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是傻子,而我卻十分開心

2020-11-25 騰訊網

導讀:撿漏,是收藏圈專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收藏愛好者以極低的價錢,從不識貨的賣家手中,買到價值連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經常會聽到有人依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撿漏一直是收藏愛好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據現在公開的資料顯示,馬未都青年時曾到北京郊區的農村插隊,在此期間他喜歡上了研究老物件,特別是老家具。多年的插隊生涯,也讓他在農村見到了很多民間流傳下來的文玩古董,豐富了閱歷,為今後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礎。

返城之後,馬未都進了報社工作,到了八十年代末,馬未都從報社辭職,開始專職搞文物收藏。那時中國的收藏市場剛剛起步,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文玩古董的價值,馬未都抓住機會,大量收購各類文玩古董,幾年下來,他的藏品已經初具規模,為了妥善保護這些寶貝,他才在1996年開辦了觀復博物館。

馬未都曾坦言,在八十年代的古玩圈,只要有眼力,撿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如當年他還在報社工作時,曾到上海出差,工作之餘他就到了友誼商店閒逛,因為這裡經常會有官方的珍貴文物出售。

這次他進了商店後,一眼就見到櫃檯的角落裡擺著一隻碗,做工非常精美,看畫工應該是乾隆時期的官窯。當時友誼商店標註的價格是3萬元,但並不是人民幣,而是外匯,因為友誼商店主要是賺外國人錢的。

馬未都心中納悶,一隻乾隆官窯的碗為什麼才賣3萬元?經過多方打聽,他才從服務員口中套出話來,原來當時上海的古玩鑑定行業並不發達,這隻碗被鑑定成了民國時期的仿品,所以價錢才會如此便宜。

這是一個天大的漏,一隻乾隆官窯碗,價值何止百萬。即便如此,馬未都也沒有能夠買到這隻碗,因為當時的3萬元,還是外匯,對於年輕的馬未都來說也不是小數目。當他多方奔走,借到錢再次趕到友誼商店時,這隻碗已經被人買走了。

僅僅過去一年,這隻乾隆官窯的碗就出現在了香港的拍賣會上,最終的成交價是850萬人民幣。這就是八十年代中國古玩行業的情況,只要你有錢,有眼力,撿漏就很輕鬆。

除了這次失之交臂的撿漏之外,馬未都還有一次最刺激的撿漏經過,如今回想起來,仍然開心不已。與八九十年代撿漏不同,這次撿漏發生的年代距今時間不長,當時收藏熱已經興起,要想撿漏已經很不容易了。

雖然古玩市場上真品越來越少,但馬未都還是喜歡去逛,用他自己的話說:「逛市場、地攤,能讓我跟上時代的發展,了解現在文物造假的方式和手段,時刻提高自己的鑑定水平。」

一次,馬未都在北京一處古玩市場閒逛時,走進了一家店鋪,打眼一看,馬未都就發現這家店鋪門面雖然不大,但物品齊全,而且真品居多,可見老闆也是一個識貨之人。轉了一圈下來,馬未都在櫃架上發現了一個落滿塵土的白底青花梅瓶,從畫風、造型上看,是一件典型的康熙時期的官窯瓷器。

如此珍貴的一件寶貝,店主為何放在這裡不聞不問,難道是他不識貨,沒有發現這件梅瓶的真正價值,馬未都心想。於是他就與店主閒聊,期間偶然提到這件梅瓶,結果發現店主根據上面的枯枝花鳥圖,將這件梅瓶當成了民國仿清朝的物件。

即便如此,店主還是開了一個高出民國瓷器兩倍多的價錢,可見店主是將馬未都當作了什麼都不懂的傻子,準備宰他一筆。不過馬未都心中卻十分開心,經過與店主一番套件還價後,他以及低的價錢就將這件梅瓶收入囊中。

回到家之後,馬未都又仔細研究了一遍這個梅瓶,確定其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官窯瓷器無疑。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找到了故宮博物院內的老專家幫忙掌眼,老專家見後,與他的鑑定意見完全一致,並告訴馬未都,在故宮博物院的庫房中,也保存有一件與此相同的康熙官窯梅瓶,只不過比這件稍小一點。

