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年味從未變淡,只是屬於你的快樂,被埋藏了

2020-12-06 次等大叔

農曆春節是一個多雨的季節。至少在我們這兒,春節裡的陰雨天,比晴朗的日子多了不少。

每次想要回去好好走走,就碰上了不大不小的綿綿陰雨。

大好的春節時光,也在這陰沉沉的天氣裡,被磨滅了大半。

過年了,也就快開春了。

都說春雨貴如油,可即便再貴,在這種日子裡,多少也有些擾人好事。

如果還想體驗一把春節的樂趣,或許回鄉,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城裡的空氣,缺少了喜慶的氧氣,熱鬧不起來。反倒是多了一些焦慮感,讓人始終想著逃離。

回到農村,一切似乎都變了。

看著一家家自建的兩三層小屋,擠著挨著在一起,總會覺得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恬淡而閒適。從來不曾慌張,也不曾壓抑。

村裡也比較荒涼了。大批大批的農村人走進了城市,尋求初農活之外謀生計的幹活。

只有過年的檔口,才會選擇回到老家,找一找生活最質樸的氣息。也只有這個時候,村莊才重新有了活了。

過年最要做的,或許就是放鞭炮踩田埂了。

當城市的喧囂隨著人流的散去而靜下來的時候,農村裡鞭炮的炸響聲,帶來了新的活力。

看著老屋周圍,等待開春長成一片綠的田地,再走出去,毫無目的踩在田埂上,感受泥土和鞋底的摩擦,才有了一絲生活的氣息。

很多東西都在變。農村也在變。

曾經端著大瓷碗吃飯,都要聚在一起嘮兩句的人,如今也都窩在了家裡。

沒有網絡的時代,才是人聯繫最為緊密的時代。

網絡的到來,讓大家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也讓曾經隔壁屋的距離,變得異常的遙遠與陌生。

雖然還是鄰居,可已經少有了鄰居街坊的味道。

年味的變淡,不是沒有道理的。

年味是什麼?年味不過是你來我家嘮兩句,我去你家嗑個瓜子。

可現在呢,一切都是急匆匆的。來了說不上兩句話,就忙說「不好意思」,因為還要趕去下一家。

過年,成了走形式。走掉的不是形式,而是緊緊相連的心。

隨著一代走人的慢慢離去,村裡的長輩,慢慢也變成了父輩。我們則從曾經的小孩,長大為家裡的頂梁柱。

張羅飯菜、祭拜祖先,然後走親戚。

我們帶著父母、帶著孩子,還是了新的一個輪迴。

曾經以為的永不長大,卻在彈指之間就到來了。

那回村的意義又在何方呢?

