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中國有嘻哈》讓原本不受主流重視的嘻哈文化徹底火了一把,freestyle火了,rapper們富了,還捧紅了一個新流行詞:diss。diss是什麼梗?該詞是英文單詞Disrespect (不尊重) 或是 Disparage (輕視) 的簡寫,是嘻哈中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rapper(說唱歌手)之間用這種唱歌的方式來互相貶低和批判,「撕撕更健康」成為rapper們互相競爭的文化與風格。如今,隨著diss成為熱詞,也攪動了嘻哈圈之外的圈子。
說唱歌手互相diss夠熱鬧
因為吳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嗎」,這個夏天原本隱藏在「地下」的中國rapper們被炸了出來,很多觀眾也被嘻哈圈了粉。有人喜歡鬼卞天生鍍金啞嗓的撩人嘻哈,有人鍾愛PG one 「diss天、diss地」的狂放不羈嘻哈,有人愛聽社會Gai爺的川普嘻哈,也有人被地下freestyle的王者嘻哈選手小青龍圈了粉,小白、TT、VAVA、Bridge等rapper也積累了不少人氣。
無論你之前了不了解嘻哈,似乎都能從這檔神奇的節目裡找到心儀的一款rapper。與其他綜藝節目中嘉賓都儘量低調、和諧、有愛不同,《中國有嘻哈》大部分選手都自帶「全世界我最牛」的既視感。因為節目帶來的全民關注度,很多rapper因此爆紅,身價暴漲,而與此同時,rapper之間也掀起了一場「diss惡戰」。
舞臺上的rapper們自帶王者風範,似乎誰都容不下眼裡,前段時間PG one就寫歌diss選手,吐槽Gai表裡不一,是他最討厭的選手,引發社會你Gai爺強烈不滿,倆人直接在節目外組團「開撕」。先是在朋友圈隔空對戰,隨後,PG one將戰場轉到了微博,倆人還一度攻上了微博熱搜榜,PG one所在的紅花會其他成員也加入集體diss。
然而,PG one和Gai並不是《中國有嘻哈》開播以來的第一戰,前段時間在選手敗部復活階段,輝子和小青龍就為競爭一張復活卡在微博上拉開了一場大戰。懂行的人看門道,不懂的人看熱鬧,說唱歌手一起帶火了嘻哈文化,互相之間的diss也讓吃瓜群眾多了不少話題。
許知遠diss馬東攪動公知圈
diss這個詞一下子就火了,而且很有可能會成為2017年年度十大流行詞語之一,人們對diss的關注也不僅僅局限於嘻哈圈子。近期,馬東與作家許知遠的一次視頻對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在訪談中,兩人爭辯時代、世界、世代等宏大主題,各有理解相持不下,而後又在粗鄙化和精緻化、如何看待90後等細節上各執一詞。
看了視頻,有人評價許知遠的提問方式是「為了懟而懟」,也有人認為他是「最傻的採訪者」,態度陳腐,全程自我對談,在他撬動不了一個問題的時候,直接選擇diss的方式,逼受訪者說話,但幾個回合下來,網友發現這招對付普通人還行,但對方換成是久經沙場的馬東,簡直是自取其辱。
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參與進來,這個事件被多次解讀,再聯繫到許知遠之前採訪蔡瀾和姚晨,輿論開始集中於嘲笑許知遠,甚至罵公知,事件受關注的程度不亞於一次文化碾壓事故。不過,也有人認為其中不乏誤讀,無論對錯,這根本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的對談。
diss文化其實也是互懟文化
diss是因為嘻哈樂的興起才產生,而現在網絡上流行的diss已經遠遠超出了音樂的範疇,演變成了一種用有條理的話來貶低一個人或是對手的一種形式。其實這種形式在中國並不陌生,我們在古代就有朝堂辯禮,近現代有文人寫文「互懟」,現代社會網絡上的這種現象更是數不勝數。
diss別人有快感嗎?回答是肯定有,如果沒有快感,怎麼會有那麼一句網絡用語——「來呀,互相傷害呀!」而且還有那麼多「吃瓜群眾」喜歡看。
diss女王小S總是那麼詼諧可愛,被diss的觀眾貌似真的很享受;「毒舌」金星的diss就更不用說了,《金星秀》幾乎每期都能出那麼幾句上微博熱搜的金句,怪不得明星都想跟她一起刷波存在感。
雖然從表面上看,diss含有貶義,但從嘻哈文化的發展來看,diss卻起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嘻哈文化的誕生地最初是在危險的貧民窟街頭,大家都在互相比拼鬥狠,大打出手也是很常見。
diss讓rapper有了一個表現自我的平臺,而且是一種具有攻擊性又不至於動用暴力的競爭方式。如同戰爭推動相關科技的進步,嘻哈文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diss,在diss的刺激之下嘻哈史上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反觀其他事物的發展,只有不同的觀點相互交鋒,才會推動進步。
從另一方面來講,任何事物其實都有他的兩面性,嘻哈史上rapper們的diss誕生了不少經典,卻也掀起過很多紛爭,甚至有人因為diss失去了性命。戰爭也許會帶來進步,但它進行的過程也伴隨著毀滅,為此任何行業都要正確看待互懟文化的利與弊,才能促進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