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娛樂活動—角鬥:暴富破產朝夕間,「狂歡」背後尚武精神作祟

2020-12-09 騰訊網

獲勝的角鬥士

西方歷史世界中,古羅馬時期無疑是輝煌而血腥的。尤其是古羅馬角鬥文化,一直作為學者們研究古羅馬文化的重要文化活動。古羅馬的決鬥文化伴隨了古羅馬文化的興衰,但是如此重要的決鬥文化卻是舶來品。古羅馬角鬥文化見證了古羅馬從興盛走向衰亡,也能體現出古羅馬對外來文化的融合力也是十分強大的。

由於古羅馬的城邦都是奴隸制城邦,這種體制加速了古羅馬的衰亡,這在羅馬後期頻繁的外族入侵和內部奴隸起義可以看出,古羅馬的衰亡並不是單一的結果,但不能否認的是古羅馬的娛樂活動—角鬥,確實為古羅馬的文化積澱帶來深厚影響。

角鬥文化的引入豐富了古羅馬人的文化生活

古羅馬角鬥興起之基石

所謂飲水思源。代表古羅馬文化的角鬥文化之起源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存在,學者們對於它的起源也尚無定論。

據文獻資料記載,角鬥文化在古羅馬興盛之前就在塞莫奈人(Samnites)、高盧人(Gauls)、色雷斯人(Thracians)中存在過。

角鬥場

即使在後來的義大利,角鬥文化最初的流行也不是在羅馬,而是在像卡普亞這樣的城市,也就是美劇斯巴達克斯故事發生的地點。角鬥文化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布匿戰爭時期的殉葬儀式,在古羅馬興盛中期才迅速發展成為古羅馬王國政治和社會生活文化的重要表徵。角鬥文化的盛行帶來了諸多奢侈、昂貴、血腥、殘暴的角鬥競技場面。

後來,古羅馬著名的歷史學家蒂託・李維認為:角鬥文化最早源於公元前310年的坎帕尼亞人部族在慶祝打敗塞莫奈人的慶祝儀式上。

雖然羅馬歷史學家們通過各種資料反覆強調角鬥文化並不是起源於古羅馬,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獨特文化伴隨著古羅馬帝國的強盛,隨著古羅馬的侵略,民族之間的融合,帶來了角鬥文化的一時風光無限,對古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影響甚遠。

角鬥文化——古羅馬人之文化生活

角鬥士是角鬥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提及古羅馬,人們總會想到這種血腥殘酷又令人激動的角鬥士運動和英勇的角鬥士。一般認為角鬥士在某種程度上與古羅馬文化並存。角鬥士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時期參與羅馬競技場死鬥對決的武裝鬥士,他們在與其他角鬥士、野獸甚至是死囚在激烈的暴力對決中娛樂觀眾,死在角鬥場上可以說是角鬥士的榮耀。

有些角鬥士是冒著失去生命危險決鬥的自由人,他們都是抱著發財的念頭成為角鬥士的。絕大多數角鬥士是奴隸、罪犯和戰俘,他們在角鬥士學校接受艱苦的訓練。角鬥士遊戲"狂歡"的背後是尚武精神作祟,它能夠激發出民眾的狂熱崇拜和讚美。

女角鬥士

構成角鬥士隊伍的大多數是奴隸,死囚和俘虜。因為角鬥給了他們一鳴驚人,獲取巨量財富甚至自由提供了捷徑,所以不難理解古羅馬的角鬥士對在角鬥場上進行拼殺是自願的甚至趨之若鶩。甚至不乏有自由人為了可觀的財富自賣為奴,可見當時角鬥文化能為主辦者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角鬥活動能催生的經濟效益堪稱賭博,一夜暴富在這種經濟效益的推動下是可能的,加之角鬥活動還有巨大的政治附加值,因此在這裡催生了一種新興職業即是角鬥士經紀人,儘管古羅馬社會上這批經紀人並不被這樣稱呼,但是他們的功用別無二致。當時的經紀人仍然以奴隸主自稱,他們為助推角鬥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古羅馬的統治者和經紀人們十分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們大肆舉辦角鬥運動以供所有人娛樂,當然這不包括原本是奴隸、囚犯和戰俘的角鬥士們。普通民眾在這項活動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雖然普通民眾並不是社會財富構成的主要部分,但他們作為古羅馬公民是具備選舉權的,所以舉辦了更令人拍手稱快的角鬥比賽能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角鬥文化成為了弄權者爭權奪勢的工具,而普通群眾也如牆頭草一般,只會盯著在舉辦角鬥運動中更閃耀的存在。至此,角鬥士、經紀人、統治者和普通民眾一道組成了當時特有的角鬥文化。

