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潘家園撿漏不難,牢記這9字真言,撿1000萬的漏也有可能

2020-12-04 戲說歷史原創短視頻

馬未都經常說 古玩就是一門學問,裡面的學問真的太多了 光是買東西一件事,至少就能說出幾十條技巧,很多收藏界的人們都想學「撿漏」,都幻想著哪天自己運氣一好 撿到一個天大的漏,在馬未都眼裡撿漏是一件不複雜的事,只要牢記9個字 潘家園撿漏隨手一撿1000萬的漏也是有可能的。

潘家園是北京的一處古玩市場,收藏界的人都知道潘家園有一個特色便是舊書攤,擺攤的人有很多 同時買書的人也不少,不過馬未都卻是從來不看這些,不僅僅因為他對字畫方面沒什麼研究,最主要的是因為舊書都是不全的 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古代的書籍很多都分上中下冊,如果有幸買了一本真品上冊 可能剩下的一生再也遇不到,對於一個收藏者來說 這樣的遺憾真是很多人承受不起。

在潘家園裡曾經有一個傳奇人物劉建業,因為劉建業當初隨手一撿就撿出1000萬的漏,如今劉建業在收藏家跟馬未都的地位不相上下,當年劉建業撿漏的這個東西是「禮部之印」宋朝原版書,05年時一頁宋版書拍出5萬的高價 一本書最少也得100頁,放在現在其價值估計10000萬也是打不住的,被劉建業撿漏的人叫老喬,老喬當年把這個東西2000塊售出後腸子都要悔青了。馬未都說在潘家園也不是很多人都能像劉建業那麼幸運,像老喬運氣那麼不好

在最新的國寶100上 他說了自己9個字撿漏的秘訣,勤學習 慎交友 平常心,學些是撿漏的基礎 交到好朋友是撿漏的途徑,平常心是撿漏失敗後的保障,收藏界誰都有失手的時候,馬未都的9字秘訣完好的詮釋了整個古玩市場,收藏有風險 撿漏需謹慎

