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三教九流,泛指各行各業的人,九流我們可能具體說不上來,本身也有爭議,三教是哪三教?這個就很容易和明確了,三教即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國自古影響力最大的三大宗教,歷史悠久。
其中道教和佛教,我們都很熟悉,沒什麼疑問,但是儒教是怎麼回事?不就是儒家嗎?儒家是宗教嗎?其實就像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儒家和儒教也是兩回事,儒家是一個學術階層,而儒教是一個宗教信仰,所謂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儒教,簡單的說,就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尊孔子為先師教主的一個宗教信仰。有趣的是,最早並不叫儒教,戰國時期,墨子以儒者秉持自認為正確的道義,所以稱其為「道教」,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晉朝還存在。
直到南北朝時期,為了和道家思想衍化的道教區分,才開始稱為儒教,古人也一般稱「聖教」,孔子即為「聖教主」。總得來說,儒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並不是如佛教、道教一樣有相對嚴密的宗教結構,更多的是一種純信仰。
既然是宗教,自然有一套獨立的神話體系,我們知道,道教有三清為最高神仙,佛教有佛祖,那麼儒教信仰的最高神仙是誰呢?當然不是孔子,孔子只是教主,其實儒教信仰的最高神,我們生活中也經常提起,只是沒意識到。
儒教地位最高的神仙,就是天,《易經》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就是天,儒教以天為最高神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天啊、老天爺等等,學名叫做「昊天上帝」,注意不是道教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也沒有取代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的信仰要比玉皇大帝早很多,是天的人格化身,但本身沒有人的具體形象,而玉皇大帝是有人形像的。古代皇帝自稱天子,就是從儒教昊天上帝的神話信仰來的,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主持祭天。
當然,儒教的神話體系自然不是只有一個昊天上帝,除此之外還有五方天帝、七曜十二辰、南鬥北鬥、二十八宿、社稷、日月山川河流等等自然神靈,都屬於儒教神話體系,再之後還有百家祖先、忠義烈士等等民間俗神。
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儒教的神話體系和道教神話體系基本是重合的,這就是所謂的三教一體,互相影響吸收的結果,如果把中國神話單獨提出來,我們發現實際上三教都是在其中吸收營養,核心還是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信仰。
不過在三教中,實際上儒教是最沒有存在感的,因為它是完全融入在傳統文化中的,我們看儒教又叫「聖教」,儒教經典叫做「聖經」,信仰的最高神為「上帝」,是不是覺得特別眼熟?這也是儒教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原因吧。
甚至很多人說,儒教實際是不存在的,這怎麼可能呢?只不過是代表儒教的文化元素,神話系統,都被吸收和取代了而已,這恰恰說明了儒教的影響力,是深刻不可忽略的。這也就是古人所說,儒者,大淳之流也。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