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諸侯親疏排序,晉國排不到前10名,這幾國才是周天子至親

2020-12-15 天地史話V

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分封天下,後來各代周天子也有分封。將所有姬姓諸侯排序,哪幾國才是周天子的至親呢?

周武王分封姬姓諸侯國,親疏排序,從關係最遠開始。

姬姓同族封國:

召國,陝西長安縣,姬姓族人召公(與周武王同輩)封國。

燕國,北京房山區,召公長子克的封國。

古魏國,山西芮城縣北,周成王分封同姓諸侯國。

周太王后裔封國:

吳國,江蘇蘇州,周太王(周文王爺爺)長子泰伯之後。

虞國,山西平陸縣,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後。

周王季兒子封國

西虢國,周王季嫡子,周文王弟弟虢叔封國,陝西寶雞市。

東虢國,周王季庶子,周文王弟弟虢仲封國,河南滎陽。

周文王兒子封國

魯國,山東曲阜,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的封國,由其長子伯禽繼承。周公旦先後輔佐文王、武王、成王,成王親政後,封周公的其他5個兒子為諸侯國。《左傳》云:「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管國,河南信陽縣,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鮮的封國。

蔡國,河南上蔡縣,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的封國。

曹國,山東定陶,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的封國。

郕國,山東寧陽縣,周文王第七子郕叔武的封國。

霍國,山西霍縣,周文王第八子霍叔處的封國。

衛國,河南淇縣,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的封國。

沈國,河南汝南,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

毛國,陝西扶風,周文王第十一子毛叔鄭的封國。

郜國,山東成武縣,周文王第十二子的封國。

雍國,河南焦作市,周文王第十三子的封國。

滕國,山東滕州,周文王第十四子錯叔繡的封國。

畢國,陝西鹹陽,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封國。

原國,河南濟源市,周文王第十六子的封國。

酆國,陝西山陽縣,周文王第十七子的封國。

郇國,山西臨猗縣,周文王第十八子的封國。

周武王兒子封國

古韓國,山西河津縣,周成王的弟弟的封國。

邘國,河南沁陽市,周成王的弟弟的封國。

晉國,山西翼城縣,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國。

應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周成王的弟弟的封國。

後代周天子分封

單國,河南省濟源市東南,周成王之子的封國。

楊國,山西洪洞縣,周宣王的兒子尚父的封國。

鄭國,陝西華縣,周厲王幼子友的封國。後搬遷到河南新鄭。

劉國,河南偃師市,周頃王的小兒子封國。

莫國,河北任丘縣,周宣王次子封國。

魏國,東周時期晉國分裂出,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后裔。

韓國,東周時期晉國分裂出,晉國國君後裔。

西周國,河南洛陽市,東周貞定王幼子。

東周國,河南洛陽市,東周貞定王幼子後裔。

周武王分封時期,周武王的兩個叔叔虢仲和虢叔地位最高,分封的都是公爵,其他所有姬姓諸侯都是侯爵以下爵位。西虢國的虢叔是嫡親叔叔,最為尊貴,兩個虢國的國君歷代輔佐周天子,是最重要的輔佐大臣,與周朝共興衰。

周公作為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的三代首輔,權力最大。周成王把周公的6個兒子都封諸侯,可以說待遇等同於天子。

