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和海巖說馬未都: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很牛,絕不是撿漏那麼簡單

2020-08-27 混沌錄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巴菲特如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原始積累就是財富聚集的表現,近百十年間,江山代有才人出,而在商業上能夠呼風喚雨的一方大能,無一不擁有如同股神巴菲特那樣的傳奇經歷。

那麼,財富究竟如何聚集,我們應該如何邁向通往財富的一端,馬未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方法。

俗語說,盛世藏古董,亂世屯黃金。和平年代,人民生活安康,社會穩步發展,所有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收藏就會變成眾人趨之若鶩的心頭所好。

而若身逢亂世,卻只能偷偷藏好賴以生存的金箔銀錢,有人將此當成玩笑話,聽過即逝。而有些人則將此變成自己敲響財富大門的金鑰匙,登上頂峰,馬未都就是如此。

  • 收藏專家馬未都

1955年,馬未都出生於北京,彼時,誰都不知道,這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日後會成為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收藏家,和很多收藏界的大能不同,幼年時期的馬未都並未表露出對文物古玩的興趣,他更痴迷於文學。

成年之後的馬未都也是遵從自己的愛好,成為了一個熱愛寫作的文學家,但是很多人認識馬未都,卻不是從他的文學作品而始。圈中人熟悉的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專家,手中的藏品件件價值不菲,然而他是如何把這些珍貴文物一一收藏的卻甚少有人知道。

畢竟這些古物件,放在什麼時候也來之不易,就在所有人都在困惑馬未都是如何成功做到最開始的資本積累時,有兩個人道出了其中的真相,這個人就是王剛和海巖,這二人雖然身處娛樂圈,但對文玩也是情有獨鍾,因此,他們和馬未都也相交頗深。

  • 馬未都的收藏之路

據王剛和海巖所說,馬未都之所以能夠一步一步完成文玩圈最初的資本積累,源於兩大原因,首先,第一個就是天時,古人說,欲要成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馬未都的成功,就在於天時,我們說文物收藏的最好時間是何時呢,是亂世。亂世之中的古物比石頭還不值錢,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慧眼如炬,將這些歷史文物妥帖收藏,那就是盛世的一筆巨富。

而馬未都,就牢牢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雖不曾想過成為一個收藏家但並不妨礙他知道這些古物的價值,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幾塊錢就能買一個官窯的瓷器,那些家中有一些古董的人家更是恨不得砸碎了這些價值千金的寶貝來和「封建主義」劃清界限。

就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時候,馬未都卻並不畏懼,甚至就此開始了他的收藏之路。

而支撐馬未都一直堅持收藏之路的第二個動力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沉醉於這些歷史舊物帶來的沉澱感厚重感,更痴迷於把這些承載著歷史變遷的古物收藏起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收藏了多少古物,或許連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藏品究竟有多少。

  • 「收藏商人」馬未都

馬未都說,他認為這些古董用金錢計算就太俗了,所以他從不估算自己藏品的價值,然而在世人眼中,這些珍藏無疑是價值連城。

不過,儘管話雖如此,但是從王剛和海巖口中,我們不難發現,馬未都雖然不願意簡單的用金錢來衡量這些藏品的價值,但他自己卻有一種獨特的估算方法,當然,這種估算方法衡量的標準是金錢還是其他,我們無從得知。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就算當年的那個特殊時期文玩古物不值什麼錢,後來也不一樣了,但是馬未都卻依然能夠不斷收藏越來越多珍貴的古物,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他有特殊的「理財」手段

而這種手段幾乎圈中人人皆知,也有很多人想要模仿一二,卻始終不得精髓。這種手段就叫做「五馬換六羊」。

馬未都是大家公認的「五馬換六羊」玩轉的最厲害的古玩收藏家,這種手段大意就是說當他收藏了一件好東西時,過了沒多久,又收藏了一個比前一件更有價值或者更有意義的古物時,他就會將先前那一件文玩出手,然後換購更好的那件古物,久而久之,他就不斷積累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財富。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又稱馬未都是文玩圈的「收藏商人」,而這並不含有貶義,相反,這樣的稱呼只是為了告訴世人,馬未都在古物收藏這一領域中,擁有多麼獨到的眼光,他雖然是一位收藏家,文學家,卻像一位商人一樣敏銳。

  • 財富積累不僅僅是撿漏

王剛和海巖二人雖然身在娛樂圈,但是因為個人興趣使然,對文玩圈也是頗有了解,也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開始相識相交,彼時彼刻,馬未都已經是文玩圈中有名的大家,很多人對他如何積累財富議論紛紛,甚至還有很多不甚了解者認為這僅僅是運氣使然,馬未都只是碰巧撿了漏。

然而事實怎麼可能如此簡單,一個收藏家可能撿一次漏,也可能兩次,但是絕不可能三次四次五次,但是馬未都卻仿佛是一直在「撿漏」,其中的原因並不為人所知。

但是通過研讀他的收藏方式以及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我們不難發現,馬未都的成功源於對時機的把控,他能夠在那個人人都恐避之不及的年代,冒險收藏這些古物,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

