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專家」馬未都:欲將百億身家捐贈博物館,可惜兒子有意見

2020-12-11 歷史有妖氣

文物收藏大師馬未都以前講過一個段子,說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文藝還是假文藝?他假定了一個標準:在咖啡店玩手機躺床上看書的是真文藝;在咖啡店看書躺床上玩手機的是假文藝。其實,馬未都本人何嘗不是如此?他雖然學歷低,但他對傳統文化的積累,絕對超過了99%的專家,在潘家園舊貨市場靠「撿漏」發家的他,已經擁有一個市值400億的博物館。

從作家到一個身家幾百億的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30多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如今的馬未都,仍會到潘家園閒逛,每逢周末的「鬼市」,馬未都都會在凌晨3點起床,去淘換一些老物件,因為在潘家園凌晨的鬼市上,會上一批一周內最全最新的物件。

潘家園不僅是撿漏人的夢想之地,也是喜歡盤串人的最佳選擇,馬未都總說的一句話是「賊不走空」,在潘家園淘到幾百件老物件的他,憑藉毒辣的眼光,往往能將挑出那些價值至少比撿漏價高十幾倍的文物。就這樣,馬未都一步一步地開啟了瓷神之路」,他「撿漏專家」的名頭也一直沒有動搖過。

1996年10月,馬未都成立了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既填補了中國建國以來私立博物館的空缺,又為他自己帶來了財富與聲望。擁有海量收藏的馬未都,自然成了媒體關注的對象,當他被記者問到將來要如何處置私人博物館時,馬未都回答道:人在巨富之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我會將畢生所藏都捐贈給觀復博物館。

將藏品捐給自己的開設的博物館,記者一時間有點沒聽懂,馬未都似乎是看出了記者的疑慮,於是解釋道:觀復博物館是私人博物館,但卻不是我的私人博物館。原來早在2007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便正式實行理事會制,由以馬未都為代表的100名理事共同打理,為祖國的文化事業做貢獻,博物館並不屬於馬未都的個人資產。

馬未都坦言稱,自己不是沒有考慮過將藏品留給兒子,但他的兒子馬添已經在國外留學數年,早已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在他看來,勤勞才是男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勞而獲反而會加速家族的衰落。可是,馬添卻不同意父親的說法,他說古董是父親一輩子的心血,起碼也要留一件給自己。事實上,馬添要的不是古董,而是對父親的牽掛,他想留一件古董作為紀念。最後,馬未都同意了兒子的請求,讓他隨便挑一件喜歡的古董,在馬家流傳下去。

如果在座的各位是馬未都,是否會將畢生藏品捐贈呢?

