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更多觀眾走進音樂廳?恐怕線上線下相結合才是王道。
10月20日、21日,中國音樂家協會交響樂團聯盟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六屆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70支樂團的團長齊聚北京,共同探討疫情為交響樂帶來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業內認為,線上引流,線下深耕,才能讓交響樂的路越走越寬廣。
線上破圈 將觀眾引入音樂廳
2020年對於音樂界來說是尤為特殊的一年,疫情曾一度為現場演出按下休止符,在此困局下,各個樂團都在嘗試做大量的線上活動。
作為一個2012年成立的年輕樂團,早在疫情之前,西安交響樂團就開始嘗試通過線上推廣樂團,據樂團品牌總監曹繼文介紹,之前就有很多嘗試,其中,一條「不法分子聽了會發抖的交響樂」迅速上了熱搜,大家紛紛開始轉發,也讓西安交響樂團成了「網紅」。2019年年底,樂團在B站和抖音都開設了帳號,目前的粉絲髮展速度比較喜人。「我們做這些是為了什麼?因為我們的古典音樂人口太少了,我們希望能夠出圈,讓圈外的人進入到我們這裡。我們第一個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走進音樂廳,讓更多的人了解古典音樂,讓我們的音樂人口越來越多。另外一個方面作為年輕樂團,我們需要更多人的資助,需要社會認識我們。」曹繼文說。
如果說疫情之前是為了推廣樂團開展線上業務,那麼疫情來臨之後,樂團就真的面臨著生存壓力了。各個樂團都紛紛推出線上音樂會,甚至在網上開課。上海交響樂團推出了「首席教你學樂器」的線上樂器課程。西安交響樂團在抖音上推出了「天天愛唱團」,讓團員教大家唱歌。曹繼文介紹說,「我們的口號是『每天學唱一首歌,快樂進步每一天。』我們一共堅持了68期,累計人數超過13W。藝術家不能夠閒著,他們的藝術生命不能夠浪費。不管怎麼說,先幹點什麼,不要想那麼多,做了再說。」
2月3日起,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廣州交響樂團取消了直至5月底的所有演出,於2月4日率先在其官方自媒體推出了一檔線上展播欄目「線上音樂季」,連續一百多天保持每天更新節目。截至6月7日,每天更新的廣交「線上音樂季」共計刊播123期,播出32位指揮家和33位獨奏家或歌唱家參演廣州交響樂團音樂會的93部中外作品,由專人每日撰寫的音樂隨筆字數超過12萬字。對於線上推廣,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有明確的態度,「交響樂的主要陣地,應該還是在音樂廳。而我們要利用網絡,利用各種出圈的手段,把觀眾重新聚焦到舞臺上,因為我們最終還是要演出的。我們需要網紅把人帶到音樂廳裡面來,或者說引流到自己樂團的頻道上,最終是要回到音樂廳,要服務於我們的觀眾,服務於我們的市民,這才是交響樂團長久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線上輔助線下 網感很重要
線上引流,各大樂團做的最多的就是線上音樂會。而線上音樂會就是單純的把現場音樂會搬到線上來嗎?業內人士認為並非如此。曹繼文認為,線上音樂會要有網感,「什麼是網感?就是要符合在線上觀看、線上體驗的感情。」秉承這個觀念,西安交響樂團做了一場「彈幕音樂會」,「我們在臺下放了大屏幕,音樂會在B站上直播,B站上的彈幕樂手們在臺上可以看到,這樣他們就可以感受到現場觀眾的反映。因為現場觀眾的存在,也會營造一種他們在現場的感受。」
儘管線上音樂會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交響樂,但業內認為,線上只是為交響樂插上了翅膀,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成為主導。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主席、指揮家餘隆認為,線上的音樂會、線上宣傳,包括教育的延伸,以及回顧本樂團經典情況是輔助性的推動我們這個行業前景的方式。線上怎麼能夠和我們的實際工作有進一步的結合才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要把我們本身的工作做到極致,才能夠帶動線上和你的配合,而不是本末倒置,跟著線上去做,忽略了我們本身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作為我們交響樂團的管理者,作為我們所有音樂家們工作的方式、方法。」
重視青年藝術家 鼓勵人員共享
疫情讓世界各地演出停擺,國際交流基本停滯,從某種程度上讓更多國內的樂團和音樂家有了更多的演出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餘隆呼籲各大院團重視本土藝術家,尤其是青年音樂家的培養,「聽到古典音樂,就會覺得是很老氣的東西,其實古典音樂是音樂的一種形式。我們啟用更多的本土藝術家和院團,對青年藝術家要給予平臺和關注,要讓更多的青年人和我們在一起,而且要相信他們,青年藝術家是我們的未來。」
對於青年音樂家的流動,餘隆也給予鼓勵,「年輕人能夠有胸懷打開的,我們鼓勵他們能夠去做。因為只有當藝術家去流通的時候,我們這個行業才能夠做得更好。院團也應該持開放的態度,不要只管到自己,好像別人不能夠觸摸。信息共享,包括人員的共享很重要。」
此外,本屆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舉行代表大會向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先生頒發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在過去20年間帶領中國愛樂樂團取得的非凡成就。會議同時宣布,下屆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代表大會將在青島,由青島交響樂團主辦 。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田婉婷編輯/賀夢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