角鬥士學校全景

角鬥文化的輝煌帶來了統治的穩定

作為工具的角鬥士學校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角鬥活動能夠帶動巨大的經濟和政治的附加值,在角鬥盛行的時代出現了角鬥士學校。我們知道角鬥活動帶來巨大收益讓很多人為之瘋狂,為了能獲得更高收益就勢必讓角鬥活動更具有觀賞力和競爭力,所以角鬥士學校應運而生。

根據記載最早的古羅馬角鬥士學校出現在義大利的坎帕尼亞。角鬥士學校都有自己的訓練場,開始在角鬥士學校學習角鬥的角鬥士們都是對著假人練習,達到一定要求了才被允許持械與人練習。在角鬥士訓練場中角鬥士們一點點成長起來,戰鬥技巧逐漸得到提升,角鬥比賽的觀賞性也隨之逐漸提高。角鬥士經紀人他們費盡心思為角鬥士打造一個適宜訓練的環境,他們深知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說到底角鬥比賽還是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在支撐。

角鬥場

角鬥文化的教育意義

羅馬角鬥士運動是在羅馬共和國中期即古羅馬最為鼎盛的時期出現並繁榮發展起來的。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軍事力量的強大與角鬥士在羅馬的國家穩定和軍事徵服中也扮演起軍隊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古羅馬周邊國家因爭奪領導權戰爭不斷,角鬥士在奴隸主的帶領下鎮壓反抗古羅馬的任何族群。可以說,羅馬的壯大史建立在持續了幾百年成千上萬場的戰爭之上。

在這樣的戰爭中羅馬人掠奪了大量的奴隸、搜刮巨量財富,這些都為角鬥士運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和經濟支撐。但古羅馬強盛之後外患明顯變少,古羅馬統治者雖然但是為了培養羅馬人那種勇敢善戰、視死如歸的作戰精神,所以就延續了角鬥活動的宗教的教化意義,在城市和鄉鎮都建立了角鬥場,對帝國中男人、女人和孩子們進行戰鬥的現場教育,要讓孩子們從小就記住被打敗的後果。

此外,每次角鬥比賽都有許多戰俘、奴隸被殺死,相當於在公開執行死刑,讓羅馬平民都看到這一殘忍的行為,是讓他們警醒,意在告訴他們做出反叛與出賣祖國舉動時候的下場。

西塞羅說過:"角鬥是一種良好的教育,它能培養沉著、勇敢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所以角鬥文化確實帶來了教化人民的作用。

古羅馬奴隸

角鬥文化的衰頹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角鬥文化的衰頹並非是單一原因導致的結果。

統治階級的腐敗

在角鬥文化進入羅馬社會前,角鬥運動曾是伊特盧利亞人貴族葬禮上的一種宗教儀式,即是為祖先或已逝的英雄獻上祭品,所以角鬥儀式通常在葬禮結束後舉行,並在每個周年紀念日周年以及五周年祭祀的時候再度舉辦,所以這種角鬥儀式的宗教意義非同小可,故而這種血腥而殘暴的角鬥儀式在那時被普遍認為是神聖的,所以當時的角鬥勝者將視為自己的榮耀,因而吸引了大多數人關注和參與。

一些羅馬貴族希望用這種神聖儀式中的鮮血來祭祀和悼念他們已逝的祖先,不遺餘力大費周章地在葬禮上舉辦角鬥士比賽。這種不吝錢財緬懷者的方式既顯示出對祖先的敬重又彰顯個人財力,舉辦的角鬥儀式場面越宏大越血腥主辦者也就越會被人敬仰,所以角鬥文化逐漸成為古羅馬文化中的一種傳統,變成了古羅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這個層面上,角鬥運動的宗教意義一直持續到羅馬共和國晚期。所以即使到了後來角鬥運動逐漸世俗化,甚至失去了它作為一種祭祀儀式的特徵,但是在這種運動中一直能探尋到宗教的痕跡。

