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強大、輝煌過的國家有不少。然而,能夠將昌盛持續千年的,似乎也只有古羅馬了。
當然,有人並不認可古羅馬的千年國祚。高曉松老師就曾經說過,羅馬的千年國祚不過是國名翻譯問題導致的一個錯覺。
我不太認可高曉松老師的這一觀點。
至少從王政時代開始到帝國初期的這近一千年裡,古羅馬雖有政體改變和領導人更迭,但「元老院」和「市民大會」這兩個權力機構一直相對穩定地發揮著作用。我覺得,這足以說明這是個持續的國家政權。
我很「迷戀」這個強盛了近千年的古國,自然也閱讀過不少有關它的文字。偶爾,我也會瞎想:這樣一個國家何以能夠強盛千年?
這本《角鬥場外的紳士——羅馬貴族養成手冊》似乎能為我的這一「瞎想」提供部分答案。
作者傑瑞·透納是劍橋大學古典歷史學教授,可能很有幽默感。在寫這本書時,他沒有擺出學術大家的嚴肅派頭,而是帶上了一副古羅馬貴族的面具,輕鬆詼諧地講述一個傳統古羅馬貴族的做派和想法。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release your inner roman)裡本沒有「角鬥場」,譯者刻意在中文書名裡加上這個詞,或許是因為角鬥表演曾經在古羅馬風靡一時,而且這本書也確實多次提到角鬥場與角鬥士。
無論如何,我很喜歡這個中文書名。
因為,從精神層面上看,競技場內的角鬥士和場外的羅馬貴族、羅馬紳士的確有著很多相似。例如,他們都崇拜強者、更看重自己的名譽而非生命等等。
而且,在我看來,古羅馬這個國家能夠強盛千年與這種相似不無關係。
角鬥場內只認強者,沒有什麼「人人平等」。只有強者才能贏得勝利,贏得尊重。
古羅馬社會其實也是這樣,《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開宗明義地講:羅馬社會從來不相信人人平等,羅馬人崇拜的是真正的強者。
這一點,在古羅馬的政治制度體現得最為顯著。
我們前面提到過古羅馬的元老院和市民大會,這兩個重要權力機構的存在讓很多人認為古羅馬是個「民主國家」。
不可否認,相對於古中國的帝制,古羅馬的確頗為「民主」。
但是,古羅馬的「民主成色」不僅無法與現代的民主國家相提並論,而且也遠遜於同時代的雅典。
古雅典曾經實施過「一人一票」的選舉、決策制度,至少從名義上看,所有自由人,無論財產多寡,他們參與國家政務的權力是相同的;而在古羅馬,財產低於一定數額的根本沒有投票權,更沒有可能進入元老院。
而且,古羅馬投票的最小單位是所謂的「百人隊」。也就是說,100個自由人才有一張選票,「百人隊隊長」代表這100個自由人行使投票權。不難想像,「百人隊隊長」肯定不是隨機產生的,往往就是那100個人中的強者。
所以,掌控古羅馬政權的始終是那些有強大實力的個人和家族。當然,古羅馬人衡量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強弱,並不完全看「血統」。
在平民勢力微弱的王政時代和共和國初期,強勢的古羅馬貴族曾經壟斷過國家權力;但隨著平民勢力的日益強大,在貴族與平民的較量與合作中,羅馬的政府職位逐步向平民開放。
對於競技場內的角鬥士而言,不管你曾經是國王還是奴隸,只要你足夠聰明、足夠強大,當然,運氣也不能太差,你就能打敗對手,贏得觀眾的喝彩。
同樣地,對於場外的羅馬人而言,無論你出身如何,你只要足夠聰明、足夠努力,你就能強大到令人尊敬!