或許,意義一直都在。因為我們想回去,就是想要找到曾經的感覺。那份遠離焦慮症,能夠徹底放鬆自我的感覺。

看到沒,年味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我們的心裡,只是壓抑得太久了,我們都忘了。

於是,為了找尋那份記憶,自然只有回到老家,通過家的記憶與味道,喚起內心那份最天然的質樸與純真。

年味沒有變淡,它就像火種一樣,一隻存在著。

我們回村,不為別的,只為那一聲鞭炮聲,可以喚起內心的曾經。

相關焦點

  • 到底是年味變淡還是變濃了?老農民的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
    然而有些人說現在的年味味變淡了,可是有人卻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濃厚了。到底是誰說得對呢?聽了村裡百歲老農民的一席話,讓人醍醐灌頂,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因為我們小時候對過年的盼望,就是為了一身新衣服,或者是一些好玩的玩具,以及父母能夠給買一些好吃的糖果,所以每當到了冬季的時候,都是掰著手指頭數,天天盼望著大年這一天。
  • 年味越來越淡了嗎?
    你也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嗎?有人說,現在過年,年味越來越淡了,已經沒有小時候那種開心和期待了。真的是年味淡了,還是我們都長大了,看事物的眼光都改變了;或是我們更喜歡安靜,而非熱鬧了,諸如此類。第一,我認為跟我們經濟發展是離不開關係的。
  • 2262年可以過兩個春節,突然明白年味變淡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也有網友表示:補假調休使你可能得連上N天班,要幫著咱媽搞兩次大掃除,家裡的剩菜得連著吃兩個正月,被各路親戚朋友靈魂拷問兩次…想想真是無處可逃啊!不過,話說回來,距離2262年還有兩百多年,這次終於給自己找到了努力活下去的希望。玩笑歸玩笑,不過眼下年關越來越近。
  • 年味究竟是什麼?它其實沒有變淡,只是換了種形式
    都在說,年味越來越淡了,可年味究竟是什麼?整個春節,小益聽得最多的感嘆就是:過年沒意思,沒有年味了。其實啊,營造年味的過程,就是年味本身。如今,很多人都說年味越來越淡,好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大一部分人就表示不咋喜歡過年了。年味的消失,是從儀式感開始的,當過年的儀式感離我們遠去,當大家庭越來越小,年味自然越來越稀薄。現在,春節的習俗變成了睡懶覺、打牌、追劇、刷手機,甚至或許有一天,春節的意義只在於放假。
  • 別再說春節的年味淡了,這些照片幫你找回年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現在年味越來越淡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匆忙的快節奏生活吃喝穿用都很相似的每一天似乎也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期待難道年味真的就淡了嗎?
  • 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
    父母常常說:「街上的叫花子,也要過年,我們當然要過好年了,肯定要比叫花子強。」現如今,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1.留在家鄉的人少了,親戚朋友難以聚在一起。我的父親有四兄妹,母親有七兄妹,家裡的親戚很多,並且都不在一個村莊裡住。
  • 盼著一頓年夜飯,等著回家的路,為何年味卻越來越淡呢?
    有人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也有人說,淡的不是年味是人情味。在我看來,年味不是淡了,是因為忙碌了一年,確實不想要折騰,只想要高高興興地過個好年。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於是乎,身上的擔子重了,可是心遠了,父母老了,兒女在慢慢長大,曾經的快樂只能在孩子身上找尋下回憶了。
  • 年味越來越淡了?不!是年獸洗劫我們,帶走了我們的年味
    身邊的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小的時候那麼期待著過年。走親戚不論到誰家,叫你一聲「叔叔、大爺、姑姑、小姨」過年好啥的,你不能就回一句「你也過年好」吧?紅包走起,那是必須的。3、給父母(嶽父母)過節錢。過年了這個時候你回家也好、不回家也好,總該要給父母嶽父母匯些錢吧,為什麼呢,這個沒有為什麼,三個字「該給的」4、各種聚會。
  • 為什麼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
    這是我記憶中過年裡最不喜歡的一段小日子,每天冒著嚴寒起個大早,只是為了在院子裡對著天地空氣三叩九拜,也不知道我們準備的貢品夠不夠這麼多神明吃喝。這個國家發展得太快了,還沒來得及給她的人民適應的時間,用20年時間,好像一下從半農業社會變成了工業現代化社會。我們還在回味我們小時候帶著濃濃鄉土氣息的年味的時候,時代發展的颶風一下將它颳走,讓我們猝不及防地留在原地嘆息。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年底,2020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也讓這個庚子年在很多人的回憶中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距離過年還剩一兩個月,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卻越來越怕了呢?
  • 年味真的變淡了嗎?嘉華新春年禮伴你過個美味年
    然而隨著現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發展,傳統年俗式微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情形下,很多人都發出「年味兒淡了」「越來越沒有年味」的感嘆。尋找年味時,我們在尋找什麼?年味,是過年的儀式感,也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隨著傳統的春節習俗漸漸被新一代淡忘,讓人不禁懷念記憶中的「年味」。
  • 年味越來越淡,究竟什麼原因?《元日》帶你走進400年前明朝春節