聽了這話,馬未都更美了,他說收藏就是這樣,當你十拿九穩,認為別人是「傻子」時,也許你已經上當或是與寶貝失之交臂了。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傻,而我卻十分開心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除了這次失之交臂的撿漏之外,馬未都還有一次最刺激的撿漏經過,如今回想起來,仍然開心不已。與八九十年代撿漏不同,這次撿漏發生的年代距今時間不長,當時收藏熱已經興起,要想撿漏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古玩市場上真品越來越少,但馬未都還是喜歡去逛,用他自己的話說:「逛市場、地攤,能讓我跟上時代的發展,了解現在文物造假的方式和手段,時刻提高自己的鑑定水平。」
  • 馬未都:最豁達的一次撿漏,鮮為人知的故事!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這件事:1993年,香港一位莊先生找到王世襄老人,說要收購他的這批家具。王先生知道了他想把買下的家具捐給上海博物館,王世襄提出個條件:「你買我的家具必須全部給上博,自己一件也不能留。如同意,收入《珍賞》的家具我也一件不留。」
  • 最難忘的一次撿漏,店家覺得自己賺了,我比他還賺
    作為一個玩收藏的收藏家,最高興的事不是自己收購了什麼寶貝,而是通過自己的慧眼發現明珠蒙塵的珍品,當然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很通俗的說法,叫做撿漏。對於一個喜歡收藏古董的人來說,若是能來一次撿漏,必定能夠讓自己吹噓很久,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感是其他的珍貴古董所代替不了的,而今天筆者說的馬未都就是其中之一。
  • 馬未都在日本撿漏一隻汝窯,誰問價錢他都不說,專家估值不下3億
    在收藏界中,但凡是有點真本事的人,撿漏這樣的事情是很常見的。比如國內最大的收藏家之一馬未都,堪稱撿漏王。只有他沒遇見過的古董,沒有他不撿過的漏。而馬未都雖然撿漏很多,但是他說在自己撿過的漏裡,唯獨有一件最滿意,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
  • 古玩大亨馬未都驚天撿漏,該完整器全世界獨此一個
    一個偶然的機會,大藏家馬未都在一家古玩店撿漏就撿到了一件汝窯器。所以,對普通人來說,戒貪是走向收藏的第一步,千萬不要想天大的好事被我遇到了,即便市場上有個漏,也往往是有能力的人撿到的,比如像馬未都先生這樣的名家。
  • 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汝瓷的珍貴由來已久,曾有古話「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為證,在古代汝瓷千金難求,在現代依然吸引著眾多的收藏家和富豪,不過這裡所說的汝窯,僅僅是指宋代汝窯燒制的汝瓷。
  • 馬未都:為啥我老是撿漏?因為「偽專家」太多了!
    馬未都可以說是古董收藏界的名人了,不僅學識淵博,識寶無數,更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撿漏」無數而被很多古董愛好者崇拜,稱他為「撿漏王」。馬未都到底撿了多少漏?無法統計,但從上世紀70年年代到現在,幾十年的功夫早已讓馬未都身價倍增,而現在馬未都也經常會上一些訪談節目,為大家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和幾十年來的心得。在有一期節目中,馬未都就談到「撿漏」這個話題,他表示,正是有大量愚鈍的「專家」存在,才讓自己有撿漏的機會。就像著名收藏家孫瀛洲說的那樣:人們說不是,專家也說不是,我才有機會!
  • 馬未都:我低價撿漏一件官窯,真實價格不敢示人,怕賣主心裡難受
    這撿漏得講緣分,一件東西能否真的擁有,一方面是機會使然,而另一方面就是對智慧和膽略的雙重考驗。馬未都在這兩方面無疑做得比較出眾,可謂是與其獨特的精神氣質那是相得益彰。馬未都曾在公開場合隱晦的透露自己另類的撿漏經歷,他表示「我低價撿漏一件官窯,真實價格不敢示人,怕賣主心裡難受」。小編記得不是太清楚,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那麼這件官窯背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 馬未都: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
    馬未都是一個奇人,小學四年級畢業依舊能與一大波名流暢談上下五千年。最關鍵的是人家有一眼辨真假的本事,短短十數年的時間憑藉撿漏,近乎空手套白狼般積累了誰也說不清有多少的財富。要說馬未都最值錢的古董,這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倒是馬未都此前表示「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格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文玩清流—馬未都:一生「撿漏」無數,但這種「漏」我從來不貪
