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跨越發展 「十三五」青島金融業指標屢創新高

2020-12-19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12月16日訊(記者 黃曉)今天下午,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青島金融系統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金融業主要指標屢創新高。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588.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754.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存貸款規模持續增長,是山東省首個存貸款餘額均突破兩萬億元的城市。

金融業貢獻穩步提升 2020前三季度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

金融業支柱地位確立鞏固。2019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754.3億元,是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的1.28倍。今年以來,克服疫情影響,金融業增加值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27.8億元,同比增長8.5%,高於GDP增速6.3個百分點,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由2015年的6.3%提高至7.2%。2019年實現稅收156.3億元,較2015年增加29億元,7家金融機構進入地方納稅50強;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實現稅收131億元,同比增長13.2%。

存貸款保持較高增速。「十三五」以來,每年新增貸款規模均在千億元以上。今年前11個月,本外幣存貸款增量雙雙突破2500億元,分別達到去年全年增量的1.4和1.3倍,創歷年之最。青島成為山東省首個存貸款餘額均突破兩萬億元的城市,11月末貸款增速達到15.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新增信貸資金加速投放,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保費收入規模穩步提高。今年前11個月實現保費收入474億元,是2015年全年保費收入的1.9倍。累計賠付支出由2015年的88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43.6億元,為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國內外優質金融資源加快聚集 金融業七大類牌照齊全

「十三五」期間,具有示範意義的機構加速聚集。全國銀行業首批資產託管中心、首家由產業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首家市級資產管理公司等具有示範意義的機構相繼在青島設立。2019年,全國首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公司成功落地;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獲批基金銷售業務牌照,成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擴大開放舉措以來首家獲批的外資商業銀行全資控股的基金銷售機構。今年以來,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業務許可牌照,填補了我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空白;青銀理財開業運營,青島理財行業開啟雙子星時代;山東港信期貨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覆,是27年來全國期貨行業重新開閘設立的第一家期貨公司,青島法人期貨公司實現零的突破。目前,金融業七大類牌照青島已全部齊全。

廣發銀行青島分行、亞太保險青島分公司、英大期貨青島分公司、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青島分中心等獲批籌建,山東自貿區首隻QFLP基金——青島交銀海控科創股權投資有限合夥企業落戶,中國船東互保協會設立青島分部,全市金融業態更加完善。

此外,為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全市金融業「雙招雙引」,青島出臺了《青島市促進金融業社會化專業招商引資獎勵政策實施指引》,對促成金融項目落戶的引薦人最高給予500萬元的獎勵。

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設全面起勢 管理基金增速居全國首位

2019年,青島市舉辦了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實施「青島創投風投十條」,發布全球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著力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今年克服疫情影響,創新舉辦創投風投網絡大會,近十萬名嘉賓在線,籤約項目30個,大會的籌備做法被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進行推廣,青島在創投風投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截止10月末,轄區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基金管理人338家、管理基金804隻,同比分別增長33.1%和56.1%,增速均居全國首位,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發揮創投風投機構的平臺作用,促進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推動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去年以來,通過創投風投機構引進聚能晶源等高端新興產業項目近百個。

創多個「第一」 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建設成效斐然

2014年,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十三五」期間,試驗區立足區域特點和優勢,趟出了一條以財富管理改革創新引領金融業發展的特色道路。先後向國家相關部委爭取了五批財富管理先行試點政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擴大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等政策進入實施階段,多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全國首個中歐所上市企業、深交所首個綠色資產證券化項目、全國首筆中國—新加坡貨幣互換項下新元融資業務均從青島發起。

打造數位化的「資金鍊」 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步伐加快

加快國家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拓展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的普惠金融服務。創新推出「金企通」金融服務信息支持平臺,搭建起信息化、綜合化的金企對接渠道。培育和引進金融科技市場主體40餘家,國內知名金融科技企業聚量集團與我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出臺《關於促進全市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金融機構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聯合相關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制定50餘項政策精準支持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建設,打造金融科技平臺,營造產業數字金融良好生態。加快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位化的「資金鍊」,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市場主體,為百姓生活提供更美好的金融體驗。

