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李敖和王朔的批評,金庸為何對李敖置之不理,卻親自回復王朔

2020-08-09 樹人談史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原名查良鏞,出身於「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的海寧查家。作為二十世紀的武俠泰鬥,金庸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巨著。然而,正如同金庸在書中說的那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在文壇的金大俠也免不了別人的評頭論足。

文學批評的範疇

自古以來,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特別是到了近代以來,批評文壇泰鬥成為了文壇新秀快速嶄露頭角的捷徑之一。比如說那位花了半輩子時間批評魯迅的民國才女蘇雪林,魯迅生前她對魯迅畢恭畢敬,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可是等到魯迅一去世,她就露出了真面目,把下半輩子時間都用來批評魯迅。

蘇雪林對魯迅的言辭之惡,已經是超出了正常的文學批評範疇。縱觀近百百年的文壇歷史上,也沒有像蘇雪林這樣的人物。不過,最近這些年,若是論口才之犀利,李敖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

李敖評價金庸

李敖是當代著名作家,不過比他的文學作品更被人熟知的是他那張大嘴。特別是在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那些年,李敖的犀利言辭經常引得網友紛紛側目。甚至連李敖自己都說自己是「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作為這數十年來最為狂傲的批評家,李敖連自己的老朋友金庸也不放過,將金庸的作品狠狠地批判了一番。

李敖批評人很有一套,而且用他的話說:「我不僅罵你是混蛋,還要告訴你為什麼你是混蛋。」可以說,很多文壇泰鬥都被李敖罵得沒脾氣。因為李敖的眼光十分刁鑽,他能透過作品看到本質,因此作出的評語再尖酸刻薄,也會令人感到無法反駁。

李敖和金庸是多年老友,兩人之間的友誼可以說是十分深厚了。可是面對老友金庸,李敖同樣是不改大嘴本色,稱金庸是一個「選擇性」信佛之人。而且,李敖受胡適的影響很深刻,他一直認為武俠小說算不上純粹的文學作品,因此他就產生了金庸的武俠作品肯定也不入流的觀點。

無論是批評金庸是「選擇性」信佛,還是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算不上文學作品,這兩樣批評可以說都是十分的嚴苛了。但是金庸卻並沒有反駁李敖,甚至對李敖的批評置之不理。對於歷史系出身的李敖來說,他顯然無法理解輕功、內力之類的設定,而且他對文學作品嚴格的學術要求,使得他也無法理解武俠小說娛樂大眾的文學價值。

金庸一笑置之

金庸之所以對李敖的評價置之不理,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兩人都是六七十歲的高齡了,另一方面也是礙於兩人之間的情面。至於說李敖如何如何批評他,金庸這樣的俠之大者也是一點也沒往心裡去。畢竟,以李敖的性格來說,說出什麼樣的話都有可能。正是因為金庸對李敖的性格了解得十分透徹,所以才沒有理會李敖對他的評價,而是一笑置之。

中國的文壇,向來不缺少心高氣傲的文人,瞧不起金庸武俠小說的也不止李敖一人。在那些自詡為正統文人的眼裡,武俠小說之流幾乎都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甚至以此來貶低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和觀賞價值。比如說著名作家王朔,當初在他所寫的《我看金庸》裡,就將金庸的作品貶的一文不值。

王朔評價金庸

王朔並沒有讀過金庸的全部作品,只是因為電視中老是播放《天龍八部》電視劇,所以忍不住去書店買了一套《天龍八部》。也許是因為王朔的品味實在太高,所以他在閱讀《天龍八部》這本小說時的體驗並不好,至於體驗究竟不好到什麼程度?看看下面這段話就明白了:

這套書是7本,捏著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麼努力也看不動了,一道菜的好壞不必全吃完才能說吧?我得說這金庸師傅做的飯以我的口味論都算是沒熟,而且選料不新鮮,什麼什麼都透著一股子擱壞了的哈喇味兒。

王朔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成功,是得益於那個年代匱乏的娛樂生活。相較於現代的文學作品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根本不值一提,這樣的作品也沒有翻拍成電視劇的必要。

金庸親自回復

從王朔對金庸的批評可以看出,他不但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毫無文學價值,甚至連武俠小說的觀賞價值也一併否定了。這樣的評價無疑顯得十分可笑,相對於王朔口中的現代文學作品來說,貌似金庸的武俠小說傳播得更為廣泛。先不說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光是這種否定武俠小說觀賞價值的態度,本身就算不上正經的文學批評。

李敖的批評金庸一笑置之,可是面對另一個著名作家王朔的批評,金庸卻親自回復了王朔四個字:八風不動,並且也表達了自己的「無能為力」。他在信中說:「王朔先生的批評,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於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

結語

不得不說,金庸這四個字的回覆卻很是巧妙。面對王朔的批評,金庸擺出了一副「隨便你怎麼說,反正我就是這樣,看你能說到啥時候」的態度,完美地彰顯了什麼叫大俠風範和容人之量。相對來說,那些所謂的著名作家,無疑就顯得十分小家子氣了,一點容人之量都沒有。