下方評論區歡迎您的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潘家園撿漏:老奶奶淘了棵「大白菜」,鑑定師說最少也300萬
    在潘家園、十裡河等古文玩集散地,並不是誰也有慧眼識珠的本事,像馬未都先生一樣隨手撿了千數件古董的古今也就他一人矣。撿漏在潘家園是一件概率極小的事件,想在參差不齊的萬餘個地攤、商鋪淘換一件「溢大價」的老物件,幾乎是大浪淘沙。像馬爺撿漏也不是向來馬到成功,他也有失手時候。潘家園開園,前些年(25年前的舊貨貿易市場),馬未都就在地攤上走眼,看漏了清代翠雕——紅冠鼻煙壺,後不得不花780萬拍回來。
  • 馬未都逛攤太引人注目,他在潘家園依舊能撿漏,只因一個行規
    常常在節目中,馬未都都會提到在潘家園撿漏的故事,每每提起,看得出他非常欣慰,那裡有他觀復博物館起家的故事,各種古玩行當的「坑」,他都是在潘家園摔出來的,才成就如今這麼一個收藏界比較公認的成功人士。而在古玩收藏的行當,憑本事成為名人,圈裡人當然也是心生敬意,但是不全是這種人,許多人也喜歡湊熱鬧或者跟風,所以馬未都要是去到潘家園的時候,總會有人跟在後頭,而且可以說,潘家園對於馬未都並不陌生,所以他在潘家園可以說,太引人注目了。
  • 馬未都:從歐洲撿漏的瓶子,估價1000萬也不賣,造型很獨特
    馬未都是收藏玩家,他的手裡有多少寶貝沒有人知道,有專業的收藏家初步估計,馬未都一輩子的收藏品價值如果真要做一個估算,估計可以達到1000個億。,甚至有專業的人說自己玩了一輩子收藏,這隻瓶子真不多見,夠奇葩的。
  • 馬未都撿漏的這5件珍貴文物,最後一件竟一分錢沒花
    由於底部沒有標識,老闆認為這瓷器也不值錢,既然有人買,就以7萬的價格賣給了馬未都,但是這老闆萬萬沒有想到這是明代官窯仿汝窯的作品,而且及其珍貴,這就讓馬未都以7萬塊撿了漏。這件是梅瓶更大。由於製作很精美,老闆覺得是晚清民國的,所以要價不高,馬未都又成功的撿漏一件康熙青花瓷瓶。
  • 潘家園舊書攤撿漏記
    我的業餘愛好,就是利用周六時間到潘家園舊書攤撿漏,潘家園舊書攤的「古玩市場」,這裡人山人海,眾多的讀書、藏書愛好者一大早就在這裡撿漏,潘家園舊書攤這裡因為舊書攤,吸引了較多的賣書者,來這裡賣書,所以市場規模較大,單單舊書攤就有100多個攤位。冬天雖然天氣冷,但仍吸引了不少購舊書的人,來這裡逛,買舊書是我平生的一大愛好。
  • 誰說收藏無漏可撿?只要有眼力,這3類藏品就是撿漏「天堂」
    現在的收藏圈,有一種聲音,那就是現在的收藏領域幾乎是無漏可撿了,那些成天想著撿漏的玩家,在現在的收藏市場裡是無法生存的,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收藏圈真的無漏可撿嗎?其實,這樣說難免有些過於武斷,收藏種類很多,總會有跡可循的吧,誰說收藏無漏可撿?只要有眼力,這3類藏品就是撿漏「天堂」!
  • 馬未都:300萬的官窯瓷器,我靠這2句話撿了一個大漏
    ,那就是教你如何在玩收藏的路上學會撿大漏。馬未都說首先你就是需要知道對方懂不懂貨,也就是仔細觀察對方對你的反應,如果他不識貨,再加上你又沒有表現出來,那麼恭喜你,這一個漏你可能會撿成,已經消除了第一層最大的障礙。
  • 古玩大亨馬未都驚天撿漏,該完整器全世界獨此一個
    時代發展到今天,撿漏的機會越來越少,普通人撿到漏的機會有多大。答案是,撿漏是可能的,但是需要你有一副火眼金睛。所以,對普通人來說,戒貪是走向收藏的第一步,千萬不要想天大的好事被我遇到了,即便市場上有個漏,也往往是有能力的人撿到的,比如像馬未都先生這樣的名家。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馬未都何許人也?在電影《鹿鼎記》中,韋小寶說過「平生不識陳近南 縱稱英雄也枉然」。在當今文史界,完全可以說「平生不識馬未都,讀盡詩書也枉然。」馬未都就是這麼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學貫古今,更多的還是因為他諸多傳奇的撿漏故事。
  • 馬未都在日本撿漏一隻汝窯,誰問價錢他都不說,專家估值不下3億
    在收藏界中,但凡是有點真本事的人,撿漏這樣的事情是很常見的。比如國內最大的收藏家之一馬未都,堪稱撿漏王。只有他沒遇見過的古董,沒有他不撿過的漏。而馬未都雖然撿漏很多,但是他說在自己撿過的漏裡,唯獨有一件最滿意,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
  •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才是地攤之王三十年不變馬未都撿漏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才是地攤之王,三十年不變,馬未都早年在這裡撿漏,一些想發家的文玩愛好者也起的來這裡。練攤最早的就是潘家園古玩城潘家園舊貨市場,很多人在這裡發家了。這是爆炒文化頭條號編輯文風最近採集拍攝的照片,疫情過後火爆的場面,火爆的文化。
  • 撿漏馬未都:老闆開價「8萬」,他偷笑老闆不識貨,以7萬拿下寶
