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突破 助力「中國製造2025」

2020-12-21 電子產品世界

  《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推出,目的為為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即到2025年步入製造強國行業,到2035年時趕超德國、日本。發展的過程需要數控系統技術作為動力的源泉。數控系統是數控裝備的「大腦」。數控系統技術決定著數控工具機的性能、功能、可靠性的關鍵因素。數控系統技術廣泛應用於汽車、航空航天以及軍事工業等領域,它決定一個國家製造業的發達程度,是決定一個國家在精密製造成就的製造的高尖技術。從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有很多途徑,大力發展數控系統技術則是重要道路之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3287.htm

  一、 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發展

  我國對數控系統技術的研究起始於1958年,科研院、高校和少數工具機廠開始了數控技術的研究,由於國內電子元器件等相關技術落後,對其的特點、發展缺乏認識,基礎薄弱,始終沒有大的突破,數控產業的發展更是裹足不前。

  改革開放後,「六五」、「七五」「八五」連續三個五年計劃,引進國外數控系統技術,消化和吸收,並組織科技攻關,利用先進的數控裝置、主軸和伺服驅動等硬體技術,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在吸收國外新進的數控系統技術同時,我國自己的品牌逐步誕生,然而引進不是最先進數控系統技術,與國外的競爭處於不利地位。「九五」期間是數控系統技術產業化階段,基本掌握了現代數控系統技術,建立了數控研發、生產基地,培養了一批數控專業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數控產業。

  近年來,隨著數控系統技術的不斷發展,國產系統中、低檔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已大幅提高,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從技術層面來看,國產中、低檔數控系統已基本能夠滿足國內生產數控工具機的技術要求,國產高檔系統如五軸聯動數控系統技術統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然而數控系統技術上的突破並不等於市場上的突破。特別是在數控系統技術正朝著智能化、開放式、網絡化方向發展的今天,日本發那科和德國西門子等國際廠商生產的能夠實現多軸、多通道、高速和高精度切削、複合化加工的數控系統已經在市場上暢銷,而我國數控的產業化卻依然無法消除國內用戶對國產系統可靠性的疑慮。尤其是在高端領域,國產的高檔數控系統只佔年購買量的較低,大量的高性能系統仍然依賴進口。

  二、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突破與未來

  近年來,一些優秀的國內數控系統製造企業異軍突起,在中低檔經濟普及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國產系統的市場佔有率逐年提高。高檔系統雖然與國外的系統有一定差距,但是在隨著關鍵數控系統技術逐步突破,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總線式數控系統技術

  總線處於設備的底層,有協議簡單、容錯能力強、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點,不僅能使系統與外部裝置之間高速傳輸大量的數據,從而滿足高精高速的加工需求,而且能簡化系統便於擴展。為了實現國產數控系統現場總線的標準化,「數控系統現場總線技術標準聯盟」制定了NCUC-Bus現場總線(Numerical Control Union of China-Bus中國數控聯盟總線),現場總線在數控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總線型數控系統成為目前中高檔數控系統的主流。

  國內主流的廠商都推出了自主研發的總線式數控系統。例如,華中8型全數字總線數控系統基於NCUC工業現場總線技術;瀋陽工具機集團的飛陽數控系統是一款基於總線技術和Linux平臺之上;大連光洋數控最新研發的新一代模塊化全數字總線開放式高檔數控系統,採用通用PC+PCI-GLINK控制卡+總線式一體化電機的硬體結構;廣州數控推出的高檔數控系統則配備了GSK-Link工業乙太網總線作為數據控制通信通道實時控制。

  

 

  圖1 華中HNC-848數控系統

  開放的PLC編程數控系統技術

  數控系統的控制包括兩個方面:NC控制和PLC控制,除了對各軸的位置進行連續控制外,工具機輔助設備需要PLC控制。PLC控制是在數控工具機運行過程中,根據CNC內部標誌以及工具機的各控制開關、檢測元件、運行部件的狀態,按照程序設定的控制邏輯對諸如刀庫運動、換刀機構、冷卻液等的運行進行控制。隨著國產數控系統的性能不斷的強大,對於PLC控制逐步開放,用戶可以根據加工需求對PLC進行編輯,從而達到更高的加工效果。

  多通道多軸聯動數控系統技術

  多軸聯動是定義一款系統是否為高端數控系統的標尺之一,同時控制的軸數越多數控系統的性能多強大,其加工的可以更加複雜,國產數控系統在在經濟普及型領域逐步佔據市場主導,在多軸聯動方面已經取得很多成就。多通道技術是高檔數控系統的重要功能,一個通道是一個完整的數控系統的控制功能,多通道則體現數控系統的功能更加強大,能夠對一個零件的多個工序在同一臺數控工具機上加工,將加工工藝並聯化,大大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多軸多通道是將數控系統中多個插補軸或定位軸分別分配在多個不同的通道在每個通道內執行不同的數控加工程序和進行不同方式的數控工具機操作。例如華中數控8型系列,大連光洋GNC60/61/62系列等都支持多軸多通道,雖然與國外多軸多通道數控系統在精度、可靠性、加工效率等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更多品牌國產系統研究多軸多通道聯動數控系統,將會延續經濟普及型數控系統的成績。

