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裡都有哪些寶貝?

2020-08-28 藝直通

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館藏文物含陶瓷、家具、玉器、雜項、金屬、石質、油畫等多類,其中不乏精品。


粉彩霽藍釉描金花卉大瓶

年代:清乾隆

類別:陶瓷



這件瓷器是乾隆早期御窯廠燒制的官窯重器,尺寸巨大,是乾隆時期同類器物中的罕見之物。


據考證,大瓶原有一對,陳設於圓明園內,供皇帝御賞。圓明園浩劫之際,流散海外,其中一件最終被捐贈給法國巴黎第十二區的吉美博物館,成為館藏珍品。本件則輾轉流入美國芝加哥一位收藏家手中,一個多世紀後被觀復博物館重金收回。


磁州窯白釉黑彩唐草紋梅瓶

年代:北宋

類別:陶瓷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輻射區域涵蓋晉、冀、魯、豫四省。白地黑花瓷器強烈體現出了民窯粗獷雄健的氣派,是磁州窯在宋、金、元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其在成型的坯體上,先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後用細黑料繪畫紋樣,最後施一層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窯燒制,黑白兩色對比強烈,構圖洗鍊。


青花荷塘紋貫耳尊

年代:清乾隆

類別:陶瓷



貫耳尊是仿照漢代投壺的形制而製作的。此尊各部分比例協調,繪工精細,格調清新,青花發色純正,屬乾隆官窯精品


紫檀描金七重簷寶塔

年代:清乾隆

類別:家具



此塔有一對,是當年乾隆皇帝為給皇太后祝壽時特意製作的壽禮。全體為紫檀,外部鎏金,工藝和水準非大內造辦處不可為也,是名副其實的皇室珍寶。19世紀時流失海外,漂泊百年以上,2003年被馬未都從蘇富比入港30周年拍賣會上拍得。


塔高2.16米,八面玲瓏,共有48個小佛龕,佛龕內裝裱宋錦,原配佛像均已遺失。


黃花梨雙龍如意雲頭紋靠背板交椅

年代:明萬曆

類別:家具



交椅又稱「行椅」或「獵椅」,皇帝出行打獵的時候,隨從替他扛著,皇帝累了,坐上歇息,其他人都站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權力的象徵。


這隻黃花梨雙龍如意紋圈背交椅,在明代的交椅中應屬最高等級。明代黃花梨交椅存世不多,最樂觀的估計全世界範圍內不會超過50件。


紫檀錦地拼面書桌

年代:清雍正

類別:家具



整個桌面用了大約數千塊細碎小木拼成,這種工藝,對於工匠也是難事。故清雍正造辦處文檔有記載,由於費工費時,造辦處曾打報告請示皇上,說此工藝太費工時,懇請皇上明鑑。


雍正帝還算開明,稍加思索硃筆御批:再做幾件,餘下就不要再做了。所以,這種錦地拼面的工藝,除故宮尚存幾十件外,流出故宮的目前只發現這一件


黃花梨百寶嵌龍紋羅漢床

年代:明萬曆

類別:家具



羅漢床名雖為床,功能卻類似於今天的沙發,主要用來待客和小睡,兩個人也可以在床上斜倚著聊天。


此件羅漢床的三面床圍均為獨板,上面的工藝叫做百寶嵌。百寶嵌工藝在晚明流行,其工藝先是在板材上開小凹槽,然後鑲嵌各種材質作為裝飾,如螺鈿、松石、珊瑚、象牙、壽山石、硃砂等名貴材料,中間的寶珠為象牙材質,雙龍戲珠的紋飾非常靈動,是晚明時期最流行的奢侈品裝飾。明代的龍紋在應用上非常嚴格,說明此床的等級很高。


紫檀五屏風式象首獸足寶座

年代:清乾隆

類別:家具



寶座是皇帝的專用座具,形制特殊。寶座椅面寬大,以至於皇帝坐上去既不能靠椅背也無法倚扶手,只能正襟危坐,所以享用寶座並非一件愜意的事。


這件寶座椅面使用楠木,楠木為軟木之首,木性溫和,冬天觸之不涼。


掐絲琺瑯龍紋多穆壺

年代:明晚期

類別:金屬



多穆」為藏語「酥油」的音譯,多穆壺是藏民盛拌酥油茶的器皿。本器屬於當時中央政府冊封蒙藏貴族或舉辦高僧法會時所用的掐絲琺瑯法器,所以造型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出戟花觚

