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 華龍網分享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背後故事

2020-12-14 華龍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上舉行主題圓桌討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易華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9日18時32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無論媒體平臺如何變遷、無論傳播方式如何變化,內容為王永不過時,而爆款內容又是如何打造出來的?今(19)日下午,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上,第30屆中國新聞獎的特等獎和一等獎獲得者現場分享了創作體會,5位大咖就「內容創新創優」舉行圓桌論壇。論壇現場,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還發布了「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體)」和「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地方媒體)」。

給你一組數字,15665,611612你會聯想到什麼?它既是一串密碼,也是一段旋律,這組「新中國密碼」一經推出,便在全網形成刷屏之效。「融合創新」特別獎獲獎作品新華社客戶端《新中國密碼:15665,611612!》的創作團隊代表——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編輯姚竣譯,分享創作經驗時表示,在採訪過程中,團隊挖掘出歌曲創作背後的故事,還將曲譜設計成為全片的視覺線索,從主人公故事、視覺展示以及音樂效果等多個層面讓這首歌更加豐滿、立體,進一步突出主題。

華龍網集團副總編輯張一葉分享創作心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易華 攝

作為中國新聞獎融合創新一等獎作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019對話1949:時代變了 初心未變》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重慶華龍網集團副總編輯張一葉分享心得。如何在宏大敘事中找到獨特切口?重慶是一座流淌著紅色基因血液的英雄之城。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無數革命志士身陷囹圄、至死不屈。英雄不能復活,但假如可以在平行世界相遇呢?由此萌生了作品創意——將這盛世繁華用我們的筆和畫面告訴他們:我們會繼續守護這片山河,時代變了,但你們曾堅守的初心未變。

在分享環節,「創意互動」一等獎獲獎作品《6397公裡的守護》;「移動直播」一等獎獲獎作品《直播丨百色大暴雨引發山洪,公路塌方車輛被衝走!通訊員黃文秀髮回現場視頻後卻不幸遇難……》;「短視頻專題報導」一等獎獲獎作品《十八洞村龍金彪的VLOG丨脫貧之後》、《「中國24小時」系列微視頻》;「短視頻現場新聞」一等獎獲獎作品——《病死豬田間亂丟知道嗎……現場局長被8連問後語無倫次》;「融合創新」一等獎獲獎作品《「數說70年」數據新聞可視化系列短視頻》;「新聞名專欄」獲獎作品《光明追思》、《長安街知事》等作品的主創團隊代表都作了精彩分享。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易華 攝

