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清流—馬未都:一生「撿漏」無數,但這種「漏」我從來不貪

2020-09-03 憶夢紅顏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都是中國古代的名人大家們總結出來的經驗,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誠信和德行首先是擺在第一位的,這也是我們能夠做成功一件事情的根本。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開始被眼前的物質利益衝昏頭腦,忘記了遵守老祖先們留下來的誠實守信這樣的傳統美德。他們的良心非常麻木,明明知道是騙局是假貨,但卻為了短暫的利益而妥協。在我們生活的各領域,都有類似這樣欺騙和不誠實的情況出現。

文玩界清流--馬未都

我們都知道,文物古玩領域是一個暴利的領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們製作了非常多精美的藝術品。現在我們把他們稱之為古董。

在文玩領域,如果能夠發掘出一件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物珍品,那可以說離發家致富就不遠了!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製作贗品,以次充好,藉助這種方式獲得利益。這樣的現象真的非常普遍,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文玩行業魚目混雜,聽到就嗤之以鼻。不過有一個人卻成為了文玩古董行業的一股清流,他就是馬未都。

馬未都在1955年出生於北京市,他的祖籍在山東,他也是一名文化學者,現在是觀復博物館的館長和創辦人。馬未都在上學的時候就表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他曾經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多篇讚頌傳統文化的文章,後來成為了青年文學的編輯。

熱愛古董,經常撿漏

但他真正熱愛的並不是文字,而是古董。對馬未都來說,文字是一種謀生手段,但是文玩古董對他來說是畢生追求的夢想。

在空閒的時候,他總是會翻閱古典資料,了解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物遺蹟。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在1996年的時候,馬未都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就是觀復博物館。

博物館裡陳列了非常多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藏品種類非常繁多,有陶瓷、玉器、畫作等等。可是剛開始的時候,馬未都只是喜歡收藏古玩,他手裡的古玩珍品也是少之又少。不過他有一個癖好,就是撿漏,他經常會去古玩市場上淘寶貝,在這個過程中,他甚至還找出了幾件古代的真品,藉此賺了不少錢。可以說通過「撿漏」,馬未都才能在文玩領域獲得這麼大的成就。

其實,馬未都「撿漏」的地方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藏品館,而是文玩市場裡面毫不起眼的小商小販那裡。一般進了店裡,他會先大致看一下有沒有什麼別致的、跟書上的圖畫記載比較相似的文物,如果有的話,他就會發動自己的專業素養,開始考察和鑑定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真品,還是只是小商販們為了賣得高價錢才仿製出來的贗品。

通過這一系列行雲流水的觀察,馬未都基本上能夠確定這個文物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當然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有好幾次他覺得這個東西製作精良而且跟書上記載的文物很相似,結果花大價錢買回家之後才發現是贗品。

雖然會感到血虧 ,而馬未都還是樂此不疲,對他來說,在古玩市場上站穩腳跟就要有這樣的魄力,讓他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真的在這個行業嘗到了甜頭。他曾經在地攤上買到了一隻漢代的鎏金蠶,後來拍賣了非常高的價錢;有一次他還在一個小店裡淘到了一個明成化年間的仿汝窯瓷器,當時只有他手裡的這個瓷器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個完整的仿汝窯瓷器了,後來這個瓷器也以高價拍賣。

也是因為這兩次撿漏的成功,馬未都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神人。很多人都開始學著他去小商販那裡撿漏,也有很多的電視鑑寶節目開始邀請馬未都去他們的節目做嘉賓,幫助他們以更專業、更有效的方式鑑別文玩珍寶。

面對誘惑,依舊誠信待人

有一次,馬未都參加了一個鑑寶節目,他擔任鑑寶嘉賓。參加鑑寶的寶物都會在第二天拿去拍賣。在節目開始之前,節目負責人決定退掉一件寶物,寶物的主人說這是一個康熙仿成化的瓷器,要價4萬。但是當時節目組覺得這個寶物並不是一件真品,根本不值得在拍賣會上亮相,更不要是說4萬了。況且如果在鑑寶會上出現了贗品,那肯定給節目組帶來巨大的損失。

這件事情被馬未都知道了,他親自去看了這一件寶物,經過仔細的鑑定之後,他發現,這確實不是康熙年間仿成化的寶物,而是一件明朝成化年間的古物!當時節目組非常高興,節目可以如期進行。但其實這個時候馬未都也面對著一些考驗。

如果他沒有說出這件寶物的年代,而是說這件寶物是一個贗品,那就可以通過非常低的價格買到這個瓷器,然後轉手以高價將這個瓷器賣出去,一定可以賺不少錢。但是當時馬未都並沒有這麼做,他說出了這個瓷器的身價,後來,這件明朝成化年間的瓷器以220萬的高價被人買走!

