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家譜,最不能原諒的錯誤是什麼?

2021-01-09 錦秋文譜

現今修譜,雖然修譜人對待家譜抱有非常大的熱情,但由於專業知識受限,所編修出來的家譜也參差不齊,因此出現世系混亂、排版錯誤等問題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僅僅是因為搜集到一點資料,在沒有進行考證的情況,就急忙亂認祖先,讓家譜失去本身應有的「明世系、辨昭穆」的作用。

家譜,是記錄家族成員信息和名人事跡的書籍,是家族傳承之所在,絲毫馬虎不得。我們在編修家譜時,一定不能犯以下三大錯誤。

01

家族世系不能錯

家譜之所以有凝聚血親,明辨世系的作用,全靠家譜的世系,在家譜裡,你可以查詢你的姓名,你的先輩,非常之方便。但是一旦世系錯亂,家譜就會失真,再查詢這些東西,還有什麼用呢?

家譜世系的編排,就是把搜集來的族人信息填補在家譜書籍上。首先要求的就是搜集族人資料的人員,需要保持求真務實的態度,追求所搜集的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並且在家譜編修委員會成員在編排家譜時,還需要先對家族成員進行輩分、順序進行一次整理,理清大概思路,確定輩分排序,同輩分長幼分別等等。再進行世系編排。

並且在稿件初排後,還需要族人來進行核實查驗,以防家族世系姓名、字、格式、輩分排版出現錯誤。

02

祖先不能亂認

亂認祖先,是歷史修譜的遺留問題。在明清時期,社會上出現一種專門幫別人修譜的職業「譜匠」。

譜匠的出現大概是因為修譜在明清時期,當時修譜已經由官修轉為私修,並且私修家譜之風盛行。在當時農民也可修譜,但由於知識所限,自己無法編排出家譜,但也想光宗耀祖。因此才找到譜匠,求其幫助修譜。

譜匠大多是以落第秀才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儲量的,但是為了掙錢,譜匠已經提前準備好各種資料,只需修譜人把家族幾代人的信息提供一下,就能編排出一部厚厚的家譜。

不僅世系清晰,並且一看就可以發現祖先大多是以開國功臣,開國皇帝,姓氏名人為主,如劉姓的家譜祖先就是劉邦,朱姓的家譜祖先就是朱元璋,這種情況在當時屢見不鮮。

但當今修譜,此種行為萬不可取。亂認祖先,豈不辱沒祖先,讓家族蒙塵,讓後代羞愧。所以,祖先一定不可亂認。在尋根問祖之時,無需攀附,只需把家族真實的世系追考到,就已經是一大積德之事。

03

錯記誤記要不得

家譜,都是家族真實的世系記載,所以切不可錯記誤記。

在古代時期,戰亂不斷,一到戰亂時期,就會導致人口大量遷移,導致人員資料大量缺失。如唐朝滅亡後,又經過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和動蕩,很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因此修譜只能靠口口相傳和家族長輩的殘存記憶。還有一些道聽途書的信息來進行,所以出現會出現錯記誤記的情況。

現今修譜,也有這種情況。有個例子,有個家族在修譜時,由於祖先的名字失考了,但要保持世系完整,就依據家族字輩排行,為祖先取了名字。此等做法,完全讓人無法理解。

當我們在修譜的時候,遇到斷代的時候,並且考證無果,或者是考證不到,可以寫上「待考」或者「失考」。並加以說明情況,留待後人考證。

家譜最大的作用就是溯源清查、血脈聯親,教育後代,如果家譜祖先亂認、世系錯亂,家譜還會有它本身的價值嗎?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

