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海外藝術家在華如何辦展?瀋陽一策展商探索新方式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解說】11月28日,一場名為「卡奧斯狂想」的西班牙超現實波普藝術家奧田·聖·米格爾的個人展覽在遼寧省瀋陽市k11藝術館對外開展。豐富飽滿的色彩配合符號化的幾何形狀,如拼圖一般構建出歡樂熱情的作品形象。一場視覺盛宴展現在了觀眾面前。而在這場絢麗的個展背後,則是策展方使盡渾身解數的付出。

  【解說】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海外藝術家在中國舉辦個人展覽十分困難。因此,許多原本計劃好的展覽不得不被迫取消,這讓不少喜愛海外藝術家作品的觀眾們倍感失望。此次的「卡奧斯狂想」同樣歷經艱難,甚至展覽已對外開放,藝術家奧田·聖·米格爾也未能來到現場。

  【同期】瀋陽K11美術館館長 劉思思

  正是因為我們全球疫情這個原因,所以歐洲的藝術家,因為我們現在聖·米格爾這個藝術家是身處在歐洲西班牙,所以他真的是沒有辦法到達我們的現場。但是,藝術家非常用心,他錄了一段視頻,來向大家去傳達以及問候,這次展覽給大家帶來的一些祝福。

  【解說】眾所周知,個展需要藝術家的傾力投入,但是由於奧田·聖·米格爾未能到場,因此整個場地的布置困難度直線上升。為了保證展覽的效果,策展方也是使勁渾身解數。

  【同期】瀋陽K11美術館館長 劉思思

  我們完全沒有因為疫情以及藝術家不能來到現場,來降低我們展覽的整個的一個水平。因為整個過程當中,其實一直藝術家與我們是一個視頻的這種溝通方式,那包括我們線下的搭建,也是以完全非常標準以及非常嚴格的施工圖,來去為我們做專業性地指導。所以大家其實不用擔心藝術家沒有過來,而降低這個展覽的水平。

  【解說】歷經千難萬險,「卡奧斯狂想」終於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對於這場來之不易的個展,瀋陽的觀眾也給予了好評。

  【同期】觀眾 付婉婷

  我覺得這個展覽,就是顏色非常豐富。像我們瀋陽平時的話,到了冬天,其實就是銀裝素裹,沒有什麼顏色。然後這個展覽就是可以給冬日的瀋陽增添一些色彩,也增添一些,對於未來的期待,以及對於這種新年的嚮往,還有春日的憧憬。

  【解說】據悉,此次「卡奧斯狂想」是瀋陽K11藝術館2020年唯一的海外藝術家個人展覽。策展方表示,奧田·聖·米格爾極具特色和沉浸式的互動作品,讓觀眾可以在不同形式、質感、體積的作品中完全釋放感官,希望能在這個缺少海外藝術家個展的特殊時期,為觀眾帶來從視覺導向心靈的體驗。此外,展覽中的多件作品也是首次呈現在中國北方。

  (記者 禹瑞齋 瀋陽報導)