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說馬未都傻,明明自己有這個能力和實力,只是說一點小慌就能夠賺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做呢?當時馬未都就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夠在文玩行業待這麼久,就是因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把誠信放在第一位。

他表示就算是面對再大的誘惑,自己也不會動搖,否則一定做不久。馬未都還說,不僅僅是在文玩古董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只有講究誠信,才能打造自己的名氣和閃光點,贏得人們的信任,獲得長久的收益。

馬未都一生「撿漏」無數,通過「撿漏」,他發現了不少的傳世珍寶,還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館,他通過「撿漏」積累了非常多的財富。但就是這樣一個那麼厲害的人,面對金錢面對誘惑卻絲毫沒有動搖,雖然愛「撿漏」,但是這種靠說謊來「撿漏」實現暴富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做。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馬未都學習,做一個誠信的、實實在在的人,不為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潘家園撿漏不難,牢記這9字真言,撿1000萬的漏也有可能
    馬未都經常說 古玩就是一門學問,裡面的學問真的太多了 光是買東西一件事,至少就能說出幾十條技巧,很多收藏界的人們都想學「撿漏」,都幻想著哪天自己運氣一好 撿到一個天大的漏,在馬未都眼裡撿漏是一件不複雜的事,只要牢記9個字 潘家園撿漏隨手一撿1000萬的漏也是有可能的。
  • 文玩真的「無漏可撿」?這些文玩現如今更容易「撿漏」!
    提到文玩如果說紅潤包漿、通透玉化能讓無數無數玩家「心花怒放」那麼「撿漏」這件事兒則更是讓人「爽歪歪」!但是撿漏這件事兒並不容易面對如今的文玩佛珠手串局面,撿漏更是難上加難,那麼哪些文玩容易撿漏呢?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傻,而我卻十分開心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據現在公開的資料顯示,馬未都青年時曾到北京郊區的農村插隊,在此期間他喜歡上了研究老物件,特別是老家具。多年的插隊生涯,也讓他在農村見到了很多民間流傳下來的文玩古董,豐富了閱歷,為今後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礎。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是傻子,而我卻十分開心
    導讀:撿漏,是收藏圈專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收藏愛好者以極低的價錢,從不識貨的賣家手中,買到價值連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經常會聽到有人依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撿漏一直是收藏愛好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
  • 古玩大亨馬未都驚天撿漏,該完整器全世界獨此一個
    擁有一件汝窯器是無數藏友終身夢寐以求的一件事。一個偶然的機會,大藏家馬未都在一家古玩店撿漏就撿到了一件汝窯器。所以,對普通人來說,戒貪是走向收藏的第一步,千萬不要想天大的好事被我遇到了,即便市場上有個漏,也往往是有能力的人撿到的,比如像馬未都先生這樣的名家。
  • 馬未都:為啥我老是撿漏?因為「偽專家」太多了!
    馬未都可以說是古董收藏界的名人了,不僅學識淵博,識寶無數,更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撿漏」無數而被很多古董愛好者崇拜,稱他為「撿漏王」。馬未都到底撿了多少漏?無法統計,但從上世紀70年年代到現在,幾十年的功夫早已讓馬未都身價倍增,而現在馬未都也經常會上一些訪談節目,為大家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和幾十年來的心得。在有一期節目中,馬未都就談到「撿漏」這個話題,他表示,正是有大量愚鈍的「專家」存在,才讓自己有撿漏的機會。就像著名收藏家孫瀛洲說的那樣:人們說不是,專家也說不是,我才有機會!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我很少抽出劍來,我用我的眼睛,而不是武器,來贏得勝利。文玩收藏界裡的大拿很多,但是願意把自己的藏品拿出來展覽並且開辦一家博物館的只有馬未都一個人。年輕人可能在換取貨品之類的平臺上淘換比較好的,而像馬未都這樣年紀較大又愛好古玩收藏的人,最喜歡在地攤上或者不起眼的小古玩店裡逛逛,一來是或許就能撿個大漏,二來是讓自己對古玩的鑑賞能力不至於生疏。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馬未都何許人也?在當今文史界,完全可以說「平生不識馬未都,讀盡詩書也枉然。」馬未都就是這麼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學貫古今,更多的還是因為他諸多傳奇的撿漏故事。
