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波提切利都到了首都博物館,呈現義大利「文藝復興」

2020-12-06 澎湃新聞

文藝復興運動,首次提出了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了人的價值與尊嚴,倡導個性解放。那麼,發端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到底給歐洲的文化、藝術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在那個特殊時期,義大利有著怎樣的社會風貌?3月27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甄選的102組件展品,來自烏菲齊美術館、巴傑羅國家博物館、翁布裡亞國家美術館等義大利17家博物館和機構,大部分展品是第一次與中國觀眾見面,涉展藝術家包括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除了繪畫,也涵蓋了像章、服裝、日常生活用品、建築構件和模型,較為全面地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社會生活。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了解到,參展展品跨越了多個時代,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展品外,也有古羅馬時期的雕塑以及拜佔庭風格的少量繪畫。首博介紹,其目的在於幫助觀眾更深刻地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內涵,即從古典文化中汲取靈感,革新中世紀傳統。

展廳

展覽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傳統與創新」,主要展現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繪畫、建築和城市規劃等領域發生的深刻變革。通過與拜佔庭風格的畫作對照,可以領會這一時期藝術上的革新。此外,還利用一些畫作展現這一時期建築風格的變化。

首先是建築領域的變化在繪畫中的反映,這一時期的建築風格變化緩慢,中世紀的一些建築形制逐漸被具有古典建築特徵的新形式所取代,我們可以看到尖頂拱、細立柱和玫瑰花窗逐漸被半圓拱、巨型柱和壁柱所取代,此外,建築師們更傾向於使用淡雅清晰的色彩和裝飾。

繪畫表現空間的方式變化的更快,既使房間依舊是哥德式的,但是更精確的透視法使畫面上的房間具有一種真實空間錯覺感,這些描述聖徒生活和事跡的宗教繪畫是我們得以了解當時日常生活空間。

佛羅倫斯大教堂廣場上的宗教遊行

領主廣場 佛羅倫斯的政治中心

這幅畫從北側取景,從中可以看到16世紀的許多公共建築,包括《科西莫一世騎馬像》《大衛》《赫拉克勒斯和卡庫斯》等。

這一時期的建築師們主張在建築結構方面運用精確的幾何原理,最具有象徵意義的莫過於對於「黃金比例」的重視。盧卡·帕喬利(1445-1517)和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1519) , 都曾鑽研過數學比例的問題。

這些幾何原理除了用於建築和城市空間設計上,還可以讓畫作中的空間描繪更加便利。運用線條和參照物可以產生出景深和三維的空間效果。通過色彩的漸變可以表現對象逐漸隱沒的視錯覺。近景中的物體很清晰,而背景物體的色彩逐漸變淡,這種透視模擬了空氣中遠近物體的變化,被稱為「空氣透視」。達·文西使這種方法得到推廣。

《 聖塞巴斯蒂安殉難》,皮埃特羅·瓦努奇(又名佩魯吉諾作)

佩魯吉諾是拉斐爾青年時期的老師,畫中構建的空間體現出他對古羅馬透視規則和建築的研究。

《聖母子》,弗朗切斯科·莫羅內

弗朗切斯科·莫羅內創作的《聖母子》,這幅右下角有畫家籤名的油畫是莫羅內最為精美的作品之一,展現出達·文西對其藝術風格的影響。自然風景在畫中作用重大。華麗的帷幔將人物與風景分開,凸顯出一種宗教空間。

《聖母子與小聖約翰》,米凱萊·迪·裡多爾福·德爾·基爾蘭達約

米凱萊·迪·裡多爾福·德爾·基爾蘭達約的《聖母子與小聖約翰》展現了身處自然風景中的瑪利亞、小耶穌和小聖約翰。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藝術風格對這位樣式主義畫家的重要影響。

此次展覽也展出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生活物品,如

香爐

神職人員提著晃動、使之產生煙霧,以製造一種莊嚴的宗教氛圍。

施捨盤,15世紀末

教堂做彌撒的時候用之收集硬幣。

四個「奇異風格」的壁柱,馬蒂奧·奇維塔利,1490年到1520年

這些凸出的壁柱顯示出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古代裝飾的關注,奇異風格將動植物和人物融合一體。

