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2017-09-27 07:37 來源:澎湃新聞
早在2017年7月,上海美術學院與上海市教委、市文廣局及中華藝術宮、劉海粟美術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雕院籤署合作共建協議,合作內容包括各美術館為上海美術學院提供展覽空間,並支持上海美術學院參與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城市文化氛圍營造等重點工作。
此次,將合作共建細化到文教結合建設的四個中心——中國書畫教學創作研究中心(上海美術學院、上海中國畫院)、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上海美術學院、中華藝術宮)、劉海粟研究中心(上海美術學院、劉海粟美術館)、近現代美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上海美術學院、上海油畫雕塑院)。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李磊代表研究中心講話,他表示,「在合作共建中,學校和藝術機構將著力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上海的美術資源,在人才培養、作品創作、學術研究、文化服務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推動上海美術事業的繁榮。」
未來上海美術學院將配合對中華藝術宮館藏文獻,上海近、現當代藝術史等開展研究,系統培養藝術研究與美術館管理專業的碩博高端人才,建設青年策展人後備團隊,並將以課題制的方式整理研究「華君武日記」、「夏陽與中國現代美術」等文獻;並共同推動上海美術創作,打造學術高地。
此外,由劉海粟之女劉蟾擔任名譽主任、劉海粟美術館館長朱剛擔任主任,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李超擔任執行主任的劉海粟研究中心,計劃通過近年來的研究、教學和協同合作,陸續編著並出版《劉海粟全集》、《美術館學叢書》、《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大系》,並策劃「中國近現代美術資源研究系列展」暨學術研討活動,還將全面深化進行以劉海粟為代表的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創作、傳播的系統研究;全面深化進行近現代美術史、近現代美術資源的基礎研究。
中國書畫教學創作研究中心、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劉海粟研究中心、近現代美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授牌(從左至右:吳孝明、肖谷、朱剛、李磊、施大畏、翁鐵慧、陳德榮、馮遠、宗明、汪泓、丁曉東、劉蟾)除此之外,上海美術學院歷史文化研究所、美術創作研究所、傳統工藝美術研究所、當代藝術研究所也在同日授牌。四個研究所分別聘請了上海文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施大畏,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院院長潘魯生,理論家盧輔聖為所長。施大畏代表研究所表示將一如既往的支持美院發展。四個研究所的成立,旨在以新機制聘任業界名師大家加盟上海美術學院,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升學院師資力量,培養高端人才,並率領上海美術學院師生在相關專業領域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實踐性重大問題研究,承擔傳承創新海派文化使命。
上海美術學院與滬上四大重要的藝術機構的聯合和四個研究所的成立將對打造都市藝術教育品牌、集聚上海美術資源、傳承上海美術教育文脈、凝鍊上海高等美術教育特色、提升上海美術教育水平起到長足的作用。
南院內部空間南院為過渡空間,寶武「不鏽鋼地塊」將建美院新院區2000年開始,上海美術學院的教學主要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上大路99號)的一棟四層小樓中進行,儘管當時建設理念是最新的,但隨著學院擴招和各種新藝術門類和樣式的興起,上海美術學院的教學空間不免擁擠,新啟用的上海美術學院南院是美術學院為加強研究生教學、拓展校內外合作教育平臺而租賃的過渡性辦學空間。
南院內部空間上海美術學院南院總面積14000餘平方米,集聚了上海、全國以及國際的藝術資源,形成了以上海美術學院為中心點,引進企業、藝術機構、國內外專業院校聯合建設工作室,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構建基於問題導入的研究型工作室、基於市場導入的實踐型工作室和基於流派導入的名家工作室,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而根據寶武集團、寶山區、上海大學的戰略合作,三方在寶武集團「不鏽鋼地塊」將共建上海大學上海美院新院區,此地塊地處長江碼頭,是一處擁有廠房、碼頭、鐵路的工業遺存,經過改造後上海美術學院將整體搬入。這也將促進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產業積聚,帶動區域產業轉型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美術學院,文教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