國家神道主義。
  • 神道教與佛教對日本美學的影響
    今天的微信節選自《日本設計:藝術、審美與文化》([美]帕崔西亞·J.格拉漢姆 著 三聯書店2017-7),集中探討了日本兩大主要宗教——神道教與佛教對日本造型藝術的影響。在神道教與佛教的教義中,含有中國古代道家與儒家思想的元素,大約在佛教傳入日本的同時,道家與儒家思想也開始為日本人所了解。在奉行宗教信仰方面,日本人為人所熟知的一點就是,他們模糊了世俗性與神聖性的界線,寺廟和神社經常被用作娛樂與購物場所。比如相撲,最初舉辦這種比賽是為了祭祀神道教的神明,後來卻成為一項在寺院裡舉辦的競技比賽。
  • 日本的神道教和中國的道教有什麼關係?很多人都被名字誤導了
    由於日本動漫、遊戲等產品的輸出,很多人對日本神話也都有一定了解,我們知道,中國的本土宗教就是道教,而日本的本土宗教叫做神道教,兩者名稱極為相似,難道有什麼關係嗎?眾所周知,日本自古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國元素,覆蓋日本的方方面面,神話、宗教方面受中國影響,也是必然的,因此很多人一看到神道教這個名字,下意識就會覺得和中國道教關係匪淺。
  • 日本史:神道教的發展
    神道教的發展一個大的社會變動,不只是影響到一個方面或者一個事物。佛教在武士統治下相應地變化著,那麼,日本傳統的神道教又怎樣了呢?在國家政治權力易替和神道教自身源流的發展以及佛教的刺激下,神道教在鎌倉時期出現了新的動態。
  •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神道教、佛教、基督教
    日本是一個多宗教國家,而且還能融各種性質不同的宗教文化混合併存於一體,彼此安然相處,互不幹擾。作為信徒,可以信仰一種或同時信仰幾種宗教,不存在彼此之間的相互排斥和對立,宗教在這個國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調和。 神道教、佛教、基督教是日本的三大主要宗教,其次還有天理教、圓應教、易道教等許多小宗教。
  •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
    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日本是神道教的發源地,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
  • 日本神道教發展史漫談 | 論一顆洋蔥的自我修養
    巫女(左) 、鳥居(中)、和神社(右)對於神道教有著一定了解的人,可能也以對於《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了解為主。雖然中間摻雜著一些奇怪的東西,但是當代認知中的日本神道教還是很成體系的――有創世神(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有主神(三貴子),也有著紛紛繁繁的世襲,而國君也被視為天照大神的後代。這些比較為人所知的神系其實並不是神道教最開始的風貌。此外,神道教曾經一度被佛教、道教、儒家洗刷。
  • 日本學界激辯近百年:神道教和天皇制是否曾受古代中國道教影響?
    這是一個在日本學術界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而且持續了近百年之久,至今仍沒有定論。 這就是關於日本神道教和天皇制度,與古代中國道教關係的爭論。具體而言,包括—— 古代中國道教是否影響過日本神道教?古代中國道教文化是否影響過日本天皇制度和稱號?
  • 人來自於神還是猿?進化論與神道教在日本的博弈
    進化論與神道教的妥協明治17年(1884),神道成為日本國家宗教,成了官方意識形態的核心,作為明治科學思想代表的進化論,就更有與其妥協的必要了。我們可以從當時四位頂尖的學者,考察這種努力是如何實施的。所以他非但未對神道教和皇國史觀明確加以否認,而且還從進化論的角度證明神道教的合理性和現時必要性。
  •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六:神道教文化
    神道教的神道又稱天道,語出《易經》「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自漢以降,神道又指「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神道」二字源自漢字,最早出現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 在日本,18萬個教派裡為何神道教無可撼動
    在日本,為了讓管理民眾,政黨制定了很多古怪的政令,國家把一種信仰置於管轄之內,並把它作為國家統一和優越性的象徵,至於其他宗教則聽憑個人信仰的自由,這也是日本有18萬個之多教派的原因之一。在國家管轄之內的「宗教」即神道,神道也是日本國家精神的象徵,日本要求國民信仰神道。大家都知道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佛教的創始人的釋迦摩尼,那麼神道教的創始人是誰呢?
  • 佛教和神道教雕塑
    公元538年(或許是552年),朝鮮使節正式將佛教傳入日本,他們開啟了列島宗教藝術的新紀元,體現在佛教和本土神道教雕塑中。此時日本佛像深受中國唐代(618-907年)風格影響,日本肖像傳統也已出現。力士像 13世紀早期,木雕彩繪、目嵌水晶,高1.54m9世紀早期,神道教雕塑似乎在應對密教的衝擊中產生
  • 空手道、武士道、神道教、忍術起源於中國,拔刀道才是日本原創!
    空手道從「琉球王國」傳入日本,琉球王國15世紀建國,也正是從15世紀空手道開始傳人日本。起初空手道叫「琉球手」,19世紀後又叫「唐手」,1929年後才叫空手道,現在仍有人稱其為唐手。公元10世紀前唐朝時期唐手傳入日本九州,現在的空手道雖融合了九州本土格鬥術,但還有不少「鶴拳」招數。武士道覆蓋很廣,有「武士道精神」,神道教,忍術,還有日本人發明的拔刀道。
  • 龔鵬程|中國道教與日本古代史
    我認為日本天皇及神道,都是秦漢道教東傳之遺。一直到現在,其思想、禮儀、教團組織、都還有濃厚的中國古道教痕跡。只是天皇被視為神,其家族、事跡、神道內容都籠罩在神秘的光暈中,一般人難以窺知其秘密。後來佛教在日本社會上的影響又遠大於道教,所以予人以日本是佛教國家之感,日本古代與道教的關係就更被隱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