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專題之二】漫步五座鐵道博物館,找尋獨屬於中國的鐵道...

2020-12-04 界面新聞

文:蔡星卓

人們並不會遺忘這些曾經的老火車站。北京、上海、瀋陽、昆明、香港……在中國擁有鐵道博物館的城市裡,都曾經發生過不可迴避的鐵路歷史上的大事件,而他們幾乎都把曾經的老火車站改成了供人參觀的鐵道博物館。翻新的建築之中,曾經的車站功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機車與文獻的陳列。一段段曾經的歲月在這裡重新被編排、展示,有關歷史的這些細節在很大程度上被重現,試圖將人們帶入鐵路在中國剛剛萌生的時候,直抵那些民族與外侵抗爭的衝撞力中,再與當下的現代化交通形成巨大的反差。而這些,則是屬於中國這片土地獨特的鐵道「地圖」。

北京鐵道博物館與詹天佑

(攝影:蔡星卓)

北京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在川流不息的北京前門大街東側,路過的行人也許會發現這樣一座建築:灰色磚塊與白色石條堆砌出一座歐式風格建築,造型中又偶現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影子。如果不是「中國鐵道博物館」幾個大字在陽光下襯出的金色格外顯眼,可能人們更容易發現拱頂上面的一行倒序的古樸字跡:「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若你在112年前來到昔日北平,可以從剛建成的這座車站坐著蒸汽機車一路北上,直抵奉天,也就是今日的瀋陽;如果你在民國十三年來到此地,也可能在此目睹孫中山先生的靈車由此南返浦口;「九·一八」事變後,也許你可以成為北平學生組成的「南下救國團」中的一員,從這裡出發投入抗戰......直到1958年,新的北京火車站建成,正陽門東車站才停用。經過一系列改造之後,這個曾經的全國最大的火車站,於2008年改建為珍藏著中國鐵道歷史的博物館,並對外開放,講述中國鐵路的一整個發展歷史。

中國鐵路起步於清朝日漸衰落之時,因此不得不承認,工業文明的車輪駛向這廣袤大地也意味著侵略的進行與接而的反抗。也許人們是在鴉片戰爭前後從林則徐等愛國志士的著作中第一次聽說鐵路及火輪車,又或許是從英商用來試行火車的京郊鐵路第一次見證蒸汽機車的樣貌,但中國人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卻等到了1905年才開工。主持修建這條京張鐵路的人,與發明著名的「之」字型線路的是同一人——詹天佑。

公元1872年,上海港的一艘輪船上,30名身穿緞袍、拖著長辮的幼童與親人告別,跨過太平洋,由美國舊金山登陸。這是我國第一批赴洋留學的幼童,被認為吉兇難測的留洋計劃導致只有平民子弟參與到其中,詹天佑父親所立的「具結」,促成了而詹天佑的留洋之旅。而在1881年底,留美學生被全數撤回,詹天佑是其中唯二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生之一。回國後,輾轉了七年,詹天佑才得以學以致用。而這條最被我們熟知的京張鐵路,在他的率領之下歷經將近四年的時間竣工。如果你漫步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中,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的攝影師譚錦棠拍攝的《京張路工撮影》中的幾張照片——它更像一本旅行相冊,用珍貴的影像記錄了京張鐵路沿線的各個站點和主要路段的樣貌,並且帶你穿越回通車典禮當天,目睹一大盛況。

當然,如果你對詹天佑先生有著更濃厚的興趣,可以移步參觀八達嶺長城腳下的詹天佑紀念館。而如果你想要目睹歷史中真實出現的機車車輛,則可以嘗試位於酒仙橋的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在那裡,你可以目睹由最早的蒸汽機車到現代化鐵路的發展史。

1901年建設正陽門東車站時使用的青磚。

詹天佑像。

京張鐵路「之」字型線路沙盤。

《京張路工撮影》。

雲南鐵路博物館與血肉鑄成的滇越鐵路

(攝影:呂萌)

雲南鐵路博物館。「那真是天堂之旅。滇越鐵路天然與別的鐵路不同,它有一種超凡氣質,別的鐵路你永遠都是乘客,但滇越鐵路,卻有可能使你成為一位詩人。」詩人于堅在《滇越鐵路記:來自1910的列車》中這樣形容他十八歲時的那一趟滇越鐵路之旅。確實,在這段窄軌鐵路的修建之前,掛著銅鈴的馬幫還未能想像即將出現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如果你正好路過昆明的北京路913號,則可以停下腳步,在雲南鐵路博物館裡細讀雲南與這片土地上的第一條鐵路——滇越鐵路的那段歷史歲月。

