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2020-12-09 騰訊網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馬未都鑑定文物,究竟有多厲害?大家也只是聽說。一直以來,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被神化了,民間傳的也是神乎其神。海巖作為馬未都的好朋友,對於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是有切身體會的。海巖就曾表示,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你看看什麼叫水平?這就叫水平。馬未都的這波操作究竟是什麼路數?筆者為大家說說。

大家不要疑惑馬未都認識海巖,人家的朋友交際圈超乎大家的想像,就連吳京都稱呼人家叫「大哥」,可想而知人家的交際圈有多麼的廣泛。海巖雖然是作家,可海巖寫小說那會兒馬未都是編輯,同居京城文化圈,一來二去混成超鐵的關係也就不難理解了。根據馬未都的說法,他和王剛去海巖的大酒店裡吃飯,基本上屬於蹭吃蹭喝的性質,可人家海巖也沒說什麼。由此可見,馬未都與海巖的關係鐵到了什麼份上。

事實上,海巖也是一個熱衷於收藏黃花梨家具的資深藏家。值得一提的是,海巖走上收藏的道路也是馬未都引上道了。當年馬未都看中什麼,海巖只管掏錢買,時間久了海巖也成了行家,這讓你不得不服氣這就是圈子的力量。所以,海巖對馬未都的一些評價還是值得借鑑的。馬未都是個能人,雖然不是科班出身的專家,但是故宮博物院這樣的國家級博物館遇到什麼疑難雜症,也會邀請馬未都去鑑定。

海巖表示,與馬未都同去的一幫子專家中有不少是象牙塔裡的資深專家。據悉,馬未都被故宮博物院邀請鑑定的文物,是由第三方捐獻的紫檀家具。紫檀家具向來是名貴,可馬未都打交道最多的恰恰是明清家具。馬未都過眼的東西比較多,看了一眼後便知道真假。馬未都一眼看出不對勁,但是按照古董行的規矩,最好保持沉默。

於是,馬未都沒有多說什麼選擇了轉身就走。馬未都是一個為人世故方面滴水不漏的人,他這麼做必然有自己的考慮。其實,鑑定文物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可文物鑑定屬於社會學科,再先進的儀器可能也會抓瞎。所以,馬未都選擇了沉默,畢竟茲事體大還不能鋒芒太漏。我們無法想像當時的場景,一棒子專家學者看著馬未都的背影,心裡會作何感受。

