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為尋找現實,解決實際問題。
道:為自然,「小道」符合「大道」,人道符合天道。
佛:宇宙以外的空。
儒家:孔子處於當時的歷史背景,鑄就了他偉大。周遊列國推薦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禮」與「仁」,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可惜歷盡艱辛(一路修行)也未能實現遠大報抱負。在我看來是他把(學問)強加了一個標準(執著)未能順道,而其弟子都已得道,順道實現了各自的夢想。孔子講「仁道」,中庸之道、大學之道。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禮」和「仁」美學思想的核是:「美」與「善」的統一,所以能流芳百世,為世人尊敬。什麼是「道」,道不明為道,道得明就不是倒了。所以孔子是「大道」,必成聖人!
佛家、道家、儒家是思想流派,宗教主要是種信仰派別。為三者之中,道家與儒家是華夏本土思想派別,佛家來自印度的外來思想派別。就以道家來說,道家思想的創立者是老子,興於春秋戰國時期,典籍以《道德經》為歸宗,倡導「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強調激發萬物的自性,順應萬物先天本性而不強加幹預,自主自發由內到外的本能反應,而道教是東漢末年,戰亂紛爭,張角為了起義,以《道德經》思想為經典創立道教,奉老子為祖師,並尊為太上老君,攏落人心,糾集一方之眾,造反漢廷,後來不斷演變發展成為今天看到的道教。同樣,佛家思想是始於釋迦迦牟尼,旨在讓人修養自身心性,從而離苦得樂,後人以佛家為宗,開宗建立教派,真正的學佛,其實不在廟裡,不在山上,也不是天天念經,也不日日燒香,而在紅塵中修心,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去惡積善,渡人渡己。儒家是思想流派,春秋孔子所創,但在中國似乎沒有儒教一說。各家本質相同,直指人的內心本性,只是表達方式和角度不同,佛家思想旨在明心見性,道家思想旨在存心煉性,儒家思想旨在修心養性。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先秦被稱為道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後為和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現代社會,宗教的定義是對某種神的信仰,有教義,有儀式,有需要遵守的教規。從這個意義上講儒家並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儒家文化有體系,有核心思想,傳播廣泛,接收者眾。薩繆爾亨廷頓曾經把儒家文化稱之為儒教文明,是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影響的。798
,
文化是思維的演變,是價值觀演變的傳承。可以說所有的傳承文明,都在文化之列。文化還含此時代所有的語言行為包括歌舞藝畫,整體的說文化是一個時代價值觀和思維能力是總括。所以單獨說什麼文化哪種文化,這不科學。
我們要了解知識的源頭,你這問題我們要追蹤文化的起源來說。宗教不是老子立的。佛教不是佛陀立的。上帝沒立猶太教只有教言而已,也沒教人們為了資源打來打去,是人的貪心做祟自己要分教要開打的。
不過人家也確實好
如果有儒教,儒教也不是孔子立的。至於有人為了學術或者私利聚合抱團,不可名其心理:「君子之學為己」,美身而已。孔子立教職,不是立宗教。孔子儒是一條修智慧的路,無關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