相關焦點

  •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回復了王朔,卻對李敖置之不理
    金庸有時候會對一些學者和教授的批評進行反擊和回復,對普通人的批評反倒不怎麼回應。在眾多批評金庸的人當中,有兩個人非常受大家的關注,一個是王朔,一個是李敖。對這二人的批評,金庸只對王朔進行了回復,而李敖罵了金庸二十年,金庸卻從來沒有回覆過他,金庸為何對這兩個人會有不同的態度呢。
  • 金庸對李敖的批評置之不理,為何卻特意寫文章,反擊王朔的批評?
    金庸先生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一個儒雅的學者。他在公開場合的講話總是委婉而全面,甚至批評他人時也會先讚揚被批評人的優點,批評中所用的言語也極其溫和。儘管金庸從未主動樹敵或批評別人,但由於他的聲譽很高,他從未缺少過批評者。 金庸有時也會反擊並回答一些學者和教授的批評,但對普通人的批評反應不大。
  • 金庸也欺軟怕硬?回懟王朔,惹不起李敖!深度解析「騷操作」真相
    文丨曹鏡明題丨金庸面對李敖和王朔的批評,為何對李敖沉默不語,卻回復了王朔?歡迎大家留評交流!王朔有資格金庸面對王朔和李敖的批評,本人又是如何回應的呢?仔細看來,全然是兩種態度。對李敖,是置之不理;對王朔,則是公開回應。
  • 金庸逝世兩周年,曾挨王朔和李敖罵,其實他們並沒讀懂金庸的武俠
    至於不待見金庸的人,自然對他意見很大,口誅筆伐。在這些此起彼伏的聲討聲中莫過於李敖和王朔最為激進。,而且李敖還持續批評了幾十年,但是李敖評價的更多的是金庸先生的為人,並且經常從個人角度出發聯繫到作品本身,這樣的觀點確實比較難讓人接受,大部分人不太認同,所以金庸先生從始至終一直沒有回覆過李敖。
  • 王朔、李敖「文壇惡評家」:隔空交鋒,誰才是「爸爸」?不服不行
    這幾天一直在寫關於王朔的文章,很多吃瓜群眾在底下留評,表示和李敖對比,誰才是文壇第一惡評家?換而言之,如若這是一場較量,那麼誰才是「爸爸」呢?也算是一點惡趣味吧!畢竟,能寫出《我是你爸爸》的王朔,和能說出「我是臺灣人爸爸」的李敖,應該都算得上是「爸爸」級別大佬。
  • 李敖:我跟王朔不一樣,我罵的人能讓我坐牢!王朔的回擊讓人叫絕
    李敖和王朔,是出了名的嘴巴大。據說李敖一生罵過3000多人,大師錢穆、金庸、余光中、柏楊都曾被他所批判過。而王朔呢,也是個路見不平就開口的角色,好朋友餘華、蘇童等作家,還有金庸、李敖、老舍、張藝謀等人。看到老舍的兒子舒乙發文研究老舍,於是說:他到處「老舍先生老舍先生」,你為什麼不叫你爸啊,你是不是有愧啊你!
  • 李敖:我跟王朔不一樣,我罵的人能讓我坐牢!王朔的回擊讓人叫絕
    到了現代,文壇上也有兩個罵人高手,一個是臺灣的李敖,一個是北京的王朔。李敖和王朔,是出了名的嘴巴大。據說李敖一生罵過3000多人,大師錢穆、金庸、余光中、柏楊都曾被他所批判過。而王朔呢,也是個路見不平就開口的角色,好朋友餘華、蘇童等作家,還有金庸、李敖、老舍、張藝謀等人。
  • 王朔評金庸武俠俗氣,金庸回應了,李敖評金庸偽善,金庸沒回應
    其中易中天、王朔、李敖都對金庸的武俠做過評價,在了解他們對金庸武俠的評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各自對餘秋雨所做的評價。易中天、王朔、李敖和金庸,分別對餘秋雨有以下評價:易中天:「誰把大眾當傻子,誰就是天一第一傻」王朔:「成天裝名士,一裝十幾年」李敖:「像餘秋雨,逃避現實,他有沒有能力碰到一些核心問題,而不是光遊山玩水,光寫一些遊記之類的文章?」
  • 王朔曾髮長文狠批金庸小說,金庸淡定的回應彰顯大師風範,有水平
    這些人裡,包括易中天,也包括李敖,當然批評得最狠的還是王朔。王朔是何許人也?真的有資格去批評武俠大師嗎?王朔,195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曾有過從商經歷,1984年開始寫小說。據不完全統計,王朔曾指名道姓批評過的文人包括:齊白石、金庸、李敖、吳徵、餘秋雨、賈樟柯等等。而且與一般的「鍵盤俠」不同的是,他的批評每次看來都是有理有據的,所以常常能得到一些網友的認同。1999年,王朔開始狠批金庸,這一年他發表了評論文章《我看金庸》。沒有任何隱藏,把金庸的名字直接用在文章的標題裡,言辭十分犀利。
  • 同為毒舌狂人,這一點李敖在王朔面前還得甘拜下風
    最近在看王朔的《知道分子》(隨筆集),以及李敖的《李敖回憶錄》,這兩本書是同一時間購買的,幾乎同時閱讀。越看越發覺得兩個人頗有一些共性,後面在網絡上查看,才發現無數標題黨噱頭地在將二人作對比,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膽識上面,一片倒向海峽對面的李敖。
  • 李敖看不起金庸,德國學者說:他跟魯迅比不了,寫的書文化的退步
