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2020-12-12 中國文明網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振奮中華民族精神。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我們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立場和態度,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對於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古往今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仍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擁有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注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這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別是儒家所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積澱在每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中,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血脈,是海內外華人共有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激發凝聚起偉大的中國精神,對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貢獻。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無論思想共識形成、精神力量匯聚,還是社會風尚引領、文化繁榮發展,都需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沃土。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合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一論斷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它充分昭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只有同各國的具體實際和優秀文化傳統相結合,才能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正是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我們黨帶領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條強國富民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今時代特徵緊密結合,更加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在近代以來的磨難曲折和卓絕抗爭中,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民族復興夢想的追求。從孫中山先生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這個目標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前僕後繼、頑強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正在一步步接近實現夢想的目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釋

  習近平同志指出,對存在合理內核、又具有舊時代要素的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明顯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內容,要加以揚棄。這就要求我們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唯物辯證的態度分析對待傳統文化,釐清哪些是應該吸取的精華,哪些是必須剔除的糟粕;同時立足新的實踐,對傳統文化作出合乎邏輯的新闡釋,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有兩種錯誤的觀點:一種是把傳統文化說得一團漆黑的文化虛無主義,一種是死守舊有文化傳統的文化保守主義。批判繼承傳統文化不是抱殘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傳統文化為本位,而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過程中,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客觀審視中華傳統文化,著力挖掘闡發崇禮尚義、忠厚正直、豁達淳樸、勇敢堅韌、勤勞智慧等文化理念;著力挖掘闡發優秀傳統文化在維護民族團結、延續精神血脈、鼓舞民族鬥志等方面的思想價值;著力挖掘闡發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著力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鑑中保持個性魅力等問題,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增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傳承、創新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是讓大家認識和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文化在影響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念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精神追求,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為大眾的基本行為準則。當前,隨著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也趨於多樣,如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就顯得尤為緊迫。應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宣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強化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加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文化遺產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文化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西方強勢文化的不斷滲透衝擊,使國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戰;有的地方由於對經濟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處理不當,一些歷史文物遭到破壞、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慢慢消失。應增強文物保護和文化安全意識,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古鎮、古村落、古文化街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保護區、研究傳承基地和相關博物館建設,使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發揚光大。

  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激發人們積極向善的道德意願。道德是社會關係的基石,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基礎。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新的時代條件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需要崇高的道德理想作為精神支撐。應緊密結合改革發展的實際,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道德教育,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道德意願和情感,營造良好的道德風尚。就山東而言,應充分挖掘齊魯優秀道德資源,大力弘揚山東黨政軍民共同創造的沂蒙精神,進一步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努力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道德判斷深刻影響著人們對基本道德規範的認同與遵循。我國古代形成了以 「仁愛」思想為核心的一整套傳統美德規範,儒家倡導的「君子坦蕩蕩」的人格品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事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等,都是中華傳統道德規範的生動寫照。應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在繼承傳統美德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科學判斷是非優劣、美醜善惡,以強烈的道德責任維護社會主義道德的尊嚴。

  提高公民道德實踐能力。踐行道德規範,維護道德秩序,既靠他律,也靠自律。崇德明德、向上向善,不僅需要每個人的高度自覺,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應在注重個人修身養性、激發公民道德自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各個方面的作用,堅決抵制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等不良現象,通過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推動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近年來,在弘揚傳統美德、開展道德實踐方面,山東省充分利用豐厚的道德資源,深入推進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紮實開展「四德」工程建設和「學雷鋒,做山東好人」以及志願服務等道德實踐活動,弘揚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為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提供了堅實思想道德支撐。(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孫守剛)

相關焦點

  • 孫守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2012 年12 月7 日至11 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在現代漢語裡,「根」與「魂」是經常用到的兩個詞,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後者比喻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或民族的精神。習近平借用「根」與「魂」,旨在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對於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極端重要性。
  • 邵陽市雙清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紅網時刻9月28日訊(通訊員 張雪珊 黃翼麟)今年恰逢中秋國慶雙節同慶,具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的雙重意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各行各業,採取觀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繪製「歌頌祖國偉大成就,展現家鄉巨大變化」手抄報,舉辦「頌歌獻祖國」文藝匯演、「金秋頌」畫展、「情系祖國,愛滿中秋」中秋詩歌朗誦會、知識搶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120餘場次,並組織文藝志願者深入社區、小區和村組院落、居民樓棟,結合文明創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老舊小區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開展「微宣講」和文藝演出活動,掀起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 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作者:李銳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
  • 曹保明:弘揚老兵的英雄精神 讓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媒體記者和藝術家將分赴全省各相關市(州)、縣(市、區),與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30名事跡突出的老兵開展面對面採訪和創作,用尊崇敬仰的文字和影像熱情謳歌老兵可歌可泣事跡,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弘揚英勇無畏的老兵精神,在全省進一步營造關愛老兵、尊崇軍人、關心國防、支持部隊建設的濃厚氛圍。
  • 習近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習近平在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 以時代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血脈與精神紐帶。我們要心存溫情和敬意,擔負起守護和培育它的責任。知之深方能愛之切。除了要有這份溫情和敬意,我們還需要深入學習和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精義可以歸納為「仁、恕、通、和」四個字。「和」字以往談得比較多,本文重點討論前三個字。
  • 陳紹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也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執政能力、執政方略和執政方式的新認識,同時還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新追求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完美結合。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作者:李銳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強調「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更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我華夏兒女上下五千年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更是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們是無比珍貴的文化寶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學習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認真學習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積極推廣國家普通話和推行規範文字,增強全體師生使用語言文字的法制意識,構建和諧的語言環境,近日,白山市第七中學開展了以「認真學習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連續性文明,五千年的連續發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歷史學家認為,中華文明具有如此長久的連續性,證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必有一偉大的力量寓於其中。
  • 關於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沉澱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構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一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及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構築國家精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題中之義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 韓高年:以傳統節日為載體,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尤其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的重大意義。時至今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 弘揚傳統文化要與抒寫時代精神「三結合」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指出,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注重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取向應該是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的文化,有利於助推社會發展的文化,有利於培育時代精神和時代新人的文化,並體現到方方面面……。要通過各種載體和形式,大力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跨越時空、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傳播開來。
  • 梅花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日前,北京市東城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理事許聯瑛在首都圖書館,以「梅花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為題的精彩演講中,以我國特有的植物——梅花為意象標本,詮釋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與梅花精神的關係,同時提出重視、保護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
  • 新時代如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個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