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的長裙」狂歡背後,偶像選秀到底看什麼?
偶像選秀屢見不鮮,選手多為「回鍋肉」。偶像選秀最早可以追溯到《超級女聲》,李宇春成為第一個全民意義上的偶像。近年來,受韓流影響,偶像團體選秀節目屢見不鮮,從《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到正在熱播的《青春有你2》,每檔偶像選秀節目播出時,熱度總是遠遠高於同期的其他綜藝。
女團、男團選秀,大多只是新人出道的方式,目前偶像團體不少,但真正以團體形式存活於市場、大紅大紫的偶像寥寥無幾。如何造就偶像?目前最火的方式就是成團出道,各文化娛樂公司招募新人或原有藝人進行訓練,在「青春有你」、「創造營」等偶像選秀節目中將新人向大眾推介。
近年高熱度的偶像選秀節目,選手幾乎全部來自於其他偶像團體。像蔡徐坤曾是Swin男團的成員,在《偶像練習生》C位出道;《創造101》的孟美岐、吳宣儀曾在宇宙少女組合出道,《創造101》之後一直處於頂流位置;目前正在熱播的《青春有你2》中孔雪兒和劉雨昕曾在2016年的「蜜蜂少女隊」成團出道。
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各種各樣的名場面激發了網友們的創作欲望,「梗」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每次熱點娛樂事件出現,經過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發酵至爆發,催生了大量表情包、段子、短視頻等二次創作的UGC內容。
回顧以往的熱點事件,黃曉明學英語的「鬧太套」,蔡徐坤《偶像練習生》時期的「雞你太美」、「唱跳rap籃球」,娜扎的「窮哈」,朱丹的「騷凹瑞」……每個熱梗的出現都會掀起一場帶有diss意味的狂歡。「淡黃的長裙」,不過是最新一次的diss狂歡。
從許多娛樂熱點中可以看出,diss文化非常符合大眾口味,網友們通常會抓住某一焦點,在已有的作品上進行惡搞或者戲謔改編,改編原有的意味,使二次創作的作品充滿笑料和調侃。再創作的作品通常會打破循規蹈矩的原有作品,帶有滑稽感和粗鄙意味的作品會迅速風靡網絡。
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可以被用在diss文化的闡釋中,在網絡的世界中,人人都有話語權,可以不必顧慮任何嚴肅意味和權威,最主要的就是享受當下,娛樂眼前。綜藝、影視、動漫等文娛作品的嚴格規範和真正意義也自然被拋在一旁,可以自由歡快地進行二次創作,甚至可以隨意說出粗言俚語,做到了像巴赫金所說的「打破了種種言語的禁忌、限制和客套」。在此次「淡黃的長裙」狂歡中,歌唱水準本身也已經被放在一邊,戲謔反倒讓傳播更為迅速。
跟風行為也成為「狂歡」的催化劑,《青春有你2》的觀眾們從「淡黃的長裙」這場鬧劇中看到了滑稽和荒誕,迅速刷屏;沒有看過節目的網友們對刷屏的熱梗好奇,也樂於「蹭熱度」,爭相創作、發表意見,大家也樂於從這種張揚、插科打諢的diss文化中得到共鳴和歡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