除此以外,古玩圈講究的是眼力,所謂眼力不僅僅是直覺,更是一種文化的積累,只有對歷史有過深入研究的人,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在真假難辨的文玩圈闖出一番天地。

馬未都就是如此,他早年沉迷於文學,夜以繼日的翻閱各種典籍,這些積澱不僅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更給他後來的收藏事業添磚加瓦。

巴菲特的傳奇創造了股神傳說,而馬未都的傳奇則創造了收藏傳說,只是,時光荏苒,那些傳奇依舊能夠歷久彌新,而創造傳奇的人們卻一代一代更迭,我們能夠學會的,不過是,機遇和努力創造了這份傳奇。

相關焦點

  • 王剛和海巖說馬未都: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很牛,絕不是撿漏那麼簡單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原始積累就是財富聚集的表現,近百十年間,江山代有才人出,而在商業上能夠呼風喚雨的一方大能,無一不擁有如同股神巴菲特那樣的傳奇經歷。那麼,財富究竟如何聚集,我們應該如何邁向通往財富的一端,馬未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方法。俗語說,盛世藏古董,亂世屯黃金。和平年代,人民生活安康,社會穩步發展,所有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收藏就會變成眾人趨之若鶩的心頭所好。
  • 「京圈牛人」海巖究竟有多牛?馬未都:我見面都得喊大哥!
    這還真不好說,倒是文化界的另一大佬馬未都說了一句話「我見面都得喊大哥!」海巖為何如此的牛?他與馬未都又有著怎樣的羈絆?海巖生於1954年,比馬未都年長一歲,與馬未都基本上算是同齡人,童年也沒受過什麼委屈。他的父親侶朋,11歲就寫出水平一流的兒童讀物,16歲就去了延安,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音樂界泰鬥。建國後,在國內取得不俗成績的《白毛女》正是出自侶朋之手。
  • 馬未都為什麼能撿漏,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太牛了
    馬未都擁有無數近乎於珍寶的古董文物,價值不菲,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很多人對於這些財富的積累過程頗感好奇。馬未都先生的資金積累,主要是文物交易的一個積累,他在最早的時候有可能買了很多東西,也有可能賣了很多東西,就比如說,你看到一個特別好的東西,你買回來。隔了一段時間,你看到跟這個類似的或者更好的,就只能把這個出手再換更好的。
  • 馬未都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為何卻身家百億?王剛、海巖各有說辭
    然而,馬未都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卻身家百億。在這裡需要指出,馬未都身家百億是有一定依據的。馬未都的資產與我們知道的馬雲、劉強東有所不同,他是以固定資產與隱性資產相結合的形式出現的。馬未都在北京、上海、廈門、杭州、天津建有觀復博物館,博物館門票收入及其周邊都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尤其是博物館裡收藏的文物更是價值連城,有許多東西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馬未都鑑定文物,究竟有多厲害?大家也只是聽說。一直以來,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被神化了,民間傳的也是神乎其神。海巖作為馬未都的好朋友,對於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是有切身體會的。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京圈牛人」海巖多厲害?馬未都和王朔,在他面前自稱小弟
    像姜文、王朔、葉京、馬未都等人都是北京大院裡出身的孩子,大部分學歷不高,但仍舊混得風生水起,在各個行業內都算得上翹楚。不過他們見了一個人,都要尊稱「大哥」,他就是作家海巖。成長經歷1954年,海巖出生於北京,跟馬未都、王朔等人一樣出生在北京大院,父親是國內音樂界首屈一指的泰鬥級人物,代表作品就是著名的《白毛女》,創作過很多紅色歌曲,具有極高的地位。父親對他的教育一直非常嚴格,不過海巖小學都沒上完就輟學了,輟學之後也一直在學習。
  • 文玩清流—馬未都:一生「撿漏」無數,但這種「漏」我從來不貪
    馬未都在上學的時候就表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他曾經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多篇讚頌傳統文化的文章,後來成為了青年文學的編輯。熱愛古董,經常撿漏但他真正熱愛的並不是文字,而是古董。對馬未都來說,文字是一種謀生手段,但是文玩古董對他來說是畢生追求的夢想。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他熱愛收藏文物,但是更熱衷於文物背後的故事,或者說是文物背後代表著的文化。馬未都是一個喜歡探尋的人,一般這樣的人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有所成就。他當然是一個有所成就的人,而且成就非同一般,除卻一個收藏家的名頭之外,他還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不然哪裡來的財力搞收藏。
  • 「京圈大佬」海巖有多厲害?馬未都和王朔,在他面前都自稱小弟
