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學】紅色基因代代傳,我聽爺爺講故事--黑龍江抗戰故事會

2021-02-07 富錦市第七小學

歷史的啟迪永在,精神的價值長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有助於以紅色基因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教育事業的靈魂,是我們取得革命勝利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切成果的根本保障。傳承紅色基因,讓我們的旗幟永不褪色,我們才能跑好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接力。

喜迎建黨100周年之際,在教育局組織下,我校假期開展系列活動之「紅色基因代代傳,我聽爺爺講故事--黑龍江抗戰故事會」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

本次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家長積極配合,為孩子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機會 。

 以講述黑龍江抗戰故事和英雄人物為主要活動內容,學生們自己尋找宣講素材,用孩子們的視角和語言,謳歌家鄉革命先烈那種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用鮮血和生命創建起新中國的偉大曆程。

這是一次跨越時代的對話,也是一種靈魂的教育。在此次活動中,同學們學到的不僅僅是對老革命前輩們的尊重,更是對現在生活的珍惜,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態度,這是一次心靈教育之旅,更是一份紅色精神的洗禮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知史才能愛國。惟有讓我們「記國恥,喚國魂,珍國格,奮國威」,我們的民族才會振興,我們的國家才會富強。讓我們永遠緬懷為抗戰流血犧牲的革命先輩 !