在《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裡,作者傑瑞·透納借一位名為馬爾庫斯的古羅馬貴族之口說:只要夠聰明、夠努力,奴隸也有可能擁有大量財富、成為讓人尊敬的人,亡國者的後裔也可能當選羅馬的執政官。
甚至,對於那些重創過他們的強大敵人,羅馬人也不吝惜讚美與崇拜。
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曾在羅馬燒殺搶掠了15年,撤離時還將他的「豐功偉績」刻在了一塊銅板上。
羅馬人對漢尼拔恨之入骨,但同時,他們也對漢尼拔的戰術水平和戰鬥意志的大加讚賞,也沒有想過要去銷毀那塊刻滿了羅馬人悲慘往事的銅板。
但是,古羅馬人幾乎不會「跪拜」他們崇拜的強者,而是懷有一種「見賢思齊」甚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積極心態。
無論對於本國的大英雄還是敵方的「大魔頭」,尤其是對於後者,古羅馬人並不願意卑躬屈膝,而是在保持對強者尊敬的同時,努力向強者學習、強大自己。
崇拜強者,努力使自己成為強者。
在馬爾庫斯看來,這是羅馬精神的一個重要部分。要想成為一位羅馬貴族或羅馬紳士,你必須得有這種精神。
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角鬥場內的表演無疑野蠻而殘忍;不過,當時的人們顯然並不這麼認為。從《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裡,我們大致可以了解當時那些正統的羅馬貴族是看待此事的。
在有著傳統羅馬精神的貴族馬爾庫斯看來,觀眾席上坐著的當然不乏以看虐待場面為樂的低級趣味者。不過,即便是在那個時代,這些低品位的觀眾也被認為是「不貴族」、「不紳士」的。
而那些有教養、有品位的貴族、紳士們看的不僅僅是一個個血腥的殺戮過程,更多的是與這個過程相伴而生的英勇行為、榮譽感乃至生死觀。
失敗的角鬥士不是必然會被對手殺死,很多時候,最終決定他們生死的是場外觀眾的反應。
勇武的角鬥士往往更能贏得觀眾的尊敬,因為絕大多數人們已經習慣於將英勇行為與「將榮譽看得比生命更重」的精神聯繫起來。如果在角鬥過程中表現出了足夠的英勇,即便落敗,也極有可能被觀眾「豁免」。
馬爾庫斯說:從角鬥士身上,你能看到羅馬之所以能夠如此偉大的軍隊傳統和對紀律的恪守,你能夠看到讓很多羅馬人甘願為國捐軀的自我犧牲精神。
現代的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角鬥表演的野蠻與殘忍,卻忽略了它在那個時代的「教育意義」。
事實上,在那個時代,用角鬥表演這種野蠻方法「教育」國民的不是只有羅馬,它曾經的死敵迦太基也用過。
翻越阿爾卑斯山脈後,漢尼拔大軍減員嚴重、給養不足、士氣低落。為了激勵士氣,漢尼拔將軍就為士兵們安排了一場角鬥表演。
他讓那些強壯的高盧戰俘在軍隊面前捉對廝殺,承諾將給予勝者馬匹、食物和自由。
士兵們漸漸被高盧戰俘們的戰鬥精神感染,他們自發地為勝利者歡呼,也自發地對那些英勇的失敗者予以讚嘆和祝福……
而後,漢尼拔登上高臺,大聲說:「將士們,我們當前的情形與這些高盧人一樣……」。
軍隊士氣頓時大振。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誇大角鬥表演的「教育意義」。畢竟,絕大多數角鬥表演的目的是娛樂觀眾,而非教育觀眾。
不過,古羅馬人對角鬥士的褒貶標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榮譽重於生命」的傳統價值觀卻是不爭的事實。
《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提到的好幾個故事都可以說明古羅馬人的這種價值觀。其中兩個,我覺得挺有代表性。
一個故事的主角是青年貴族穆修斯。為了保衛羅馬,他孤身潛入敵軍的營帳,試圖刺殺敵方國王,其英勇行為甚至感動了敵方國王。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是執政官雷古魯斯。他在與迦太基的戰鬥中被俘,而後,迦太基人許以優厚的條件讓他幫助說服羅馬元老院接受議和。但是,他在羅馬元老院的說辭卻與迦太基人的期望完全相反,而後他坦然接受了迦太基人的虐殺。
