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老闆不識貨

2020-09-08 收藏與文化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何許人也?在電影《鹿鼎記》中,韋小寶說過「平生不識陳近南 縱稱英雄也枉然」。在當今文史界,完全可以說「平生不識馬未都,讀盡詩書也枉然。」馬未都就是這麼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學貫古今,更多的還是因為他諸多傳奇的撿漏故事。

撿漏是收藏界的專業術語,既考驗藏家的專業能力,又考驗藏家的文史儲備量。馬未都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進入九十年代馬未都在收藏界已經小有名氣,文物鑑定愈加成熟,尤其在瓷器收藏領域。當時的中國收藏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馬未都要想撿漏瓷器精品,去國家開辦的文玩店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於是,馬未都早年逛古玩店也就成了常態。九十年代初期,馬未都如往常一樣到國營古玩店逛,看中了一個花盆,上邊畫著刀槍人馬,看起來栩栩如生。那個花盆體量比較大,放在那裡無人問津。馬未都感覺花盆蠻好看的,覺得這可能是清代刀馬人瓷器。馬未都不確定真假,就蹲下來看了一下,在花盆邊沿下邊有了驚人發現:大清康熙年制

馬未都非常敏感,覺得要撿漏了。馬未都為何會這樣想?他不會盲目自信。熟悉瓷器收藏的人都知道,瓷器鑑定有一套完整的工序。馬未都對於這件瓷器的器型、胎釉、畫法等因素,已經完成了一個系統的鑑定過程,「大清康熙年制」只不過更加肯定了他的判斷。原來整個店裡的人都沒仔細看過這盆沿下邊的這一行字,把它當成了民國年間普通的花盆。實際上,這件花盆是正宗的康熙官窯。

在這裡需要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刀馬人物瓷器?刀馬人物瓷器盛行於明末清初,以康熙年間為最,器型漂亮大小不一,製作極為精美。由於歐洲藏家青睞刀馬人瓷器,在清朝末年大批流失海外。歐洲人與中國瓷器相隔萬裡,為何對刀馬人瓷器情有獨鍾?馬未都指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則在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人與中國人有共同的冷兵器發展歷史,對於兵馬人瓷器容易感同身受。二則,歐洲人與中國在工藝認知上形成了某種共識。這主要是因為,康熙時期的瓷器畫工受徽派影響比較大,場面極為宏大,對歐洲人的胃口。因而,歐洲人趁清末國力疲弱,肆無忌憚的搶掠康熙刀馬人瓷器。

因而,能夠在國內發現刀馬人瓷器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當屬傳說中的「滄海遺珠」,大部分都是放在了故宮博物館裡,屬於響噹噹的國寶級文物,民間能夠撿漏那是非常不容易的。馬未都這下撿了個天漏,心中竊喜老闆不識貨。最終,馬未都以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至於馬未都以什麼價位收入囊中,還沒有在公開場合中透露過。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馬未都手裡的這件刀馬人花盆屬於精品中的精品,不知那位國營文玩店負責人心中作何感想?