十九世紀中葉或者更早,以越南作為殖民地的法國人就開始注意到了地理上毗鄰越南的雲南。直到1903年10月,這條北起中國雲南昆明,南至越南海防的鐵路才開始正式動工修建。確實,滇越鐵路的沿線風光確實如于堅所言那樣美麗,然而,雲南的地理構造使得修建這條鐵路卻付出了當今難以想像的巨大代價,甚至說它是血肉鋪築的也毫不為過。關於滇越鐵路死傷人數的真實數據,很難得到一個精準而可靠的結論。不過,根據1910年法國出版的《滇越鐵路》一書記載,為了修建滇越鐵路招募的亞洲勞工之中,廣西勞工多達兩萬多人,越南與中越邊境的勞工數量緊隨其後。而加上短工,在招募的這二、三十萬人之中,有至少六、七萬人因施工或是工地的流行病丟去性命。

雲南鐵路博物館的南館以滇越鐵路雲南府站的法式古典建築為原型修建,北站則集合了諸多現代元素,陳列室則是滇越鐵路的營業起點站。繁華都市的高大建築群中,這座建築顯得特外獨特。如果你想體驗一把米軌客運列車,也許要等到兩年後,從博物館所在的昆明北站乘坐往返石咀的一趟原本被用作鐵路職工通勤的「小火車」,剛剛因施工原因被停運。就在去年,它還每天早上準時從昆明北站出發,穿過熙熙攘攘的昆明城,如一百年前一樣。

上海鐵路博物館與中國最早卻「短命」的營業鐵路

(攝影:範劍磊)

上海鐵路博物館。與其他幾個鐵路博物館相似,上海博物館參照1909年建成的滬寧鐵路上海站建設,因此再現了其英式古典風格的風貌。

上海這座城市曾經誕生了中國的第一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然而,自1875年開工,1876年全線通車營業後,短短一年時間,清政府便以28.5萬兩白銀贖回並異常迅速地拆除了這條鐵路。在中國人還未能真正享有這工業巨輪所帶來的變化時,它便草草退出了歷史舞臺。

實際上,自19世紀末50年代初,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接連不斷對清政府提出修築鐵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絕。同時,清政府因為「失我險阻, 害我田廬, 妨礙我風水」這樣的原因,又不肯修建自己的鐵路。這條吳淞鐵路,本是美國人謊稱要建造的一條「尋常馬路」,後因為資金匱乏而交給英國的「吳淞鐵路公司」進行。在建築鐵路的這段時間之內,他們甚至偷運進來了一輛機車「先導號」,用作運輸材料。它的體積很小,重量也只有1.32噸,六名成年人就可以把機車抬動。而這輛機車,便成為了中國鐵路上出現的第一輛正式行駛的蒸汽機車——在上海鐵路博物館內,可以看到它的複製品,與那六個試圖抬起它來合影的清朝人。

吳淞鎮位於上海的東北方,是陸海轉運的關隘,位置十分重要。除去迷信因素的考量,當時清政府拆除鐵路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軍事等。就像李鴻章在吳淞鐵路談判中一再堅持的「收回自辦」那樣,從拆除吳淞鐵路之後,一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為止的將近二十年時間之中,外國侵略者一直沒有實現在中國修築鐵路的企圖。而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則於1881年開始修建,它被真正保存了下來並投入了實際使用。

今日,當你路過上海閘北區的天目東路200號目睹這上海最早的火車站,可以一覽上海這座城市與鐵路的淵源。漫步在這曾經的上海老北站中,仿佛聽到1987年深夜,那最後一趟開往寧波的列車車輪聲漸漸遠去。

香港鐵道博物館:九廣鐵路與記憶之旅

香港鐵道博物館。「軌跡著我生活的印記與成長」,這是港鐵公司電視廣告主題曲MV中最開始出現的一句話,而它也恰好非常貼合香港鐵路博物館帶給人的感覺——即使你非火車迷,也可以在此體會昔日鐵路情懷。今日的港鐵公司誕生於2007年12月2日,在這一天,九廣鐵路公司與地鐵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合二為一,改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九廣鐵路公司在約二十五年的時間內都負責經營的,就是香港的其中一個鐵路網絡——九廣鐵路。

