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維度

2020-12-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理論特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觀點提示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脈。我們唯有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賡續傳統文化,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系統中的涵養功能,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才能切實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脈。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須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要與時俱進、革故鼎新。我們唯有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賡續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系統中的涵養功能,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才能切實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厚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沃土,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堅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客觀,就是以歷史的態度承認傳統文化的客觀存在性和發展繼承性,反對虛無主義和傳統文化過時論;以全面的觀點辨識其精華與糟粕、先進與落後,反對囫圇吞棗、良莠不分;以辯證的思維分析其優勢與劣勢、長處與短處,反對非黑即白、不好即壞。科學,就是尊重傳統文化演進、文化守成和文化創新的規律,傾聽新時代的文化聲音、切準新時代的文化脈搏、扭住新時代的文化主題,結合實踐需要和人民期待對傳統文化做正確取捨、合理揚棄,以契合當下、服務當下。禮敬,就是對先賢創造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以禮相待、倍加珍視,持以敬重之意、懷有敬畏之心、抱以敬愛之情,保持文化自立、維護文化自尊、增強文化自信,對褻瀆、攻訐和顛覆中華傳統文脈的言行堅決予以批判與抵制。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文化觀,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秉承對傳統文化的客觀、科學、禮敬態度,回應了對傳統文化「怎麼看」的廣泛關切,同「打倒孔夫子」「告別黃河文明」「要移植不要繼承」的文化虛無主義、「以儒代馬」「以儒化馬」「儒化中國」的文化復古主義、「全盤歐化」「以西為美」「用蔚藍色文明救中國」的文化殖民主義完全劃清了界限;解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在何處、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的時代之問,既銘記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來路,也昭示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出路,徹底掙脫了文化自卑、文化自負、文化自大等錯誤文化心態的重重糾纏,為走向文化自覺、堅守文化自主、實現文化自強奠定了基礎。

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賡續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儘管哺育了漢唐盛世、明清雄風,在增進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秩序、促進文明交流等方面居功至偉,但它畢竟脫胎於傳統社會,受時代條件和社會制度限制而攜帶著落後或糟粕成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其部分內容和傳播形式也會同新環境新形勢產生緊張和對衝。只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它才能華麗轉身,活在當下。從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秉性看,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著力點主要有:家庭道德向社會公德的轉化、個人省思向社會交往的轉移、倫理政治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轉型。

中華傳統文化沐浴於農業文明,看重地緣和血緣,強調個體私德、親情倫理,同現代社會的職業道德、契約精神和法治倫理多有牴牾,只有將傳統文化的倫理空間從家庭轉向社會、將君子之德化為社會公德,才能造就現代公民。傳統文化崇尚「慎獨」和「省思」的自律原則,遵循「推己及人」的行動邏輯,在側重以外在規範調節公共生活的現代社會常處落寞之境,只有讓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重心由個體本位轉為社會本位,才能使其實踐品格超越小我、走向大我。傳統文化的政治運行密碼是人情與法理、修齊與治平、家庭與國家同構,強調內聖外王、政道之治,缺少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內涵,政治正義的程序之維與實質之維有失平衡,唯有把傳統文化「忠孝」「知行」「家國」合一的倫理政治模式,轉向以個體自由、權利平等、民主法治為基本特徵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釋放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能量。

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助推現代化的涵養功能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由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架構起來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致力於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願景。在此總體布局中,文化要素顯然更具有涵養系統的功能。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源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選擇的思想基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文化土壤,蘊含著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方向。它既是民族認同和團結的紐帶,體現出海內外華人心繫祖國、共建家園的文化歸屬感和使命感;又是促進人們走向現代化的基本動力,提升著中華民族成員的素質能力;更是當前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源泉,彰顯出文化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無限魅力。

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要延展豐富我們黨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設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要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在悠久歷史中生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同志以寬廣視野和遠見卓識,站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高度,就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形成了富有原創性的重大理論創新,為新時代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興盛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我們要尋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點,以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為政以德、以民為本、正人正己、選賢任能等豐富政治智慧服務於治國理政實踐,以其含有的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充沛價值理念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以其持守的待人以禮、誠實守信、寬容謙讓、珍重情誼等完備人際規範助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以其培育的團結統一、愛國主義、自強不息、求是務實、勤勞勇敢等深厚民族精神夯實華夏子孫的民族凝聚力,以其富含的厚德載物、和平共處、和而不同等包容和諧思維助推世界文明交流互鑑。