  • 馬未都撿漏的這5件珍貴文物,最後一件竟一分錢沒花
    在古玩圈,名氣很大的馬未都大家都知道吧,不僅擁有自己的博物館,藏品上千,而且撿漏事件也是非常多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5件馬未都撿漏的珍貴文物,其中一件竟然一分錢沒花。,而且及其珍貴,這就讓馬未都以7萬塊撿了漏。
  • 王剛和海巖說馬未都: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很牛,絕不是撿漏那麼簡單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巴菲特如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原始積累就是財富聚集的表現,近百十年間,江山代有才人出,而在商業上能夠呼風喚雨的一方大能,無一不擁有如同股神巴菲特那樣的傳奇經歷。那麼,財富究竟如何聚集,我們應該如何邁向通往財富的一端,馬未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方法。俗語說,盛世藏古董,亂世屯黃金。
  • 王剛和海巖說馬未都: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很牛,絕不是撿漏那麼簡單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巴菲特如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原始積累就是財富聚集的表現,近百十年間,江山代有才人出,而在商業上能夠呼風喚雨的一方大能,無一不擁有如同股神巴菲特那樣的傳奇經歷。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就是這麼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學貫古今,更多的還是因為他諸多傳奇的撿漏故事。撿漏是收藏界的專業術語,既考驗藏家的專業能力,又考驗藏家的文史儲備量。馬未都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進入九十年代馬未都在收藏界已經小有名氣,文物鑑定愈加成熟,尤其在瓷器收藏領域。當時的中國收藏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馬未都要想撿漏瓷器精品,去國家開辦的文玩店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我很少抽出劍來,我用我的眼睛,而不是武器,來贏得勝利。——拿破崙拿破崙之所以能夠數次挫敗反法同盟,加冕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靠得不僅是法國的強大軍隊,還有拿破崙那獨到的戰略眼光,他總是能料敵於先,這才使得多個國家組成的反法同盟數次鎩羽而歸。
  • 馬未都:朋友讓我鑑定銅爐,連底款都能讀錯,我一看納悶了
    馬未都:朋友讓我鑑定銅爐,連底款都能讀錯,我一看納悶了 馬未都在收藏界的段位,就好比中國文學界巔峰的《紅樓夢》,基本上搞收藏的人沒有不知道馬未都的。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已經有了「馬爺」的稱號,看得出收藏界的人對馬未都還是相當認可。
  • 馬未都:收藏要戒貪
    原標題:馬未都:收藏要戒貪收藏家、古董鑑賞家馬未都最新雜文集《小文65》19日在京首發,書中收錄了他15年來的序跋文章。記者昨日通過長江文藝出版社採訪了馬未都,關於新書、關於收藏,馬未都娓娓道來。
  • 張紹剛:因為你的撿漏故事,很多人上當受騙,馬爺一句話讓他沉默
    但是在一期節目當中,張紹剛竟然把矛頭指向馬未都,認為他講述的撿漏故事誤導觀眾,導致很多人上當受騙。在馬未都想說話的時候,被張紹剛多次打斷,馬未都表示撿漏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之漏,就是以前的東西都不值錢,八十年代以前的文物根本不值錢,扔在大街上都不一定有人會去撿,以前的東西不值錢,如今很值錢,這是時間之漏。還有一種就是知識之漏,當時就值錢,現在的價格是三萬塊錢,但是你三千買的,這你就撿漏了,前提是你要具備眼力,這種撿漏是你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的。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堪稱撿漏經典作品!這件沒有底款的瓷器,馬未都每次提到都要發笑
    這件沒有底款的瓷器,馬未都每次提到都要發笑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古董投資的人也漸漸多起來,古董市場也是大變樣了,在在80年代,當時還沒有古董市場這種東西,只有相當於如今的各種「跳蚤市場」的舊貨市場,在那裡擺攤的都是一些想賣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的人,當然價格就是舊貨價,根本和貴搭不上邊,所以當時撿漏是一件隨處可見的事情,可那時候哪有撿漏這種觀念
  • 馬未都看上地攤一破盤子,攤主說300元,200元買下後大笑
    漏無處不在,只要你擁有撿漏的眼力。——收藏界經典名畫在過去,貨真價實的古董尋找起來基本上不會花太大力氣,除非是那種罕見的珍品。因為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比較低的,每家每戶能夠吃飽飯就已經很好了,更別說花錢去購買文物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