香港鐵道博物館的原身大埔墟火車站是九廣鐵路的重要車站之一,而九廣鐵路也是對於香港與廣州來說極為重要的一條鐵路,因為它是連接兩地的首條鐵路,因此也被譽為粵港的「親情線」。在最初規劃時,它分為中英兩段,英段於1906年開始動工,華段於一年後開工,並都歷時三年建成通車。

與其說九廣鐵路命運跌宕,不如說它見證了中國的百年歷史。內戰期間,九廣鐵路直通車終端運作,抗日戰爭開始之後,鐵路的華段又經常遭到日軍空襲,雖然工程人員盡力搶修,卻也只能維持有限的服務。之後,廣州與香港相繼淪陷,華段停止運作,而英段也為了阻礙日軍被炸毀無數設施。解放後,來往九龍與廣州的直通車停駛,直到三十年後才重新運作。

今日,當你瀏覽香港鐵道博物館時,仍可見到九廣鐵路殘留的輝煌瞬間。除了介紹本地鐵路交通的歷史和發展外,博物館的戶外部分還展出不少火車模型以及其他鐵路設備,並且歡迎你坐進幾十年前的老車廂,用身體與歷史對話。

瀋陽鐵路陳列館與那些「滿鐵」歲月

(攝影:何琰)

瀋陽鐵路陳列館廣場對於很多外國人來說,哪怕他們對中國的東北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也大概熟悉「滿洲」一詞。這本是一個族名,卻因種種歷史原因被用作東北地區的代稱——鐵路修建之後,從西伯利亞駛來的列車進入中國國境的第一站,就叫做滿洲裡。1904年日俄戰爭後,中國東北以長春寬城子站為界,被強行分劃成南北「滿洲」,以南的鐵路交給日本。而日本設立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則成為了日本在東北進行指揮的中心機構,其任務之一就是管理南滿鐵路。

今日,如果你來到瀋陽市蘇家屯區山丹街8號,則可以以團體參觀的形式遊覽瀋陽鐵路陳列館。它的前身是始建於1984年的瀋陽鐵路蒸汽機車陳列館,因此館內不可小覷的就是數量繁多的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當然,由於彼時被稱作「奉天」的瀋陽是南滿鐵路上重要的樞紐,因此陳列室中也不乏當年「滿鐵」的種種痕跡——從日本昭和年間布制的「滿鐵」袖標,到仿日本昭和年間的「滿鐵」鎖頭,再到亞細亞號列車車廂場景的照片,都仿佛讓人們通過凝視這些痕跡來回憶那段相對屈辱的歷史。通過鐵路等方式進行侵略的日本雖在日俄戰爭後得逞,不過民國時期,瀋陽鐵路即開始了與「滿鐵」的抗爭,東北官商投資修建鐵路的熱潮終於暫時打破了日本長期控制東北鐵路的局面。九·一八事變之後,「滿鐵」又重新壟斷了全東北的所有鐵路。直到偽滿洲國時期之後的1947年,最後的「滿鐵」總裁才在奉天站長的引導下,乘著列車踏上了歸國之途,而「滿鐵」這一名稱也就從此從這一片土地上消失了。

雖然今日的人們不一定再熟悉「滿鐵」的那段歷史,但仍可從其中領略到東北被侵佔的幾十年歲月,以及鐵路在其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漫步在瀋陽鐵路陳列館中,不管你願不願意,那些在這片土地之上,曾經發生過的與火車有關的一切都將撲面而來。

瀋陽鐵路陳列館可以讓喜愛觀看機車陳列的火車迷們興奮不已。

勝利7型757號蒸汽機車,代號SL7,1934年日本川崎重工株式會社製造,「滿鐵」時配屬蘇家屯機關區域,1981年退役。

工建型1038號蒸汽機車,代號GJ,1958年太原機車廠製造,主要用於工礦企業、庫內調車牽引。配屬新站機務段,1997年退役。

人民型蒸汽機車,1959年由四萬機車廠研製生產,共出廠上線258臺,主要承擔鐵路幹線客運牽引。

東方紅1型4222號內燃機車,代號DFH1,1964年四方機車車輛廠製造,主要用於幹線客運列車牽引。配屬山海關機務段,1996年退役。

北京型3242號內燃機車,代號BJ,1984年北京二七機車工廠製造,主要用於幹線客運列車牽引。配屬圖們機務段,2000年退役。

ND5型0016號內燃機車,代號ND5,1984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運輸系統商業分公司製造,主要用於幹線客、貨運列車牽引。現服役蘇家屯機務段。