《受胎告知》

這幅作品中,瑪麗亞倚靠的家具上的植物紋飾就借鑑了古代的「奇異風格」。

《前往耶穌受難地》,桑德羅·波提切利及其畫坊

這一單元還可以看到桑德羅·波提切利及其畫坊創作的《前往耶穌受難地》,這是一幅大型油畫的局部。在這裡只能看到士兵在命令一個窮人繼續前行。畫中背景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城牆。整幅作品很可能是用於裝飾教職人士的府邸,描繪了耶穌前往受難地和基督的復活。波提切利的畫坊很可能使用了他本人的素描稿完成了整幅作品。

第二單元「人是宇宙的中心」部分,詮釋文藝復興的時代的特徵之一就是強調人的價值。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素描《維特魯威人》是這一思想最直觀的表達。

該單元展出的重要作品就是提香及其工作室繪製唯一存世的一幅《戎裝的查理五世》,展出前剛剛完成修復。該單元還通過繪畫作品和建築模型展現了美第奇家族成員的風採、婚禮場景和別墅。讓觀眾走近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美第奇家族。

《戎裝的查理五世》,提香及其工作室

查理五世(1500-1558年)1548年委託提香繪製了這樣一幅身穿鎧甲的肖像,之後歐洲貴族們不斷向提香和他的工作室要求複製該肖像。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也向提香定製了這幅查理五世肖像和其子菲利普二世(1527-1598年)的肖像,將它們掛在一起,後者現藏於烏菲齊美術館巴拉丁畫廊。提香繪製的原作和其他複製品都已經不存在了,這是唯一存世的一幅。

展館內部

肖像畫在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強勁,其傳統可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當時重要人物以雕像或錢幣人像形式來表現。文藝復興時期產生了一系列描繪古代和當時有名望人物的肖像畫。

在15和16世紀,富有和有權勢的個體不僅希望在自己的時代裡保存他們的容貌,還希望留傳給後世。雖然15世紀的錢幣仍採用傳統樣式的側面像,但這一時期的繪畫己經打破了側面肖像的傳統,頭部通常呈四分之三側面的特寫,像是與觀者進行交流。

這一時期的人物肖像繪畫

《男子肖像》,提香

提香另外一件作品《男子肖像》不僅描繪出畫中男子的外貌特徵,更刻畫出其情感和內心世界。

《但丁肖像》

此外,像《但丁肖像》,這幅木板油畫描繪的是義大利最偉大的詩人、西歐文學巨擘之一——但丁(1265-1321年)。與紀念章一樣,我們看到的只是詩人的側面,頭上戴著月桂樹枝條編制的桂冠,象徵其詩歌創作上的成就。

費德裡科·巴洛奇(1535-1612 )是16世紀後半葉義大利中部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他的藝術靈感來自拉斐爾和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他是肖像畫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中柔和的明暗對比和對白色的演繹,為16世紀開創了新的畫風,也開啟了17世紀全新的繪畫風格,他是第一位系統使用蠟筆和油彩來繪製草稿的義大利藝術家,素描既用來解決藝術創作中的難題,也可以揭示出藝術家們的想法和創作過程,從16世紀開始,人們就認識到草圖本身也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開始收藏各種素描,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幅巴洛奇為創作大型畫作而準備的底稿。

費德裡科·巴洛奇的作品

此外,該單元還通過繪畫作品和建築模型展現了美第奇家族成員的風採、婚禮場景和別墅。讓觀眾走近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美第奇家族。

《科西莫一世》,布龍齊諾

著名肖像畫家布龍齊諾曾為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1519-1574年)繪製過一幅代表性的肖像《科西莫一世》。他本人及其畫坊曾多次複製該作品。科西莫一世1537年繼任第二代佛羅倫斯公爵,1569年成為第一代託斯卡納大公。他以建立烏菲齊宮聞名於世,而烏菲齊宮後來成為歐洲著名的美術館。

