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館藏文物含陶瓷、家具、玉器、雜項、金屬、石質、油畫等多類,其中不乏精品。
▼
粉彩霽藍釉描金花卉大瓶
年代:清乾隆
類別:陶瓷
這件瓷器是乾隆早期御窯廠燒制的官窯重器,尺寸巨大,是乾隆時期同類器物中的罕見之物。
據考證,大瓶原有一對,陳設於圓明園內,供皇帝御賞。圓明園浩劫之際,流散海外,其中一件最終被捐贈給法國巴黎第十二區的吉美博物館,成為館藏珍品。本件則輾轉流入美國芝加哥一位收藏家手中,一個多世紀後被觀復博物館重金收回。
▼
磁州窯白釉黑彩唐草紋梅瓶
年代:北宋
類別:陶瓷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輻射區域涵蓋晉、冀、魯、豫四省。白地黑花瓷器強烈體現出了民窯粗獷雄健的氣派,是磁州窯在宋、金、元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其在成型的坯體上,先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後用細黑料繪畫紋樣,最後施一層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窯燒制,黑白兩色對比強烈,構圖洗鍊。
▼
青花荷塘紋貫耳尊
年代:清乾隆
類別:陶瓷
貫耳尊是仿照漢代投壺的形制而製作的。此尊各部分比例協調,繪工精細,格調清新,青花發色純正,屬乾隆官窯精品。
▼
紫檀描金七重簷寶塔
年代:清乾隆
類別:家具
此塔有一對,是當年乾隆皇帝為給皇太后祝壽時特意製作的壽禮。全體為紫檀,外部鎏金,工藝和水準非大內造辦處不可為也,是名副其實的皇室珍寶。19世紀時流失海外,漂泊百年以上,2003年被馬未都從蘇富比入港30周年拍賣會上拍得。
塔高2.16米,八面玲瓏,共有48個小佛龕,佛龕內裝裱宋錦,原配佛像均已遺失。
▼
黃花梨雙龍如意雲頭紋靠背板交椅
年代:明萬曆
類別:家具
交椅又稱「行椅」或「獵椅」,皇帝出行打獵的時候,隨從替他扛著,皇帝累了,坐上歇息,其他人都站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權力的象徵。
這隻黃花梨雙龍如意紋圈背交椅,在明代的交椅中應屬最高等級。明代黃花梨交椅存世不多,最樂觀的估計全世界範圍內不會超過50件。
▼
紫檀錦地拼面書桌
年代:清雍正
類別:家具
整個桌面用了大約數千塊細碎小木拼成,這種工藝,對於工匠也是難事。故清雍正造辦處文檔有記載,由於費工費時,造辦處曾打報告請示皇上,說此工藝太費工時,懇請皇上明鑑。
雍正帝還算開明,稍加思索硃筆御批:再做幾件,餘下就不要再做了。所以,這種錦地拼面的工藝,除故宮尚存幾十件外,流出故宮的目前只發現這一件。
▼
黃花梨百寶嵌龍紋羅漢床
年代:明萬曆
類別:家具
羅漢床名雖為床,功能卻類似於今天的沙發,主要用來待客和小睡,兩個人也可以在床上斜倚著聊天。
此件羅漢床的三面床圍均為獨板,上面的工藝叫做百寶嵌。百寶嵌工藝在晚明流行,其工藝先是在板材上開小凹槽,然後鑲嵌各種材質作為裝飾,如螺鈿、松石、珊瑚、象牙、壽山石、硃砂等名貴材料,中間的寶珠為象牙材質,雙龍戲珠的紋飾非常靈動,是晚明時期最流行的奢侈品裝飾。明代的龍紋在應用上非常嚴格,說明此床的等級很高。
▼
紫檀五屏風式象首獸足寶座
年代:清乾隆
類別:家具
寶座是皇帝的專用座具,形制特殊。寶座椅面寬大,以至於皇帝坐上去既不能靠椅背也無法倚扶手,只能正襟危坐,所以享用寶座並非一件愜意的事。
這件寶座椅面使用楠木,楠木為軟木之首,木性溫和,冬天觸之不涼。
▼
掐絲琺瑯龍紋多穆壺
年代:明晚期
類別:金屬
多穆」為藏語「酥油」的音譯,多穆壺是藏民盛拌酥油茶的器皿。本器屬於當時中央政府冊封蒙藏貴族或舉辦高僧法會時所用的掐絲琺瑯法器,所以造型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
▼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出戟花觚
年代:明景泰
類別:雜項
器底無釉,足內刻楷書「景泰年制」單行四字款。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過程極為複雜,製作步驟可概括為先以銅製胎,將銅扁絲掐出紋飾用藥焊於器表,後將琺瑯釉料填進紋飾立牆以裡,再經過焙燒、打磨、通體鎏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