中國古代的窗戶紙一捅就破?老祖宗的防偷窺妙計,令人心生敬佩

他是中國醫生,攻克白血病後放棄專利,讓病患吃上13元的救命藥

她是中國80年代最大貪汙犯,審判時大呼小叫,死前一行為令人嘆息

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美國19年前進行的「造子」試驗,結果怎樣

堪稱「噩夢」般的奧運會:11名運動員被殺,賽事進程中斷34小時

相關焦點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都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有意見!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都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有意見! 馬未都是我國的收藏大家,也是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的館主,館內擺放的幾乎都是他個人的收藏品,如今這個名為「觀復」的博物館早已開枝散葉,全國數個地區都有它的分館,而馬未都的財富似乎也隨著這些博物館的開立而水漲船高。
  • 收藏界的傳奇人物馬未都,靠「撿漏」身家百億
    ,人稱「馬爺」,有「京城第一收藏家」的美譽。,到90年代,馬未都的收藏已具規模,陶瓷、玉器、錢幣、古家具、文玩等藏品超過千件,在古玩界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雕填漆纏枝蓮紋梅花形蓋盒 年代:清中期 現藏觀復博物館但另一方面,北京有
  • 身家百億?CCTV紀錄片:收藏界的傳奇-馬未都!
    說起收藏家,可能最為國人所熟知的就是馬未都。畢竟馬未都又出過書,又上過電視,還擔任過央視節目《百家講壇》的主講人。 很多人心裡應該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現在的馬未都藏品值多少錢?
  • 馬未都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為何卻身家百億?王剛、海巖各有說辭
    馬未都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為何卻身家百億?王剛、海巖各有說辭眾所周知「知識改變命運」,這已經是人們的共識。因而,多少人寒窗苦讀就希望能夠通過在學校讀書接受教育,從而改變命運。在注重學歷的社會,要想閉門造車來獲取知識,從而還改變命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兒子有意見|馬未都|古董|老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觀復博物館|兒子
    馬未都擁有海量的個人藏品,觀復博物館同時也是媒體關注的對象,自然就有記者問馬未都:你擁有這麼多古董,最終將怎麼處置?而馬未都的回答則耐人尋味,他說到:人在巨富之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因此我會將所有的藏品都捐贈給觀復博物館,不會為孩子留下一件。
  •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而圓明園的流失文物在近些年來也通過各種形式回到中國,其中最著名的回歸就是賭王在世時,捐贈的兩尊十二生肖獸首。在圓明園流失的文物中,十二生肖獸首所佔的整體比重其實非常渺小,因此,當年賭王將獸首高價買回來的時候,有許多的人覺得不值。不過文物是無價的,哪怕是比重非常小的獸首都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鑄造技藝。
  • 馬未都: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
    馬未都是一個奇人,小學四年級畢業依舊能與一大波名流暢談上下五千年。最關鍵的是人家有一眼辨真假的本事,短短十數年的時間憑藉撿漏,近乎空手套白狼般積累了誰也說不清有多少的財富。要說馬未都最值錢的古董,這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倒是馬未都此前表示「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格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馬未都撿漏過一隻碗,卻不願說價格,專家:估值不下3億
    而專家卻表示:估值不下3億,這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說起馬未都,不得不讓人感到羨慕的就是,他出生在一個很好的年代裡,碰上的文物卻都不是太值錢。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就開啟了撿漏道路,到了90年代,他手中的文物身價就瞬間上漲了不少。而後,利用手中所擁有的一些古物,特意創建了一家博物館,成為了古董界一位神奇的大佬人物。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傻,而我卻十分開心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那時中國的收藏市場剛剛起步,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文玩古董的價值,馬未都抓住機會,大量收購各類文玩古董,幾年下來,他的藏品已經初具規模,為了妥善保護這些寶貝,他才在1996年開辦了觀復博物館。馬未都曾坦言,在八十年代的古玩圈,只要有眼力,撿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如當年他還在報社工作時,曾到上海出差,工作之餘他就到了友誼商店閒逛,因為這裡經常會有官方的珍貴文物出售。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是傻子,而我卻十分開心
    導讀:撿漏,是收藏圈專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收藏愛好者以極低的價錢,從不識貨的賣家手中,買到價值連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經常會聽到有人依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撿漏一直是收藏愛好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
  • 馬未都:為啥我老是撿漏?因為「偽專家」太多了!
    馬未都可以說是古董收藏界的名人了,不僅學識淵博,識寶無數,更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撿漏」無數而被很多古董愛好者崇拜,稱他為「撿漏王」。馬未都到底撿了多少漏?無法統計,但從上世紀70年年代到現在,幾十年的功夫早已讓馬未都身價倍增,而現在馬未都也經常會上一些訪談節目,為大家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和幾十年來的心得。在有一期節目中,馬未都就談到「撿漏」這個話題,他表示,正是有大量愚鈍的「專家」存在,才讓自己有撿漏的機會。就像著名收藏家孫瀛洲說的那樣:人們說不是,專家也說不是,我才有機會!
  •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有人居然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國外古董商竟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素有「北京第一收藏家」的美稱,這不僅與他眾多的古董收藏有關,還得益於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做的一項壯舉——成立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
  • 馬未都早年逛琉璃廠,撿漏一對鐵柄銅錘,可惜不能用於實戰
    馬未都是誰?但凡是文藝青年,十有八九都會知道馬未都的赫赫威名。事實如此,馬未都自從在《百家講壇》主講《馬未都說收藏》後,名氣一路上漲,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成為了文藝青年心目中的「文化領袖」。此外,馬未都傳奇的撿漏故事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馬未都曾跨國撿漏,將13萬張「藏書票」包圓,賣主戀戀不捨!
    馬未都曾跨國撿漏,將13萬張「藏書票」包圓,賣主戀戀不捨!導語:書,是開啟人思想的鑰匙,通過讀書,我們了解世界,了解不可知的事情。對於喜歡藏書的朋友來說,收集幾張藏書票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這些藏書票精美,被收藏家們讚譽為書上蝴蝶。
  •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大家,瓷器、玉器、古木家具等多有涉獵。據保守估計,馬未都的收藏價值百億。然而,馬未都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收字畫。這是為何?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他曾經在一個地攤上以一個極低的價格買到過一個西漢時期的鎏金蠶,而另一個同款的鎏金蠶在陝西博物館,而且是陝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他最滿意的一次撿漏還是那個在古玩市場一個小店裡撿漏的一個仿汝窯瓷器。其貌不揚的小小古玩店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像往常一樣在古玩市場閒逛的馬未都,偶然發現了一間小古玩店,進去就相中了一件仿汝窯瓷器。
  • 馬未都:靠30多年前不能說的秘密「撿漏」,如今擁有100億身價
    也正是這個不能說的秘密,讓馬未都繼續了他的收藏事業,如今才能擁有百億身家。 小編輯起家卻熱愛文玩 在1980年的時候馬未都憑藉著自己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文學作品,曾進入到了《青年文學》的編輯部,正式成為了一個體制內的小編輯。這對於從前的他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折,從此以後馬未都開始了順風順水的職業生涯。
  • 馬未都博物館有很多珍品,卻為何從不收藏字畫?
    其實,馬未都之所以不願意收藏字畫,也是有兩個原因存在的。首先,馬未都是從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慢慢走向了如今的地位,成為了收藏界響噹噹的人物。他多年來徘徊在大街小巷之中,許多的珍藏品,都是從攤販手中「撿漏」而得來的。對於他來講,書畫作品就是一種傳統的收藏,流落在民間許多收藏人的手中,很少會有名畫流落在街邊的。書畫作品很少見,因此在攤販的手中,也就很難去「撿漏」。馬未都能夠獲得如今的地位,有著這麼多的收藏品,首先就是要有著眼力,一眼就可以辨識真假。其次,就是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