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雲南被稱為百濮之國。
公元前3世紀,楚人莊蹻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
公元728年,唐玄宗封閣羅鳳為雲南王。
公元1274年,忽必烈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雲南」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了下來。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屬山地高原地形,環境相對中原來說較為封閉,較少的受到中原王朝政權更迭的影響,繁衍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雲南的二十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
文山梅氏: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梅氏奉商朝末年的梅伯為得姓始祖。梅姓主要分布在安徽、雲南、浙江、江西、江蘇、河南等地。
梅氏的主要郡望為汝南郡、宣城郡、文山州、北海郡。梅氏的主要堂號有漢中堂、內江堂、麻城堂、文山堂、北海堂、宣城堂、汝南堂、績學堂、尉仙堂、太公堂、餘慶堂等。其中梅氏文山堂,以望立堂,亦稱盤龍堂、群舸堂、越寓堂、胖舸堂、馬關堂。
麗江川氏: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川姓的來源主要自二,一為以山川地名為姓,二為少數民族姓氏漢化而來。川氏亦寫作巛氏,讀音不變。川氏多以潁川郡、三川郡、蜀郡、巴郡、遼東郡、三巛郡為郡望。其中三巛邑,即今雲南省麗江市。川氏的主要堂號有潁川堂、三川堂、三巛堂、蜀郡堂、巴郡堂、遼東堂等。其中川氏三巛堂,以望立堂,亦稱麗江堂。
鎮雄隴氏: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得姓始祖有勿阿輪、隴澄。隴氏以越嶲、鎮雄、六枝、盤縣為郡望,主要分布在雲貴高原、寧夏、甘肅地區。隴氏的主要堂號有越嶲堂、鎮雄堂、六枝堂、盤縣堂。其中隴氏鎮雄堂,以望立堂。
昭通柳氏: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得姓始祖為柳下惠。柳姓最早繁衍於今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一帶,後逐漸南遷播散,今日柳姓尤以山東、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柳氏的主要郡望為河東郡,總堂號為河東堂。雲南昭通柳氏,以世代文光有一品正當朝中心維和順財源茂盛發為字輩。
文山駱氏:駱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駱姓發源於今山東境內,齊都營丘就是駱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如今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其中以廣東、貴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
駱氏多以河南郡、會稽郡、內黃郡、遼東郡、贛州、正安、譙陽郡為郡望。駱氏的主要堂號有內黃堂、會稽堂、河南堂、譙陽堂、遼東堂、才子堂等。雲南文山駱氏以罄應朝梁光壽德延芳遠榮恩瑞玉長詩書開科弟理約起後祥為字輩。
巍山左氏:左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有出自官名和國名,有出自姜姓及他族改姓而來。先秦時期左姓主要仍集中在河北、山東和河南地區。如今左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江蘇、重慶、湖南、河南、雲南、湖北、陝西、四川,其中河北是左姓第一大省。
左氏的主要郡望為濟陽郡。左氏的主要堂號有濟陽堂、傳經堂、高義堂、三都堂等。其中雲南巍山蒙化彝族左氏仍有族譜傳世。
鶴慶高氏: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源流眾多,春秋戰國時期,高氏主要活動在華北地區。如今高姓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廣東等省,其中山東為高姓第一大省。
高氏的主要郡望為渤海郡、漁陽郡、廣陵郡、河南郡、遼東郡。高氏的主要堂號為廣陵堂、渤海堂、厚餘堂、河南堂、遼東堂、漁陽堂等。雲南鶴慶高氏仍有族譜傳世。
文山皮氏:皮姓屬於人口稀有姓氏之一。在今雲南省的昆明市、大理州,麗江市永勝縣均有皮氏人員分布。皮氏望居下邳、天水。皮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下邳堂、鹿門堂、桂林堂等。雲南文山皮氏以福祿家中有富貴永曾強少漢昌為字輩。
昆明母氏:母姓是一個較為稀有的姓氏,因齊宣王母弟被封於母鄉,其後代便以封邑名稱為氏。母姓早期主要分布在山東一帶,後在山東東部形成郡姓望族,以平昌郡為郡望,後又逐步擴展到全國各地。母氏的主要郡望為平昌郡和河東郡。母氏的主要堂號為平昌堂。雲南昆明母氏以四茂榮華盛世光前緒忠心運定昌傳後有文章為字輩。
宣威浦氏:浦氏為多源流姓氏。其一為春秋時期姜太公的後人有奔於晉國,被封於浦,於是其後裔以浦為姓氏,稱為浦氏。其二為夏朝時舜帝的裔孫被封在蒲坂,其後裔子孫有以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蒲氏,其後又簡略稱浦氏。當今江蘇、上海、浙江一帶浦氏族人較多。