相關焦點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於是,馬未都早年逛古玩店也就成了常態。九十年代初期,馬未都如往常一樣到國營古玩店逛,看中了一個花盆,上邊畫著刀槍人馬,看起來栩栩如生。那個花盆體量比較大,放在那裡無人問津。馬未都感覺花盆蠻好看的,覺得這可能是清代刀馬人瓷器。馬未都不確定真假,就蹲下來看了一下,在花盆邊沿下邊有了驚人發現:大清康熙年制。
  • 馬未都撿漏的這5件珍貴文物,最後一件竟一分錢沒花
    而一件好的古玩,其蘊含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都是巨大的。在古玩圈,名氣很大的馬未都大家都知道吧,不僅擁有自己的博物館,藏品上千,而且撿漏事件也是非常多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5件馬未都撿漏的珍貴文物,其中一件竟然一分錢沒花。
  • 40塊錢居然撿漏5件寶物,而且件件都是珍品!牛
    而且收藏可謂是一件很費錢的一件事,很普通的文物都要大量的錢財支撐,收藏不好就是錢財兩空。但是在收藏界之中還有一個詞語是「撿漏」,撿漏可不是運氣好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眼力和才學支撐的,用很少的價格買到價值十幾萬倍的寶物。並不是所有收藏家都可以撿漏的,但是馬未都可謂是收藏界的「撿漏王」。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所以馬未都博物館裡的藏品,相較於別人家裡的藏品,多出了一份氣質,哪怕是同一件東西,也能讓人感覺到內裡的不同。此時的馬未都,已經不單是一個文物收藏家了,而成為了一個文化收藏家和傳播者。撿漏,也是一種本事。本質上來說,撿漏與現在的網際網路項目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利用信息差來賺錢。你的眼光好,對古玩的了解充分,就能看出別人看不出的古物,就能低價撿漏。反之,眼光不夠知識儲備不足,就只能成為被撿漏的人。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傻,而我卻十分開心
    導讀:撿漏,是收藏圈專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收藏愛好者以極低的價錢,從不識貨的賣家手中,買到價值連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經常會聽到有人依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撿漏一直是收藏愛好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與八九十年代撿漏不同,這次撿漏發生的年代距今時間不長,當時收藏熱已經興起,要想撿漏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古玩市場上真品越來越少,但馬未都還是喜歡去逛,用他自己的話說:「逛市場、地攤,能讓我跟上時代的發展,了解現在文物造假的方式和手段,時刻提高自己的鑑定水平。」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店主以為我是傻子,而我卻十分開心
    導讀:撿漏,是收藏圈專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收藏愛好者以極低的價錢,從不識貨的賣家手中,買到價值連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經常會聽到有人依靠撿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撿漏一直是收藏愛好者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 對於撿漏,收藏大家,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最具發言權。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一開價,我就知道老闆不識貨
    年輕人可能在換取貨品之類的平臺上淘換比較好的,而像馬未都這樣年紀較大又愛好古玩收藏的人,最喜歡在地攤上或者不起眼的小古玩店裡逛逛,一來是或許就能撿個大漏,二來是讓自己對古玩的鑑賞能力不至於生疏。撿漏,也是一種本事。
  • 馬未都:我低價撿漏一件官窯,真實價格不敢示人,怕賣主心裡難受
    這撿漏得講緣分,一件東西能否真的擁有,一方面是機會使然,而另一方面就是對智慧和膽略的雙重考驗。馬未都在這兩方面無疑做得比較出眾,可謂是與其獨特的精神氣質那是相得益彰。馬未都曾在公開場合隱晦的透露自己另類的撿漏經歷,他表示「我低價撿漏一件官窯,真實價格不敢示人,怕賣主心裡難受」。小編記得不是太清楚,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那麼這件官窯背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 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汝瓷的珍貴由來已久,曾有古話「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為證,在古代汝瓷千金難求,在現代依然吸引著眾多的收藏家和富豪,不過這裡所說的汝窯,僅僅是指宋代汝窯燒制的汝瓷。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其貌不揚的地攤,往往也可以創造奇蹟,一大批國寶級文物都是從地攤上走進博物館裡的。比如馬未都曾在地攤上撿漏了一個西漢鎏金蠶,同款的是陝西博物館的展館之寶,民間擁有者僅馬未都一家,可見馬未都確實是有眼力勁。