    有了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金庸沒有按照家族的路線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學者,而是歪打正著的成為了一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獲得的。從小,金庸就展現了他天才的一面,聰明和機智是金庸的代名詞。上學期間,金庸和同學一起寫考試教材賣,展現出他非凡的頭腦。
  • 李敖看不起金庸,德國學者說:他跟魯迅比不了,寫的書是文化退步
    、作家李敖以及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王朔的攻擊。不僅如此,王朔還提到金庸的小說極具鮮明的人物一味的模仿中西方經典著作的人物。在一次的電視訪談節目中,李敖將金庸貶低的一文不值,更是直呼他的作品難登大雅之堂。在很多的公開場合,李敖直言不會看金庸的任何一本小說。不僅如此,當著金庸本人的面,李敖也是直接開懟,不留情面。除了國內的大家不欣賞金庸的作品就連外國人也加入了「混戰」,任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教授的漢學家顧彬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曾表達過自己對金庸的看法。
  • 王朔被低估了嗎?談魯迅:小說寫得不好,靠雜文,成不了什麼文豪
    王朔:世人為何不懂我,只因都愛假正經!身為作家而言,王朔寫下《等待》《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的就是心跳》《無人喝彩》等,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學作品。在這裡,筆者著重推薦《橡皮人》和《許爺》兩部,篇幅都不長,寫的非常棒!
  • 王朔為何寫3300多字罵金庸?金庸當年怎麼回復的?
    99年,嘴貧的王朔發表《我看金庸》,將金庸的武俠與瓊瑤的小說並列,評為」四大俗「之一,網絡譁然。這一年金庸先生已經75歲了,王朔才41歲,兩人年紀相差34歲,在金庸看來,這是一位陌生的中青年,金庸悠悠回復道:必須「八風不動」。語氣非常客氣。一、佛家的所謂「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
  • 當年王朔為何寫3300多字罵金庸?金庸怎麼回復的?
    放在文學這個大家庭,金庸小說的確是通俗小說,既然是俗,就免不了暴力、仇恨之類的,人物既然有這樣的性格和設定,人物就不能太複雜,不然打起架來又找不到理由。這是通俗小說背後的基因所在。但是王朔有將這個事過於放大的嫌疑,並且多加挖苦。
  • 李敖當年到底罵了金庸什麼,金庸又該如何回應才好?
    面對這個問題,金庸語塞,答不上來。我在李敖的著作裡找到了所有關於金庸的文字描寫,認真看了幾遍,然後總結了李敖對金庸的三點態度:一、李敖受胡適的影響,認為武俠小說在文學裡不入流,所以金庸的武俠作品肯定也不入流。
  • 如何評價金庸的作品?王朔看不起金庸,李敖:都是些不入流的東西
    「金庸在寫作上是一種退步」李敖、王朔兩人都是出了名的「文壇惡評家」,而他們對於金庸作品的態度,也都是極不看好的。王朔說:「初讀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體驗,情節重複,行文囉嗦……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著。
  • 吃軟飯,懟金庸,一生罵過3000多人: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著名編劇、作家王朔,在面對記者關於房子是不是徐靜蕾給買的提問時,曾這樣形容自己「軟飯硬吃」。 在這些人中,最早期有兩個人成就了王朔,一個是馬未都,一個是米家山。 馬未都是第一個敢背著編輯部領導刊登王朔的人,米家山則是第一個將王朔的小說拍成電影的人。 1981年,馬未都和王朔都還是年輕小夥,一個在《青年文學》當編輯,一個在家碼字。
  • 李敖也讀過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回來又為什麼大罵金庸?
    印象裡,李敖是當代作家中反對金庸武俠小說最激烈的人物,沒有之一,因為他連金庸的人品也一概加以否定了,像王朔罵金庸,基本停留在作品本身,像李敖那樣直斥金庸為人的,洵屬罕見。其實李敖不是一開始就發對武俠小說的,從他早期的傳記文學來看,李敖曾在大學日記中記載讀金庸小說時候的情景:夜,有雨,沒有出去,窩在宿舍看《射鵰英雄傳》,不惡。「不惡」兩字,就是李敖對金庸小說的最初印象。之後,李敖對武俠小說的記載,都與「罵」字有關。
  • 當年王朔炮轟金庸小說是四大俗之一,金庸如何回復?
    1988年,王朔的作品首次被改編成電影,兩年後王朔擔任編劇正式進軍影視界,《渴望》也成為他的處女作,也創作了中國電視劇收視率的最高記錄。從此,王朔名動天下,終成一代大家,但讓他更出名的則是和金庸先生的一次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