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

2020-12-14 GBLW的財會世界

1995年的冬天,除夕前的半個月總是家裡大人最忙活的半個月。有次凌晨4點我被我媽從睡夢中搖醒,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嘴裡哈著白氣就往樓下跑,家裡養了一年的一頭豬今天要被架起來了。周邊的鄰居都來幫忙我想去瞅個熱鬧,所以也顧不得天冷被窩暖。在我記憶中,小時候的冬天比現在冷得多,每天早晨起來上學,總能看到瓦房上的黑色瓦片結了一層薄薄的白霜。

以前不止東北有殺年豬

殺完年豬後的一天的凌晨5點,我爺爺請了鎮上有名望的「師公」(閩南話這麼叫,實際是種在婚喪喜慶時幫忙主持儀式,敬謝鬼神的職業,看穿著應該算是非全職的」道士「)到家裡敬拜天地。全家老小叔伯兄弟姐妹十幾口人,將八仙桌擺到院子正中間,放上乾果餅乾,雞鴨魚肉和豬頭,在「師公」帶領下拜天拜地。我永遠聽不清「師公」嘴裡在唱著什麼,他用著一種特殊的聲調和語速,把方圓百裡的主要神明的名字都唱了一遍,每唱兩句都拉出個長尾音,然後邀請這些神明到家做客吃貢品,保佑家人健康來年風調雨順。等「師公」唱完,我爺爺也會再唱一遍,不過他記憶力有限,只能邀請方圓十裡左右的神明

這是我記憶中過年裡最不喜歡的一段小日子,每天冒著嚴寒起個大早,只是為了在院子裡對著天地空氣三叩九拜,也不知道我們準備的貢品夠不夠這麼多神明吃喝。

閩南師公,一個相當賺錢的職業

再後面的日子,我媽就要忙著殺雞殺鴨,灌裝臘腸,進行屋子的大掃除。在春節前兩天,還要炸地瓜炸排骨炸薯餅炸五香。都是些過年過節才會用心去弄的小點心,孩子們圍著她總想著趁熱吃上一口,畢竟平時可沒有那麼多好吃的。我爸這時候開始到鎮上集市預訂各種年貨,採辦禮品準備贈送親朋好友,忙了一年好像可以歇上幾天,呼朋引伴來個不醉不歸。而我的春節從購置新衣服開始,中間「火柴炮」伴隨整個過程,在領紅包時達到高潮,最後在春節後的一個又一個村鎮節日中依依不捨地開學(初一村裡舉辦「炸炮城猜燈謎」活動,初二姑姑回娘家,初五有「小龍藝」歡舞著在村裡經過,初九天公生日過大壽要要抬神遊村,從村頭到村尾扛著神明轉一圈,十五十六熱熱鬧鬧過元宵。)

消失的不是火柴炮,而是玩火柴炮的心情

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當時的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經濟會如此快速地騰飛,就像這時的我們偶然回想才發現原來年味的消失是從那時候慢慢開始的。

依託著歐美發達國家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開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工廠開始拔地而起。那時中國的農村土地已經開始供養不起龐大的農村人口,於是琳琅滿目的製造工廠開始吸收全國各地農村出來的人口每年2次的人口大遷徙在這片土地上變成一種習慣,同時習以為常的還有年年買不到火車坐票的春運

我們開始離開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走向一片水泥森林;我們用我們辛勤的付出生產出一件件遠銷歐美卻廉價無比的小工業品;我們開始1年只能回家呆7天,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再不會花精力去過充滿儀式感的節日;我們離開故土尋求更好的生活,忍痛將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顧。

新一代已經體會不到當時的春運有多辛苦

19年過去了,我們的人均GDP從1041美元增長到了18096美元,我們的國家GDP從10.96萬億增長到了99.1萬億,國家排名從第6位躍居到第2位,佔世界經濟比重從3%躍升到16%,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這個國家發展得太快了,還沒來得及給她的人民適應的時間,用20年時間,好像一下從半農業社會變成了工業現代化社會。我們還在回味我們小時候帶著濃濃鄉土氣息的年味的時候,時代發展的颶風一下將它颳走,讓我們猝不及防地留在原地嘆息。

從秦一統中國至今2000多年了,我們一直是一個農耕國家,陰曆上的所有節氣和節日都是為了配合耕種需要而制定。我每次開著車帶我奶奶到外面遊玩的時候,看到一片平地好地,她總不自覺地說「這片地多適合栽種啊」。眷戀土地熱愛耕種的基因好像與生俱來無法捨棄。