海巖所說「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什麼,也是屬於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平心而論,這件事體現的是馬未都的修養。一個人的修養,體現於細節,於無聲處聽得驚雷,馬未都便屬於這一類人。所以,多看看高人的修養,對於自身而言,還是很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馬未都鑑定價值連城的「文物」,抽絲剝繭,其過程堪比破案
    想來了一些喜愛收藏文玩的朋友們都知道馬未都這個人。他是中國著名的收藏家和鑑定專家,他十幾年經手過眼的文物古董的也是不計其數,而其中也不乏一些一級的文物。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裡的摩蠍魚壺就被認定為是國家一級的文物,價值連城。摩羯魚壺是遼代器物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它形狀是半魚半龍的感覺。
  • 馬未都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為何卻身家百億?王剛、海巖各有說辭
    馬未都小學四年級都沒畢業,為何卻身家百億?王剛、海巖各有說辭眾所周知「知識改變命運」,這已經是人們的共識。因而,多少人寒窗苦讀就希望能夠通過在學校讀書接受教育,從而改變命運。在注重學歷的社會,要想閉門造車來獲取知識,從而還改變命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馬未都鑑定文物從不估價,是水平不行還是不敢提?你看他怎麼說的
    馬未都雖說也是大收藏家,可他在鑑定文物的時候從不估價。人們心裡難免會有一個問號,馬未都是水平不行還是不敢提?馬未都縱橫收藏界數十年,基本上是一代人的時光。他能夠利用自己撿漏所得建立起觀復博物館,文物鑑定水平必然是過關的。此外,馬未都身邊也有不少搞收藏的人,不乏一些名人。比如海雁、王剛、趙忠祥等大腕,手裡有什麼東西,都會第一時間讓馬未都給掌掌眼。
  • 馬未都是怎樣發家的?到底多有錢?他真的是文物鑑定專家嗎?
    馬未都先生簡介關於馬未都先生的介紹有很多,很多喜歡他的人也不陌生,我也不班門弄斧,簡單的介紹一下,馬未都先生是1955年生人,他有很多身份,比如編劇,學者,作家。在2000年之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藏熱升溫,而就在這時,2008年,馬未都先生被邀請參加了《百家講壇》,也正是因為馬先生精彩的講解,使得收藏風正式刮入我國尋常百姓的家裡,接著,也正逢智慧財產權以及出版權的逐步完善,就著這股收藏熱,馬先生這時,趁勢出版了《馬未都說收藏》等一系列的叢書。
  • 王剛和海巖說馬未都: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很牛,絕不是撿漏那麼簡單
    而有些人則將此變成自己敲響財富大門的金鑰匙,登上頂峰,馬未都就是如此。收藏專家馬未都1955年,馬未都出生於北京,彼時,誰都不知道,這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日後會成為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收藏家,和很多收藏界的大能不同,幼年時期的馬未都並未表露出對文物古玩的興趣,他更痴迷於文學。
  • 王剛和海巖說馬未都: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很牛,絕不是撿漏那麼簡單
    馬未都出生於北京,彼時,誰都不知道,這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日後會成為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收藏家,和很多收藏界的大能不同,幼年時期的馬未都並未表露出對文物古玩的興趣,他更痴迷於文學。成年之後的馬未都也是遵從自己的愛好,成為了一個熱愛寫作的文學家,但是很多人認識馬未都,卻不是從他的文學作品而始。圈中人熟悉的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專家,手中的藏品件件價值不菲,然而他是如何把這些珍貴文物一一收藏的卻甚少有人知道。
  • 「京圈牛人」海巖多厲害?馬未都和王朔,在他面前自稱小弟
    像姜文、王朔、葉京、馬未都等人都是北京大院裡出身的孩子,大部分學歷不高,但仍舊混得風生水起,在各個行業內都算得上翹楚。不過他們見了一個人,都要尊稱「大哥」,他就是作家海巖。海巖比馬未都大一歲,那時的馬未都還在工廠裡打工,對海巖十分佩服。正是因為親身當過警察,所以才能寫出真摯動人的作品。1985年,海巖憑藉《便衣警察》大火,收視率飆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帶動主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也紅得一塌糊塗,海巖的名氣一下響徹神州大地。
  • 馬未都:價值6億的國寶文物被摔壞,7年後故宮才發現,死無對證
    馬未都:價值6億的國寶文物被摔壞,7年後故宮才發現,死無對證要說我國那裡文物最多最珍貴,那肯定是地下,因為中國的歷史太悠久了,現在發掘出來的東西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那些被深埋地下的寶物,遠要比現在我們看到的多得多,但是要從地上挑一個文物最多最珍貴的地方
  • 熱衷養貓,拒絕當眾鑑定藏品……馬未都的收藏人生
    有人擔心過它們會碰到文物,馬未都替貓咪們辯解,「它本身輕手輕腳,你擱那兒幾個瓷器,它從來不會碰到。當然我們得警覺,最重要的文物得迴避那個問題」。馬未都和貓。馬未都自己也喜歡貓。他每年要寫很多東西,家裡的貓陪著他,但又保持一定距離,「夜深人靜,我們倆之間有的時候還互相曖昧地看一眼」。  「人和貓之間的關係是互補的,很多時候也是它給你的精神一個慰藉。」馬未都說,他們開始把「觀復貓」當成一件事兒來做,提倡用領養代替購買,「我們每年做的領養活動都很成功,有很多心地善良的朋友把貓領養走」。
  • 馬未都:文物鑑定一般不戴手套,戴手套的都是騙子,給外行人看的