羅馬貴族

不能忽略奴隸主們奢靡、腐敗的生活方式對角鬥文化的巨大影響。一方面確實推動了角鬥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確實加速了羅馬內部財富的消耗。伊壁鳩魯學派的觀點,當時羅馬的奴隸主們一味攀比豪華揮霍的生活,奉行奢靡享樂。

在古羅馬,奢靡之風盛行,角鬥的娛樂消費方式作為一種主要的揮霍方式,迅速在羅馬社會中壯大起來。血腥、殘忍的角鬥士運動便成為奴隸主、貴族和皇帝最喜愛的競技遊戲。為了從角鬥士們的流血和死亡裡尋求刺激和樂趣,一方面滿足了古羅馬貴族們畸形、變態的心理同時,另一方面角鬥士運動也能滿足普通老百姓的娛樂需求。

就這樣聲色犬馬中,古羅馬消耗了巨大財富。而角鬥士在長期壓迫統治下拿起了反抗的武器,斯巴達起義消耗了古羅馬大量的軍事資源。古羅馬統治者不得不逐漸縮減對角鬥的開支,在這樣的情況下,外族還騷亂不止,角鬥文化至此漸漸沒落,經過不久的時間古羅馬也隨之消散。

角鬥文化的本質屬性

從文化傳播方式來看,角鬥文化暴力殘酷的本質,使得角鬥文化的傳承是逆文明發展的存在。以角鬥的形式來作為文明的延續註定不能長久。人民渴望安逸,但角鬥文化的資產本質也使得財產在精英階層不斷流動,一夜暴富和一夜破產同時存在,很難找到讓普通群眾長時間能作為支柱的依靠。

普通公民

普通公民雖是文化的親身參與者,但在腐敗的角鬥文化的薰陶之下逐漸形成了一種麻木的心態。所以古羅馬的公民,樂於參與到角鬥活動的觀摩之中卻缺少一種認同和歸屬感。但我們知道,文化得不到認同這樣的傳播也是虛有其表。角鬥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統治和斂財工具,不難可以預見,一旦統治階級財富失衡或是財庫空虛,這樣的文化消亡也是必然的。

結語

角鬥活動貫穿於整個羅馬歷史時期,代表了古羅馬時代的輝煌。它終結於古羅馬的重重危機,加速了帝國瓦解,奴隸的反抗將帝國奴隸制經濟基礎瓦解,所以導致帝國統治基礎被動搖。奴隸制經濟已經不再能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要求。

角鬥士的命運被改為追求自由,同時羅馬各階層人民群眾也感受到了原本安定的生活已然不在,這使得古羅馬人民陷入與角鬥士們同樣的困境與恐懼之中。角鬥文化見證了古羅馬的輝煌,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古羅馬的衰敗。