而如今,我們這一輩看到土地終於不再只是想到耕種雖然現在想到的變成了這片地蓋樓得多貴可能還不如耕種哈哈哈),我們終於可以脫離靠天吃飯的日子,給了下一代更多地走出大山掙脫土地束縛的機會。從這點來看,即便春節越來越失去年味,我也覺得挺好。畢竟覺得春節失去年味這樣想的只是還不完全適應時代變化的我們這一代人,對新生代來說,他們的春節有他們的「年味」。「年味」對他們來說不是煙花炮竹不是殺年豬炸美食辦年貨,「年味」也可以是新衣服新紅包,約上三兩好友在春日的某個暖和的午後一起抱著手機吃雞,或者看著手機裡視頻互相學習外面世界的新鮮玩意兒。

新生代有他們自己的「年味」

一切都在變,唯有時間永恆不變。春節並沒有固定的「年味」,它的「味道」也隨著時間在改變。我們失去的不是「年味」,而是再無法回到的過去。

轉眼春節又要到了,祝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能在時代的列車上,享受現在的「年味」,而不是單純的想讓「春節」回到過去。

我是註冊會計師隔壁老王,分享財經和生活的經驗和知識,有興趣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年味越來越淡了嗎?
    你也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嗎?有人說,現在過年,年味越來越淡了,已經沒有小時候那種開心和期待了。真的是年味淡了,還是我們都長大了,看事物的眼光都改變了;或是我們更喜歡安靜,而非熱鬧了,諸如此類。第一,我認為跟我們經濟發展是離不開關係的。
  • 每年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為何清明祭祀卻一直都很隆重?
    其中又以最主要的民間風俗節日為代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春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的受歡迎程度也一直是最高的。每年除夕,是中國人難得的全家人團聚的日子,是一個分享一年收穫的時節。春節有貼春聯、掛福字、大掃除、放爆竹煙花、吃團圓飯、守歲等等各種各樣的節目。
  • 春節腳步臨近 年味越來越淡?咱龍江人這樣鬧新春
    原標題:辦家庭春晚蒸花式饅頭做各種迎新物件裝點家居,年味越來越淡?咱龍江人這樣鬧新春生活報記者薛宏莉春節的腳步日漸臨近,可是很多人卻在感嘆年味越來越淡。尤其今年,哈爾濱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更是讓一些人對春節少了些期盼。不放煙花爆竹,年味就淡了?
  • 為什麼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春節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了。關於春節自古便有很多詩句和俗語,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家戶戶條件越來越好的如今,反而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沒有年味了,這是為什麼呢?關於為什麼沒有年味,我有幾點看法。
  • 「年味」越來越淡?這個德國小鎮張燈結彩,過年比我們都熱鬧
    年味越來越淡?這個德國小鎮張燈結彩,過年比我們都熱鬧年是已經過去了一半了,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年過得和以往一樣很難感受到兒時的年味了,連之前最期待的《春晚》現在看起來也是索然無味了。街上瀰漫整個新年的鞭炮味和父母在家炸春卷肉圓的香味,可隨著我們年歲的不斷增加,從大雜院搬到了小區的單元樓,鞭炮的味道沒有了,鄰裡之間熱情洋溢的笑臉也沒有了,年過的是越來越沒意思了,但是在大洋彼岸的歐洲德國卻有這麼一個小鎮過年的時候張燈結彩舞龍舞獅,比我們還要熱鬧。
  • 別再說春節的年味淡了,這些照片幫你找回年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現在年味越來越淡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匆忙的快節奏生活吃喝穿用都很相似的每一天似乎也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期待難道年味真的就淡了嗎?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年底,2020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也讓這個庚子年在很多人的回憶中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距離過年還剩一兩個月,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卻越來越怕了呢?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年味從未變淡,只是屬於你的快樂,被埋藏了
    農曆春節是一個多雨的季節。至少在我們這兒,春節裡的陰雨天,比晴朗的日子多了不少。每次想要回去好好走走,就碰上了不大不小的綿綿陰雨。大好的春節時光,也在這陰沉沉的天氣裡,被磨滅了大半。過年了,也就快開春了。
  •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看著當下的紅火,不禁感慨,外國的洋節日這麼的紅火,中國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在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一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炸麻花,貼對聯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可以領壓歲錢,還可以熬通宵,還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看春節晚會。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年味兒感覺了。
