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有一句古詩: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這句詩化用自老子的《道德經》,原句是: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就是武力啊,是不祥的工具,心態端正的正人君子,是不想對別人使用的,就算用,也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
回到裘千仞這裡,在一燈大師的眼裡,或者在金庸先生的眼裡,武功,也是器,也是工具。
它本身無沒有罪惡,罪惡的是使用武功行惡的人,罪惡的是人心。
君子好人擁有武功,會行俠仗義,解危扶困,小人惡人擁有武功,會作惡多端,濫殺無辜。
在《射鵰英雄傳》結尾,第二次華山論劍之前,裘千仞被周伯通一燈大師等人逼到華山懸崖邊上,他走投無路之際,仍做困獸之鬥,大聲質問眾人,你們都有一身好武藝,難道就沒殺過人?沒錯殺過好人?
一時之間把眾人問呆了,因為大家都「懷抱利器」,都用自己的武功殺過人,手上都沾過別人的血。
在此之前,郭靖還因為自己身負高深武功,造成無數人死亡而懷疑自己學武的初衷,即便他經過丘處機一番開導,仍然沒有搞清楚,學武功是好是壞。
這時候,一代大俠,丐幫老幫主洪七公站出來了,他說他的一生,使用自己的武功,殺了231個人,這些人都是窮兇極惡之輩,都是該死之人。
洪七公殺了231個人,卻從沒有錯殺過一個好人。
這番話,不但讓陰險狡詐的裘千仞心服口服,也讓渾渾噩噩的郭靖大徹大悟。
郭靖明白,武功只是工具,好人使用武功,可以做好事,行俠仗義,只有壞人才使用武功做壞事。
武功本身沒有好和壞,沒有罪惡的武功,只有心懷罪惡的人。
在一燈大師眼裡,他要救裘千仞,要讓裘千仞得到救贖,改邪歸正,不是廢了他的武功就達到目的了。
他的目的是讓裘千仞的心得到救贖。讓心改邪歸正。武功本身沒有正邪之分。
一個惡人,就算你廢了他的武功,他的心仍然是惡的,那麼,這個人就沒有改邪歸正,還需要繼續救。
裘千仞在一燈大師眼裡也是這樣,只要他的心沒有改邪歸正,廢不廢他的武功,無足輕重。
《天龍八部》裡,吐蕃國師鳩摩智,在西夏枯井裡,因為走火入魔,被段譽吸走了所有內力。他因此變成了一代高僧。
難道真的是失去了武功,就會變成好人嗎?不是的,是鳩摩智的心頓悟了,他才變成好人的。
在金庸武俠裡,雖然出現過九陰白骨爪,千蛛萬毒手,吸星大法,等等邪門武功。可是,這些邪門武功,在壞人手裡才會傷害無辜。
比如《倚天屠龍記》裡的殷離,並不算什麼壞人,她為了復仇才練的千蛛萬毒手這門武功。在復仇之外,她並沒有用這門邪門武功傷害無辜。
同樣是倚天裡,趙敏的手下阿三,會少林正派的大力金剛指武功,卻用此武功傷及無辜,武當派的俞岱巖和殷梨亭先後被他捏殘。
更令人髮指的是峨眉的滅絕師太。
峨眉派也是名門正派,創派祖師是大俠郭靖的小女兒郭襄女俠,所傳武功也都是正派武功,包括少林九陽功在內。
然而,滅絕師太一身正派武功,卻仗著倚天劍,在光明頂濫殺無辜。甚至在此之前,殺死自己的徒弟紀曉芙。
是人心太惡,關武功何事?
大俠郭靖用一身武功義守襄陽,裘千仞用一身武功賣國求榮。都是一身好武藝,一個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個人賣祖求榮,禍國殃民。
是人心太惡,關武功何事?
在一燈大師眼裡,不救贖裘千仞作惡的心,即便廢了他的武功,他還會繼續作惡的。醫生醫的是肉體的病,一燈大師醫的是心靈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