企業上市工作屢破紀錄 全市過會及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5家

「十三五」以來,企業上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5家以上,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2018年全省通過發審會的6家企業均來自青島,2019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達到9家,上市公司境內市值增長近70%,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今年以來,新增過會及上市公司14家,再度刷新我市上市公司數量最高紀錄,全市過會及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5家。三季度末,全市境內上市公司市值5361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61%,較去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上市後備資源充足,7家企業在中國證監會及交易所待審,17家企業在青島證監局輔導。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累計舉辦公益培訓近百場,參訓過萬人。組織「青島企業家上海資本市場行」,服務企業精準對接資本市場。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合作設立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評價增信指數體系,提升科創板上市審核效率,推動更多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

組織開展金企對接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發力

組織開展「行長走千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銀企對接專項行動」「金融助推15個攻勢項目發布與對接會」等系列金企對接活動。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實施方案》《青島市金融支持上合示範區發展的指導意見》,強化對重大戰略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實施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17條措施,出臺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等領域專項政策。疫情期間,開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春風行動」,組建189支金融輔導隊,為2144戶企業發放貸款585.7億元。保險服務保障經濟社會作用不斷增強,出臺《青島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2017-2020年)》,擴大種植業險種覆蓋範圍,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實行以獎代補,對農業、農民的保障力度進一步增強。

金融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與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係

密集舉辦青島·中國財富論壇、財富管理大講堂等活動,青島成為國內財富管理專業化論壇以及研討活動最為密集的城市,營造了濃厚的財富管理發展氛圍。以財富管理試驗區為改革創新平臺,積極面向境內外開展交流活動,與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係,與倫敦金融城、盧森堡、新加坡、韓國等境外區域在機構落戶、業務創新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出臺《青島市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實施方案(2018-2022年)》,拓展對外招商合作,聚集國際優質金融資源。成立膠東經濟圈金融合作聯盟,用市場邏輯和資本力量服務膠東經濟圈和沿黃流域高質量發展。

金融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 金融從業人員翻倍

著力夯實與現代金融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基礎,積極開展與高端金融智庫、重點院校的財富管理人才培養合作。金融四十人學院、中國金融量化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財經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東北財經大學青島金融研究院相繼落戶青島。積極引入國際知名人才培養資源,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青島共建國際金融人才培養基地。英國特許證券與投資協會(CISI)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國際財富管理資格認證項目招生運營。舉辦盧森堡財富管理專題培訓班、中英財富管理培訓班,搭建了財富管理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平臺。實施金融人才「十百千萬」工程,對金融領軍人才、高端金融人才等進行獎勵,在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2019年末,全市金融從業人員達到16.6萬,是2015年的2.1倍,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顯著提升。

開設金融安全科普 金融風險防範化解紮實有效

強化底線思維,統籌考慮改革創新與風險防範,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區域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編制《青島市重大金融風險防控應急預案》,動態完善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力做好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推動設立金融審判庭和國際金融仲裁院,在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出臺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實施意見,開通青島金融安全衛士公眾號,向市民廣泛宣傳普及防範金融風險知識,將防範非法集資工作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調動各方合力,多措並舉、綜合施策,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壓降,青島在推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金融形勢總體穩定。

著力建設三個中心 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青島金融業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結合青島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借鑑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經驗,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考慮提出青島金融業發展的三個鮮明方向,要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未來金融科技中心。

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鞏固創投風投發展良好勢頭,辦好全球創投風投大會,擴大平臺效應,引導帶動一批優質股權投資機構、創業團隊和項目來青,營造出創新創造創意的良好氛圍。發揮科創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的作用,支持原始創新和高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資本服務體系。加強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赴港上市服務中心等平臺建設,提供精準高效專業的上市服務,增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意識和能力。用好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評價增信指數體系,服務更多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開創青島資本市場發展新局面。