《埃萊奧諾拉·德·美第奇與文琴佐貢扎伽的婚禮》有三幅畫用於紀念顯赫的美第奇家族的女性與歐洲王室成員的聯姻。其中這幅描繪的是美第奇家族與貢扎伽家族的首次聯姻。據記載1584年文琴佐·貢扎伽率大量隨從來佛羅倫斯舉行婚禮。教皇格裡高利十二世派主教德拉·科爾格納主持婚禮儀式。這是一幅描繪義大利婚禮的傳統繪畫。新郎與四名男賓立於右側,新娘和她的母親以及女賓們站在左側。

衣服的復原。新娘的服裝精美地展現了16世紀晚期出現的一種新時尚,即飾有精巧細緻的印花圖案。在這件服裝上可以看到象牙色鍛面上的各種暗粉色織錦花紋和幾何圖案。緊身上衣、裙子和袖套也織有相同的圖案。修長的馬甲式上衣用金圓扣系扣。拉夫領和相配的袖口均為蕾絲製成。

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戰鬥通常由成群的身披重甲的騎士主導,數量龐大的步兵做輔助,戰鬥初期使用長柄武器,短兵相接時使用刀劍,展開廝殺。

佩劍

盔甲

第三單元是《藝術與信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緩慢但穩定的朝著世俗化的方向發展。宗教在城市生活中雖居於重要地位, 但並不妨礙文藝復興時期人位於宇宙中心的觀念。聖人們被給予人性化的表現,上帝和人類之間有新的平衡。

宗教主題的繪畫不只是用於教堂,富有的市民階層也用它們裝飾宅邸裡的私人禮拜堂和走廊。藝術家將現實生活引入到這些宗教繪畫中,對宗教題材進行人性化的闡釋。他們還常常直接根據真實的人物或動物畫素描。聖母子題材的繪畫變成了對母性的一種自然和真切的描繪,死去基督的軀體更像是一個年輕男子的真實身體,有時看上去像一尊古典時代的雕像;畫作中的聖徒可以具有普通男女的面容和神情。在教堂主祭壇上的畫作中,神聖人物通常被描繪在氣派的室內空間裡或風景中。

此外,房屋設計和室內裝飾風格曰益古典化,還有很多古典神話和歷史故事題材的繪畫裝飾其中。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都把古典時期作為效仿的黃金時代,他們到處尋找古代的典籍以加深對於古代藝術法則的理解,古典時期的藝術品也常被複製和參考。

《阿弗洛狄忒》,公元1世紀早期

這是一件古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之神阿弗洛狄忒的裸體雕塑,這些偶然發掘和發現的古代雕塑常常得到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和雕塑家的廣泛研究,並在藝術創作中被借鑑。

《命運女神坐像》,1到2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對這種題材的雕塑進行了研究,以之為原型創作瑪麗亞的坐像。

《基督復活》, 雅各布·丁託列託及其畫坊創作,1580年到1590年

畫中耶穌在一束光中從墳墓走出,這束光也會照亮了夜幕中爭論的士兵和正向耶穌的墳墓走來的兩名女子。值得注意的是,對前景中的兩名熟睡的士兵的繪製顯示出米開朗基羅的影像。

《 牧羊人朝聖》, 16世紀

希喬蘭代·達·塞莫內塔畫派繪製的《牧羊人朝聖 》,該畫中的風景和人物都參考了拉斐爾的繪畫。

這是祭壇基座上的祭屏畫,完成於1523年。原來的雙面祭屏裝置包括30多塊畫屏,是聖奧古斯丁教堂的修士1495年向佩魯吉諾定製的。它們在17世紀時被拆掉,現散佚在多家博物館。儘管尺幅不大,但畫家仍運用透視法營造出深遠的自然空間;遠道而來的東方三博士和隨從們正向小耶穌致敬。

《 聖家族與聖安娜》,多梅尼科·阿爾法尼

這幅畫描繪了小耶穌全家,外祖父母和小聖約翰。阿爾法尼依照摯友拉斐爾從羅馬寄來的素描,於1510年時繪製了該作品。拉斐爾通過包含比例關係的素描指導阿爾法尼如何繪製主要人物。拉斐爾在幕後的設計揭示出兩人深厚的友誼。這是阿爾法尼接到的首個重要訂單。他在佩魯賈執業數十年,畫風一直受到拉斐爾的影響。