  

 

  圖2大連光洋GNC60/61/62系列數控系統

  複合加工數控系統技術

  隨著加工零件越來越複雜,加工工藝和工序愈加繁多,複合加工逐漸成為複雜零件、高精密零件和難加工零件提供了先進的解決方案,複合加工集多種工藝於一天,工件一次裝夾後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加工,不僅減少裝夾的時間,更是加強了加工精度和效率,目前複合加工的集中程度不高,主要以車銑複合、車-磨複合、車削-雷射加工中心等,多軸聯動、典型複雜零件加工,更多加工工藝的複合,將會是複合加工研究方向。

  智能化數控系統技術

  數控系統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是必然趨勢,智能化數控系統能智能感知加工條件和環境,並自行判斷和決策以適應外界變化,進而適應柔性和高效生產的要求。智能化數控系統主要體現:操作智能化、加工智能化、維護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國內高端數控系統開始智能化的研發,採用了開放的體系結構的飛陽數控系統體現了數控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實現智能化的技術路線和途徑更加寬廣,同時也為客戶進行二次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圖3 飛陽數控系統

  高可靠性數控系統技術

  數控工具機的可靠性核心在於數控系統的可靠性,幾年前,國產數控系統的可靠性一直不理想,在加工過程中遇到意外情況概率較高,加工的精度得不到保證,電磁兼容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數控工具機的功能逐漸增多,對於數控系統的可靠性要求也增加。隨著數控系統硬軟體的技術提升,如在CPU晶片,檢測軟體等方面性能加強,國產數控系統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無故障加工時間更是超過1萬小時。

  國產數控系統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南北中西東」的布局。「東」有上海開通數控有限責任公司、南京華興數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南京新方達數控有限公司、江蘇仁和新技術產業有限公司等;「南」有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深圳珊星電腦有限公司;「西」有成都廣泰實業有限公司、綿陽聖維數控有限責任公司;「北」有北京凱恩帝、瀋陽高精、大連光洋、北京航天工具機數控系統有限公司、大連大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凱奇數控成套有限公司。「中」有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

