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的來源和意義

2020-12-06 談歷史論古今

中國有56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讓小編非常羨慕的一個民族,苗族,為什麼說羨慕呢,是因為苗族女孩佩戴的光彩奪目的銀飾,真的是太漂亮了。

中國古代的飾品有很多,分為頭飾,手飾等等,而不同的地區流行的飾品也是有所不同的,而苗族的銀飾不但歷史悠久,也備受其他族的喜歡。苗族銀飾以大為美,苗族的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同時高度的高低也顯示了家中的財力;以重為美,像苗族婦女們帶的耳飾,除了大以外,也是十足的重量;以多為美,從頭到腳,都有著不同,但是很絢爛多樣的銀飾,非常的漂亮,所以苗族銀飾的種類比較多,從頭到腳,都有可以佩戴的飾品,除了頭飾、胸頸飾、首飾、衣飾、背飾以及腰墜飾以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據說苗族人佩戴銀飾有四種寓意,其一是便於搬家時「人走家隨」,因為古時戰爭較多,這樣的做法,也是家產可以隨身攜帶,方便逃命;其二是「避邪」之說,古時有銀可以闢邪的傳說;其三是反應身體健康狀況的一種方式,古有銀針試毒之舉;其四可以起到裝飾打扮自己的作用,在苗族銀飾上有著很多很漂亮的花紋,十分的吸引人。

苗族的銀飾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一項傳統的手工業之一,首飾上的花紋和銀飾的樣式,也體現了苗族人民對美的追求。