  • 馬未都看上地攤一破盤子,攤主說300元,200元買下後大笑
    當年只要他去逛文玩市場,基本上是不會空著手回去的。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之王,馬未都很多的東西都是在人們還不重視文物收藏的時候積累的。那個時代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當時只要有心,在文物收藏這一塊就一定會有收穫。不過當時馬未都並沒有因為較容易買到的文物就倒賣其賺錢。
  • 馬未都相中青花瓷板,看一眼就揣進書包,老鄉卻不識貨僅開價200
    馬未都相中青花瓷板,看一眼就揣進書包,老鄉卻不識貨僅開價200馬未都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他小學四年級畢業,沒有上過真正的大學,卻建立起了一個收藏帝國:觀復博物館!在觀復博物館裡,有一件文物看起來很是特別,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殘器,可價值卻是大了去,此為永樂年間特別罕見的青花瓷板。青花瓷板背後也有一個曲折動人的撿漏傳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路數?馬未都是如何成功撿漏?又是如何砍價呢?話說三十多年前的馬未都,尚在《青年文學》雜誌社上班的馬未都,迷上了搞收藏。
  • 小學徒地攤撿漏宋代官窯,怕攤主不賣,想了個辦法,3塊錢帶走
    很多人為了它可以說是前僕後繼,有些甚至是家財散盡,當然也有些幸運兒可以撿漏成功,一夜翻身,改寫自己的人生。人人都想撿漏,但不是人人都具備這個本領。這是收藏家馬未都在一檔節目中提起過的撿漏故事。小學徒進入古玩圈也有些日子了,經驗很豐富,他在一個攤子上發現了一件宋朝時期的官窯碗,心裡盤算著怎樣把它拿下來。小學徒想如果自己上去就問價格,那一定會引起賣家的懷疑,說不定會故意提高東西的價格。
  • 馬未都相中青花瓷板,看一眼就揣進書包,老鄉卻不識貨僅開價200
    在觀復博物館裡,有一件文物看起來很是特別,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殘器,可價值卻是大了去,此為永樂年間特別罕見的青花瓷板。青花瓷板背後也有一個曲折動人的撿漏傳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路數?馬未都是如何成功撿漏?又是如何砍價呢?
  • 馬未都在日本撿漏一隻汝窯,誰問價錢他都不說,專家估值不下3億
    在收藏界中,但凡是有點真本事的人,撿漏這樣的事情是很常見的。比如國內最大的收藏家之一馬未都,堪稱撿漏王。只有他沒遇見過的古董,沒有他不撿過的漏。而馬未都雖然撿漏很多,但是他說在自己撿過的漏裡,唯獨有一件最滿意,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
  • 馬未都:逛地攤進古玩店,這6個規矩要懂,否則會露怯!
    馬未都:逛地攤進古玩店,這6個規矩要懂,否則會露怯! 收藏是一門學問,它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買一賣,更不是有錢就能收藏到好東西,想在收藏界闖出一番名堂,你不僅要有過人的眼力、學識,還得有不凡的運氣,就拿收藏大家馬未都來說,他眼力過人,師從收藏名家王世襄,還趕上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古董不值錢的年代,多重因素下來,馬未都名利雙收,成為了收藏界的傳奇之一。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老農拿「稀世珍寶」去北京求售,卻無人識貨,馬未都趁機低價撿漏
    身為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的創辦人,馬未都在收藏界已成為傳奇人物,他在節目中講述的各種撿漏故事,都帶有早些年代特有的機遇。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藝術品收藏開始發展,而很多人都沒有基礎的鑑賞知識,便給了像馬未都這類藏家撿大漏的機會。
  • 古玩大亨馬未都驚天撿漏,該完整器全世界獨此一個
    擁有一件汝窯器是無數藏友終身夢寐以求的一件事。一個偶然的機會,大藏家馬未都在一家古玩店撿漏就撿到了一件汝窯器。撿漏的定義是,你今天買到一件東西,今天的價值就有所提升,這算撿漏。如果你是30年前買的一件東西,保存到今天值了很多錢,這個不算撿漏,這算時代的變遷。撿漏這個意識對於收藏並不是一個好的意識。撿漏十有八九都是上當,只想撿漏,沒想過會上當。如果抱有強烈的撿漏意識,就特別容易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