首都博物館承辦的《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隸屬中意文化合作機制框架下的「義大利博物館睡美人」項目,是中意文化合作機制倡議項目的一部分。此次展覽由義大利文化遺產活動與旅遊部、中國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主辦,首都博物館承辦。展期定於2018年3月27日至6月22日。

相關焦點

  • 首都博物館以全新方式展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
    莫羅內,藏於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由首都博物館承辦的《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於3月27日正式開展。該展覽雲集了來自義大利多家知名博物館的百餘件繪畫、建築模型等作品,全景化地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生活的方方面面。
  • 「講述」文藝復興:102組件義大利展品在京「亮相」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張漫子)《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27日起在首都博物館開展。提香、波提切利等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以及難得一見的生活用品,全景化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與生活。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在京展出
    2018年3月26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102件展品,大部分是首次與中國觀眾見面。此次展覽展出的102件展品,來自烏菲齊美術館、巴傑羅國家博物館、翁布裡亞國家美術館等義大利17家博物館和機構,包括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藝術家的繪畫作品。現場展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
  • 首博全景展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與生活
    2018年3月26日下午,《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在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A展廳開幕。通過百餘件創作於義大利15至16世紀的藝術作品,展覽為我們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社會和藝術生活。、巴傑羅國家博物館、翁布裡亞國家美術館等義大利17家博物館和機構,絕大部分展品是第一次與中國觀眾見面,不僅包括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還涵蓋了像章、服裝、日常生活用品、建築構件和模型,全景化地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社會生活。
  • 82幅館藏重現文藝復興 波提切利封筆之作展出
    孫純霞 攝  波提切利封筆之作《三博士來朝》終於來了,隨之而來的則是烏菲齊博物館館藏的其他81幅畫作。昨日,「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 十五世紀二十世紀」展在中央美院美術館開幕。包括波提切利、丁託列託和提香在內的藝術大師的82幅畫作,再現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輝煌及總體面貌。
  • 百件文藝復興藝術品明日首博開展 提香繪畫罕見亮相中國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明日(3月27日)起,近百件來自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在首都博物館面向觀眾展出。這些展品中有著名畫家提香、波提切利的作品真跡,也有難得一見的中世紀義大利人生活用品。展覽旨在通過藝術品與生活用品的結合,展現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將展至6月22日。此次「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共展出102組件展品,來自烏菲齊美術館、巴傑羅國家博物館、翁布裡亞國家美術館等義大利17家博物館和機構,絕大部分首次來到中國。這些藝術品包括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藝術家的繪畫作品。
  •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藝術家:提香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是喬凡尼‧貝裡尼的學生。青年時代在人文主義思想的啟發下,繼承和發展了威尼斯派的繪畫藝術,把油畫的色彩、造型和筆觸的運用推進到新的境界。  提香﹝Tiziano Vecellio﹞﹝1485 ~ 1576﹞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
  • 一個關於「文藝復興」的展覽在北京展出,展覽持續到 6 月
    2018 年 3 月 27 日到 6 月 22 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共有 102 組展品,包括繪畫作品、像章、服裝、日常生活用品、建築構件和模型。其中繪畫有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人的作品。
  • 波提切利 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畫家
    波提切利代表作:春、維納斯的誕生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Alessandro Filipepi,1445—1510)是15世紀末佛羅倫斯的著名畫家,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畫家
  •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中世紀黑暗,人文主義覺醒
    建築篇 |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中世紀黑暗,人文主義覺醒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逐漸擺脫中世紀神權的禁錮,通過對古典藝術研究、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不僅為繪畫作品注入了人性,而且透視法、明暗法、解剖學等科學法則被運用到繪畫創作中,確立了科學的繪畫技法和規範的繪畫體系
