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

核心閱讀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資源,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始終滋潤著華夏兒女,為華夏兒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廣泛的民族共識,深厚的群眾基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徑。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資源,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始終滋潤著華夏兒女,為華夏兒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之一,在於它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社會風氣至關重要。雖不能收立竿見影之效,但潛移默化,潤人心田,德澤後代。

當前國際競爭趨勢日益嚴峻,其背後最深層次的競爭是在文化領域的競爭,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廣泛的民族共識,深厚的群眾基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徑。

掌握要義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構建社會新風正氣、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只有普通群眾全面深入地學習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蘊含的信念、智慧內化於血液之中,才能認同、尊重、踐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然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簡單地背誦幾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歷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價值體系、精神實質,否則就難以弄清它的意義所在。

毋庸諱言,對於普通群眾而言,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內容廣泛,思想深邃,可謂博大精深,並且不同領域文化之間以及同一領域文化內部一直處於不斷發展融合的過程。就中華文化整體而言,從大的方面講是儒釋道三家相互融合發展的產物,但仔細考察,先秦時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單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時期的儒學在千年演變過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斷被先哲聖賢結合時代特點闡發注釋,先後經歷了玄學、理學、心學、漢學等不同發展階段,形成眾多學派,產生眾多思想觀點。可見,真正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有一定的難度。

其次,由於語言的障礙,普通群眾閱讀傳統文化的載體——經典文獻,已感到困難重重,以至於難以直面傳統文化,難以直達古人心靈,難以領略經典的風採和思想的玄妙。當代普通群眾閱讀經典文獻,一是靠白話文翻譯,然而一些古文所蘊含的詞義和哲理很難用現代白話精準體現,在文白轉換之間,經典中的一些精微之處往往被翻譯得平淡無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當代人的解讀。這種解讀難免會融入個人的閱歷、知識、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嚴守原典這條「紅線」,就容易過度闡釋議論甚至戲謔影射,把「經」念歪了。

再次,傳統經典文獻本身的書寫體例無疑也增加了理解難度。無論是儒家的「四書五經」還是道家的《道德經》,抑或其他諸子百家著作,其體例多為語錄體或散文體,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於全書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體系和內在邏輯,閱讀起來似有霧裡看花之感。比如,「仁」是《論語》的核心概念,出現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對象,孔子對「仁」的含義回答不盡一致。如不進一步深入研究,僅閱讀文本很難弄清「仁」的具體內涵。

清代學者彭端淑在《為學》中說:「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也;不學,則易者亦難矣。」普通群眾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勤於學習是基本規律,但更要善於學習,掌握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不能同於專家學者的專業研究,否則對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會望而卻步,拒之於千裡之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號上。

大處著眼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所謂「得其大者」是指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這種核心要義是指長期以來被中國人民、中國社會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們心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有「大學」與「小學」之分。「大學」也被稱為「德性學問」,重在心性之學、德行修養、人格塑造;「小學」也被視為「文獻學問」,重在考據,研究文字、訓詁和音韻。前者強調「尊德性」,後者強調「道問學」。兩者既相互爭辯又共同推進中華文化不斷向前發展。但對於當下普通大眾而言,傳統文化的意義主要在於「大學」而非「小學」。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首要側重於其所蘊含的修身養性、立身處世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

化繁為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繁多,但核心在於儒道兩家。學者夏海在《國學要義》中指出,在短時間內掌握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義,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儒道經典,研讀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經典和概念,就基本建構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四梁八柱。經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本源,是最有價值的著作,儒道的基本經典有《老子》《莊子》和「四書」;概念是人們的思維對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認識和反映,儒道的基本概念包括道、仁、義、禮、智、信、孝、忠、廉、恥等。學習經典要注重原著的學習。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有句名言,任何一本解釋經典的書都比不上原著本身。不讀原著,只讀別人詮釋註解的東西,恐怕皓首窮經也難識傳統文化的真面目。閱讀經典可先從閱讀權威註解版本入手,如楊伯峻的《論語譯註》、陳鼓應的《老子古今譯註》等,弄懂經典文本含義;再閱讀闡發經典核心要義的權威通俗學術著作,如夏海《論語與人生》《老子與哲學》,從宏觀上整體上把握經典要義;最後再回歸經典文本本身,反覆研讀,深化理解,融會貫通。

把握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容相同,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地做古人的傳聲筒,也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更不是以古頌古,尊古薄今,為學而學,而是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時代賦予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對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合和、大同等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的內涵,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出與時代相適應的新的詮釋。既要掌握其中的歷史基因,不忘本來,開創未來;又要更好創新,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相關焦點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涵養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觀的四個維度
    【摘要】對正處在人生重要發展階段的大學生來說,形成正確的優秀傳統文化觀具有重大意義。應從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律、文化自強四個維度出發,增強當代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涵養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觀,讓其成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繼承者和保護者,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新時代如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個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如何準確理解堅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如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怎樣挖掘和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怎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敬請關注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郭繼承為您所作的報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懷舊,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創造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導我們今天鮮活的社會生活,用當今時代的豐富實踐和不懈創造來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 宗教局深入學習習近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述
    宗教局深入學習習近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3 10:05 來源: 宗教局網站    2015年5月8日,宗教局黨組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就宗教工作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交流。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活動由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活動發起人、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館長李恆主持。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海南大學教授、海南微思維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鍾哲輝等嘉賓參與研討。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三個層面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完成創造性轉化、實現創新性發展,就必須要樹立科學的繼承發展觀。在器物方面,要盤活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在制度方面,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思想方面,要突出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真正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連續性文明,五千年的連續發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歷史學家認為,中華文明具有如此長久的連續性,證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必有一偉大的力量寓於其中。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作者:李銳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強調「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 新時代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維度
    我們唯有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賡續傳統文化,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系統中的涵養功能,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才能切實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脈。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覺自信的基石
    三種文化形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家園、精神命脈,是整個文化體系的根基命脈和源頭活水,處於基礎性和根本性地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之本、之根、之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強化對文化歷史自覺、歷史自豪的堅實基礎。
  •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要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堅定文化自信的目標出發,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觀念、主要精神的時代價值,使傳統文化與時代價值相承接,不斷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
  • 向著太陽的方向奔跑•2020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大會
    9月19日的開幕式上,《大德敦化》宣傳片讓線上線下的觀眾,深度感知到這座城市的實力和魅力,以及黨政領導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實踐經驗。敦化市市委書記劉巖智出席大會,敦化市委副書記、市長馮玉寶在致辭時表示,本次大會是深入推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召開的一次盛會,也是堅定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和務實舉措。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要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導語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臺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班線上培訓,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人士積極參加培訓學習。在開班典禮之後由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弟子雷原教授,作《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講座,不言而喻:主辦方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師資培訓班的目的、意義就是為了解決優秀傳統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問題。這也是每一個學員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和意義。
  • 清明祭黃帝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溯源尋根·傳承創新·凝心鑄魂——「2019年清明祭黃帝陵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術論壇側記記者 柏樺 曹瑞4月3日至4日,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西北大學承辦的「2019年清明祭黃帝陵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責任倫理的三重維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的「天下大同」的理想抱負,「止於至善」的品行追求,「修齊治平」的人格實踐,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體現了責任情懷、責任意識與責任擔當。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責任倫理思想,是時代賦予每個人的職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