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藉助財富管理試驗區平臺,進一步爭取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推動金融業資源聚集和對外開放。爭取引進更多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資產託管中心等優質資源,打造專業財富管理產業集群。持續拓展與倫敦、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引進境外優質金融資源。繼續辦好青島·中國財富論壇,加強宣傳推介,提高「財富青島」在境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建設未來金融科技中心。持續推進國家金融科技試點城市建設。聚集發展金融科技機構,加快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創新應用和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金融機構進行數位化轉型,綜合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質效。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數字金融服務。加快培育金融科技產業鏈,打造金融科技創新生態。推動金融科技企業與工業網際網路綜合平臺及行業子平臺合作,實現金融與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發展。

今後五年,青島金融業發展前景廣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抓住青島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以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積極推動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攻勢,全力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未來金融科技中心,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注入新的資本力量!

相關焦點

  • 青島繪畫「十三五」藍圖率先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目標:1330   「十三五」時期,國際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一大背景下,青島面臨四大機遇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為我市發展海洋經濟,推進軍民融合創新,建設國內海洋強市和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提供了廣闊空間。
  • 青島刷新上市公司數量紀錄 集齊金融業七大類牌照
    原標題:存貸款餘額雙雙突破兩萬億元16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青島銀保監局、青島證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三五」期間青島金融業發展的相關情況。今年以來,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業務許可牌照,填補了我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空白;青銀理財開業運營,青島理財行業開啟「雙子星」時代;山東港信期貨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覆,是27年來全國期貨行業重新開閘設立的第一家期貨公司,青島法人期貨公司實現零的突破。目前,金融業七大類牌照青島已全部齊全,青島法人金融機構發展進入新階段。
  • 砥礪前行見成效 促進發展作支撐|「十三五」期間海北金融業發展...
    「十三五」期間,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海北州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通過大力推動金融改革和服務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防範金融風險,優化金融環境,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 「十三五」成就巡禮:綜合交通跨越發展
    「十三五」成就巡禮: 綜合交通跨越發展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始終作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和「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舉措,超前謀劃部署、優先推動落實,隴南交通面貌煥然一新,初步構建起了鐵路、航空、高速為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為全市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 「十三五」期間青島開放型經濟高...
    ,各項涉外經濟指標在全省處於優勢領先地位,已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新動能驅動外貿穩增提質靠港而生、因貿而興,青島發展現代國際貿易優勢得天獨厚。「十三五」期間,青島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著力打造大貿易、全鏈條的外貿發展生態鏈條,推動全市外貿穩增提質。持續優化的貿易結構不斷推動青島國際貿易穩增長,外貿進出口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
  • 「十三五」時期青島市涉外經濟指標已全部完成
    ,積極構建全方位、寬領域、高層次的深度融合開放新格局,全市對外開放平臺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全國、全省的引領示範效應不斷增強,全市各項涉外經濟指標在全省處於優勢領先地位,已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 「十三五」時期青島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增長、提質增效
    「十三五」以來,青島製造業承壓奮進,堅持平臺思維、生態思維,運用市場的邏輯、調動資本的力量,建體系穩增長,抓技改促轉型,強創新增活力,聚資源優配置,搭平臺建生態,全面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建設「7+N」產業體系、「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膠東經濟圈產業一體化發展生態,提升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發展,工業經濟運行實現平穩增長
  • 青島實現縣縣通高鐵 「十三五」時期預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095億元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關心監督下,在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朋友大力支持下,市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國務院《「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賦予青島的功能定位,按照市委提出的「市內暢通、中心城區與各區市暢通
  • 青島市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2016開門紅 業務指標大幅增長