年代:明景泰

類別:雜項



器底無釉,足內刻楷書「景泰年制」單行四字款。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過程極為複雜,製作步驟可概括為先以銅製胎,將銅扁絲掐出紋飾用藥焊於器表,後將琺瑯釉料填進紋飾立牆以裡,再經過焙燒、打磨、通體鎏金而成。


相關焦點

  • 收藏界名家馬未都:30年前辭去編輯的工作,創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收藏界名家馬未都:30年前辭去編輯的工作,創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說起馬未都有的人應該不了解,可以這樣說:馬未都是收藏界的一個傳奇,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四年級學識的他,也沒有任何的收藏淵源,家裡也不是很富裕,就著這樣普普通通的他
  • 馬未都:價值8000萬的三件寶貝,當年可是乾隆爺的心愛玩具
    但在收藏大家馬未都的眼裡,古董永遠是一個無價之寶,不管它在什麼年代裡,它們永遠是最值錢的一種。馬未都自己創辦了博物館,在他的博物館裡面有著大量的珍貴寶物,其中很多寶貝都是他一個人長期慢慢地累積出來的下面我們跟大家介紹的正是三件馬未都都認可的寶貝,雖然不知道這三件寶貝到底是不是他私人擁有,但相信馬爺的手裡像這一類的寶貝有很多。
  • 馬未都與他的觀復博物館:「炫耀」到了這種程度就是終極水平
    每次馬未都收回一樣自已心儀的寶貝都會拿到朋友那裡炫耀一番,有一次馬未都低價收回來一個賞瓶,他興奮的一路小跑就回了家,用他自己的話說,馬路邊的護欄他飛奔起來直接一邁腿就跨過去了。他兩眼往屋裡一掃,人還挺多,他直接衝進屋子裡,把電視關掉,然後把瓶子往電視機上一放:「這個破電影有什麼可看的,演一百遍了,給你們長長見識,抬腦袋看看我這個寶貝」。
  • 作為中國第一座私人博物館,馬未都博物館究竟有什麼魅力
    今天我們提到的是觀復博物館,相信大家都對這座博物館的主人比較熟悉,他就是馬未都。老爺子也是比較傳奇的一個人,有人曾經評價過他用了老實本分四個字,而且老爺子還參加過好多的節目,他創建的博物館是中國第一份,為什麼會起這個名字?主要是源於道德經。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多平米,經過數次搬遷後,如今的觀復博物館已經是一個總佔地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多平米,經過數次搬遷後,如今的觀復博物館已經是一個總佔地
  • 馬未都私人博物館規定:不許收藏字畫!這是為何?
    說起馬未都,古玩收藏界沒有不認識他的。馬爺從小喜歡收藏,據他在節目中說,小的時候,在街坊鄰居家串門,要個碗、碟之類的是經常的事,沒花過一分錢,他對瓷器的喜愛是天生的。但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有一個特殊的規定:不收藏任何字畫,這是為什麼?
  • 創辦中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馬未都安檢被拍,網友大喊:太低調了
    不過這位網友也表示,馬未都出現在機場的時候,身邊沒有帶任何的工作人員,更不要說那些保護自己的保鏢了。看來馬未都還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也有可能在馬未都心裡覺得那些網友都認不出來他,所以他才沒有用任何的掩護措施。其實馬未都還算是一個比較時尚的老年人了,比較喜歡玩兒一些流行的社交軟體。
  • 馬未都的「私人寶庫」有多牛?位於地下5層,核彈來了都不怕!
    馬未都的「私人寶庫」有多牛?位於地下5層,核彈來了都不怕!馬未都是知名的收藏大家,他多年積累下的寶物已經豐富到足以開辦好幾個私人博物館,不僅是數量驚人,質量也足夠讓人瞠目結舌,有好多東西連故宮都沒有,可見其珍貴,很多人以為馬未都的寶物都擺在博物館了,但實際上,擺在博物館中的寶物只是他的冰山一角,馬未都真正的寶物,其實都放在一個名為「觀復寶庫」的大保險庫之中。
  • 馬未都有個全中國最大的「私人寶庫」,投資148億,內部啥構造?
    「私人寶庫」,投資148億,內部啥構造?  在國內眾多的收藏家中,馬未都是個很特別的人,在「同行」們都費盡心思去收藏更多古董的時候,他卻打算開一個私人博物館,那個時候我國的私人博物館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很多人不看好,認為他是異想天開,但隨著馬未都·東奔西走數月後,還真獲得了批准,建成了如今鼎鼎大名的「觀復博物館」。
  • 觀復博物館有一景點,馬未都非常喜歡,每天僅第一波客人能見到