一個普通的青年貴族,一個登上過權力巔峰的執政官,在生命與榮譽之間,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看淡生死,看重榮譽。
在馬爾庫斯看來,這也是體面的羅馬貴族、羅馬紳士必須具有的羅馬精神。
羅馬貴族馬爾庫斯在《角鬥場外的紳士》不斷地強調羅馬精神。他覺得,正是那種崇尚強者、積極進取、英勇和甘於犧牲的精神才讓羅馬徵服了世界。
古羅馬的「發家史」確實也能證明他的觀點,羅馬從臺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為跨越亞非歐的龐大國家絕非一帆風順。它既遭受過凱爾特人、高盧人等「蠻族」的衝擊,也與希臘、迦太基這些文明而強大的國家有過生死之戰。
在每次生死劫中,我們似乎都能看到羅馬人身上的那種「羅馬精神」。馬爾庫斯很為族人的這種精神自豪。
不過,讓馬爾庫斯憂心的是,羅馬人似乎在拋棄他們曾經尊崇的「羅馬精神」。
他在書裡也在感慨「當下」的羅馬已人心不古,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羅馬人的傳統美德,開始貪圖享受、不再愛惜名譽等等。
馬爾庫斯說:很多本應該思考羅馬該向何方徵戰的羅馬人「此時」卻只關心麵包和競技場。長此以往,這個國家必將走向衰敗。
馬爾庫斯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
按《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的說法,馬爾庫斯應該生活在羅馬的帝國時代初期,大概在公元1到2世紀。這是羅馬最為輝煌的時期,也是羅馬盛極而衰、開始走向下坡路的時期。
馬爾庫斯看到了羅馬精神的沉淪,也預想到了羅馬國力的即將衰落。
但是,羅馬精神為什麼會沉淪?
這個問題,馬爾庫斯在書裡沒有討論。或許,他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了,不就是因為羅馬人尤其是羅馬貴族的腐化與墮落嗎?可能,我們很多現代人也這麼想。
但是,羅馬人又是為什麼會在這一兩百年甚至幾十年內突然集體墮落呢?想墮落,他們在之前的近一千年裡為什麼不墮落呢?
這個問題,《角鬥場外的紳士》一書的實際作者傑瑞·透納教授在「評述」透漏了他的一些看法。
他說,是帝制的壓制讓羅馬精英階集體絕望。我個人非常認同傑瑞·透納教授的這一解讀。
帝制之下,國家事實上成為了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私產。在皇權強勢的時候,貴族們不敢既不敢過於覬覦國家權力,又甘心為他人的私產而犧牲自己。這種時候,享受當下也許是最明智的選擇。
儘管那些擁有雄才大略的帝王總是有充足的能力和魅力駕馭眾人,能把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繁榮昌盛。羅馬帝國也不缺少這種英明神武的君王,他們統治下的羅馬往往比共和時代更有效率、更有活力。
但是,帝制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永遠躲不過繼任者越來越混蛋、越來越草包的詛咒。所以,所有帝制國家,在經歷了一代或幾代聖明君主之後,都會走向沒落乃至崩潰。
羅馬人當然也破解不了這樣的「帝國詛咒」,帝制的羅馬也落入了王朝更迭、「治-亂」交替的輪迴。
作為後人,我們當然沒有資格指責羅馬人選擇了帝制。畢竟,帝制才是那個時代人類社會的主流政體;也畢竟,帝制也確實有不少超出共和制的優勢。
漢家陵闕,已成西風殘照。
強盛了千年的羅馬作為一個國家已不復存在,比我們的強漢盛唐更悲劇的是,它那華麗的衣缽也早已無人再能夠拾起。
能夠證明它存在過的,也只剩下散落在地中海流域的一些斷壁殘垣和浩瀚書海裡的些許篇章。
《角鬥場外的紳士》就是這樣一個篇章,它能夠讓我們這些後人感受到羅馬古國曾經的存在,感受到古羅馬人的精神、熱血和榮耀。
看這本書時,我曾夢遊過強大的羅馬古國。夢醒時,我突然為這樣一個強國的消散心疼了一下,俄而,又為它和它的國人感到高興。
能活在千年之後的人們的夢裡,就是一種值得驕傲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