西門子plc相關文章:西門子plc視頻教程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攻關數控系統:數次核心技術突破,提高中國製造話語權
    來源:澎湃新聞中科院攻關數控系統:數次核心技術突破,提高中國製造話語權袁一雪/中國科學報雙過程11軸雷射葉片微孔冷數控工具機長久以來,中國的數控系統企業始終在夾縫中求生存,因為數控技術壟斷,市場一直被日本、德國等一線數控企業牢牢把控
  • 《中國製造2025》解讀之:推動高檔數控工具機發展
    《中國製造「2025」》將數控工具機和基礎製造裝備列為「加快突破的戰略必爭領域」,其中提出要加強前瞻部署和關鍵技術突破,積極謀劃搶佔未來科技和產業競爭製造點,提高國際分工層次和話語權。這一戰略目標的提出,是由數控工具機和基礎製造裝備產業的戰略特徵以及發展階段特徵所決定的,我們應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
  • 華中數控:「8型大腦」實現重大突破
    在「十二五」期間,華中數控承擔了「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經過艱苦攻關,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華中8型高性能數控系統」日前取得重大突破。
  • 夯實數控工具機這塊基石——專訪數控工具機專項技術總師盧秉恆
    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近日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專訪,就該專項實施取得的重大突破、支撐國家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權威解讀。專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部分產品國際領先;形成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主要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數控系統與功能部件研發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開發隊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製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80%立足國內;研究開發出若干具有原創性的技術和產品,形成這一領域內自主創新在一些點上的突破
  •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拓璞數控突破航空航天領域「卡脖子」技術
    據了解,上海拓璞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領域提供智能製造裝備和工藝解決方案,產品主要運用在航空航天飛行器生產領域,具體產品包括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航空航天部/總裝智能裝備和智能化生產線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突破「卡脖子」技術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渴望成為世界航空航天大國,無論從政策上還是資金上,都在向發展自主創新的航空航天產業不斷努力。
  • 國產十大數控系統排名
    國產十大數控系統排名   1、廣州數控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數控)成立於1991年,歷經創業、創新、創造。面向數控工具機行業、自動化控制領域、注塑製品行業。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廣東省20家重點裝備製造企業之一,國家863重點項目《中檔數控系統產業化支撐技術》承擔企業,擁有全國最大的數控工具機連鎖超市。   2、凱恩帝數控   北京凱恩帝數控技術有限責任公司(KND)成立於1993年,是從事數控系統及工業自動化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技術企業。
  • 宇環數控-華中數控智能控制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 攻克高端數控系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0日訊(記者 黃利飛)數控系統是"工業之母"工具機的"中樞大腦",關鍵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這一局面正逐步被打破。今天在長沙揭牌成立的宇環數控-華中數控智能控制技術聯合實驗室,將著力實現行業關鍵技術、中高端數控系統"卡脖子"技術的突破和自給,助力湖南數控裝備工程創新升級,並實現行業進口替代。
  • 深耕數控刀具領域 歐科億募資擴產加快行業國產替代
    行業迎來快速擴張期數控刀片國產替代進程加快數控刀片是數控工具機實現切削功能的「牙齒」,而中國要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必須要有強大的刀具產業作為支撐。近年來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隨著國內先進位造業、數位化製造技術的發展,國產刀具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明顯好於進口刀具的增長,其中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配套用的數控刀具的國產化進程更是在不斷提速。數據顯示,2019年末國產刀具已可以滿足國內的30%左右的市場需求,但仍有70%國產替代的廣闊市場空間留給國產刀具企業,而這無疑將使歐科億等行業內具有核心技術和產品優勢的企業迎來業務的快速擴張期。
  • 簡述中國智能製造2025的含義
    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目標,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有中國特色的製造文化,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 中國製造的「大腦」,長期被德日壟斷,中科院終於迎來技術突破
    然而,長時間來數控技術被壟斷,日本、德國企業拿走了業界大部分的市場。我國數控系統企業只能艱難求生。 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國必須自力更生,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從「十一五」開始,我國便啟動「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04專項」,決心打破高端數控領域卡脖子問題。
  • 高端數控系統龍頭華中數控,為何被卓爾頻繁舉牌?
    ☆市場格局低檔數控系統,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95%以上是國產;中檔數控系統,已經突破,華中數控佔據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北京凱恩帝、大連大森分別佔據22%和14%的市場份額;高檔數控系統,核心元件受制於外企,發那科、西門子等佔據了80%
  • 築夢科技創新 助力智能製造——從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看永川...
    寬敞高大的廠房內,工人坐在電腦前,只需輸入程序,機械手就自動在軌道線上操作,夾取原材料,送入數控車床,啟動總控PRC,通過MES製造執行系統,合格零件存放,不合格零件自動篩選出來。這是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單品種、大批量零件的喜人場景。據該公司副總周濤介紹,研發智能裝備、智能製造,是應對國外技術封鎖、應對疫情用機器換人的有效舉措。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中國製造2025組織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等智能製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製造、敏捷製造能力。
  • 數控車床系統有哪些_十大數控車床系統介紹
    國產普及型數控系統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但外國品牌依然佔領國內市場。在高檔數控系統領域,國產數控系統與國外相比,確實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雖然國產五軸聯動數控系統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功能還不夠完善,在實際應用中驗證還不全面。
  • 落實「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 智能製造成為重要抓手
    「這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他介紹說,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但中國還不是製造業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我們還需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鬥。」
  • 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必須以德國為師
    中國國務院2015年兩會期間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報告的刪減本。《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這份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製造業的戰略方針和目標、戰略任務和重點以及戰略支撐與保障。那麼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下面分幾個步驟,分別解釋一下。
  • 長春新區:助力「中國製造2025」 向產業中高端邁進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大力推進先進半導體、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系統、新一代航空裝備、空間技術綜合服務系統、智能交通、精準醫療、高效儲能與分布式能源系統、智能材料、高效節能環保、虛擬實境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形成一批新增長點。
  • 環球自動化網--華中數控標杆企業考察
    【環球自動化網】8月6日,環球自動化網CEO付強一行前往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數)考察,在華數智能產線事業部副總經理周彬的接待下,參觀了華數公司展廳、機器人展廳,了解了華數在自主創新、產品研發、產學研結合、智能製造方面的情況,並與華數董事長陳吉紅進行項目洽談對接。
  • 崇左山東木工數控車床廠家
    集信息技術、系統控制技術、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傳感技術、軟體技術和專家系統等為一體,實現擴展和替代腦力勞動的智能化控制技術,成為驅動數位化工廠建設的技術基礎。但高端數控工具機設備中有些關鍵技術(如高速、高精運動控制技術,動態、熱態綜合補償技術,多軸聯動和複合加工技術,智能化控制技術,高精度直驅技術及可靠性技術等)尚需進一步突破,有些重大技術離產業化還有相當距離。
  • 60餘年自主創新與傳承 國產潤滑油助力中國高端製造
    可以說,潤滑油的技術水平,直接牽動著中國製造的品質。作為高端裝備製造的「血液」,潤滑油的品質水平越高,帶動整個「軀幹」活力也將水漲船高。中國石油崑崙潤滑齒輪油產品。王婉瑩/攝「當時的齒輪油自主技術基本是零,什麼都沒有,標準、產品、評價手段全部在國外,中國沒有任何發言權和話語權。」伏喜勝回憶到,「在我恩師匡奕九的帶領下,經歷了七五、八五攻關,最終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這是中國齒輪油的第一個裡程碑。」2000年,中國石油集團成立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崑崙」潤滑油品牌重整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