    馬未都從八十年代就開始闖入古玩界,可以說,數十年來,被他撿漏的賣家無數,他通過灼灼的眼力勁,一件一件收集自己發現的古玩堆裡的寶貝,結果被他這般日積月累,家裡成了一個大寶庫,當時馬未都和父母還住在一起,就連他們的房間,也被一併「佔領」了,馬未都爸媽上下床,還需要一定的迴轉騰挪,非常不方便
  • 撿漏王馬未都與寶貝失之交臂,因一個碗而後悔,如今價值850萬
    一方面收藏也相當於投資,收藏有價值的古董文玩和古字畫。等到這些收藏品升值的時候,將其賣出去就會獲得一筆巨大的收入。而與此同時,在收藏的過程中,這些收藏品也可以在家裡當做一種裝飾,同時還可以放在手中把玩和欣賞,無形當中也提升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因此,何樂而不為呢?
  • 王世襄捐79件文物,馬未都開博物館,相差41歲愛古玩成老友
    ,作為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的館長,一直在收藏界享有盛名。馬未都形容,王老是絕對的美食家,不僅會吃,還會做。馬未都撞到飯口時,王老就會留他吃飯。在那座已經被陳列於上海博物館的黃花梨方桌上,王老放上菜板,忙不迭地做著拿手家常菜。直到後來,馬未都站在博物館裡,面對這件藏品前時,眼前還會浮現王老做菜的景象,仿佛時空穿越,文物承載著固化的時間與變遷的時代。
  • 王世襄捐79件文物,馬未都開博物館,相差41歲愛古玩成老友
    院子又大又深,馬未都去看望他的時候,王老住在一個角落裡,其他的地方還在被人佔著。馬未都形容,當時他進屋看到那些明式家具,立馬就被吸引住,這些寶貝在他心中位置在那一刻甚至超過了王老。那時馬未都才30多歲,一個毛頭小夥子在老者面前這摸摸那看看,王老非但沒煩他,反而覺得很欣喜,那時候沒有像他這麼一位年輕人對文物如此感興趣。
  • 北京觀復博物館:在欣賞馬未都的私人珍藏的同時,還有貓咪作陪!
    不得不說的是,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早有聽聞馬未都先生愛貓、愛收集精緻的藏品,是一個充滿孩子氣的老人,在這座私人博物館裡就實現了他全部的喜好。數量不小的精緻藏品,以及撿來的貓咪,共同組成了這座觀復博物館。
  • 馬未都憑「撿漏」發家致富,但並非任何物品都撿,還是有底線的
    說起馬未都的話,許多人也都會想到他名下的私人博物館,想到他手中的那些珍貴寶物,每一件寶貝的價值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種眾多的寶貝,大多都是通過收購而來的,只要是能被馬未都看中的話,價值自然是很高的。但是許多人也都認定,馬未都憑藉撿漏的方式,來獲得寶貝,這樣的方式看起來不是很符合常理。
  •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
    北京兩個私人博物館很厲害。如果說陳麗華的紫檀博物館雍容華貴,那麼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就是古色古香。為魁不為魁跟我八竿子都打不著,可我心裡還是可得勁。陶瓷館的陳列從五代開始,代代都有重器。有件紫檀畫桌,面板寬度達98釐米,是已知紫檀畫桌中最寬者,曾為著名導演李翰祥的心愛藏品。臨終託付馬未都,如今是觀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其中一個。
  • 「撿漏專家」馬未都:欲將百億身家捐贈博物館,可惜兒子有意見
    他雖然學歷低,但他對傳統文化的積累,絕對超過了99%的專家,在潘家園舊貨市場靠「撿漏」發家的他,已經擁有一個市值400億的博物館。從作家到一個身家幾百億的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30多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
  • 馬未都將「鎮館之寶」拿出,故宮專家捧腹大笑,你也有走眼的時候
    提及到馬未都,相信大家一定也都十分的清楚,他的一生算得上是很成功的一個人了。在我國民間鑑寶界闖出了一片天地。雖說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可以鑑定寶物,但是他在鑑定寶物方面,並非是全能的。他對於瓷器的鑑定能力比較強,畢竟在這方面,幾乎沒有看走眼的時候。
  • 馬未都的博物館有一件藏品,愛不釋手,當初連買的念頭都不敢動
    馬未都在收藏界是赫赫有名,大家也都知道,馬未都憑著自己的經驗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中的藏品眾多,每一件都是馬未都的最愛,但是有一件藏品確實神秘。馬未都對這件藏品是愛不釋手。這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藏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