東風6型0003號內燃機車,代號DF6,1991年大連機車車輛廠製造,主要用於幹線客、貨運列車牽引。配屬泉陽機務段,2004年退役。

東風7G型5090號內燃機車,代號DF7G,2005年北京二七機車廠製造,主要用於重載列車編組、調車及小運轉。現服役錦州、吉林、蘇家屯機務段。

中華之星動力車,代號DJJ2-0001A,2002年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廠製造,主要用於瀋陽至山海關間臨時準高速列車的牽引。曾配屬瀋陽車輛段,2006年8月停運。

和諧3型30000號內燃機車,代號HXN3,2008年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廠和美國EMD公司聯合製造,主要用於貨物列車牽引。現服役通遼機務段。

相關焦點

  • 鐵路的回憶不只有綠皮火車:中國鐵道博物館
    鐵路的回憶不只有綠皮火車:中國鐵道博物館翻開中國鐵路史,其發展過程可以代表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近代化進程。坐落於北京的中國鐵道博物館,用豐富的文物與史料記載了中國鐵路建設的發展。這是一座擁有眾多分館的博物館,在一天內逛完全部內容似乎不太可能。博物館分為三個獨立展館,包括正陽門館,東郊館與詹天佑紀念館。這三個展館正好位於北京城東,南,西三個方位,但每座展館都有自己的故事。三個展館中建築歷史最悠久的當屬正陽門館,這裡是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您是否還記得電影《邪不壓正》中,北京城被皚皚白雪覆蓋,蒸汽火車在老北京城牆邊呼嘯而過的場景?
  • 中國鐵道博物館,火車迷不容錯過!
    今天是直播活動的首日,微博@北京發布 、@北京文博 、@光明網、「5.18國際博物館日 直播間」小程序、一直播平臺 通過直播的方式,帶領大家走進了中國鐵道博物館的兩個展館——東郊館及正陽門館。
  • 這幾座與火車相關的博物館,鐵道迷們一定不能錯過
    鐵道博物館的隨著火車技術的誕生而興起,算起來也不過百餘年歷史,算是這地球上的「新興事物」。然而對於記錄人類工業文明的步伐來說,鐵道博物館可以說是居功至偉。比起西方國家,中國的鐵路史並不算長,但在中國依然存在著許多鐵道博物館。無論是記錄百年前的故事與回憶,還是凝聚今日中國鐵路發展的點點滴滴,它們都是鐵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你是鐵道迷,那麼以下幾座各具特色的鐵道博物館你一定不能錯過。
  • 去鐵道博物館,帶娃探索老火車頭的故事,在鐵道上盡情玩耍
    我們站在火車軌道邊上,看孩子們拿起一塊塊石頭,擺在鐵軌上,聊小時候如何利用火車經過的時機,將一根鐵釘子變成小刀片,講在鐵軌邊撿小鐵球。我還分享了一個很糗的經歷。初二那年暑假,我們四五個女孩商量好,每家住幾天。從芳家到我家,我們選擇了火車。綠皮火車,每個鄉鎮站都停的那種。
  • 從三個火車站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
    請從地鐵二號B口出口看中國鐵道博物館從正陽門城樓看中國鐵道博物館來北京參觀旅遊的人,是一定要到天安門的。它就是曾經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現在的「中國鐵道博物館」。從西門購票或換票進入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永恆的動力」浮雕牆,三個火車輪樣的雕塑,以火車特有的聯動裝置連接在一起,寓意中國鐵道的發展變遷。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它們從左至右分別是「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北京站」和「北京南站」。分別象徵著蒸汽機車時代、內燃機時代和電氣化時代。
  • 最接地氣的綠皮火車:鐵道上的菜市場(圖)
    最接地氣的綠皮火車:鐵道上的菜市場記者趙偉/圖 蔣卓成/文這是一趟在全國都很少見的綠皮火車:單程全票價39.5元;全程運行351公裡,經停22個小站;乘客們多是沿線販賣貨物的村民,他們坐火車就像坐公交車一樣頻繁,最低票價也就1元錢;他們在車上就可以開個「菜市場
  • 中國鐵道博物館 關於火車最為詳盡的地方
    導語:  我們都知道,英國人史蒂芬遜於1814年,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人類 社會也從這時候開始進入有火車的時代。當下,火車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火 車也有了其自有的發展史,要想了解這些知識,就去鐵道博物館,詳盡的了解中華火車發展史。
  • 【農夫】帶你去看老火車~中國鐵道博物館
    1/中國鐵道博物館—寫在前面 作為中國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絕對是火車迷們不能錯過的好去處。
  • 酒仙橋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搭乘」100年前的蒸汽機車
    2017年12月8日訊,在北京城的東北角,有一處名叫「環形鐵道」的地方格外顯眼。原來,這裡是鐵路部門的試驗基地,新型號列車上線運營之前,都要來到這裡先來個「熱身跑」,測試車輛的安全性。而在這條鐵道旁邊,還隱藏著一座專門介紹鐵路歷史的博物館,這便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 鐵道博物館:和火車的親密接觸
    我家Neo對車特別特別著迷, 2歲之後痴迷各種車,汽車,火車,工程車,農用車,卡車,軌道車,遙控車等等,光是搖一個車輪轉動,他都能傻呵呵地樂上半天。鐵道博物館,嚷嚷著好久了,1歲的時候第一次去,3歲半這次再去的時候居然還都記得呢!
