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都知道,英國人史蒂芬遜於1814年,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人類 社會也從這時候開始進入有火車的時代。當下,火車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火 車也有了其自有的發展史,要想了解這些知識,就去鐵道博物館,詳盡的了解中華火車發展史。
所屬區域:北京市東城區、朝陽區、延慶區適合人群:所有身體健康人群遊覽時間:各場館半天為佳主要看點:退役火車、歷史史實中國鐵道博物館簡介
作為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性的鐵路博物館,由1978年成立的鐵道部科學技術館演變更名而來,它 不僅具有收藏陳列、研究保管以及保護鐵路行業文化遺產的功能,更有傳播擴散鐵路科技與成果的作用,完 備的具有博物館的各種機能。中國鐵道博物館一共分為三個館:位於崇文門的正陽門館,酒仙橋的東郊館以及八達嶺特區的詹天佑紀念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到現今的樣子,有經過它的發展歷史。最初是在1978年2月,鐵道部正式批准成立鐵 道部科學技術館籌備組,在當年的8月正式成立鐵道部科學技術館,但當時並沒有正式的館址。
1991年6月,將館址選在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實驗基地附近。
2003年9月,鐵道部科學技術館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
而後,為了整合優化鐵路文博資源,提高鐵路博物館的管理以及展陳水平,與原北京鐵路博物館進行了整合合併,演變為現在的一館四地。位於西城區的辦公區、東城區的正陽門館、朝陽區的東郊館和八達嶺的詹天佑紀念館。
正陽門館
正陽門館是中國鐵道博物館的主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是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改 建而成,2010年10月開館。正陽門館主要的功能是展出中國鐵路百年來的發展史,運用大量的生動詳實的圖片資料,分為五大板塊,按照鐵路的發展史全面展示鐵路發展的歷史軌跡,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角度使得參觀者們對於我國鐵路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第一板塊是蹣跚的中國鐵路,主要講述在1876年到1911年中國鐵路艱難的發展。一面是列強的入侵,一面是百姓的封建,幾乎都在阻攔中國鐵路的發展。那時候的中國固步自封,且認為鐵路破壞風水是不祥之物,百姓們都紛紛阻攔,更別提登上火車真實體驗了。但是列強在中國建造鐵路,慢慢地讓大家適應了這個大怪物,加之愛國進步人士的努力,終於1909年詹天佑先生設計了京張鐵路,中國人自己的鐵路。
第二板塊是步履維艱的中國鐵路,主要展示1911年到1949年鐵路的歷史。雖然有了中國人自己的鐵 路,但是戰爭肆虐,鐵路不能順利發展,縱然有詹天佑等奮力發展鐵路,仍然不足以與外國匹敵。
第三板塊是奮發圖強的中國鐵路,講述的是解放以後到改革開放前這段時間。全國解放後,中國沒 了戰爭,可以一門心思搞發展,舉國上下奮發圖強。
第四板塊長足發展的中國鐵路,主要展現改革開放以後到2002年的鐵路歷史。中國經歷了文革,找 出了自身的不足,對世界敞開大門,吸收各文化的優點,就連西藏也通了車,實在是讓人興奮。
第五板塊是科學發展的中國鐵路,指的是從2001年一直到如今的發展。現在的鐵路,有了高鐵、動 車,時速能到300千米,在實驗過程中還能達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