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何時?

2020-12-05 趣聞今說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何時?

在中國有很多古時候留下來的傳統節日,有著很豐富的歷史淵源。春節這個節日算是最大的一個。在春節當天舉國歡慶,家家團圓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樂不思蜀。然而在春節這一天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年夜飯、拜年、守歲等等,當然貼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那麼大家對貼春聯的習俗又了解多少呢?貼春聯又是起源於何時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春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口兩側,貼上大紅春聯,寓意著喜慶吉祥。說起春聯的起源,是由古代的桃符演變而來的。在古書《後漢書·禮儀志》上記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謂」,其中的意思也很明了,所謂的桃符就早時人們用來驅鬼闢邪之物。

關於桃符還有一個傳說。傳說中,在古代有個無比兇殘的怪獸,其厲害至極,沒有人能降服。後來,在深山中有兩位專治妖魔鬼怪的神仙,用桃樹枝降服了這個妖怪。於是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據說只要在門上懸掛桃枝,上面刻上兩位神仙的名字,任何妖怪都不能上前。這種桃枝也就是所謂的桃符,還是鎮鬼靈符。就這樣人們便延續了這種風俗習慣!

桃符開始演變成春聯,是在五代十國時期。根據史書記載,後蜀主孟昶曾經讓學士張遜在桃木板上題詞,張遜寫完後,蜀主一看有點不對稱,於是提筆寫了一句,中國最早的一幅春聯就誕生了。可是在這個時代的文獻中,並沒有出現春聯的字眼,人們依然把這種事物稱為桃符。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稱作為桃符,而且相當流行。

隨著紙的廣泛運用,人們將桃木板換成了紅色的紙,紙相比於桃木板來說要輕便許多。隨著時間的推移,直到明朝第一次出現春聯一詞。根據記載,據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規定,家家戶戶都要貼上一副春聯,朱元璋還要親自審查。於是,家家戶戶都貼上的春聯。據說朱元璋在一次審查中,發現一戶屠夫家沒有按照朱元璋的要求貼春聯,於是便在門前寫了一句話。百姓們看著對聯非常驚嘆,於是貼春聯這一習俗便流傳至今。

