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

2020-12-18 人民網

  伴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故事、中國方案正越來越多地吸引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華文化正越來越多地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在國內,「國學熱」「儒學熱」熱度不減,傳統文化地位日顯,聲望日重。

  同時,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也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認識傾向。一些論者在處理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關係時,擱置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原則,甚至在理論闡釋中夾帶文化復古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觀點。他們將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弘揚傳統文化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單項選擇題,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行不通了,才會代之以傳統文化的隆重出場,認為弘揚傳統文化,必然會遇到馬克思主義無法安放的問題;他們將中華傳統文化簡單等同於儒學、儒教,認為重視傳統就是「回歸孔孟道統」「回到康有為」;他們將「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相混淆,不加甄別地宣揚傳統文化中一些失去歷史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具有明顯消極因素的陳詞濫調。凡此種種,表面上看是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實際上是回到了文化保守主義、文化復古主義的窠臼中去。這不但無助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會使人們在認識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關係的問題上陷入理論混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傳統文化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課題,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原則遵循。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他還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在論述中,既講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又強調挖掘其優秀、汲取其精華。言其獨特,是指中華文化自成系統,道出了其不同於異質文化的客觀事實;言其優秀,則指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精華和值得肯定部分,是我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固有根本。這些論斷闡明了「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內蘊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中華文化在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不絕如縷,薪火相傳,文化傳統從未中斷。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一樣,中華文化的傳統並非千年如斯,而是一直處在一個生生不息、日新不已、變易不斷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經年累代創造並傳承下來的物質遺存和精神遺存,諸如語言文字、風俗禮儀、思維方式、倫理宗教、審美旨趣、文學藝術、器物制度等等,都是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

  可見,傳統文化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其內容中既有精華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既有時代性、階級性的一面,也有超越時代的、具有文明共性的一面。我們所說的繼承和弘揚,自然是傳統文化中獨特且優秀的部分,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而不是喪失合理性、與時代精神背道而馳的糟粕。繼承和弘揚的對象只能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這是論及對待傳統文化態度問題時一個不言而喻的邏輯前提。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關係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和鮮明旗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事關中國走什麼路、向何處去的重大實踐課題。有些人在這一問題上感到迷茫,認為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標識」「固有根本」的論斷,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兩者地位的此消彼長。有些人在這一問題上擱置立場,專注於闡釋兩種文化間的相互關係,而在事關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態度上閃爍其詞。

  要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必須將其放到近現代中國社會變革的跌宕歷史中去考察。鴉片戰爭以後,睜開眼睛的中國人看到了不一樣的西方世界,也接觸到了不一樣的西方文化。器物層面、制度層面、觀念層面的文化漸次湧入,開啟了中國近現代的文化變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幹的儒學,影響不斷衰落。一時間,歐風美雨來襲,西學風頭日勁。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自由平等論、社會有機體論等成為當時中國知識界的理論時尚。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以西學為思想武器,為自強保種、救亡圖存而奔走呼號。但是,民族危機並沒有根本緩解,中華民族的命運並沒有徹底改變。歷史證明,固守「中學」無法完成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使命,照搬「西學」同樣也不能擔當此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最終為先進的中國人所接受、所選擇,成為一種歷史必然。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對立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獨特的文化傳統、特殊的基本國情,決定中國必須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植根於中華沃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文化基因。因此,非但不存在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對立,恰恰相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土文化之根,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文化土壤。同時,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也改變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中華文化沿著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方向發展。

  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以何種態度對待傳統文化的討論,自近代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與之相伴,面目各異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以及中體西用論、全盤西化論、儒學復興論等觀點,從來就沒有銷聲匿跡過。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而是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關鍵是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係。處理兩者的關係,不能在「指導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詮釋、排位次,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的關係,抽象地等同於本末關係、體用關係,並據此來判定兩者的高下優劣。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固有根本,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那種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復興儒教、以中華傳統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揣測,既不懂中國歷史,也無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貽害匪淺。

  處理好尊重傳統與反省傳統的關係。傳統涵義十分複雜,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總是糾纏在一起。即便是傳統文化中精華的部分,也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土壤中生長出來,必然是瑕瑜錯陳,很難說有絕對純粹的精華。在堅定不移地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進程中,需警惕文化復古主義的沉渣泛起。越是強調樹立文化自信,就越是需要文化自省精神;越是強調尊重傳統,就越是需要理性地面對傳統;越是強調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就越是需要秉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立場。

  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係。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尊重傳統,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必須在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互鑑中兼容並蓄、海納百川,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作者為黑龍江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6日 12 版)

(責編:王吉全)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問題要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堅定文化自信的目標出發,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觀念、主要精神的時代價值,使傳統文化與時代價值相承接,不斷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
  • 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
    但是,在如何看待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闡釋其核心內容以及如何傳承弘揚等問題上存在一些思想認識上的不統一,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仍然薄弱,在生產生活中轉化運用仍存在不足,有的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簡單復古的現象。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日益擴大,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大量湧入,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甚至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要虛心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加大保護民族優秀文化的力度,尤其是保護好傳統優秀文化中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 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融社會主義的價值特性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於一體。
  • 關於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可的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是將社會主流精神和價值觀樹立起來作為中流砥柱,用以凝魂聚氣、強基固本,避免多元文化造成社會紊亂的自覺行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傳統和根本,始終是我們的精神命脈。習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務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精神力量,並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新時代如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積攢了幾千年的寶貴精神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如何為政、如何治吏、如何安民等極其豐富的治國理政道理。千百年來,圍繞這些治國理政的核心問題,我們的先人不僅在實踐層面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探索經驗,而且在理論層面積累了異常豐富的規律性認識。
  •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如何準確理解堅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如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怎樣挖掘和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怎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敬請關注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郭繼承為您所作的報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原標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1月10日,由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端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每日一習話】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築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8日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 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原標題: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文化自信是中西文明碰撞之後的重大命題。
  • 我們要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導語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臺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班線上培訓,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人士積極參加培訓學習。在開班典禮之後由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弟子雷原教授,作《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講座,不言而喻:主辦方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師資培訓班的目的、意義就是為了解決優秀傳統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問題。這也是每一個學員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和意義。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廣泛的民族共識,深厚的群眾基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資源,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始終滋潤著華夏兒女,為華夏兒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之一,在於它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社會風氣至關重要。
  • 「讀經典,習漢字」是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好方法
    最後問什麼是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把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弄明白之後才能講「怎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二、我們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某些層面做了一部分工作,也有了一些辦法和經驗。但範圍還是太小,需要考慮的是要引導全社會的參與。以及結合各年齡、行業特點尋找更好的辦法。第三、要提高普通人群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很多人對此還不非常清楚。
  • 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對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闡釋。趕緊隨筆記君一起學習吧!
  • 清明祭黃帝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溯源尋根·傳承創新·凝心鑄魂——「2019年清明祭黃帝陵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術論壇側記記者 柏樺 曹瑞4月3日至4日,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西北大學承辦的「2019年清明祭黃帝陵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兩創」方針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兩創」方針),提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每日一習話」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文轉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習近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築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我們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立場和態度,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對於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在揚棄繼承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提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要堅持這一基本方針。
  • 眾議新時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也成了這一進程中從未停止的歷史追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先後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探索,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社會思潮,但都未能正確解決好這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歷史的進程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命運才由此發生了深刻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