相關焦點

  • 編修家譜的過程中,凡例之於家譜就如法律之於國家
    編修家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凡例的制定。老溼在之前的文章裡一直強調凡例的重要性和作用,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凡例。凡例之於家譜就如法律之於國家,對整個家譜編修的過程有至關重要的指導和作用。凡例的主要內容是記述家譜編修的原則、準則;規定家譜的收錄範圍;規定家譜的世繫結構特點;規定家譜著錄規則、分類緣由、適用範圍、入譜標準及其他任何可遵循的原則。凡例就是家譜編修必須遵循的法律,有了凡例家譜編修才有據可依。有些溼兄溼弟們可能會說,「老溼,我們家的家譜好像沒有凡例」。
  • 編修家譜時,應遵循「繁」、「簡」原則
    按照這樣的框架編修出來的家譜,稍微不注意內容就會出現臃腫肥胖,讓人看的很累,會有很嚴重的視覺疲勞。所以在修譜過程中,應注重「繁」、「簡」的重要性,既不能簡單,也不能太複雜。,世系是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家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世系的家譜就不算譜書,所以熟悉的內容為所有譜書所共有,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志的最明顯的標誌。
  • 編修家譜時,決定家譜印刷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編修家譜,是一項繁雜系統的大工程,需要族人通力合作,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支持這項工程。本文將介紹決定家譜編修費用因素。一、紙張不同的張紙製作出來的家譜,價格是不一樣的。影響家譜印刷費用首要費用就是紙張,現今家譜,宣紙的成本最高,因為本身宣紙的價格最貴。
  • 家譜之編修四大忌
    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宗族世係為首要內容的史類文獻,是家訓傳承的載體。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譜,是後代的根系之地。沒了家譜,尋根問祖,無非是水中撈月。有的家族在編修家譜時,盲目追求向上向古的追溯,只看世代的追溯情況,從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常識,家譜世系每向上追溯一代,
  •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家譜編修中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同樣的,我們修家譜也有一定的原則。史官記錄朝代歷史,我們記錄家族歷史,都有一定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實錄。①編修家譜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是傳說、有的是遺漏、有的是錯誤、有的是疑團、有的根本不知道。對於這些內容的可靠性,要進行嚴格的判定,存真傳信。
  • 編修家譜時,諱名、失考族人如何記錄?
    在中國家譜中,經常會出現後人忘記先輩名字的情況,在編修家譜時,很多時候就會忘記自己家長輩名字,從而導致家譜記載出現紕漏和錯誤。修譜的時候,不管有老譜或者開始編修新族譜,都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以前很多修譜負責人,在遇到不知曉某位族人名字的時候,用的最多的就是「諱名」兩字,也有用「失考」,或者什麼都不寫,乾脆空著。還有後來修譜者,直接按字派給先祖生造一個名字,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於開堂先祖之間。
  • 家譜編修之管見
    國史、方志、家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其義相同,家興則國興,家和是國和。根據有關專家學者的論述,綜合編修的實踐,對編修家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作以下建議。現代的結構應採取什麼格式為當,確定哪些條目,現歸納了9個方面;①姓氏,說明姓源和姓義,近代家譜中重視程度超過古代;②地望與區域社會,敘述家族居住地及其社會環境;③移徙,永遠居住在一個地方的家庭很少,而遷徙過的家族都非常重視家族的祖籍,遷移經過;④世系表圖,這是家譜的主體部分,現在比以前有很大變動,男女平等是重要特徵;⑤傳記和個人資料,
  • 80年代初編修家譜逐漸升溫,編修家譜為團結中華民族做出什麼貢獻
    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收集和研究家譜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和文化傳播。家譜是用來記載家族事跡,歷史發展的載體,也是人們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人們翻開家譜就知道自己的歷代祖先是誰,以及他們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和業績,家譜也就像無形的紐帶將家族成員凝聚在一起。
  • 「家譜編修」一般家譜的基本編修過程(一):建立機構
    至於具體編修人員,總編修有時稱執理,協助執理的稱副執理或分理,負責校對的稱校閱。上述這些機構設立辦法或具體人員組成、稱謂,在近年的修譜活動中仍有所見,或者直接沿用舊稱。如1982年編修的《槐抱碑郝氏家譜》,便設有執理2人、副執理16人、分理60人、校閱8人。近年所修家譜等多的稱總編、副總編、編委、編輯、校對等,由熱心修譜、有文化、有影響力或有經濟實力者擔任。