春聯又稱為對聯,有著祝福的寓意,很多有學識的人們,也會比拼對對子,看誰更有才華。隨著歷史的發展,春聯的文化日漸成熟。在古代春聯是春節的賀詞,現如今春聯已經不僅是賀詞這麼簡單,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也是從習俗到傳統,時間就是見證。大家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貼春聯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它起源於何時?什麼時間貼比較恰當?
    春節一到,民間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的別稱有許多,分別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對我們現代人來說,貼春聯主要有以下3層意義:1、繼承傳統習俗因為春聯它具有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學特徵,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的風俗也就代表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
  • 「百節之首」的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起源於什麼?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帖春聯和貼門神。那麼,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起源於什麼?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起源於什麼春聯(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讀作chūnlián,也叫「春貼」、「對聯」等。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 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貼春聯」從何時興起,又是從何時開始盛行
    春節是華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與清明、端午、中秋並稱華人四大節日,過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從漢武帝時期朝廷就下令以農曆的寅月(一月)為正月,正月初一是新年的開端,稱做元旦日,這個習俗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是國人最看重的依然是春節。
  • 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該習俗產生於何時,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什麼?
    (最早0:2分)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在小編的家鄉貼春聯都是在除夕那天貼的,在那天的下午將近天黑時候貼春聯,近年來,貼春聯時間有所提前,好些人家在吃過中午飯就開始貼春聯了,你吃過中午飯出去一看,哇,很多人家都已經貼上了春聯。
  • 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關於春節貼春聯的來源介紹
    馬上到新年了,人們會有一系列的準備活動,如祭灶、掃塵、置辦年貨以及掛燈籠、貼春聯、窗花等。貼上春聯和掛上燈籠就增添了幾絲過年的氣氛。那麼,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呢?一起來看看吧!春聯什麼時候貼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其和、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一起統稱為「年紅」。在春節期間,貼年紅也是很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一般來說,家家戶戶「貼年紅」是在農曆臘月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在門窗上貼上年紅,不僅可以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表示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 春節起源傳說 春節習俗與春聯(春聯集錦)
    原標題:春節起源傳說 春節習俗與春聯(春聯集錦)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 春節貼春聯,那麼春聯的來歷,你知道嗎?
    >01春聯的起源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直到宋代,桃符由木板改為紙張「春聯紙或者是春聯」,這一習俗也就開始了。,於是頒布了御旨,要求家家戶戶用紅紙寫成春聯貼在門框,由於是朱元璋頒布的政令也使得春聯在各家各戶推廣開來的。
  • 過春節貼春聯,是傳統習俗,但「春聯」的由來卻鮮為人知?
    其實,過年貼春聯這個習俗距離我們並不是很遠,從第一幅春聯的產生、普及到今天,也就幾百年的時間。「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幅桃符春聯,是由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所作。到了宋代,王安石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由這句詩我們可以得知:在我國的宋代是沒有紙質春聯的,那時的人們用的還是桃符。
  • 春節到,貼春聯。說說春聯的事兒
    春節貼春聯,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春節時各地或許有不同的傳統。隨著時間的發展,有些舊的春節習俗都已經消失。但是,貼春聯,多年來一直未變,年前家家戶戶的大門或者屋門上,都要貼上一副嶄新的紅紙黑字的對聯。清人趙翼認為我國的第一幅春聯,是五代十國時期,蜀後主孟昶所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關於貼春聯,據說可以追溯到古人掛」桃符」的習俗。最早人們過春節,為了驅兇祈福,往往在大門兩邊掛上兩塊桃木板。
  • 喜迎豬年,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寫的是什麼呢?
    喜迎豬年,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是從古至今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春節期間一項重要的活動,,辭舊迎新,它增加了喜慶的節日氣氛,當大家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也是人們對新生活的美好祝願~!那麼春聯的由來和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看看。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那個桃木板稱為桃符,長六寸,寬三寸,在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所謂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後來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
  • 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圖)
    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圖)貼春聯簡介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貼春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
  • 春節老年俗盤點:磕頭拜年 貼春聯 除夕守歲
    一臺精彩的民間書畫展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除了各種年俗、美食之外,春節同時也是一臺精彩的「民間書畫展」。  「春聯」是這臺春節書畫展的「主角兒」。春聯,也叫春貼、福貼,港城老百姓俗稱「門對子」,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學形式,起源於驅鬼闢邪的「桃符」。
  • 春節將至都在貼春聯,可貼了這麼多年春聯,你知道春聯的來歷嗎?
    每年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開始貼「福」字,寫春聯,為迎接新春佳節做準備。可是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你知道春聯的來歷嗎?王安石的這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家應該不陌生吧,每年春節之際這首詩可謂是必不可少。
  • 春聯什麼時候貼 2020最佳貼春聯時間
    離春節越來越近,人們也開始忙年了。等小年一過,人們就會開始一系列準備過年的活動,如祭灶、掃塵、置辦年貨以及掛燈籠、貼春聯、窗花等。貼上春聯和掛上燈籠就增添了幾絲過年的氣氛。那麼,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呢?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的來歷故事
    即將到來的牛年裡,每逢過年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貼春聯已成為過春節的習俗。貼春聯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原來這裡面的講究這麼大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漢族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貼春聯和貼門神。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
  • 春節人人都要貼喜慶的春聯,春聯如何貼才正確呢?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馬上就要到2019年春節了,而春聯就是家家戶戶都必須購買的年貨。可是即使您已經貼了幾十年的春聯,也未必能說出正確的貼春聯方法。您還別不信,小編這就給您說說關於貼春聯的那些事兒。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二、貼春聯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對於每家每戶來說,每逢春節,別的門飾可以忽略不計,但一定要在門上貼上一副精選的春聯,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
  • 春聯起源於何時、為何要貼、有什麼講究,春聯是哪兩位皇帝推廣的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最忙的,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那我們現在看到的春聯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發展的呢。貼春聯通俗一點就是貼對子,現如今公認的春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早在周代就有了,這個說法在古代很多書中都介紹過。
  • 過年為什麼要貼春聯?你們當地哪天開始貼春聯呢?
    春節,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有很多,今天給大家要說的是貼春聯。春聯每家每戶都要貼(有親人去世的家庭除外),春聯在不同的地方,叫法有所不同,比如門對、對聯、桃符等,貼春聯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我們這邊,一般是臘月三十上午貼,而有些地方比較早,可能在臘月二十幾就把春聯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