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機器人正在按預定程序進行生產。
寬敞高大的廠房內,工人坐在電腦前,只需輸入程序,機械手就自動在軌道線上操作,夾取原材料,送入數控車床,啟動總控PRC,通過MES製造執行系統,合格零件存放,不合格零件自動篩選出來。這是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單品種、大批量零件的喜人場景。據該公司副總周濤介紹,研發智能裝備、智能製造,是應對國外技術封鎖、應對疫情用機器換人的有效舉措。
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今年入選「永川區20家成長型企業」。
創新研發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
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入駐永川鳳凰湖產業園,研發生產的5軸聯動數控工具機至今達30臺,從研發、驗證到銷售應用,這一工具機均為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該設備銷往全國各地,為積極應對複雜加工的國外技術封鎖、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據公司技術總監何禮雄介紹,該公司依託同期設立的國家數控系統工程中心永川分中心,建設高檔數控技術創新研發中心、智能裝備檢測中心、智能裝備雲服務平臺,為西南地區及周邊地區的企業、學校提供強大的技術服務和支持。如與重慶文理學院、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永川職教中心等校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每年接收學校實訓學生約600人,培養創新技術人才。
該公司先後獲得重慶市高檔數控技術應用工程中心、重慶市智能裝備大數據運維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獲評中國數控裝備維修與改造AAA級單位,是重慶市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單位、重慶市高端製造裝備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智能製造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單位,獲重慶市優秀創新型企業100強等榮譽。
何禮雄說,危機、危機,就是危中有機。中國的智能裝備,未來要更多地使用國產品,既避免西方巨頭封鎖帶來的不良影響,又保護智能製造信息技術安全。因此,公司將在無人化、智能化等方面深入研發和創新。
開發智能生產線投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復工復產、招工用工等帶來了一個全新挑戰。疫情嚴重期間,外地工人來上班要隔離至少14天。若是機器人生產,只要有電就可以晝夜不停加工。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由「機器人-數控車床-總控PRC-MES製造執行系統」組成的智能製造裝備生產線「走紅」。
「大批量、單品種、固定型號零件的加工,適用這條加工集成線。」該公司銷售部負責人餘金洋告訴記者,2018年開始研發的這條智能製造生產線,去年銷售10餘套,今年計劃銷售20套,機器人派上了大用場。而且該套集成系統還有在線檢測功能,可自動反饋產品是否合格。
「我們每年產值約8000萬元,轄區淨入庫稅金425萬元,永川區級稅收159萬元。」據介紹,該公司入駐永川4年多來,獲得了區政府的貸款幫助,享受了「永川區高端數控工具機17條」等政策,加快了「機器換人」研發,促進了綠色製造、技改提升、創新驅動、產業發展能級提升。
智能裝備形成產業
據鳳凰湖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6月,園區33家智能裝備產業企業實現產值45.8億元。截至8月,智能裝備產業擁有37家企業,今年6月-8月籤訂協議4家。現已投產34家。
智能裝備產業企業的落戶,帶來了人才、技術和資金。企業也給各類人才的成長提供了政策支持、經費傾斜、工作指導。如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10多所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不定期選派內部技術骨幹前往高校學習或諮詢,已選派到清華大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進行管理培訓20餘人次。永川轄區重慶工業技師學院畢業的母松就在華中數控公司工作,他2016年榮獲「華中數控杯」工業機器人裝調及智能製造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又在2019重慶市智能製造行業職工技能大賽中獲獎。他現已是重慶華中數控公司技術支持工程師、維修電工二級技師,是永川職教走出的新時代好工匠。
總監何禮雄說,重慶華中數控公司累計投入研發經費700餘萬元,先後購進和投入雙頻光幹涉儀、球桿儀以及各類科研儀器、試驗裝備、設備共計40多臺套,使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現已研製出的新產品有高端五軸工具機、自動化生產線、特種零件特殊加工專用工具機、數控系統二次開發等。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一方面繼續加大對高端五軸工具機、自動化產線、數控系統的二次開發和研究,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助力永川製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繼續實施人才工程,加大對高級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夯實企業技術進步的基礎,以華中數控高質量發展來推動永川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