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文化屬佛教,道家文化屬道教,儒家文化是不是儒教?

2020-12-04 天天如是說

儒:為尋找現實,解決實際問題。

道:為自然,「小道」符合「大道」,人道符合天道。

佛:宇宙以外的空。

儒家:孔子處於當時的歷史背景,鑄就了他偉大。周遊列國推薦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禮」與「仁」,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可惜歷盡艱辛(一路修行)也未能實現遠大報抱負。在我看來是他把(學問)強加了一個標準(執著)未能順道,而其弟子都已得道,順道實現了各自的夢想。孔子講「仁道」,中庸之道、大學之道。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禮」和「仁」美學思想的核是:「美」與「善」的統一,所以能流芳百世,為世人尊敬。什麼是「道」,道不明為道,道得明就不是倒了。所以孔子是「大道」,必成聖人!

佛家、道家、儒家是思想流派,宗教主要是種信仰派別。為三者之中,道家與儒家是華夏本土思想派別,佛家來自印度的外來思想派別。就以道家來說,道家思想的創立者是老子,興於春秋戰國時期,典籍以《道德經》為歸宗,倡導「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強調激發萬物的自性,順應萬物先天本性而不強加幹預,自主自發由內到外的本能反應,而道教是東漢末年,戰亂紛爭,張角為了起義,以《道德經》思想為經典創立道教,奉老子為祖師,並尊為太上老君,攏落人心,糾集一方之眾,造反漢廷,後來不斷演變發展成為今天看到的道教。同樣,佛家思想是始於釋迦迦牟尼,旨在讓人修養自身心性,從而離苦得樂,後人以佛家為宗,開宗建立教派,真正的學佛,其實不在廟裡,不在山上,也不是天天念經,也不日日燒香,而在紅塵中修心,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去惡積善,渡人渡己。儒家是思想流派,春秋孔子所創,但在中國似乎沒有儒教一說。各家本質相同,直指人的內心本性,只是表達方式和角度不同,佛家思想旨在明心見性,道家思想旨在存心煉性,儒家思想旨在修心養性。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先秦被稱為道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後為和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現代社會,宗教的定義是對某種神的信仰,有教義,有儀式,有需要遵守的教規。從這個意義上講儒家並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儒家文化有體系,有核心思想,傳播廣泛,接收者眾。薩繆爾亨廷頓曾經把儒家文化稱之為儒教文明,是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影響的。798

文化是思維的演變,是價值觀演變的傳承。可以說所有的傳承文明,都在文化之列。文化還含此時代所有的語言行為包括歌舞藝畫,整體的說文化是一個時代價值觀和思維能力是總括。所以單獨說什麼文化哪種文化,這不科學。

我們要了解知識的源頭,你這問題我們要追蹤文化的起源來說。宗教不是老子立的。佛教不是佛陀立的。上帝沒立猶太教只有教言而已,也沒教人們為了資源打來打去,是人的貪心做祟自己要分教要開打的。

不過人家也確實好

如果有儒教,儒教也不是孔子立的。至於有人為了學術或者私利聚合抱團,不可名其心理:「君子之學為己」,美身而已。孔子立教職,不是立宗教。孔子儒是一條修智慧的路,無關宗教。

