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注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這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別是儒家所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積澱在每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中,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
傳承孔子儒家思想 踐行顏子陋巷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打造...
「傳承孔子儒家思想,踐行顏子陋巷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加強新時期教師師德建設為主導,致力開展孔子文化教育培訓、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發展孔子文化產業,為曲阜打造培訓之都貢獻力量。先後榮獲「全國師道教育中心」、「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中華傳統文化教師(講師)傳承中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儒家文化教育基地」、「研學旅遊示範基地」、「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北京市教育學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培訓基地」、「山東省綠色生態休閒體育活動基地」、「曲阜市鄉村儒學講師培訓基地」等稱號。
-
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
【摘要】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結合了公法文化和禮律,蘊含著豐富的現代法治價值理念。要挖掘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優質資源,結合實際優化創新,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法律制度體系,實現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當代價值。讓傳統法律文化與西方現代法律精神合理「對接」,注重「本土化」吸收,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發揚我國傳統法律文化。
-
李珺: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儒教與道教》讀書報告
(P107)第五至七章,是文化論,真正論述中國宗教的部分,主要講儒教與道教,從精神(文化)因素上來探討中國不能發展資本主義的原因。第八章是總結,將儒教和清教進行了橫向比較。從書的章節編排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韋伯有意識地在將中國宗教與他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當中所研究的新教在做一個橫向比較。
-
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是以儒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儒學與儒家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儒學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活水,儒家文化是儒學的浩瀚長流。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力求把對孔子及儒家的研究轉向當下日常生活,從生活中體認儒家之道,使孔子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把儒家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發掘、提煉出來,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把握儒家思想精髓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四個講清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儒學有其形成的廣闊背景,有典型的博大體系,有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華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樹,這棵樹枝繁葉茂、生命堅韌,在不同時期結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把握儒家思想之大體,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
-
弘揚傳統文化 發揚顏子精神
來自瀘州各區縣的數百名顏氏宗親代表相聚一堂,弘揚傳統文化,發揚顏子精神,祈願家族團結和諧。上午9時許,在莊重的禮樂聲中,德高望重的宗族代表顏保銀、顏澤森推開顏氏宗祠大殿大門,祭祖大典正式開始。主祭人、陪祭人依序從兩側門登殿就位,瀘州市顏氏宗親聯誼會顧問顏成碧恭讀祭文。在音樂《楚商編鐘》奏響後,顏氏宗親代表上香祭拜,三跪九叩,表達了對復聖顏子的追思和緬懷。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
本報曲阜11月26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馮帆)11月26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山東省曲阜市舉行,座談會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
-
儒家文化與時代精神
>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歷史文化的核心和主幹,其精華成為塑造和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儒家文化自產生以來,對我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結合當前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實際,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加強對儒家文化傳統的挖掘和承繼。 一是剛健進取的精神。儒家自創立以來,形成了一種積極入世、剛健有為的傳統。
-
孫守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
王曰美:韓國對儒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從東亞文化的特質來看,中國儒學的原創性決定了它只能是中國的儒學,傳播到日本和韓國的儒學在與本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思想相結合後,就形成了與中國儒學不同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儒學和韓國儒學。」傳統節日與傳統民俗又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不可分割,韓國人重視傳統節日即是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而韓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揚,也正是在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尊敬與保護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培養起來的。
-
儒家文化大眾讀本丨品味儒家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是以儒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    儒學與儒家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儒學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活水,儒家文化是儒學的浩瀚長流。
-
中國文化的精神都在九個字裡面,看道教和儒教的不同
中國古代都是以儒治國,不過也有人說,沒有什麼純儒,道教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從來都是「明儒暗道」。道教和儒教很多理念是相通的。孔子曾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儒家五經之一的《易經》上也有「樂則行之,憂則違之」之類的話。
-
儒家思想,中國傳統文化,二者之間的關係
中國歷史上有許許多多流傳一時的思想文化,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一直保存到今天,是中國珍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在諸子百家思想紛爭時期,有一種思想。卻因為自身獨特的宗法文化等的內涵,被歷朝歷代定位為主流思想,這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的傳播的寬度以及時間的悠久,使得其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影響。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敬業精神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涵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智慧提振我們的精神力量。
-
...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論述
」;「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一系列重要講話內涵豐富、寓意深刻,鮮明指出弘揚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撐,深刻闡釋中國精神在團結人民、凝心聚力上的紐帶作用,在鼓舞和激發全國人民奮鬥逐夢中的動力源作用。
-
傳承志願精神 發揚傳統文化
傳承志願精神 發揚傳統文化發表時間:2020-12-03來源:蕪湖文明網為迎接「12.5國際志願者日」, 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鏡湖區汀棠街道香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文化志願服務隊開展
-
文化中國與儒家傳統
從 這個角度看,文化中國的觀點是非常寬的,文化中國的精神資源絕對不只是儒家傳統,還有 道教、佛教等其他傳統。中國的民間宗教傳統裡頭,有儒家的成分,但也有很多不是儒家的 成分,而是佛家的。佛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大大超出了儒家,在臺灣,在香港,在新加 坡,都可以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