    青島新聞網4月28日訊 記者從青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了解到,2016年以來,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積極把握「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發展機遇,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加強財富管理資源聚集、創新發展、環境營造等各項工作,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一是創新政策深入實施。
  • 追求卓越,實現營收利稅雙翻番,今世緣圓滿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標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29日,今世緣在南京隆重召開以「發展高質量,酒緣新跨越」為主題的2021發展大會。會上,今世緣攜手各地優秀經銷商、終端商代表以及重點供應商、投資商、廣告商、文旅電商合作夥伴,共同見證今世緣酒業「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果。
  • 連跨三個萬億臺階 「十三五」期間安徽金融業量質齊增
    人民網合肥12月16日電(陳浩)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安徽金融業發展實現量質齊增。其中,本外幣貸款餘額連跨3萬億、4萬億、5萬億三個萬億臺階;存款餘額連跨4萬億、5萬億、6萬億三個萬億臺階。
  •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高質量發展的資本市場「青島力量」
    「十三五」時期,受益於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島轄區上市公司牢牢把握髮展機遇,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實現了數量與質量的「雙飛躍」。 五年來,轄區上市公司後發優勢和追趕態勢逐步顯現,上市公司家數實現倍增,多項主要指標翻番增長,後備資源培育步伐加快,「青島板塊」的體量和規模顯著擴大。
  • 金融業「加速」賦能創業城市:青島今年以來A股上市過會企業達10家...
    找準穴位、創新打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攻堅金融業「加速」賦能創業城市全省首個存貸款餘額雙雙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10月底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達到15.2%;今年以來A股上市過會企業達10家,創歷史新高;全年新增3家高含金量的金融牌照……耀眼數字的背後,是今年以來青島金融業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
  • 《中國科學》雜誌社期刊SCI學術指標再創新高!
    各刊學術指標詳情 (以刊名字母為序) 2019 IMPACT FACTOR 9.511 國際同學科排名 Q1(7/71) 近年來,《中國科學》雜誌社期刊學術指標屢創新高
  • 「十三五」時期青島市文旅產業發展情況發布 持續深化「詩與遠方的...
    2019年,我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83家單位,實現營業收入1537.8億元,佔全省比重為30.0%,省內龍頭地位突出。隨著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深入推進,2020年前三季度,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活力迸發,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41.6億元,同比增長15.4%,比全國高16個百分點、比全省高15.3個百分點。文化產業持續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 奮進、變革、跨越!「十三五」時期山東氣象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在完備的人才梯隊帶動培養機制下,青年一代亦嶄露頭角,在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經費縮減、競爭異常激烈的大形勢下,省氣象局一名助理工程師申報的項目成功獲批;在「智能網格氣象預報技術研發」和「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兩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中,青年面孔如雨後春筍。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匯就山東氣象事業發展的湧湧春潮。這潮湧,紮根於科技創新培育的豐沃土壤。
  • 粵港澳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④|青島:金融業逐浪全球資本市場
    在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的戰略規劃裡,這句話格外顯眼。12月11-12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活動走進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作為本次行程的落腳點之一,引發媒體關注。相比資源豐富,發展成熟的陸家嘴,金家嶺可謂「後浪」。但縱觀其近年來的發展軌跡,其卻向外界顯示出逐浪全球資本市場的抱負。這份信念從何而來?記者帶您打開問號。
  • 從「五個中心」「七個新跨越」看濟南強省會藍圖
    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大濟南的未來藍圖——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發展質量實現新跨越、改革創新實現新跨越、對外開放實現新跨越、城市品質實現新跨越、治理效能實現新跨越、民生保障實現新跨越;重點在科技創新、高端智造、文化旅遊、生態文明建設、醫療康養、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賦能、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鄉村振興上取得新突破……
  • 文化部明確「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 近日,文化部印發《「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主要指標:到2020年,閱覽室座席數105萬個;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冊;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1.8元;文獻外借8億冊次等。
  • 市委全會 觀察|從「五個中心」「七個新跨越」看強省會藍圖
    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大濟南的未來藍圖——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發展質量實現新跨越、改革創新實現新跨越、對外開放實現新跨越、城市品質實現新跨越、治理效能實現新跨越、民生保障實現新跨越;重點在科技創新、高端智造、文化旅遊、生態文明建設、醫療康養、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賦能、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鄉村振興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