相關焦點

  •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儒家思想,鼓舞儒教精神!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最初始於春秋前的幾百年的道教,《道德經》是道家文化的經典著作之一,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指引了中國文化的方向。春秋時期,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孔子拜道家祖師李老君為師,而後在發揚道家思想基礎上又創新了儒家思想。孔子自幼聰敏,勤奮好學,寫下了許多經典,膾炙人口,哲學韻味濃厚的優秀文藝作品,澱定的中國文化的底韻。
  • 儒家,佛家傳承了道家,為什麼後世讓三家並列
    儒家,佛家傳承了道家,為什麼後世讓三家並列儒教是中國最早的本土宗教,周天子是政教合一的儒教教主,道家是儒教的核心領導者,遇上秦始皇焚書坑儒,將儒教拉下宗教神壇。秦亡後,漢朝興起,道家領導儒教徒準備復興,漢武帝聯合早已走向民間的儒家,重回廟堂,奪得儒信仰的領導權,道家失去權力,被從宮廷趕去了民間,原來的信徒四川的張道陵由此建立了道教。
  • 佛家和道家以及儒家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你來說說看!
    那麼到底我們的佛教和道教,乃至於我們的「儒教」它們兩者或是三者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其實佛教和道教以及儒教之間並沒有關係,從理論到實修統統沒有關係!之所以會有這樣所謂三教之間有關係的論斷產生,其實是來源於兩方面:一者就是人,就是我們人類自己的認知;再者就是我們社會文化大融合的趨勢必然。
  • 各學術流派的玉石文化大揭秘!儒教禮玉,道教用玉,佛教最高明
    儒 教儒教一直是中國古代的正統思想,直到今天我們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教思想對玉石文化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我們常說的以玉比德就出自儒教。道 教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和玉石文化同樣是相互影響的,儒教將玉石當成德與禮的化身,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是道教更多的是把玉石當成實用的物品。
  • 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哪些?
    答|百度派 @熊貓超人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並且相互滲透。從認識論講,都注重整體的領悟和類比聯想。儒釋道三家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道家思想宗旨是自然,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講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覺得「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準則。佛家思想佛家遵循修身養性,齊家治國,中庸之道。
  • 道家有三清,佛教有佛祖,儒教最高神是誰?當然不是孔子
    這個就很容易和明確了,三教即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國自古影響力最大的三大宗教,歷史悠久。其中道教和佛教,我們都很熟悉,沒什麼疑問,但是儒教是怎麼回事?不就是儒家嗎?儒家是宗教嗎?其實就像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儒家和儒教也是兩回事,儒家是一個學術階層,而儒教是一個宗教信仰,所謂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 中華文化三家店:儒家、佛家、道家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漣漪。
  • 儒家講拿得起、道家講看得開、佛家講放得下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是一種學說,儒家是一個階層,儒教是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儒家精神趣旨概括成三個字——「拿得起」。儒家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主張有為,對於士大夫階級影響深遠。
  • 如何看待道教與佛教,他們有何歷史文化淵源?
    怎麼看待道教與佛教?中國三大教:儒釋道。儒教形而未成,隨著讖緯學被禁半道消散,轉身去控制了中華兩千年官場文化。佛教和道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兩大宗教,而宗教是由普通信眾和哲學義理組成的,即教眾結構和指導思想。教義經書各有不同,精研佛、道理論的人層出不窮,但是與遍天下的普通信眾比起來,是極其稀有的。
  • 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究竟有哪些區別?
    道家文化——規律文化。佛家文化——奉獻文化。二、做人標準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道家文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文化——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
  •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如何區分,看後恍然大悟
    《弟子規》灌輸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是當代乃至今後時期對人進行道德教育的一部上好教材。二、道家道家也稱德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學派。道家與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種哲學思想。道家的創始人為老子,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莊子等。比較有影響的代表作有《道德經》、《太上感應篇》、《莊子》、《列子》等。創立到現在大約有2600多年歷史。道家講的是清淨無為,修仙修真。「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自然循環的規律。其意義:第一、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
  • 儒家、道家與佛家,哪家的思想更勝一籌?
    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人思想影響最大的教派,應該就是佛家、儒家還有道家了。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儒教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自然是佔據了主導地位。佛家還是那樣,至於道教似乎就有點後繼無人了,還不如外來的基督的教派。
  • 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對中國古建園林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縱觀其發展的歷程,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一直是它的三大主要組成部分,所以本文就以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為例,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道家文化與中國園林在自然觀上,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儒家—敬,道家—靜,佛家—淨
    :儒家——進取文化;道家——規律文化;佛家——奉獻文化。——養正氣,道家——養大氣,佛家——化怨氣。——德性的智慧,道家——空靈的智慧,佛家——解脫的智慧。儒家強調禮樂教化,內聖外王;道家強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強調緣起性空,轉識成智。
  • 道家,佛教之外,有沒有儒教?有,這三點原因可以證明
    儒教是不是宗教?歷來眾說紛紜,沒有絕對的定論。一方面有人反駁,有人認為不存在儒教,只有儒家的學說,而不存在道家、佛家一樣的宗教,一沒有固定場所,二沒有專業的神職人員,三沒有神祇。所以儒家只是一種思想學術流派,不是宗教。但也有人認為存在儒教,雖然沒有神祇,但孔子就是教主。
  • 李珺: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儒教與道教》讀書報告
    《儒教與道教》初版於1916年,1919年韋伯規劃將其有關新教、儒教與道教、印度教、佛教、古猶太教等研究匯集,陸續出版,也就是其比較歷史研究集大成之《宗教社會學論文集》,這是唯一經過他本人整理出版的專著。《儒教與道教》是繼《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後的研究,二者的中心論點密切相關。
  • 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真如西方所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文》論道:「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今天我想就俗氣地談一談,儒釋道文化的世俗化,它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滲透。在嵩山少林寺鐘鼓樓前有《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從左中右三個方向可分別看見孔子釋家,老子像「三聖合一」。三者分別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開山鼻祖。
  • 盧國龍:道家道教與儒家儒教是互補關係
    鳳凰網9月7日《特別節目》播出"盧國龍:道家道教與儒家儒教是互補關係"以下為文字實錄:鳳凰網:其實儒教它的思想指導,應該是來自於儒家的一種思想,道家和道教是否起源於同一時期呢,它們之間的關係又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
  • 中華傳統文化,是儒釋道共同作用而發展,以儒家文化為核心而主導
    而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基本對應了三種不同的精神追求。儒家文化:出現於春秋時期,距今2500年前。釋家文化:即佛教文化,在中國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距今1800年前。眾所熟識的法師有玄奘法師、達摩祖師、六祖慧能法師。佛家重修心。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在於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 中國哲學簡史:談三教九流,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的仁義道德影響至今,而春秋到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而我們常聽到的「三教九流」最早就源自於此,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墨、道、名、法、雜、農、陰陽、縱橫等學術流派。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