相關焦點

  • 野蠻與瘋狂並存的競技慶典,是否是古羅馬走向衰亡的重要誘因?
    導語:競技慶典作為古羅馬擴張文化中另類且唯一的娛樂化活動,罕見的成為了數千年前羅馬全境上下全民追捧的特殊娛樂。血與火的交織背後,帶來的是死神深情的凝視。兵器碰撞背後帶來的死亡狂歡,為何在一個早已高度開化的文明古國之中,盛行數百年。
  • 古羅馬競技文化特性研究-評《古羅馬競技文化研究》
    在古羅馬社會,競技文化的形成,不僅為平民、皇帝、貴族等各階級民眾提供了公共娛樂,促使其世俗節日、宗教節日娛樂形式更加豐富,而且可以從精神及身體層面鎮壓奴隸反抗,進一步穩定上層奴隸主統治階級地位。同時從社會管理視角進行分析,古羅馬競技文化的形成,可以將各階級有效連接在一起。並加速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各行省城市化建設,為區域社會安定提供充足保障。
  • 古羅馬角鬥賽:奴隸主們的殘暴娛樂行為,最終被基督教「毀滅」
    古羅馬角鬥比賽用來當作葬禮儀式的角鬥比賽,一開始是存在著一定的宗教色彩的,但是隨著其不斷的發展演變,宗教色彩越來越淡,而娛樂性質越來越高,最後開始演變成了一種娛樂活動。那麼能夠發展起規模如此之大的角鬥比賽,與古羅馬的對外擴張和奴隸制制度有著重要的聯繫。羅馬在不斷的對外徵服的過程當中,獲得了不少的財富和俘虜,這就為角鬥比賽的舉行提供了大量的財富和人力條件。在羅馬長時間的對外擴展活動當中,每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會獲得巨量的財富和俘虜。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1、古羅馬的徵服與擴張,輝煌之下危機暗伏早期的羅馬人勤儉節約、善良淳樸,有強烈的愛國精神與尚武精神以及高度集中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每個人將保衛國家視為一生的最高追求目標,將國家的利益視為個人的最高宗旨。
  • 在角鬥士文化中蘊含的古羅馬崇尚力量的精神
    所以羅馬的相關的文化背景以及所追求的事物實際上是傳承於希臘的,但是古羅馬的角鬥士文化卻充滿了民族獨特性。因為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看,除了古羅馬,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有與相關的角鬥競技的類似的體育活動。
  • 古羅馬角鬥:從祭祀儀式到公眾表演,與徵服文化交相輝映
    古羅馬的角鬥活動是後世觀察羅馬時代生活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羅馬政治上專制集權色彩,經濟上貴族財富積累的豐碩程度,文化上的暴力審美。羅馬角鬥活動最初源於墓地葬禮儀式,後來才隨著羅馬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的接受,逐漸演變成了公開的表演活動。
  • 《角鬥場外的紳士》:強盛到沒落,羅馬國勢與羅馬精神的浮沉與共
    」,譯者刻意在中文書名裡加上這個詞,或許是因為角鬥表演曾經在古羅馬風靡一時,而且這本書也確實多次提到角鬥場與角鬥士。在馬爾庫斯看來,這是羅馬精神的一個重要部分。要想成為一位羅馬貴族或羅馬紳士,你必須得有這種精神。2 羅馬人的榮譽感與生死觀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角鬥場內的表演無疑野蠻而殘忍;不過,當時的人們顯然並不這麼認為。從《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裡,我們大致可以了解當時那些正統的羅馬貴族是看待此事的。
  • 古羅馬競技文化興盛,為何競技文學卻依然會沒落?
    條條大路通羅馬正是其開放精神的體現。」這段話十分充分的展現了古羅馬文明在今天的歷史地位。雖然我們熟知,古羅馬文明是希臘文明的傳承者,但並不是如大多數人所說的「羅馬文明成了希臘文明的複製品」。作為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之一,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是體育方面,古羅馬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
  • 古羅馬競技文化興盛,為何競技文學卻依然會沒落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古羅馬的文明精神,那就是——開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條條大路通羅馬正是其開放精神的體現。」他們的競技文化起源於早期宗教祭祀時的慶典活動,主要包括將拳擊和摔跤結合的角鬥競技,用馬拉車的海戰競技以及模擬軍隊在海上戰鬥的海戰競技等三大競技方式。這些競技都不約而同地有著十分血腥的場面,但當時的人們似乎並不如此認為。他們極其痴迷於這種使人流血死亡的場面,不論是被稱為高階的達官貴族還是被認為低階的平民百姓,總是會出現在各種競技場的各個角落。
  • 大角鬥場,傳承者古羅馬的精神,迴蕩著千年歡呼!