浦氏的主要郡望為京兆郡和豫章郡。浦氏的主要堂號為京兆堂、豫章堂、廣平堂等。雲南宣威浦氏仍有族譜傳世。
巍山葉氏:彝族中有人漢化改姓為葉氏。雲南巍山彝族葉氏,據傳是葉丹氏的族支,取漢姓為氏,世代相傳至今。葉丹氏世為四川涼山彝族沽基家族的頭人,歷史悠久。葉丹氏家族的著名人物為小葉丹,與劉伯承元帥歃血為盟,被彝族同胞傳為佳話。另,中國土家族、保安族、回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葉氏族人分布。
騰越寸氏:寸氏為漢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德宏地區傣族等姓氏。寸氏在雲南主要分布於保山、德宏、大理、麗江、楚雄、景谷、瀘水、通海等地。寸氏的主要郡望為騰越郡、西蜀郡、重慶府。其中騰越郡亦稱騰越州,歷史上曾管轄和影響著怒江以西的廣大地域,位於雲南西部邊陲保山市。
麗江塗氏:塗氏源於塗山氏,出自夏朝大禹之妻塗山氏,其族人後省文去山字,稱塗氏。涂姓依靠塗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為當地的盛族。塗氏的主要郡望為豫章郡、南昌郡、宜黃郡。塗氏的主要堂號有豫章堂、南昌堂、宜黃堂、五桂堂等。雲南麗江塗氏以永長石是承朝奉國之大明耀萬壽齊天正應思學為字輩。
羅平尹氏: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以山東、安徽、湖南、四川、重慶等省居多,其中山東為尹姓第一大省。今白族、苗族、壯族、朝鮮族等均有尹姓分布。尹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和河間郡。尹氏的主要堂號為天水堂、河間堂、燕喜堂、清風堂、敦倫堂、和靖堂、一經堂、文和堂、忠孝堂等。雲南羅平尹氏以國崇文士家兆鳳祥懋培大德錫慶自長懷宗啟瑞載福毓汝維學尚世如沛之溥為字輩。
騰越閻氏:周武王滅商,將仲雍之後封於吳,又將泰伯的曾孫仲奕封於閻鄉,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為了奉祀泰伯,所以閻姓後人奉泰伯為始祖。如今閻氏族人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多此姓。
閻氏的主要郡望為河南郡、天水郡、太原郡。閻氏的主要堂號為河南堂、天水堂、太原堂、騰越堂、德讓堂、右相堂、樹德堂、日月堂等。
羅婺鳳氏:帝嚳為五帝之一,姬姓,名俊,號高辛氏。鳳姓的始祖是帝嚳時的鳳鳥氏,當時任歷正。他的子孫便以鳳為姓,世代相傳,稱為鳳氏。故鳳氏後人奉帝嚳為鳳姓的得姓始祖。另彝族鳳氏,出自雲南省武定、祿勸一帶的羅婺部。阿英土司被明孝宗賜姓鳳氏,阿英改名鳳英。羅婺彝族鳳氏家族在西南地區顯赫一千多年,直到1950年武定解放時,當地還是鳳氏土司在管理。
麗江木氏:麗江境內的土司制度始於宋末元初。木氏土司是指明清雲南三大土府之一的納西族木氏封建領主,歷經元、明、清三代,直到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歷經22世470年。明洪武十五年,阿甲阿得歸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賜其漢姓木,並封其為世襲土知府,木氏土司世襲統治境內及周邊部分地區。從此,這個家族在延續父子聯名制的同時,擁有了漢族的姓氏木姓,並以世襲土官知府的身份統治麗江。而木氏土司為了保持統治集團姓氏的高貴,在納西族內推行官姓木民姓禾的制度。
大理段氏:段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今錫伯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段氏族人分布。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雲南等省多此姓。段氏的主要郡望為京兆郡、武威郡、扶風郡、天水郡。段氏的主要堂號有君軾堂、武威堂、京兆堂、錦綢堂、餘慶堂、多壽堂、集鳳堂等。大理段氏為雲南大理望族,自段思平任通海節度使,至大理國段興智結束,昌盛了三百多年。
牟定習氏:習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得姓始祖有兩個,為習響和息夫躬。習氏的主要郡望為東陽郡和襄陽郡。習氏的主要堂號為中和堂、東陽堂、襄陽堂、忠烈堂等。雲南牟定習氏以學有根元在為字輩。
昆明沐氏: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軍三十萬徵討雲南的元朝殘部。洪武十六年,雲南平定後,朱元璋留下沐英鎮守雲南。沐英後代在明代世襲黔國公,在明中後期雲南沐家世襲總兵官,顯赫一時。
自從曹魏時尚書陳群建立九品中正制,在各州設置大中正,各郡設置中正,讓他們品評本地的人物,分為九等,尚書以此為依據進行選擇錄用。九品中正制的本意是評判人物的好壞,但是後來卻演變成辨別家世的貴賤,以此作為品評等級的最重要的依據。家勢尊貴的家族逐漸壟斷了仕途,繁衍成了世家大族,並且在某些地域形成郡望,成為了該姓氏的一張名片。而寒門士族在仕途上優劣懸殊,甚至婚姻不通,最後就出現了上品無寒門的現象。
雲南的世家大族和中原的世家大族有所區別,有很大的地方特色,但是和所有的世家大族一樣,雲南的世家大族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的衰落了下來,自從他們喪失了壟斷入仕官場特權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他們最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