    如果缺少了這些,就感覺這個年並不完整。可以說,過年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能缺少的一項節日,它嵌在我們的骨子裡,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元日》這部動畫,在很多人都在抱怨年味越來越淡時,它帶領我們見識了400年前嘉定古城中的農曆新年,去看、去體會、去感受其中濃鬱的中國傳統氣息。
  • 正月十五鬧元宵,為何過年年味越來越淡?80後的感慨!
    今天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個全家團圓喜慶的節日,祝大家元宵節快樂!但是無論是在城市中打拼的你我,還是在家鄉留守的那個他,總感覺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沒有了小時候那種熱鬧和喜慶為什麼?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年最期盼的時間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玩好玩,親朋好友可以相聚一堂談天地,現在長大了過年不僅僅是假期短了更多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很多人的見面交流變成了屏幕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既方便又快捷但是感情卻越來越淡。
  • 為什麼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家戶戶條件越來越好的如今,反而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沒有年味了,這是為什麼呢?關於為什麼沒有年味,我有幾點看法。所以啊,想見的人不在「一見難求」,過年的儀式感也就淡了一些了。2.沒有年味是因為 生活富足和物資的充沛問哪個年代年味最濃?回答肯定是70、80、90年代。問哪個階段年味最濃?回答肯定是70後、80後、90後這一批小孩。
  • 年味淡了?其實過年的氛圍一直都在,只不過你長大了
    年味淡了?其實過年的氛圍一直都在,只不過你長大了再過不久,就要進入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日子「除夕」了。在此筆者先預祝所有人新年快樂,闔家歡樂。說起過年,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以前有意思了。那麼年味真的越來越淡了嗎?其實不然,春節作為一個歷經多年的傳統節日,它的節日氛圍一直都在那裡。只不過每年過節日的那些人,卻一直都在成長。「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筆者家中的一個小輩,在除夕前兩天哼唱著這首歌謠高興地從我身邊走過之時。我暮然間明白了一件事情,年味其實一直都在,只不過它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小一輩的孩子們身上了。
  • 年味是什麼味?16位攝影人分享珍藏的春節記憶美片,一起尋找年味
    是年貨,從鄉村集市到網絡購物,選擇由有限到無限;是春晚,從看電視到網絡直播,方式從單一到多樣;是拜年,從見字如晤到群發段子,手段由繁到簡……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卻也見證著年味逐漸變淡的過程。
  •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看著當下的紅火,不禁感慨,外國的洋節日這麼的紅火,中國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在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一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炸麻花,貼對聯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可以領壓歲錢,還可以熬通宵,還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看春節晚會。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年味兒感覺了。
  • 春節腳步臨近 年味越來越淡?咱龍江人這樣鬧新春
    原標題:辦家庭春晚蒸花式饅頭做各種迎新物件裝點家居,年味越來越淡?咱龍江人這樣鬧新春生活報記者薛宏莉春節的腳步日漸臨近,可是很多人卻在感嘆年味越來越淡。尤其今年,哈爾濱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更是讓一些人對春節少了些期盼。不放煙花爆竹,年味就淡了?
  •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年味,懷念以前除夕夜的春晚,年初一的炮竹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不知從何時起,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年年都是新年,卻一年不如一年。年三十,無一例外的都是一邊吃東西看春節晚會,一遍熬年夜,一定要等到午夜十二點放鞭炮後,伴隨著炮聲入眠……小時候相信大家都撿過楊洋鞭兒不知從何時起,卻少了這些熱鬧,即便是和親戚一起吃飯,也都是大多低頭玩著手機,即便是除夕夜看著電視,春晚也是給人一種應付,敷衍的感覺,再也沒有原來好看。
  • 過年沒有「年味」了?年輕人能對此做點什麼
    不過,如今年輕人似乎對新年傳統層面的風俗越來越隔膜,甚至有人吐槽「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到底啥是「年味」,一家人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晚會算「年味」?闔家團圓之際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算「年味」?那麼家人在外地一起旅遊,算不算「年味」呢?因為工作原因無法與家人團聚、只能通過電話或視頻來聯繫,算不算「年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