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汝瓷的珍貴由來已久,曾有古話「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為證,在古代汝瓷千金難求,在現代依然吸引著眾多的收藏家和富豪,不過這裡所說的汝窯,僅僅是指宋代汝窯燒制的汝瓷。
由於元朝成功滅亡宋朝,所以汝窯技藝幾近失傳,到了明朝時期,宋代的傳統在此被宣揚,而宮廷也對汝窯產生了興趣,於是產生了一大批仿製宋代汝窯的「汝瓷」出現,在歷史之中,這種瓷器被稱為「仿汝窯瓷」不過由於燒制難度太大,所以在明朝時期,僅有宣德時期才有仿汝窯瓷的真品,而且基本都有底款。
到了清朝時期,仿汝窯瓷被發揚光大,數量也變得多了起來,到了如今,一件普通的仿汝窯瓷,價值過百萬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但縱使大家都知道它價值高,馬未都依然能夠低價買入,低到什麼程度呢?僅僅花費7萬就將珍貴的仿汝窯瓷收入囊中,當然,這與一段撿漏的故事有關。
當年馬未都路過古玩市場的一家古玩店,從櫥窗裡看到了這件寶貝,馬未都酷愛汝窯,所以看到這件瓷器時很興奮,但仔細一看,發現這並非是真正的汝窯,很有可能是仿汝窯瓷,價值雖然天差地別,但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可惜當時店主不在,大門緊鎖,馬未都猶豫了一會,就找到了門上的電話,給店主打電話,說自己看中了一件東西,方不方便過來開門。
店主很快就過來了,一看馬未都指的是這件瓷器,就閉口不談價錢,只說此物多麼多麼的珍貴,繞了好幾個彎才說了實價----8萬,馬未都討價還價,最終7萬拿下此物,馬未都說:店主之所以願意低價賣,是因為它底部沒有標識,古代瓷器沒有標識,基本都會被當成民窯,但這件很明顯是標識被磨掉了,所以店主判斷失誤,這才讓他撿了個漏。

為什麼官窯瓷器還會被磨掉標識呢?馬未都說這件瓷器之所以有如此遭遇,與當年的「鬧官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謂鬧官窯,指的還是距今150年前的那場劫難,當年英法聯軍入侵京城,大量的宮中寶物流失到民間,後來英法聯軍撤退,慈禧就下令收回當時遺失的珍寶,由於底部有標識,所以很容易就能辨別出來,有人不願意上繳,就把底款磨掉,最後誰也認不出來,所以才得以保存。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批瓷器的遭遇大多都是隱於民間,從此丟失了它的珍貴价值,如今這樣的寶物,數量極為稀少,馬未都手裡也僅有一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言而喻,所以即使花了7萬,馬未都心裡依然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