    不過他有一個癖好,就是撿漏,他經常會去古玩市場上淘寶貝,在這個過程中,他甚至還找出了幾件古代的真品,藉此賺了不少錢。可以說通過「撿漏」,馬未都才能在文玩領域獲得這麼大的成就。其實,馬未都「撿漏」的地方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藏品館,而是文玩市場裡面毫不起眼的小商小販那裡。
  • 堪稱撿漏經典作品!這件沒有底款的瓷器,馬未都每次提到都要發笑
    堪稱撿漏經典作品!這件沒有底款的瓷器,馬未都每次提到都要發笑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古董投資的人也漸漸多起來,古董市場也是大變樣了,在在80年代,當時還沒有古董市場這種東西,只有相當於如今的各種「跳蚤市場」的舊貨市場,在那裡擺攤的都是一些想賣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的人,當然價格就是舊貨價,根本和貴搭不上邊,所以當時撿漏是一件隨處可見的事情,可那時候哪有撿漏這種觀念
  • 馬未都:地攤上一個盤子,攤主說300元,我厚著臉皮說了200元
    成名之後的馬未都並沒有依靠倒賣文物賺錢,相反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收藏的文物,他開辦了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並且利用課餘時間,在電視臺、網站做節目,為觀眾講解收藏知識,同時也分享一些當年他收藏撿漏的一些趣事。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我很少抽出劍來,我用我的眼睛,而不是武器,來贏得勝利。年輕人可能在換取貨品之類的平臺上淘換比較好的,而像馬未都這樣年紀較大又愛好古玩收藏的人,最喜歡在地攤上或者不起眼的小古玩店裡逛逛,一來是或許就能撿個大漏,二來是讓自己對古玩的鑑賞能力不至於生疏。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我很少抽出劍來,我用我的眼睛,而不是武器,來贏得勝利。——拿破崙拿破崙之所以能夠數次挫敗反法同盟,加冕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靠得不僅是法國的強大軍隊,還有拿破崙那獨到的戰略眼光,他總是能料敵於先,這才使得多個國家組成的反法同盟數次鎩羽而歸。
  • 馬未都到黃山遊玩,吃飯時相中一個筷子筒,拿到手後連夜趕回家
    馬未都在文玩界的地位與影響,很多鑑寶類節目、拍賣會等都會邀請他來當嘉賓或者是鑑定師,毫無疑問馬未都對於文物鑑賞的能力是十分突出的,這種實力與途徑也為他自己收藏文物提供了技術支持與渠道。相對於這種專業拍賣會,馬未都更喜歡在古玩城,小攤上去淘寶貝,畢竟小价錢換大寶貝這種撿漏方式誰不愛呢。
  •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一提到撿漏就不得不提撿漏之王馬未都先生。作為撿漏界的絕對王者,他定然也不會錯過圓明園流失的文物。二、馬未都「撿漏」圓明園文物一般來說,圓明園流失的文物最有可能在拍賣會上面存在。在2007年的時候,北京瀚海舉辦了一場拍賣會,在這場拍賣會上有一件大瓷瓶成為了此次的重頭戲。這是一隻乾隆官窯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現場經過了20多輪的較量。
  • 馬未都跨國撿漏,將13萬張「書上蝴蝶」打包帶走,賣主依依不捨!
    文/一隻水馬未都跨國撿漏,將13萬張「書上蝴蝶」打包帶走,賣主依依不捨!以前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隨處都是寶。只要你的眼裡稍微好一點,去到哪裡都可以找到古董。所以以前馬未都的收藏大多數都是在國內進行,他在北京找不到了,就去天津等地找,總之那時候哪裡都可以找到。後來市場不好,很難在找到好的古董,馬未都將眼光轉向了國外。有一次,馬未都很幸運來了一次跨國撿漏,一口氣將13萬張「書上蝴蝶」打包帶走。2013年,一位荷蘭的老人有意出手畢生所藏的書票。馬未都得知消息之後,立馬趕往荷蘭,見到了這位老人家。
  • 馬未都在香港撿漏,發現碗底寫的一個字,心情立刻緊張激動起來!
    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大收藏家,對於這些寶物可以說是有很深的見解。他非常喜歡瓷器,可以說是愛不釋手。所以他經常去研究一些瓷器,當然了,對於自己喜歡的也是要花錢買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這個人經驗十足,所以經常能在一些古玩市場上撿漏,在一些不值錢的物件中就能夠找到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古董,他往往能花很少的錢去買一些非常有錢的東西。這也是每個收藏家所夢想的樣子,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馬未都,還是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學會這些鑑寶的專業知識。上世界80年代的時候,馬未都經常全國各地跑,他就經常去各地的古玩市場去淘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