  • 如今農村年味越來越淡,為何現在連放炮也禁止了,專家道出了真相
    如今農村年味越來越淡,為何現在連放炮也禁止了,專家道出了真相 一到過年的時候,孩子們都會放點小煙花,再加上鞭炮爆炸後滿地的紅紙,這樣才有了過年的氛圍。但是今年跟往年不同了,小編從街上回家,都快走到家了,大街小巷連個鞭的影子都沒有。
  • 年味越來越淡,究竟什麼原因?《元日》帶你走進400年前明朝春節
    如果缺少了這些,就感覺這個年並不完整。可以說,過年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能缺少的一項節日,它嵌在我們的骨子裡,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元日》這部動畫,在很多人都在抱怨年味越來越淡時,它帶領我們見識了400年前嘉定古城中的農曆新年,去看、去體會、去感受其中濃鬱的中國傳統氣息。
  • 年味越來越淡了?不!是年獸洗劫我們,帶走了我們的年味
    身邊的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小的時候那麼期待著過年。過年了這個時候你回家也好、不回家也好,總該要給父母嶽父母匯些錢吧,為什麼呢,這個沒有為什麼,三個字「該給的」4、各種聚會。同學會、朋友會、同事會,反正過年大家都有時間了,想會的、該會的都得會一會,吃喝鬧吧,一年到頭累也累了,給自己的放縱、放鬆、宣洩的機會。
  • 現在人生活越來越好,年味為何卻越來越淡,過年的意義是什麼?
    現在人生活越來越好,為什麼年味卻越來越淡?過年還有多少值得推薦的文化意義?一、年味變得越來越淡的主要原因是有以下五點。1、過年一定會放煙花,濃濃的煙味能讓過年變的更加火爆,但是近年來,國家因為治理環境,而限制煙花,導致過年時很少聽到炮聲;2、過年有時候是一家人一年中僅有的見面機會,但是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經常視頻的人們變的不那麼想家了,所以導致年味變的很淡;3、經濟條件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眼光
  • 淺析傳統年味為何越來越淡
    正如大家的共識,國人過年的傳統韻味漸行漸遠,漸行漸淡。的確非常遺憾!細細思考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請參考:1. 確實是少了許多傳統節日元素,致使韻味淡遠。就拿近幾年的「禁鞭令」來說,範圍越來越大,執行力度也越來越嚴厲,大有向廣大農村全面鋪開蔓延的趨勢。少了煙花爆竹助興,過年的氛圍慘澹頗多。
  • 別說年味越來越淡,只要聚在一起,哪天不是過年?
    人們念叨著:年味開始淡了。是習俗從簡,還是人心變了?以前,所有人都盼著過年。其實很多時候,電視,和春節一樣,都在悄悄凝結著一代人。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那可是世界大賽的三連冠,全國人民沸騰了!
  • 年味淡了?其實過年的氛圍一直都在,只不過你長大了
    年味淡了?其實過年的氛圍一直都在,只不過你長大了再過不久,就要進入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日子「除夕」了。在此筆者先預祝所有人新年快樂,闔家歡樂。說起過年,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以前有意思了。童年裡的炮仗、美食、壓歲錢……每一樣事物都讓大家對春節滿懷期待。可是漸漸的,如今的過年再也找不回曾經的那種感覺了。每一年趕回家團聚的過程,都好似例行公事一般。那麼年味真的越來越淡了嗎?其實不然,春節作為一個歷經多年的傳統節日,它的節日氛圍一直都在那裡。只不過每年過節日的那些人,卻一直都在成長。
  • 盼著一頓年夜飯,等著回家的路,為何年味卻越來越淡呢?
    有人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也有人說,淡的不是年味是人情味。在我看來,年味不是淡了,是因為忙碌了一年,確實不想要折騰,只想要高高興興地過個好年。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也許,不是年味越來越淡了。年還是那個年,只是少了當初的味道,年還是那個年,變了的卻是人心。
  • 過當下春節卻念著記憶中的年:年味淡了?還是人長大了?
    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了,很多親朋好友得以在這個節日團圓相聚。辭舊迎新,中國人在這個節日忘掉過去,展望未來。新年會很多的活動和風俗,主要圍繞的還是以祝福和團圓兩大主題。現在對於過年的感覺淡了很多,也許是因為年齡大了,也許年味中的一些元素少了。記憶中的年味,總會在很多人心裡和嘴上時不時地冒出來。
  • 正月十五鬧元宵,為何過年年味越來越淡?80後的感慨!
    但是無論是在城市中打拼的你我,還是在家鄉留守的那個他,總感覺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沒有了小時候那種熱鬧和喜慶為什麼?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年最期盼的時間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玩好玩,親朋好友可以相聚一堂談天地,現在長大了過年不僅僅是假期短了更多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很多人的見面交流變成了屏幕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既方便又快捷但是感情卻越來越淡。
  •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很重視過年,為啥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現在想來真是無比的美好、無比的愜意哦!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淡了,過年已經成了一種形式了、過年除了放個幾天假、感受一下春運的「堵塞」以外已經不能勾起任何人的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