  • 文藝復興世界名畫今日亮相(組圖)
    本報訊(記者管菁通訊員連紅畢偉兵)建國以來我省引進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外展——「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今日在省博物館開幕,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壇巨匠波提切利
  • "文藝復興藝術寶庫"烏菲齊博物館在中國首次大規模展覽珍品館藏
    包括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畫派大師波提切利、文藝復興盛期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和丁託列託的畫作在內的82 幅繪畫珍品,將在上海一直停留到6 月6 日。  然而波提切利沒能重拾往日榮光,他聲名不再,貧困潦倒,死於1510 年。1500-1510 年間,波提切利畫了一幅《三博士來朝》,那是他最後一件作品。也許在他孤苦的晚年裡,他會回想起,在他30 歲的好年月,另一幅《三博士來朝》為他在整個歐洲贏得了聲譽,因此被教皇召喚到羅馬,為西斯廷教堂作壁畫。   畫最後一幅畫時的波提切利作何感想?
  • 繪畫篇 |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中世紀黑暗,人文主義覺醒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逐漸擺脫中世紀神權的禁錮,通過對古典藝術研究、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不僅為繪畫作品注入了人性,而且透視法、明暗法、解剖學等科學法則被運用到繪畫創作中,確立了科學的繪畫技法和規範的繪畫體系。
  • 烏菲齊珍品首次來武漢 文藝復興世界名畫亮相
    記者周超 攝  建國以來湖北省引進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外展——「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6月18日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壇巨匠波提切利、丁託列託和提香的畫作將首次亮相江城。  烏菲齊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文藝復興畫作最多的博物館,由著名的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創建,其藏品之豐,連拿破崙遠徵義大利時也垂涎三尺。
  • 義大利文藝復興——桑德羅·波提切利
    到了十多歲的時候,波提切利成了菲利波·利皮修士的學徒;學藝完成後他開始與雕刻家安東尼奧·德爾·波拉約奧洛合作,並從他那裡學會了強烈的線條感。,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很優美,身姿搖曳,線條界定明確,構圖雅致。
  • 澳門舉行大英博物館館藏義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
    新華社澳門4月11日電(記者王晨曦)大英博物館館藏義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11日晚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同時也拉開了澳門大型國際綜合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的序幕。  該展覽按人物、運動、光線、服飾、自然界和故事分為6個主題,展期為4月12日至6月30日,共展出42位15至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所創作的52件素描佳作,呈現文藝復興藝術的變革與創新。
  • 提香 | 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有「金色的提香」之稱。他的作品比起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畫家的作品,更重視色彩的鮮豔豐富,主要題材是宗教和古羅馬神話。這是提香早期確立地位的作品,他打破了前人同一話題的畫風,將場景構建出上升的層次,除了畫面的精緻細膩,更畫出了天上人間滿滿的人情味。
  • 從拉斐爾到提香:施泰德館藏文藝復興素描精品展
    Museum)以其館藏豐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紙上素描傑作而蜚聲海內外,館方因此對這些「古董級」素描作品珍愛有加,極少向公眾展示。據悉,施泰德博物館所館藏的該系列文藝復興素描畫作皆為當地的一位名叫約翰·弗雷德裡希·施泰德(Johann Friedrich Städel)的商人兼藝術收藏家於1815年所捐贈,19世紀中期時在施泰德博物館館長約翰 達維德帕薩萬特(Johann David Passavant)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進一步補充,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 義大利文化展走進首博,「睡美人」項目在京啟幕
    3月26日,在中國首都博物館舉辦的《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在京正式拉開帷幕。2018年3月26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展覽在首都博物館舉辦開幕儀式。記者在26日下午的展覽開幕式上了解到,此次展覽不僅將展出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大批藝術家的繪畫作品,還會涵蓋像章、陶碗、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部分建築構件和模型。展品跨越多個時代,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展品外,還包括古羅馬時期的雕塑以及拜佔庭風格的少量繪畫。
  • 【雅昌帶你看展覽】文藝復興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生活怎麼樣?首博...
    開幕式現場來自義大利17家博物館和機構102組件展品,絕大部分展品是第一次與中國觀眾見面,不僅包括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丁託列託和老帕爾馬等大批藝術家的繪畫作品,還涵蓋了像章、服裝、日常生活用品、建築構件和模型,全景化地呈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文化和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