    馬未都:文物鑑定一般不戴手套,戴手套的都是騙子,給外行人看的崇拜馬未都的朋友們,都將其敬稱為「馬爺」。諸多「馬扎」(註:馬未都粉絲的暱稱)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馬爺無論在鑑定他人文物還是拿出自己文物讓別人欣賞,以現有資料來看,從來都不戴白手套。
  • 馬未都喊他大哥,陸毅劉燁都被他捧紅,海巖才是京圈「大佬」!
    馬未都是1981年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小說今夜月兒圓,後面成為青年文化編輯。海巖是1983年開始寫便衣警察,1985年才發表。當時馬未都早已經成名而且是主編了,海巖是要討好人家的,包括王朔第一本小說出本,也是馬未都責任主編力薦的。馬未都和海巖都是作家中難得的聰明人,也保持著難得的清醒。他們始終保持住了初心,找到了靈魂之所依,是真正的大智慧之人。
  • 馬未都的收藏人生:熱衷養貓,拒絕當眾鑑定藏品
    人到歲數大了以後,就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年輕時大把地揮霍,我現在比年輕時還勤奮呢。」說到「年輕」的話題,這是文化學者、收藏家馬未都的感慨。在文化圈,馬未都一直是個比較受關注的人物。他創辦了頗具知名度的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收養的「觀復貓」也成了網紅,掀起一股「擼貓熱」。同時,馬未都寫書、做節目,接受採訪就像聊天,言談之間總是帶著一種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感。
  • 馬未都:我鑑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忽悠外行人
    馬未都:我鑑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忽悠外行人馬未都在古董行,不敢說是排名第一的大佬級人物,最起碼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畢竟,人家在古董行風生水起的時候,好多人還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就錯失了人生第一桶金。
  • 有人拿著瓷器找馬未都鑑定,他說:這東西「年齡」還沒我兒子大呢
    作為文物鑑賞家,馬未都這些年已經幾乎不到古玩市場直接撿漏了,偶爾去一次也是為了配合做節目或採訪需要。到古玩市場撿漏,大家都認識他了,他看上的,人家開價自然高,而且現在的古玩市場,真品太少,耗費大量時間也不一定能淘到寶。
  • 「京圈牛人」海巖究竟有多牛?馬未都:我見面都得喊大哥!
    「京圈牛人」海巖究竟有多牛?馬未都:我見面都得喊大哥!海巖在我國文化界的地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凡是看過青春偶像劇的人,基本上無一例外地繞不開海巖。海巖也因其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被業界稱之為「京圈牛人」或「京圈大佬」。不管怎麼說,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牛!海巖究竟有多牛?
  • 馬未都:曾有一富豪請我鑑定汝窯,他一說有66件,我被嚇到了
    馬未都:曾有一富豪請我鑑定汝窯,他一說有66件,我被嚇到了導語:作為收藏大拿的馬未都,能夠有如此多的藏品,實在不是易事。他能給從萬千贗品中挑選出真品,需要他豐富鑑定知識。現在馬未都非常的出名,很多鑑寶節目組會邀請他當嘉賓,私下裡也有一些企業家,收到好東西也會請馬未都來看看真假。有一個富豪就拿出66個汝窯請他鑑賞,一起來看看結果吧。我們知道,古代瓷器有很多種,其中汝窯更是價值連城。它之所以有如此貴重的價格,主要因為汝窯專門供皇親貴戚使用,製造並不多,經歷百年之後,留存下來的就更少了。
  • 馬未都:電視上的鑑定專家一到市場上,大部分買不到真東西
    曾經一位很有名氣的老闆,馬未都不願透露具體是誰,邀請馬未都和其他幾位鑑定專家去鑑定文物馬未都覺得還沒開始鑑定就拿人家錢,心裡很不舒服。結果鑑定會一開始助理對這群專家第一句話就說,這是給某先生鑑定,某先生今天中午在大三院請大家吃飯。聽完第一句話,馬未都起身就走,說我上個廁所,然後根本就不回來了,因為馬未都覺得這是個很丟人的事,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最值錢的是尊嚴,其次才是技術。
  • 馬未都:把電視上的鑑定專家放到市場上,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
    熟悉他的人也知道,他是個很愛說實話的人,他的某些發言往往切中時弊,說著別人不敢說的話。,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他買不到真東西。文物鑑定專家只看書不上手,就像看書學遊泳一樣,一下水肯定沉底。比如,很多電視節目的專家都喜歡在鑑定時帶著白手套,看上去就顯得專業,可馬未都指出這樣的做法有時候也是錯的。
  • 「神探」馬未都:國寶級文物,鑑別真假的過程,堪比破案
    馬未都有一次去見一個好友,剛一見面,朋友就一臉神秘地說:「跟我來,我帶你看兩樣好東西!」原來朋友剛剛入手了倆物件,價格不高,但是都是珍品,而且賣家也還沒走。馬未都就跟著去了。收藏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有機會誰也不會拒絕多看、多交流。當然,對馬未都來說,也算是幫朋友掌掌眼。
  • 馬未都:我幫別人鑑定文物,得收費還要籤合同,具體原因不便透露
    鑑定文物本就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對持寶人來說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馬未都本人在古董行的影響力,基本上可以說是無人能及,這樣說也不過分。馬未都對於幫別人鑑寶這件事,曾表示「我幫別人鑑定文物,得收費還要籤合同,具體原因不便透露」。這又是一個什麼說法呢?說這一問題之前,很有必要說一說馬未都這一眼辨真假的本事從何而來。馬未都年輕的時候,不是一開始就接觸古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