該分論壇由中國記協、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湖南省記協、湖南省新媒體協會主辦,湖南日報社承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 業界大咖分享真知灼見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11月19日在長沙開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易華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9日12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今(19)日上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本次大會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主題為「守正聚力創新共融」。
  •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爆款媒體融合作品,原來是這樣誕生
    四川在線記者 鍾振宇 發自長沙什麼樣媒體融合作品才能問鼎中國新聞獎?11月19日下午,在長沙舉行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融合發展中的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上,11位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項特別獎以及一等獎獲獎作品主創代表,現場分享創作經驗,揭示創新路徑、探尋創優規律。
  • 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獎揭曉 中國經濟周刊2件作品獲獎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陳一良)11月28日,以「推進『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經濟傳媒大會」在浙江紹興召開,第32屆中國經濟新聞獎在大會上揭曉,281件作品分別獲得特別獎和一、二、三等獎,同時揭曉了袁隆平領銜的10位「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及其他獎項。
  •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分論壇舉行 與會嘉賓掀起頭腦風暴
    創新創優 建設優質內容生態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分論壇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內容創新、生態建設、平臺責任掀起頭腦風暴 11月19日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聚焦新生代 賦能新生態」論壇在馬欄山舉行。
  •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兩岸新新聞》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廈門市新聞界慶祝第20個中國記者節大會昨晚舉行。劉東華攝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林曉雲)在昨晚舉行廈門市新聞界慶祝第20個中國記者節大會上,我市2018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2018年度福建新聞獎一等獎作品,2018年度福建新聞獎人物、廈門市優秀新聞工作者等接受表彰。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送評的《2018年8月5日〈兩岸新新聞〉》榮獲2018年度中國新聞獎電視編排獎一等獎。
  • 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揭曉
    國際在線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14日在京舉辦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評選結果發布會。來自報紙、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新聞網站和人大報刊的271件作品獲獎。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56件,二等獎90件,三等獎121件。
  • ...中國新聞獎、黃河獎作品獲董事長嘉獎 | 芒果日誌 profile...
    還有6天  我們將翻過2020年這一頁  回望這一年  湖南廣電成果豐碩、喜報頻傳  8個中國新聞獎、9個黃河獎  創下歷年獲獎數量之最  今天下午  金鷹大廈一樓大堂將聚光燈對準了  中國新聞獎和黃河獎的獲獎者們
  • 這幅攝影作品榮獲中國人大新聞獎二等獎
    這幅攝影作品榮獲中國人大新聞獎二等獎 2020-12-15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媒體大會·綜述】《湖南日報》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書寫媒體融合...
    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代進程中,各大主流新媒體通過形式多樣的消費引導扶貧、農產品營銷推廣扶貧等,充分展現出新的時代擔當。大會特別設置「新平臺的社會責任」分論壇,評選「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並正式推出中國新媒體聯合公益行動品牌。
  • 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揭曉,本報一件作品獲二等獎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14日在京舉辦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評選結果發布會。來自報紙、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新聞網站和人大報刊的271件作品獲獎。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56件,二等獎90件,三等獎121件。
  •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綜述:壯大主流聲音 開創傳媒新局
    壯大主流聲音 開創傳媒新局——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綜述以一天為維度,以小時為刻度,全景展示國家山河壯美、活力無限的系列微視頻《中國24小時》,為何如此吸引觀眾?從十八洞村出發,村民龍金彪的脫貧奮鬥故事,又何以藉助視頻博客紅遍網絡?
  • 傳薪計劃新聞作品獲首屆上海公益新聞獎一等獎
    由上海公益新媒體中心、SMG融媒體中心、SMG東方廣播中心共同主辦的「2020公益盛典」9月26日舉行。澎湃新聞聯合發起的「傳薪計劃」公益項目新聞作品《抱薪者|六一兒童節,抗疫烈士彭銀華的孩子在武漢出生》,在盛典上獲得首屆「上海公益新聞獎」最佳新媒體報導獎一等獎。
  • 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書寫媒體融合發展的「中國答卷」——2020中國新...
    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代進程中,各大主流新媒體通過形式多樣的消費引導扶貧、農產品營銷推廣扶貧等,充分展現出新的時代擔當。大會特別設置「新平臺的社會責任」分論壇,評選「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並正式推出中國新媒體聯合公益行動品牌。
  • 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揭曉,大眾...
    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8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5件,一等獎68件,二等獎105件,三等獎170件。大眾報業集團共有5件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1件,二等獎2件,三等獎2件。&nbsp&nbsp&nbsp&nbsp大眾報業集團5件獲獎作品中,《行走黃河灘·我的遷建故事》榮獲中國新聞獎網絡專題一等獎,《36小時,一切為了11名礦工兄弟!
  • 中國發布丨中國網兩件作品獲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4日訊(記者 董小迪)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評選結果14日在北京發布,中國網兩件作品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中國人大新聞獎是全國性獎項,自1991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旨在鼓勵和引導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投身人大新聞報導工作,積極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充分發揮人大新聞報導的正確導向作用,不斷提高人大新聞報導的質量和水平,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本屆中國人大新聞獎共評選出特別獎4件,一等獎56件,二等獎90件,三等獎121件。
  • 媒介社會學視閾下中國新聞獎的框架分析
    因此,對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的框架分析可以從某些程度上考察新聞作品背後的宏觀社會背景和微觀新聞生產過程。 (二)研究意義 本文援引媒介社會學理論,通過對28年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的量化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索中國新聞獎的框架特點。
  • ...的內在特質與變化態勢——基於近三屆中國新聞獎相關獲獎作品分析
    大眾網製作並發布的第30屆中國新聞獎網絡新聞專題一等獎獲獎作品《行走黃河灘·我的遷建故事》,將H5、VR、音頻、短視頻、航拍、文圖等呈現方式高度融合,通過故事畫卷的形式讓公眾走進一個個發生在黃河灘的故事,讓新聞動起來、活起來,把可視創新融入到網絡新聞專題生產實踐中。網絡新聞專題擺脫了傳統媒體的容量限制,但這也是生成信息龐雜的主要原因,可視就是要讓新聞更容易循序引導。
  • 《問鼎中國新聞獎》一書公開出版
    《問鼎中國新聞獎——地市報獲中國新聞獎作品及採編經過實錄》一書,已由三峽電子音響出版社正式公開出版發行。比如,首篇推介了曾獲得第1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消息《3.5萬救命錢留給病友》,在其原文後不僅附上了作者本人長沙晚報報業集團首席記者、主任記者陳國忠撰寫的《精品得來費功夫——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3.5萬救命錢留給病友》採寫經過及體會,還附上了對這篇獲獎作品的賞析文章《新聞的力量在哪裡——評第1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3.5萬救命錢留給病友」》,使讀者看了這件作品後,不僅感受到作者的採訪經過「一字一句細思量
  • 華龍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春燕:
    華龍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春燕在「2018·重慶房地產開發行業品牌建設發布會」上首先對華龍網集團基本情況做了介紹。經過18年的成長,華龍網在新聞領域裡一路前進,在網際網路技術領域奮力發展。到如今,華龍網已經成為一個集「新聞+技術+網際網路」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數據公司。「這是我們近三、四年來對華龍網的重新定位。」李春燕說。此外,近幾年華龍網在新聞內容方面也取得不錯成績:2016年,華龍網作品《穿越直播 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 348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分析:聽見這個時代的聲音
    11月2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8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同時各有10位獲獎者分獲長江、韜奮系列獎項。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獲得中國新聞賽事最高榮譽的這348件作品,內蘊何種家國情懷、時代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