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想更廣更全地了解中國,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國人民。要回應和滿足這種期待和願望,僅僅依靠經濟政治媒介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政府和民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世界人民欣賞、體驗、接納和融入的時候,也是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的時候;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踏步邁向世界舞臺、綻放獨特魅力的時候,也是在更廣闊的生活實踐中得到弘揚和傳承的時候。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塑造國家良好形象的戰略選擇,是促進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鑑、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的必然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需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基本原則,多方發力、多措並舉,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一是構建體現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中華文化話語體系,創新中華文化話語內容與表達方式,實現中華文化文本內容的時代化和表述方式的具象化。二是構建大眾傳播、人際傳播、信息傳播等立體化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充分發揮新媒體便捷性、互動性優勢,增強文化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快培育外向型文化產業,鼓勵文化企業創新投資方式,優化出口文化產品結構,推動優秀文化產品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四是搭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平臺,藉助「一帶一路」等創設更為多樣更為暢通的文化交流平臺,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化程度。

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滋養與浸潤,我們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精神資源,成為改革和創新的不竭動力,成為中華民族認同和民族團結的信念支撐,使擁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和創新活力。

(作者系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山東省高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系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中的作用研究」[16ALJJ05]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24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眾議新時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從語意來看,「兩創」和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相近之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要求和特點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然而,「兩創」比之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更加突出了文化主體的創造能動性,而且與新時代以創新領銜的五大發展理念相一致。就是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十九大提出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組成部分。
  • 全媒體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全媒體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建立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之上,只有把握到其精髓和特質,才能在新時代的條件下合理運用新的技術手段賦予其日新又新的生機和活力。歷史地看,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最深刻、肯定最充分、闡釋最清晰,因而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立場最堅決、態度最明確,也就最有助於指引我們如何在新時代最大程度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弘揚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新使命
    我主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裡面關於文化方面的重要論述,來談怎樣弘揚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綱要》裡這樣表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第二,要具有「雙創」與守正出新的自覺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要守正初心、正本清源。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黨聖元: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
    原標題: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 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是我國當前思想文化領域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任務。建構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正是基於此而提出來的。 實現中國夢,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主題的融合。
  • 人民智庫|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創新與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築牢堅實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復興」喚醒了中華民族對自我文化傳統的肯定,面對寬廣的世界舞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創新和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如何向現代?
  • 創新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使命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省多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特別是2017年《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出臺後,更是積極全面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完成全省文化資源普查、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讓遼寧文化資源活起來、推出一批遼寧特色文藝精品等,產生了廣泛影響。
  •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中傳承
    【光明論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是當前加強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每當文化創新被廣大民眾廣泛接受之時,就是文化繁榮興盛之日,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充分拓展之際。每個文化發展高潮的來臨,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為理念引導,憑藉傳播形式、方法和渠道創新而彰顯。以元雜劇創作為例,它們既傳承了儒、釋、道的歷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終形成了集念唱作打以及故事、舞蹈、美術、服裝於一體的全新的文藝樣式。
  • 新時代新理念|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了方向。今天,小編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部分重要論述,與您共同學習。
  • 回應新時代新要求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中傳承
    杜留陽 區文化館館長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而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和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且要有發展的眼光開展工作。
  •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讓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 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對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闡釋。趕緊隨筆記君一起學習吧!
  •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讓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11月27日,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在北京召開。
  • 「消費時評」以媒為介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探尋如何發揮媒介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而推動社會的轉型升級就顯得至關重要。尤其在新媒體時代,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和應用,以及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融媒體時代應勢而來,深刻而又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活動。
  • 用創新表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大家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鼓舞人心,要以總書記的講話為指引,積極創新,開拓進取,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出自己的貢獻。 傳統文化教育要注重「用其韻」 梅山小學校長劉東風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後感到十分振奮,也深受啟示。
  • 山東大學成立中華美德教育學院 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山東大學成立中華美德教育學院 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2019-06趙曉 攝   中新網濟南6月23日電 (趙曉)山東大學中華美德教育學院6月23日在濟南揭牌成立,將發揮高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和傳播領域的優勢,探索新時代中華美德教育模式,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現場致辭。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原標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與傳承傳統思想精華和文化智慧的基礎上,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繁榮。必須深刻把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關係,發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強音。 一是必須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這種高度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共有精神財富且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義的思想觀點,在我們黨歷代領導人的講話中尚屬首次,體現了我們黨對於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本質意義的新認識和新高度。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
    原標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核心閱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資源,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始終滋潤著華夏兒女,為華夏兒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分。就單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時期的儒學在千年演變過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斷被先哲聖賢結合時代特點闡發注釋,先後經歷了玄學、理學、心學、漢學等不同發展階段,形成眾多學派,產生眾多思想觀點。可見,真正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