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
宋氏三姐妹,威名滿天下。宋美齡不僅是我國十分傑出的女性,也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卓越領導人,曾擔任中華民國第一夫人。而宋美齡早年間的情史也是極為豐富和流轉曲折的。
宋美齡出生於富貴家庭,自幼學習琴棋書畫,後赴美留學,其思想、舉止、談吐完全西化。長大後回國,又勤奮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她東西方結合出的獨特氣質,長得又漂亮,加上社交能力很強,很快成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標。
宋美齡的情史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先是和她哥哥宋子文的好友劉紀文有過交往,可謂是男才女貌,但是聚少離多,最後緣盡。19歲時還對一位荷蘭建築師一見鍾情,兩人墜入愛河,但是宋家人覺得這樣的感情很是不靠譜,極力反對,最終分離。而她跟張學良將軍的感情也是最為讓人樂滋不倦談論的,終因張學良將軍有家室沒能在一起,但宋美齡保護了張學良大半輩子,張學良一生也始終感激宋美齡。
黃埔軍校
要說黃埔軍校,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的產物。它培養了國共兩黨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它的影響之深,作用之大,名聲之顯赫,在創辦之期是始料未及的。
我黨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也出自黃埔軍校。新中國開國10大元帥4人出自黃埔,包括林彪、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大將有3人出自黃埔,包括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國民黨的軍國棟梁之材出自黃埔的更是數不勝數。
在抗戰時期,黃埔學子保家衛國豪情壯志,犧牲很大,常在遺書言談間,令人淚目。黃埔軍校共培養了大批學子奔赴抗日戰場,而對於黃埔學子的總人數和犧牲人數,記錄一直不完整。網絡流行的說法是黃埔學子,在抗戰中犧牲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根據張民善將軍保留的資料上顯示,黃埔學子的畢業生總數達30萬人;而張瑞德教授的說法是15萬人以上;作家王鼎鈞先生的記載總數是30萬,15萬作戰犧牲。《黃埔,一所軍校的傳奇》專書中所寫的畢業生總人數為196532人(抗戰結束前後)。所以可得知,黃埔學子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作為國之棟梁和精英,犧牲之大,付出之多,冠絕眾軍,為國家的抗戰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不愛江山、也不愛美人
作為政治人物來說,得到宋慶齡不僅僅是得到一位得力助手和美人,還得到了名流以及錢財、政治上的支持。得到黃埔軍校那就意味著掌握軍隊,能在後面的政權爭奪中得到江山。蔣介石得到了黃埔軍校和宋美齡之後,後來成為了國民黨的領導人。
而早期黃埔軍校校長之位和宋美齡本與蔣介石無緣,如果此人接受了,那就沒蔣介石什麼事了。
此人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叫譚延闓,湖南茶陵人。1902年中舉人,後高中進士,入翰林,後來追隨孫中山,為革命立下了大功。在追隨孫中山的過程中,越來越欽佩孫中山,是孫中山的忠實擁護者,逢人就說:「革命領袖非孫公莫屬」。譚延闓還賣掉了所有家產,得錢財5萬,全部送給孫中山充當軍餉,令孫中山十分感動。因此他們私交很好,孫中山也十分看重譚延闓,任命他為內政部長,北伐軍總司令。
1、拒絕黃埔校長之外
在黃埔軍校創辦之初,孫中山開始時是讓譚延闓去辦的。孫中山認為譚延闓在湖南曾經辦過教育,有這方面的經驗,有意讓譚延闓做黃埔軍校的校長。但是譚延闓拒絕了,並且推薦了蔣介石,孫中山只好將黃埔軍校之事讓蔣介石前去辦理,讓蔣介石做軍校校長。
2、拒絕娶宋美齡
譚延闓為革命付出了不少,孫中山一直覺得虧欠於他。孫中山和譚延闓私交甚篤,有意親上加親,準備將自己的小姨妹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
但是譚延闓卻拒絕了,譚延闓那時已經有家室,如果娶了宋美齡,宋美齡只能做妾。譚延闓因為不是嫡出,他母親作為妾的身份,他深知女人做妾是很不幸的。所以拒絕娶宋美齡,但是他認了宋母為乾媽,宋美齡也就成了他乾妹,化解了其中的尷尬。以當時他的威望、地位、加上孫中山身份的撮合,他和宋美齡的婚事
肯定是可以成的,但他沒有那樣做。
3、撮合蔣介石和宋美齡,促成「中美合作」
蔣介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宋美齡之後,就對宋美齡展開了瘋狂的追求。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宋美齡漂亮的原因,也是因為政治因素的關係。
而當時除了宋靄齡支持外,宋慶齡、宋子文以及宋母十分反對。特別是宋美齡對蔣介石十分反感(主要是宋慶齡看到蔣介石大肆殘害共產黨人,看清了他的真實面貌)。他們還認為蔣介石有妻有妾,生活作風還不好,又是軍人,做出了很多令人反感之事。
宋靄齡眼看說服不了家人,就找來了乾哥哥譚延闓。譚延闓出面之後,也不知對宋母說了些什麼,說完之後,宋母就同意了。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迎娶了宋美齡,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當時的新聞大肆報導,有一家報紙刊登了兩人的結婚照,底下配著四個字「中美合作」。暗示著這場婚姻有著重大的政治目的。
結語
譚延闓對蔣介石可謂是再造之恩了,江山美人拱手相送,只是蔣介石不知道是不是這麼認為的。
譚延闓貪吃是出了名的。他隨身必帶一名廚子,對外稱作是副官,其實是專門給他做魚翅的廚子,所以大家戲稱他為「魚翅司令」。譚延闓的貪吃還成就了湘菜,對湘菜的貢獻可謂不小。因為他太貪吃了,以至於40多歲就有了高血壓,醫生勸他忌口,他卻不以為然,結果50歲時,吃了一頓魚翅後,到東郊馬場觀馬,途中頭疼劇烈,急送醫院,因腦溢血去世。他的這一生也算是過得比較快樂的了。
1930年譚延闓病逝後,蔣介石和宋美齡都感到十分難過,蔣介石下令為譚延闓舉行了隆重的國葬,親自參與了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