    羅馬以古城而最為出名,它是古羅馬的出生地。來到這裡就像走進一個巨大的天然展館。從功能、規模等各個方面來看,羅馬大鬥獸場是古羅馬建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作之一。在人們的心目中,角鬥場長期以來一直是羅馬和羅馬帝國精神和文化的象徵,詮釋著日益強大、血腥的羅馬帝國的崛起。公元前幾個世紀的所謂西方文明。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間的流逝,羅馬帝國的偉大和輝煌已經消失並埋葬在歷史中。角鬥場像見證人一樣,在經歷了近二千年的考驗和磨難之後,仍然保持完好無損。雖然它的外表有些破舊,像個老人,但它的形象、魅力和優雅仍然傳達和繼承了羅馬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信息。
  • 一部古羅馬題材的動作片電影,戰神將軍與王子角鬥最後同歸於盡
    還舉辦了一個鬥獸場的競技活動。將所有反對他的人都丟進了競技場自生自滅。而財叔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帶著胡哥也去報了名。一陣趕路後,財叔等人到了羅馬的鬥獸場。胡哥帶上頭盔,一路劈荊斬棘。取得了第一場角鬥的勝利。此時在臺上觀看比賽的小白。沒有認出戴著頭盔的胡哥。所以想要見一見這個勇猛無比的戰士。於是就來到了胡哥面前命令他摘掉頭盔。而等胡哥摘掉頭盔後。
  • 太陽神請賜予力量 暗黑之光穿越古羅馬決戰角鬥場
    但他可不是無時無刻守候在那裡的,因為穿越古羅馬的機會可是很難得的。只有當夜幕降臨,他才會悄悄出現,想要感受一下古羅馬戰鬥激情勇士們一定要在晚上九點到十點來找潘迪特哦!勇者間的挑戰神秘的角鬥場,勇士們被圈在圓圓的看臺下,奴隸們戴著黃金面具,穿著閃耀的盔甲,用鐵劍和盾牌表演者角鬥或鬥獸。
  • 古羅馬競技文化:貴族的門面、帝國的性格、永不停息的徵服旅途
    但是競技慶典作為古羅馬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的一種,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喜愛,主要這一場場的死亡盛宴與當時的文明觀念並不背離,他們嚴格的社會等級意識和尚武的觀念與當時的核心精神體系是相符合的。精心安排的儀式和競技慶典所展示優越種族心理,是羅馬貴族安撫平民、震懾敵人和塑造自己貴族身份,維護貴族統治的重要手段。
  • 古羅馬多姿多彩的娛樂活動,有文明,也有野蠻
    古羅馬的娛樂方式有很多種,由於受現在的電影影響,今天的人們對羅馬娛樂的第一印象就是羅馬角鬥士和戰車比賽。而且我們有大量的文字和其他證據, 這些事情在羅馬時代確實很流行。正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羅馬人喜歡各種各樣的遊戲和娛樂活動。
  • 這裡是古羅馬建築中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
    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羅馬競技場。羅馬鬥獸場,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羅馬競技場大致建於公元70-公元82年。
  • 古羅馬的皇帝為何這麼任性
    康茂德是古羅馬「五賢帝」中最後一位馬可·奧勒留的兒子,在老皇帝死後,他繼承了皇位。但他的名聲卻與自己的父親大相逕庭,很多人視他為暴君,認為他非常自負。他一直沉迷於角鬥,還在競技場表演。他甚至將他宮殿的一部分改建為競技場,以便私下作為角鬥士進行戰鬥。
  • 古羅馬人三大愛好:泡澡、看戲和角鬥,看看他們存世的劇院
    在徵戰打仗和集會選舉之餘,泡澡、看戲和角鬥,是古羅馬人的三大愛好。泡澡要去在各個城鎮修建的公共浴池,看戲和看角鬥士競技,則要去專門的露天劇場(amphitheater),也成為鬥獸場和競技場(arena)。
  • 古羅馬城市之古羅馬大鬥獸場
    古羅馬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前30年)的城市建築,是在羅馬統義大利以後興盛和發展起來的。早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率先把天然混凝土用在建築上,在羅馬帝國期間,羅馬城市建築如萬神廟、大鬥獸場等建築,天然混凝土大顯身手。
  • 尚武精神淺談——從五帝到秦
    (一)世界各種尚武精神的本質和意義"尚武"即崇尚武力,驍勇善戰。這是一種早在文明文化產生之前就存在的本能特徵。遠古時期的猿人可以說是"尚武"的,因為當一個陌生人來到他們的族群時,它不會與陌生人交朋友,不會去和他試著交流,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文明文化,也沒有文字。
  • 娛樂名場面狂歡背後,多有diss文化
    「淡黃的長裙」狂歡背後,偶像選秀到底看什麼?偶像選秀屢見不鮮,選手多為「回鍋肉」。偶像選秀最早可以追溯到《超級女聲》,李宇春成為第一個全民意義上的偶像。目前最火的方式就是成團出道,各文化娛樂公司招募新人或原有藝人進行訓練,在「青春有你」、「創造營」等偶像選秀節目中將新人向大眾推介。近年高熱度的偶像選秀節目,選手幾乎全部來自於其他偶像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