    年輕人可能在換取貨品之類的平臺上淘換比較好的,而像馬未都這樣年紀較大又愛好古玩收藏的人,最喜歡在地攤上或者不起眼的小古玩店裡逛逛,一來是或許就能撿個大漏,二來是讓自己對古玩的鑑賞能力不至於生疏。撿漏,也是一種本事。本質上來說,撿漏與現在的網際網路項目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利用信息差來賺錢。你的眼光好,對古玩的了解充分,就能看出別人看不出的古物,就能低價撿漏。反之,眼光不夠知識儲備不足,就只能成為被撿漏的人。
  • 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馬未都:我7萬撿漏的仿汝窯瓷,與「鬧官窯」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汝瓷的珍貴由來已久,曾有古話「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為證,在古代汝瓷千金難求,在現代依然吸引著眾多的收藏家和富豪,不過這裡所說的汝窯,僅僅是指宋代汝窯燒制的汝瓷。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就是這麼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學貫古今,更多的還是因為他諸多傳奇的撿漏故事。九十年代初期,馬未都如往常一樣到國營古玩店逛,看中了一個花盆,上邊畫著刀槍人馬,看起來栩栩如生。那個花盆體量比較大,放在那裡無人問津。馬未都感覺花盆蠻好看的,覺得這可能是清代刀馬人瓷器。馬未都不確定真假,就蹲下來看了一下,在花盆邊沿下邊有了驚人發現:大清康熙年制。
  • 馬未都:趙忠祥逛地攤撿漏,內行砍價攔腰一刀,他則是腳底板一刀
    暫且不說馬未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單單就他的人脈,絕對是文化界的「扛把子」。馬未都不僅認識收藏界的大佬,而且連盜墓賊都有交際。換言之,馬未都的交際圈特別廣泛,三教九流的人都認識。因而,馬未都認識趙忠祥也不是什麼特別奇怪的事情。
  • 田黃撿漏?別被漏反撿了
    「想撿田黃的漏,你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總想在市場上撿漏,這個念頭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破口和誘惑。那些撿漏的,最終都會發現自己被漏反撿了。」先生此話一出,立刻讓人心裡拔涼拔涼。我們咽下去所有的慾念,訕訕問先生:「真的就撿不到一顆真的麼?」「一千顆裡面,都很難找出一顆真的田黃來。」
  • 馬未都:為啥我老是撿漏?因為「偽專家」太多了!
    馬未都可以說是古董收藏界的名人了,不僅學識淵博,識寶無數,更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撿漏」無數而被很多古董愛好者崇拜,稱他為「撿漏王」。馬未都到底撿了多少漏?無法統計,但從上世紀70年年代到現在,幾十年的功夫早已讓馬未都身價倍增,而現在馬未都也經常會上一些訪談節目,為大家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和幾十年來的心得。在有一期節目中,馬未都就談到「撿漏」這個話題,他表示,正是有大量愚鈍的「專家」存在,才讓自己有撿漏的機會。就像著名收藏家孫瀛洲說的那樣:人們說不是,專家也說不是,我才有機會!
  • 馬未都為什麼能撿漏,他的財富積累過程,太牛了
    馬未都擁有無數近乎於珍寶的古董文物,價值不菲,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很多人對於這些財富的積累過程頗感好奇。馬未都先生的資金積累,主要是文物交易的一個積累,他在最早的時候有可能買了很多東西,也有可能賣了很多東西,就比如說,你看到一個特別好的東西,你買回來。隔了一段時間,你看到跟這個類似的或者更好的,就只能把這個出手再換更好的。
  • 文玩清流—馬未都:一生「撿漏」無數,但這種「漏」我從來不貪
    也是因為這兩次撿漏的成功,馬未都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神人。很多人都開始學著他去小商販那裡撿漏,也有很多的電視鑑寶節目開始邀請馬未都去他們的節目做嘉賓,幫助他們以更專業、更有效的方式鑑別文玩珍寶。在節目開始之前,節目負責人決定退掉一件寶物,寶物的主人說這是一個康熙仿成化的瓷器,要價4萬。但是當時節目組覺得這個寶物並不是一件真品,根本不值得在拍賣會上亮相,更不要是說4萬了。況且如果在鑑寶會上出現了贗品,那肯定給節目組帶來巨大的損失。
  • 馬未都: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
    馬未都是一個奇人,小學四年級畢業依舊能與一大波名流暢談上下五千年。最關鍵的是人家有一眼辨真假的本事,短短十數年的時間憑藉撿漏,近乎空手套白狼般積累了誰也說不清有多少的財富。要說馬未都最值錢的古董,這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倒是馬未都此前表示「我撿漏一隻碗,任何人問價格我都不說,專家估價至少3個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