    其實中國人一直都講究圈子文化,正如劉禹錫所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講的就是這個圈子。不是一個圈子的人玩不到一起,同一個圈子的人往往有著相同的出身,有著相同的文化基調。 在演藝圈中其實也是如此,例如現在的演藝圈,風塵的圈子比較著名的有京圈、滬圈、港圈和臺灣圈。
  • 馬未都:我縱橫國際拍賣場這麼多年,撿漏水平和他比差遠了
    馬未都涉獵古董這一行非常早,早期的收藏為他積累不菲的財富,後來他把眼光從地攤瞄準到拍賣會,拍賣會的優點就是可以節約他大量尋寶的時間,但拍賣會裡也是有許多技巧的。馬未都曾經去美國的時候,就發現有人專門去拍賣行,去買便宜東西,這種便宜東西主要指的是罰沒拍賣。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在美國有很多政府的罰沒拍賣必須是零起價的,所謂的零起價就是我們常說的無底價,東西拍賣的時候不能設定預先的價格。
  • 馬未都喊他大哥,陸毅劉燁都被他捧紅,海巖才是京圈「大佬」!
    才華橫溢大概就是說海巖這樣的人,海巖劇熱播的年代,幾乎每一部我都追過。《便衣警察》 《永不瞑目》《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劇情精彩,演員閃亮,多少年過去了還能記得那些演員的名字。也許和年齡有關,那以後就很少追劇了。
  • 馬未都:趙忠祥逛地攤撿漏,內行砍價攔腰一刀,他則是腳底板一刀
    馬未都:趙忠祥逛地攤撿漏,內行砍價攔腰一刀,他則是腳底板一刀馬未都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以他為節點,基本上可以形成一條清晰的文化界脈絡。趙忠祥對馬未都的評價也很直接,讚譽其:你行,我喜歡你直說。兩個愛好收藏的人,自然也會奔著古玩地攤撿漏去。果不其然,趙忠祥和馬未都一塊去逛地攤撿漏了。不過,馬未都陪趙忠祥撿漏有一個很大的麻煩:太出名了!所以,趙忠祥一到了地攤上,就被小商販認出來了。地攤小販子也沒有什麼文化,說話也不大講究,諸如「你比電視上黑多了」的話都直接蹦出來了。趙忠祥倒是很實誠,也沒有過於追究,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撿漏的樂趣中。
  • 馬未都逛攤太引人注目,他在潘家園依舊能撿漏,只因一個行規
    未都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是名人,和其他老藏友不一樣,他時常上電視節目講述自己的故事,所以即便不是圈裡人,對他也多少有些了解。常常在節目中,馬未都都會提到在潘家園撿漏的故事,每每提起,看得出他非常欣慰,那裡有他觀復博物館起家的故事,各種古玩行當的「坑」,他都是在潘家園摔出來的,才成就如今這麼一個收藏界比較公認的成功人士。
  • 「撿漏專家」馬未都:欲將百億身家捐贈博物館,可惜兒子有意見
    文物收藏大師馬未都以前講過一個段子,說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文藝還是假文藝?他假定了一個標準:在咖啡店玩手機躺床上看書的是真文藝;在咖啡店看書躺床上玩手機的是假文藝。其實,馬未都本人何嘗不是如此?他雖然學歷低,但他對傳統文化的積累,絕對超過了99%的專家,在潘家園舊貨市場靠「撿漏」發家的他,已經擁有一個市值400億的博物館。從作家到一個身家幾百億的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30多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
  • 馬未都:為啥我老是撿漏?因為「偽專家」太多了!
    馬未都可以說是古董收藏界的名人了,不僅學識淵博,識寶無數,更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撿漏」無數而被很多古董愛好者崇拜,稱他為「撿漏王」。馬未都到底撿了多少漏?無法統計,但從上世紀70年年代到現在,幾十年的功夫早已讓馬未都身價倍增,而現在馬未都也經常會上一些訪談節目,為大家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和幾十年來的心得。在有一期節目中,馬未都就談到「撿漏」這個話題,他表示,正是有大量愚鈍的「專家」存在,才讓自己有撿漏的機會。就像著名收藏家孫瀛洲說的那樣:人們說不是,專家也說不是,我才有機會!
  • 古玩大亨馬未都驚天撿漏,該完整器全世界獨此一個
    一個偶然的機會,大藏家馬未都在一家古玩店撿漏就撿到了一件汝窯器。撿漏的定義是,你今天買到一件東西,今天的價值就有所提升,這算撿漏。如果你是30年前買的一件東西,保存到今天值了很多錢,這個不算撿漏,這算時代的變遷。撿漏這個意識對於收藏並不是一個好的意識。撿漏十有八九都是上當,只想撿漏,沒想過會上當。如果抱有強烈的撿漏意識,就特別容易上當。
  • 馬未都: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
    馬未都是一個奇人,小學四年級畢業依舊能與一大波名流暢談上下五千年。最關鍵的是人家有一眼辨真假的本事,短短十數年的時間憑藉撿漏,近乎空手套白狼般積累了誰也說不清有多少的財富。要說馬未都最值錢的古董,這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倒是馬未都此前表示「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格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同樣都講收藏,馬未都和王剛關係如何?馬爺在節目上一語說破
    當然也有個別例外,就比如收藏界的名人馬未都和王剛兩人的關係,今天咱們來看看這倆大佬之間的行業情誼。有一次訪談節目是對馬未都和王剛進行分別採訪,王剛先結束了訪談,就先一步走了,主持人樂嘉接著問馬未都,怎麼看待目前各種收藏節目裡的砸寶現象。馬未都心知肚明,首先就給主持人聲明:當前沒有各種收藏節目,就一個《天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