相關焦點

  • 苗族銀飾
    銀飾是苗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苗族貴金屬傳統手工藝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銀飾鍛制是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的飾件都通過手工製作而成。
  • 苗族的銀飾情結
    苗族對銀飾情有獨鍾,這已是世人皆知的,而苗族對銀飾的愛好,是有其深遠的歷史背景和精神動因的。因此苗族同胞節衣縮食,把微薄的積蓄幾乎都用於製作銀飾。   苗族經過數千年的遷徙之後,近半數進入貴州,那裡遠離銀礦脈,加之生活貧苦,苗族愛銀崇拜銀一度只成了永唱不衰的古歌和口口相傳的故事。
  • 苗族銀飾展在南寧博物館開展 感受苗族銀飾之美
    賞苗族銀飾之美苗族銀飾上有大量紋飾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文/圖10月17日上午,由南寧市博物館與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飾美人生——苗族銀飾展」在南寧博物館一樓特展廳本次展覽展出苗族銀飾共計146件(套),包括頭飾、耳環、胸頸飾、手飾、戒指、衣飾、背飾和腰飾等。苗族銀飾上有各種圖騰和紋飾,想要了解苗族銀飾代表的意義,不如先從讀懂這些圖騰和紋飾開始。現場,講解員給觀眾介紹了一頂「黃平銀鳳冠」的來歷。這頂鳳冠是貴州黔東南黃平地區苗族婦女在節日時佩戴的,它通身由成百上千朵銀花簇擁而成,重兩公斤左右,最突出的是鳳冠上的脊宇鳥,它是苗族的神鳥。
  • 凱裡銀光閃閃的藝術世界——苗族銀飾
    苗族銀飾鍛制工藝是世代相傳的,由於生產條件的限制,苗族工匠對銀飾的加工過程全靠手工,因而練就了高明的手工工藝能力,使得苗族的銀飾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工之作,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2006年5月20日,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苗族銀飾的文化內涵
    苗族銀飾是苗族民族文化的綜合載體。它一方面具有可以顯示家庭財富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耐人尋味的文化含義——苗族銀飾作為民族的標誌,起著維繫苗族某個社區和某些群體的重要作用。國內苗族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海南和湖南西部等地區,在同一支系中,人們往往佩戴同樣的銀飾,銀飾作為族群的識別符號。銀飾作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孫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作為婚姻標誌,它給人們的婚戀生活帶來良好的秩序;作為巫術器物,它從心理上給人們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銀飾不是單純的裝飾品,而是根植於苗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
  • 苗族銀飾製作技藝
    分為頭飾、面飾、頸飾 肩飾、胸飾、腰飾 臂飾、腳飾、手飾 苗族銀飾製作過程 苗族銀飾製作工藝十分複雜 一件銀飾需要經過近30道工序才能完成 銀匠首先要把熔煉過的白銀經過反覆錘打
  • 苗族銀飾:千錘百鍊出瑰寶
    5月29日,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銀匠陳志元(右)在生炭火準備打造銀飾。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每逢重大節日活動,苗族群眾都會盛裝亮相,他們穿戴的苗族銀飾分為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等,品種繁多、造型精美,成為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 苗族同胞湖南鳳凰古城比拼服飾銀飾之美
    10月28日電 (唐小晴 楊華峰 麻正規)第六屆中國·鳳凰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28日在「中國最美小城」湖南鳳凰古城啟幕。來自雲南、廣西、四川、貴州、湖南等省區的15支苗族代表隊齊聚鳳凰同臺競秀,展示苗族銀飾服飾的無限魅力。  此次文化節為期3天,時間從10月28日至30日,包括「百苗服飾展示」「百苗服裝秀比賽」「苗族銀飾服飾傳承發展高峰論壇」等內容,活態再現苗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可觀性。第六屆中國鳳凰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開幕式。
  • 非遺|苗族銀飾鍛造技藝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瑰寶,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的苗家人仍傳承著民間傳統苗族銀飾鍛制手工技藝。銀飾是苗族人民珍貴的藝術品,素以用料講究、構圖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豔麗、淳樸自然、技藝精湛而著稱。
  • 精美的貴州苗族銀飾
    以大為美,以重為美是貴州苗族銀飾的特點,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我在臺江姊妹節拍的這組圖片充分體現了這個特點。苗族銀飾分為頭飾、頸飾、胸飾和手飾,該圖是頭飾、耳飾、頸飾和胸飾的完美結合,再加漂亮的苗族姑娘,給人美的享受。不帶角的頭飾。
  • 貴州丹寨: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2月7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承人王國春(左一)和學員們製作銀飾。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而聞名。苗族銀飾鍛制工序十分複雜,其最大特點是全部為純手工製作,對技術的要求十分嚴格,一般要經過鑄煉、捶打、壓片、拉絲、編結、雕刻、焊接、打磨、拋光、清洗等30多道工序。2006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苗族銀飾,是穿在身上的文化瑰寶
    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銀飾的精神內涵,在各種銀飾圖案中,寓含著巫術、信仰的圖像佔據裝飾物的主要位置。苗族的人們相信銀飾是避邪的神物,可以驅邪逐崇、消災祈福,為人們帶來吉祥和幸福,篤信純銀象徵著光明和正氣。如今,雖然苗族人已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是,銀飾依舊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節日慶典,婚姻嫁娶等重要時刻,苗族姑娘會從頭到腳穿戴上銀角、銀鏈、銀圈、銀衣、銀鐲等銀飾。
  • 苗族銀飾:把身家穿在身上
    >既有少數民族的「耳檔」,也有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還有飾物中沿襲而來的「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等。40+苗族的飾品非常豐富,至少包括頭飾、手飾、身飾、衣帽飾四大類有大約40餘個品種,每個品種都存有式樣和紋樣變化。
  • 苗族銀飾種類之頭飾
    苗族銀飾以其種類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種極具審美的獨特的銀飾文化。從佩戴部位上大體可以分為頭飾、頸飾、胸背飾、腰飾、手飾、腳飾等。主要部位的飾品又按支系、片區分為不同的類型。苗族銀飾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許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信仰追求和生活習俗。
  • 苗族銀飾背後的秘密(圖)
    苗族常年遷徙,漂泊不定,所以他們喜歡把所有的財富隨身戴在身上,人走則家隨;以錢為飾保值財產。這也許是苗族人好銀的直接原因。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銀飾的功能性作用。楊文斌告訴我們,苗族人的銀飾可以避邪,還能去毒,防止瘟疫。  村子裡有一棵大楓樹。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保寨樹。苗族古歌裡面說了,蝴蝶是從楓香樹裡出來的,跟水泡談戀愛,生十二個蛋。
  • 苗族銀飾分類之鐲環
    苗族婦女銀飾,可謂豐富多彩,極富特色,源遠流長。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苗族銀飾中的鐲環。手鐲既是苗族男女的裝飾品,又富有吉祥如意的意義。022、兒童銀手環兒童銀手環又稱手圈。民國時期的耳環,有龍頭環、蝦環、梅花吊須環豬尿環、水蟲環、荷花環、蝴蝶環、單絲環等多種裝飾,因耳環需銀量不多,苗族婦女一般皆有,且日常生活也戴之。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傳統銀飾加工技藝又逐步得到了恢復和推廣,產品種類也增加了許多。
  • 外國攝影師記錄雲南苗族服飾銀飾 (1/7)
    外國攝影師記錄雲南苗族服飾銀飾    (1/7)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巔峰 拉絲
    苗族是一個噬銀如命,愛銀如痴的民族,他們將自己的歷史與傳承全都融入「銀」這一金屬,將它們穿在身上,收入廚房,用於生活。這也就造就的苗族人對銀飾的鍛造與實用達到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苗族人使用的純手工銀飾品鍛制也一度面臨考驗。
  • 苗族銀飾,苗族女性不可或缺的裝飾品,重量可達10餘斤重
    苗族銀飾歷史甚久,已經成為苗族文化傳承的一種載體,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苗族銀飾以大為美,比如大銀角、鳳冠等,十分大氣而華麗。在苗族地區,銀飾是苗族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並且銀飾花樣繁多。通常,女性所著銀飾有項圈、手圈、指環和耳墜、鳳冠等。
  • 貴州黔東南苗族銀飾、刺繡地方標準填補國內空白
    中國經濟網貴州11月19日訊(記者徐晶慧 王猛)為了統一貴州黔東南州苗族銀飾刺繡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以獲得最佳生產、經營秩序和社會效益,《地理標誌產品 黔東南苗族銀飾》、《地理標誌產品黔東南苗族刺繡》兩項貴州省地方標準於日前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