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之上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計一百零八位頭領,他們也被人稱為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也正是因為這個頭銜讓不少人對他們產生了誤解,尤其是對於沒有讀過原著的朋友來說,他們會直接認為梁山之上都是好人,其實不然,上了梁山的未必都是好人,甚至書中還有不少真正算得上是好漢的人還都沒上梁山。
(武松劇照)
比如李逵就是個典型的惡人,他殺紅眼後連百姓也不放過,甚至會殺四歲的小衙內,甚至就連知名度最高的武松也殺過無辜的道童。
反倒是像王進、欒廷玉、韓伯龍這些真漢子沒能上山,但書中沒能上梁山的好漢還有不少,其中就有一位殺了三位惡人卻不得善終的好漢。
一、沒上梁山的好漢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咱們首先得了解《水滸傳》中的好漢到底是指的哪一類人,是好人嗎?顯然不是,前文已經舉例,就連武松也有過難以啟齒的惡行,可見這些「好漢」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汙點,那他們是什麼?在筆者看來,在那個亂世中能夠憑自己本事存活下來的人都可以算是好漢,所以這個界限就變得十分寬泛了。
梁山好漢們可以被稱為好漢,其實王慶、田虎甚至方臘勢力的那些狠人們自然也都可以被稱為好漢,是否是個好漢,並不是看這人是否善良,而是看是否實力強勁,是否有夠狠,是否能在這亂世中生存。
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好漢就來自於方臘陣營,似乎在多數人的理解中梁山最後徵方臘死傷慘重,所以方臘陣營就是大反派,其實不然,他們和梁山差不多,也基本是草寇班子,只不過區別在於梁山一方選擇了投靠朝廷,而方臘一方選擇自立門戶,作為一個看客,其實不應該戴有色眼鏡看某一方,他們都基本是一類人,只是選擇了不同的路。
二、擊殺三位惡人的好漢
方臘手下有不少強者,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八大天王」,他們分別是兵部尚書王寅、曝光如來鄧元覺、護國大將軍司行方、皇侄方傑、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小養由基龐萬春、樞密呂師囊以及南離大將軍石寶,本文所指的那位好漢就是石寶。
(方臘劇照)
石寶是個猛人,論戰鬥力他是不在梁山的五虎將之下的,梁山好漢中就有五人死在他手中,分別是索超、鄧飛、鮑旭、馬麟、燕順,那索超原本是官軍,沒有做過什麼惡,馬麟雖為黃門山三寨主,之前也只是個閒漢,沒明確作惡,而另外三位就不同了,他們是實打實的惡人。
那「火眼狻猊」鄧飛在原著中有這麼一段題詩「多餐人肉雙睛赤,火眼狻猊是鄧飛」,這詩文的意思很直白,可見鄧飛沒少作惡。
(鮑旭劇照)
而鮑旭和燕順分別作為苦樹山和清風山的山大王,幹的可都是打家劫舍的惡事,尤其是鮑旭,可沒少殺人,能夠和李逵臭味相投就足以證明這人絕非善類。
所以石寶殺了燕順、鮑旭、鄧飛這三人反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替天行道了。
三、被逼自刎
石寶強歸強,但很遺憾,他不是主角,書中的主角無疑就是梁山團體,而石寶作為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好漢卻沒有上梁山,而是站在了與梁山對立的方臘陣營,所以的他的結局註定是悲劇。
(關勝劇照)
石寶在原著中其實沒有輸給任何一位梁山好漢,除去前文提到的殺死五位梁山好漢之外,他還曾經擊敗過「小溫侯」呂方,還有與五虎將中的「大刀」關勝打平的戰績,可以說是從無敗績。
只可惜打仗不是一個人的事,面對千軍萬馬,縱然石寶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最終在烏龍嶺一役他兵敗被困,為了不被梁山俘虜,他只能選擇自刎,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配角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