製作:呂   紅

供稿:戰麗娟

相關焦點

  • 幸合裡小學舉行「紅色基因代代傳」講故事比賽
    講故事大賽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慧慧 通訊員 李晨 煙臺報導  為了鼓勵隊員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實際行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近日,煙臺市芝罘區幸合裡小學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爭做新時代好隊員」講故事比賽。
  • 紅色基因代代傳 ! 蓮花鎮中心小學獲評長沙市十佳少先隊集體
    紅色基因代代傳 !每年的清明、八一、抗戰勝利紀念日、開學第一課等重要時間節點,嶽麓區蓮花鎮中心小學都開展了有儀式感的紅色主題教育。「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
  • 聽老兵講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碧桂園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將始終秉持「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理念,本次「尋找沂蒙紅色勳章」活動也是堅持公益初心,從第一站沂南縣,到蒙陰、沂水、莒南、郯城縣,碧桂園的志願者們為老人們送去生活所需,並通過視頻、文字的形式來記錄老兵勳章背後的故事,讓沂蒙紅色精神得以世代流傳。
  • 紅色遺址前講好紅色故事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梅永前 潘家林 「放眼這片紅色土地,處處都有革命先輩戰鬥過的足跡,一草一木都在傳頌著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初冬時節,江西省上饒軍分區舉辦「講紅色主題故事」比賽,6號選手孟金菁的激情講述,讓現場觀眾一次次熱血沸騰。
  • 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從去年12月起,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省教育廳、團省委、浙報集團主辦,浙江共產黨員雜誌社、浙江理工大學等承辦的「浙江省紅色故事會」,走進全省9個市,紅色故事傳遍浙江大地。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一場場故事會的深情演繹中,一個個雋永的紅色故事流淌而出、叩擊人心。
  • 紅色基因代代傳 陝西「紅色小喇叭 相伴我成長」文藝會演暨優秀...
    紅色喇叭聲聲響,紅色基因代代傳。12月13日上午,「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文藝會演暨優秀作品表彰儀式在西安舉行,展示陝西省少年兒童傳唱紅色基因,共講紅色故事的風採。「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活動是由陝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陝西省婦女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紅色系列活動。
  • 臨沂方城小學開展「人人會講紅色故事」系列活動
    魯網8月12日訊  臨沂方城小學把傳承紅色基因列為2020年學校改革創新年第一任務,通過開展紅領巾講紅色故事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每周確定一個紅色故事,面向全體學生徵集作品,爭取在學生中形成「人人會講紅色故事」的良好局面,潛移默化把紅色基因「注入」學生思想血脈,讓紅色基因永不「變異」,代代相傳。
  • 海德小學開展"講英雄故事 傳紅色精神"實踐活動
    膠東在線4月19日訊(通訊員 曲寧克) 為了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精神,近日,海德小學開展了主題「英雄故事我來講 紅色精神代代傳」教育實踐活動。參觀楊子榮紀念館,同學們先後瞻仰了楊子榮雕塑、參觀了牟平革命史展和楊子榮事跡展,認真參觀了紀念館內陳列的照片、文獻、實物等史實材料,回顧了楊子榮烈士和膠東抗戰時期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開展「英雄故事我來講 紅色精神代代傳」主題班會課,教育引導學生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宣講英雄;積極開展「英雄故事我來講·紅色精神代代傳
  • 關工爺爺走進小學 講100個紅色經典故事
    (原標題:關工爺爺走進小學 講100個紅色經典故事) 5月19日,
  • 華池縣柔遠小學舉行 「我和志丹有約」紅色故事會
    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南梁精神12月14日,華池縣柔遠小學舉行 「我和志丹有約」紅色故事會。14名參賽選手以飽滿的精神,真摯、樸素的語言,聲情並茂的為大家演講了第二次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南梁革命根據地的英雄故事,給大家再現了革命歲月裡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壯舉。
  • 傳承紅色基因共講紅色故事 ——陝西舉行「紅色小喇叭 相伴我成長...
    一首紅歌傳唱100年依然氣勢磅礴,一面旗幟飄揚100年依然昂揚如初……為迎接建黨100周年,歌頌黨的豐功偉績和輝煌成就,展示我省少年兒童傳唱紅色基因,共講紅色故事的優秀風採,「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文藝匯演暨表彰儀式,12月13日在陝西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隆重舉辦。
  • 臨沂樸園小學開展「紅色教育進校園 沂蒙精神代代傳」主題活動
    臨沂樸園小學開展「紅色教育進校園 沂蒙精神代代傳」主題活動 發布日期:2020年12月09日 瀏覽次數:3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增強學生愛國意識,12月9日下午,藉助綠潤樸園讀書節活動平臺,臨沂樸園小學開展閱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
  • 羊角:紅色基因代代傳
    羊角:紅色基因代代傳——瑞金市九堡鎮羊角村紅色故事探尋□鄒婷 特約記者 楊友明「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近日,記者來到羊角村,探尋這裡曾經發生的紅色故事。北上長徵的劉爾榮劉福建的家距崬嶺一公裡左右,抬頭望去,在遠處高低起伏的山巒上,嫩綠、淺綠、深綠、墨綠交織,深淺不一,把遠山漂染成一幅層次分明的圖景。每年清明,劉福建會在家裡準備好祭祀物品,帶上家人來到崬嶺,進行一場簡單而又隆重的祭祀儀式。
  • 丹江口:聽老紅軍講革命故事 感受永不磨滅的紅色精神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紅軍戰士的堅強和無畏,感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12月15日,丹江口市實驗小學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聽老紅軍爺爺講革命故事」主題教育活動。      據悉,老紅軍宋財旺爺爺,1926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禹州淺井區,1947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4月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榮立團級功一次。1951年3月,開赴朝鮮戰場。
  • 漢中市: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近年來,漢中市因地制宜,利用厚重的文化資源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在中小學教育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效推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塑魂魄,精神代代傳。
  • 江西新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座談會上,18位開國元勳後代組成的紅色故事宣講團和渝水區「老兵宣講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就如何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進行了深度思想碰撞。「聽了紅色故事宣講團各位代表的故事,我非常感動,現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吸取紅色力量,讓紅色的精神流入我們心中。」
  •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 這個故事會,太好哭了!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用老百姓的語言講好發展故事,12月11日下午,武昌區中華路街在紅巷38號這個紅色文化聚集地開展了「紅巷爺爺的故事會」之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我老家在廣水,小時候我曾親眼看到我鄰居好朋友的媽媽餓病而死」。講著講著,鄧廣東爺爺便潸然淚下。「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是黨的堅強領導,讓我們消滅了貧困。現在我還在街道和社區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個樂團!五中全會順利召開,昭示著我們又將步入一個新時代,我們的好生活還在後面!」周詩華爺爺則為大家講述了都府堤和紅巷的歷史由來。
  • 這所學校的「故事會」第二季開播了 「一大會址」走進了兄弟倆的...
    8日,「紅色基因代代傳,四史精神伴成長」故事展示在學校開啟,在未來的一個月間,學校48名的故事員將在全校進行巡迴演講,小老師們將走進各個班級,帶來48個自己精心準備、認真編排的英模人物小故事。 讓孩子們當老師,給小夥伴們講紅色故事,是盧灣一中心小學四史教育的創新實踐。
  • 傳承紅色基因,聽芙蓉「五老」講紅色故事
    老校長:退休不離三尺講臺 培育紅色接班人燕山小學退休校長張定浙為學生講廉潔文化故事。「張老經常來學校為學生講故事,為家長講解自身作為祖輩開展的隔代教育的故事。他將自己隔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寫成了《培根鑄魂 做好隔代教育》一文,被選入《全省隔代家庭教育文稿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