  • 遊歷史上的老正陽門火車站(北京站、前門站),解中國鐵道發展史
    出行,不管是走親訪友亦或是工作出差更或是在經濟逐漸富足後的旅遊成風,誰沒坐過火車,從原來的綠皮火車、到逐漸提速的直達列車,到高鐵、動車,隨著鐵路的無處不到和列車時速的逐漸攀升,它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出行工具,但我們卻很少了解過我國鐵路的發展歷程!
  • 博物館奇妙夜,走進鐵道博物館!
    今天,我們就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瀋陽鐵路陳列館、上海鐵路博物館、雲南鐵路博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這五個具有代表性的鐵路文化博物館,來走進我國的鐵路文化的沉澱——鐵道博物館。一、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1號北側,佔地面積達一千平方米,是中國國家級專業鐵路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截至目前,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分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
  • 北京探秘,打卡中國鐵道博物館,在年代火車站等一輛時光列車
    走遍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其實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今天就帶大家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一共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和詹天佑館。每個館定位不同,相隔很遠。正陽門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是老火車站改建的,非常漂亮,主要展覽內容是「中國鐵路發展史」。詹天佑館則在八達嶺,而最吸引人的非東郊館莫了。
  • 中國鐵道博物館簡介
    中國鐵道博物館簡介中國鐵道博物館是中國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主要任務是負責鐵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及研究工作。同時,還是鐵路及社會各界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展館:正陽門展館、東郊展館、詹天佑紀念館。
  • 北京鐵道博物館遊記
    北方的冬天最適合打卡各種博物館了,上周日帶派寶去參觀了鐵道博物館。由於是個臨時決定,只在網上大概了解了一下鐵道博物館的位置:朝陽區酒仙橋,還有門票價格:成人20,1.2米以下小朋友免費,最重要的是確認了鐵道博物館沒有閉館。
  • 日本旅遊攻略:京都鐵道博物館,全日本最大的鐵路博物館!
    18,800平方米,博物館佔地3萬平方米,共有3層,共展出53列退役火車,從蒸汽機車到最近的電動火車和新幹線。也有各種各樣的互動展覽,參觀者可以在那裡履行火車售票員的職責或駕駛火車模擬器。博物館的餐廳位於二樓,就在觀景臺的正下方。這兩個地方都可以看到JR京都線(JR Kyoto Line)和東海道新幹線(Tokaido Shinkansen)上飛馳而過的列車。
  • 火車的故事 中國鐵道博物館
    東郊館主要展示一些經過休整的機車。0號蒸汽機車是目前中國保存的最古老的機車,1882年由英國製造,曾經在中國的唐胥鐵路上運行過。毛澤東號蒸汽機車是由日本製造的,於1977年在豐臺機務段退役,共運行30多年。朱德號同樣也是日本所產,但KF1型006號蒸汽機車由中國鐵路專家設計,世界上也僅存兩臺KF1型機車。   詹天佑紀念館
  • 【有範回顧】鐵道博物館:開往老北京的列車
    在北京前門大街東側 有一組尖塔拱頂 青白磚牆的歐式建築 與附近的正陽門相映成趣 這裡就是曾經的正陽門東火車站 也是中國鐵道博物館 三館之一——正陽門展館
  • 悠閒時光 遊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展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這裡是火車迷的聖地。 這裡分別展示了中國鐵路不同年代,不同顏色的各種型號的機車,展廳中一列列、一排排的火車很是壯觀,另外還有各種展板介紹。
  •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中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記者劉玉蕾) 10月23號上午11點,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的中國鐵道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並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鐵道博物館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改建,該車站是近代中國鐵路早期車站的代表作,它始建於清光緒1903年,一百多年來曾經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車,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