  • 編修家譜時,老譜的內容,應該照單全收嗎?
    前面文章我們講過,修譜的過程是先通讀老譜,然後在進行世系圖繪製,普查、整理普查資料,確定老譜取捨範圍,那老譜的取捨範圍是什麼呢?譜序譜序的取捨一般是最讓人忽略的,譜序相當於家譜的前言,是各個時期家族編修家譜時所撰寫的序言。表述著每次修譜的時代背景,政治、歷史原因等等。因此很多家族都選擇把所有的譜序,整理打包,一起放在新編修的家譜上。
  • 家譜印刷完畢後,發現譜中出現錯誤怎麼辦?
    編修家譜時,出現最大錯誤的環節,就是搜集資料和校對。 ,但在走訪的時候,家譜編修委員會成員常常會因為一些諧音、字形而搜集到族人錯誤的信息,並且族人有的不認識字,一般只以口傳的方式來傳達信息,這就為搜集資料的工作帶來了難度。
  • 家譜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編修新家譜對於繼承文化傳統有什麼作用?
    家譜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最原始的是口傳家譜和結繩家譜。文明社會出現了文字,即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青銅銘文,最早的文字家譜誕生了。王室統治階級實行分封世襲制,甲骨文和青銅銘文對王室世系和血緣關係進行記載,成為了古代最早的家譜。
  • 凡例之於家譜正如法律之於國家,家譜編修中凡例具體起到什麼作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家譜編修的過程中凡例的制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凡例對於家譜就像法律對於國家一樣,凡例能夠在家譜編修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凡例的主要內容在於記述家譜編修的原則、收錄的範圍、世系的結構、修譜的規則、入譜標準、女性入譜標準、入贅領養過繼的記錄方式、經費處理方式等。凡例作為家譜編修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法律,有了凡例之後家譜編修才能有據可依。而閱讀者通過凡例也能快速了解到閱讀家譜的正確方式,方便讀譜、查譜。
  • 家譜|世系編修格式、形式、字體、人員信息格式詳解!
    家譜是中國歷史三大文獻之一,並且還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記載的珍貴古籍。近年來,人們對於編修家譜的熱情逐漸高漲,但人們對於家譜的了解普遍不高,編修出來的家譜良莠不齊,不僅沒有很好的傳承家族精神,還無法讓後輩很好的學習家譜精神。
  • 江南譜社家譜編修印製,姓氏尋根千年傳承
    原標題:江南譜社家譜編修印製,姓氏尋根千年傳承說起家譜,大家都不陌生,家譜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我們華夏子孫的悠久歷史中,佔有重要的成部分。
  • 一般家譜的基本編修過程(五):搜集資料
    作者:王大良  在正式編修家譜前的準備階段,還有一項根據所制定的編修方案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搜集修譜資料的工作。在所應搜集的資料中,按資料的性質區分,一般分為搜集舊資料和搜集新資料兩種。而在所應搜集的舊資料中,事實上又包括非常龐雜的內容。
  • 一般家譜的基本編修過程(三):籌措經費
    作者:王大良  經費是編修家譜的物質基礎,籌措相應的經費也是家譜正式開始編修前所必須做的一項工作。由於編修家譜是一項曠日持久和需要廣泛參與的家族文化事業,每一個程序都需要經費支持。早在傳統社會裡,編修家譜的費用一般由族田或祠田上的公共收入解決,加上族人捐助和每個入譜之人的人丁費,基本能夠滿足修譜的需要。
  • 百家爭鳴丨家譜編修之我見
    家譜編修是個嚴謹而細緻的家族事務,是個不計收益的 「族內公益」 ,為使勞有所值,應遵循如下準則:「實事求是」 為第一準則:不能只錄好不錄壞,放大好縮小壞,甚至將有劣跡的族人剔除家譜,應力求客觀公正,真實可信;「求同存異」 為第二準則:由於歷史、社會、經濟、交通、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族人保存與收集的資料存在一些差異
  • 告而廣之,編修家譜接單之中
    國史、方志、家譜是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國人百善孝當先,尋根是人的天性,所以有&34;的說法和傳承歷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和支持,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和百科全書,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匯總和歷史檔案。後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家譜具有考證功能。
  • 中國家譜編修的7大原則、6大步驟、21項內容!
    家譜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情況。編修家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立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凝聚血親,傳世珍藏。家譜編修是一項體統工程,要編修好家譜,在充分認識家譜編修重要意義的基礎上,要做好組織、經費、編輯、印刷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