畢公和召公與周公一起位列三公,地位也高於其他同姓諸侯。

從西周到東周,兩個虢國一直是周天子的臂膀,而周公的封國魯國也是東周時期對周天子最好的諸侯。晉國在周成王時期才分封,西周時期一直默默無聞,周平王東遷以後才崛起成為大國。論與周天子的親疏關係,實在是前10名都排不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就開始被諸侯吊打?
    周天子仗著剛剛消滅商朝的餘威,並且擁有大量姬姓諸侯,還能維持住全國的統治,但是如我所說,用不了幾代,周王室就會逐漸喪失對地方的控制。其中,周代第三任天子周昭王南徵死於漢水之濱,第四任周穆王雖然東徵西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朝政鬆弛,周王室開始由盛轉衰。
  • 西周姬姓諸侯小國,東周時刺殺天子,不齒手段成為超級大國
    周武王最初分封了8個公爵國,周武王的兩個叔叔虢仲和虢叔都是公爵。虢仲和虢叔相當於姬姓家族的族長,兩個虢國的歷代國君按照慣例也是周天子的輔佐大臣。此外,周公、畢公和召公位列三公,地位也高於其他同姓諸侯。姜尚作為滅商的首輔,也具有很高地位。
  • 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中,有哪些姬姓國,為何到戰國末期只剩下燕?
    周朝立國之後,周武王只活了兩年,因此很多事都沒有來得及做,封邦建國不過才開始,在這些諸侯國中,比較著名的就是周公旦的魯國、姜太公的齊國、召公奭的燕國、曹叔振鐸的曹國、畢公高的畢國、郕叔武的郕國等。還有就是將帝辛之子武庚封在了殷墟,統領殷商遺民。
  •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姬姓諸侯國又小又弱,外姓諸侯國普遍強大?
    不過,在這份常態中,卻依舊透露出了一點的不尋常,那就是大部分的強國,都是他姓國,而作為周天子姓的姬姓國,卻鮮有強大的。比如戰國七雄之中,就只有燕國是西周之時的姬姓之國,其他都不是(韓國和魏國雖然也是姬姓,但他們並不是西周的分封國,只是春秋末期篡位得來的國家,所以不算)。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反而晉國能長期稱霸?
    春秋初期,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任管仲為相,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內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 諸侯有親有疏:替周天子當家的畿內諸侯
    一個是周人奪取的原來殷商統治的大片東方領土,後來這一地區演化為以洛邑為中心的「成周」和封邦眾建的諸侯國。提起諸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齊國、魯國、晉國等東方大國,這些諸侯都建國在周朝新佔領的東方。但實際上,西周還有一類諸侯,他們與周王室關係更加密切,彼此命運休戚相關,與東部封國的中原諸侯存在明顯差別,他們就是西周的畿內諸侯。
  •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但神奇的是,周天子居然嚴詞拒絕了晉文公,最終晉文公也沒有強求,老老實實的接受了周天子的安排,寧可失去土地也不批准在晉文公的墓穴裡挖隧道,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思維,寧要名不要實的傳統。但偏偏有這麼一個奇特的國家,如果國家首腦們開會,大家排排坐自然是姓姬的比較靠前,這個時候有個人從後面往前蹭,「讓一讓,讓一讓,我也姓姬」,只見後面的人正在一點點給他讓出空間。這時候站在主席臺上的周天子大吼一聲,停!他雖然姓姬,但他是夷狄,夷狄怎麼能來參加我華夏的聚會呢,來人呀,把他轟出去。
  • 晉國的一位君主:完成「曲沃代翼」,揭開晉國霸業的序幕!
    晉國(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繼位後改為晉。晉國被《左傳》、《國語》和《史記》等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另外三個諸侯國為秦國、楚國、齊國。
  • 周平王東遷後,這三個諸侯國成為贏家,先後稱霸春秋!
    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定都於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不過,即便如此,秦國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當然,這一情況在周平王東遷之後發生了改變。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 戰國時期還有幾個姬姓國?答案很出乎意料
    西周的諸侯國姬姓佔了大半兒,到戰國時候還有幾個姬姓國呢?先戰國七雄的姓氏,其實姬姓還是比例很大,燕魏韓三國都是姬姓。燕國始祖燕召公是周武王的族弟姬奭,也就是西周開國的召公。韓國國君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韓武子是晉武公叔父,是周武王的後代,姬姓韓氏。
  • 周天子對「春秋五霸」都賞賜了什麼,楚國最囂張,晉國最實惠!
    周天子想要打發這些諸侯霸主,又做了哪些功課呢?但拒絕之後,為了不讓晉文公報復自己,把陽樊、溫、原和攢茅四邑賞賜給了晉國作為報答。在城濮之戰中,楚國打敗,晉文公送給了周襄王1000名楚軍俘虜和100輛俘獲的戰車,作為回贈,將100張紅色的弓和1000張黑色的弓送給了晉文公,並且還允許晉文公可以攻伐其他諸侯國。
  • 晉國曾經做了一筆最划算的買賣,這使他一躍成為了春秋霸主
    (前11世紀-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侯爵,姬姓晉氏 ,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繼位後改為晉。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
  • 封國屏藩,拱衛宗周——看西周封國的原則和技巧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周初分封七十一國,其中周王室姬姓有四十國,兄弟之國有十五國,而《荀子·儒效》記封國七十一,姬姓有五十三國。像《呂氏春秋》說周天子封國400多個,臣服的方國部落有八百之眾,並不足信。西周封國以姬姓為主體,同時兼顧異姓功臣。
  • 魯國春秋之前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諸侯,為何變成弱國,原因在此
    答案必定眾說紛紜,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魯國必然是這些諸侯國中數一數二的大諸侯,為何呢?這是因為魯國的地位決定的。春秋之後大家都知道,周天子失權,諸侯紛爭,但是在春秋之前呢,周天子還是擁有著很強的實力,說一不二。而在周天子之下呢?各諸侯的實力為何呢?
  • 春秋戰國時期位於今河南省境內的諸侯國列表及最後歸宿(3)
    周朝後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諸侯國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 加上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支配別國的權力,展開兼併戰爭,最後五十多國逐漸被晉、楚、鄭等幾個實力比較強大的國家瓜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國家的概況和最後歸宿。
  • 春秋時期周天子幹了什麼?導致「債臺高築」,連葬禮都沒錢舉行
    在周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姬發就開始封侯,除了那些貴族和有功的大臣之外,還對前一代聖賢的後代們進行了冊封。西周分封完畢之後,周天子佔據了兩塊最好的地域,根據親疏功勞等關係又分封了幾個重要的諸侯國,幫助周朝控制領土。
  • 晉國的一位君主:輔佐周平王東遷,奠定晉國霸業!
    晉國(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繼位後改為晉。晉國被《左傳》、《國語》和《史記》等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另外三個諸侯國為秦國、楚國、齊國。
  • 春秋時的一小國,被秦國消滅,疆域卻被晉國佔據!
    春秋時期,通常用來指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 東周時期的兩個魏國:一個被晉國消滅,另一個則瓜分晉國!
    而就魏這一國號的開始來說,則要追溯到周朝時期。在東周時期,周天子之下曾有兩個魏國。其中,就第一個魏國來說,被強大的晉國所消滅。至於第二個魏國,則和韓國、趙國一起瓜分了晉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第一個魏國魏國(前11世紀-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諸侯國,第一任國君為失載。
  • 為什麼晉國被分成三國?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晉國和楚國成為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並且,在和楚國的較量上,晉國長期佔據著上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