責任編輯:【劉羨】

相關焦點

  • 探索藝術和商業結合新方式 走近甬城的獨立策展人
    多面手獨立策展人  如果說,像孫建東這樣的自媒體人推出的跨界展覽還有些「玩票」的性質,那麼專注藝術展覽的獨立策展人當屬寧波的「專業玩家」。隨著甬城藝術品市場的興起,這一兼具藝術品位、文化創意和商業頭腦的群體正在寧波逐漸壯大。
  • 5G時代如何策展
    原標題:5G時代如何策展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策展在中國」暨201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年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對2019年策展界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新成果進行梳理、總結,探討5G時代如何助力中國策展學科發展、藝術生態持續繁榮。科技為策展帶來機遇和挑戰近幾年,科技類展覽在策展界引發熱潮,許多商業空間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新媒體展覽,「新媒體」「沉浸」等詞彙被廣泛使用。
  • 解讀策展人的思考軌跡 《策展課——策展與設計》在深圳華美術館...
    本次展覽由獨立策劃人崔燦燦作為發起人,邀請37位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和項目提供作品,作為形成展覽的基礎素材,並邀請8位年輕的策展人參與進來,將通過各自的學術背景和觀念構思,將37件作品和項目進行重構式的組合,給出不同的敘述方式和陳列方式,形成全新的策展文本。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9月初。
  • 雲觀展、新策展……博物館探索「多元與包容」的文化角色
    因為疫情,雲端看展成為新的觀展模式。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春節期間,博物館系統推出的2000餘項「雲展覽」閱讀量超50億人次。此次全國博物館共同推出的「國雲展」平臺,雲端資源的共享傳播,打破了地域等條件的限制。
  • 中國攝協策展委員會探討策展行業規範
    會議恰值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舉辦,這是疫情發生後國內舉辦的第一個攝影大展,其策展情況也成為委員們觀摩研討的案例。會上,中國攝影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結合平遙攝影節20年的實踐,就樹立策展行業標準、探索「平遙模式」等話題進行了分享。委員們結合自身工作,圍繞「樹立行業標準,制定行業規範」進行主題研討。
  • 【策展在中國】範迪安在第三屆「策展在中國」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也因此有了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策展同仁們在長沙的相聚,為中國的策展事業發展和藝術實踐的發展共同形成合力。除舉辦論壇外,出版的《策展學叢》也是一本好書,我特別希望策展同仁們看看《策展學叢》,也共同把這本屬於中國策展界的專門刊物辦得更好,通過積累形成中國策展事業發展的學術印記。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昭示著中國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階段,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的裡程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
  • 2020「策展與未來」系列學術座談啟動
    中國抗疫所取得的戰略成果為我們從危機中求新機、從變局中開新局帶來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在疫情蔓延的國際形勢下,在國際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乃至科技各方面都呈現出新的變化的情況下,藝術何為?藝術的策展何為?他歸納出三個方面新的特點:  第一,線上展覽正在成為新的展覽策劃與傳播方式。各種藝術機構加快了線上展覽、雲端美術館的建設進程,今年以來線上展覽成為全球藝術界的一種新趨勢。
  • 2020「策展與未來」系列學術座談 關注全球語境下的中國文化表達
    ,活動採取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中國抗疫所取得的戰略成果為我們從危機中求新機、從變局中開新局帶來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在疫情蔓延的國際形勢下,在國際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乃至科技各方面都呈現出新的變化的情況下,藝術何為?藝術的策展何為?他歸納出三個方面新的特點:第一,線上展覽正在成為新的展覽策劃與傳播方式。
  • 首屆「策展在中國」論壇:策展為城市文化及國際交流帶來什麼
    30年來,我們中國優秀的策展人,無一不是在這種跨學科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策展理念,策展風格,在中國,乃至在國際社會中形成了我們中國的策展學派。 同時,也在這種綜合各學科的優勢下,逐步的形成了一套自身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能夠應對時代的新需要,並有效的推動國家和地方文化發展的一種文化謀略的工作方式和有效的理論體系。
  • 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現場
    由OCAT研究中心發起的「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在上周六剛剛開幕,共展出了六組策展方案,從整體氣質來看,受疫情影響而做出的應激反饋在方案裡尤其明顯,「處於特殊情況下,今年的項目則在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具體問題上進行了深刻而細緻的討論
  • 回歸策展的本體:初論「創作策展」
    如果我們將當代藝術創作分為三個向度:第一度創作由藝術家主導,第二度創作由策展人主導,第三度創作由觀眾主導,那麼本文將圍繞「第二度創作」展開討論。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世界格局將會如何?沒人能預料。疫情後重啟的全球化會是何種局面?亦無人可知。唯一能預料的是人類將在未來長期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她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歷史與理論學者、研究者,並以策展作為她的創意和社會實踐。她的研究聚焦於兩個方面:20世紀60年代作為變革的十年,是如何改變了藝術的本質、社會目的以及藝術家的工作方式;展覽史研究和策展性。她的近期研究項目以批判的視角考察了以時間作為主題的展覽史。
  • 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人跡、城際與世變」(策展人:王歡、王子云),「蘇格蘭高原的獅子——寫作的平行展覽」(策展人:趙玉、龔慧)。 由此,策展人邀請了七位圍繞著不同類型的空間概念展開研究、行動和創作的藝術家,來共同探討如何在地洞與桃花源之間建立新的交錯路徑和映射方式——這也成為本策展提案所要實驗的「空間策展」思路:如何為一系列「空間檔案」建立特定的位置、關係以及情境,讓「空間的檔案」和「檔案的空間」在互為對象和場所的「異託邦」裡相互推動與拓展,而觀者則在穿行往復之中獲得「置身於其中」的感受力,並由此進入關於空間的爭議
  • 一本書,解答你關於策展的一切問題
    內容簡介 《策展人手冊》是一本對策展人、策展系學生以及諸多藝術愛好者而言必不可缺的指南性手冊,書中詳細展現了策展之步驟,即如何從最初的想法落實到最後的場地,其中涵蓋了策展的相關知識——何為策展、何為策展人、策展人分為哪些類型以及如何策劃一個展覽等問題。
  • 胡中華:淺談疫情下出展應對之策
    縱觀麥肯錫、貝恩於2月發布的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的相關報告,「流動性」基本成為經濟下行壓力的核心所在。消費者的流動性受阻,使酒店、餐飲、旅遊、交通等實體經濟短期面臨「業績荒」,生產者的流動受阻也使供給端不可避免地出現放緩。會議產業聯席委員會(JMIC)方面也認為,會議行業因出行和聚集的限制、禁止而直面衝擊。
  • 藝術展覽已經進入了「策展人時代」
    在擔任伯爾尼博物館館長的八年時間,史澤曼平均每年組織策劃12至15個展覽,基本上是前一個展覽剛剛結束,下一個展覽就要開幕,而伯爾尼博物館也在史澤曼這樣高強度的策展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活力的藝術機構。1969年史澤曼策劃了「當態度變成形式」展覽,這個展覽幾乎囊括了在20世紀60年代嶄露頭角或者在70年代還默默無聞的藝術家。通過這個展覽,這些藝術家大放光芒。但是展覽也引發巨大爭議。
  • 對話巫鴻|策展的思想與方法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什麼樣本可以參照,包括我們(指OCAT研究中心)每年做的講座,出版,以及一系列的工作坊,在海外也鮮有類似的樣本。與首屆相比,今年有這樣幾點變化:首先是投稿的數量翻了兩番,參與投稿的策展人除了單人外,還有雙人及多人組合;一些外國策展人也參與進來。第一輪評選出了7個方案,並用了OCAT研究中心的整個空間做一個「入圍方案展」。
  • ...展和合之美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
    青年策展項目的設立既是對雙年展結構的一次有益嘗試和創新,也為國內青年策展群體提供了機遇。青年策展人前沿、創新的策展視野為雙年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新銳的視角。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數字媒介與實體空間的互相補充、多維交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地域限制,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廣泛吸引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產業等領域優質力量參與到雙年展項目中來。
  • 「策展課——策展與設計」展覽深圳開幕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楊智明)深圳華·美術館主辦的「策展課——策展與設計」展覽2019年6月22日開幕,展期持續到9月8日。華·美術館邀請崔燦燦作為發起人,以策展與設計為主題,由37位(組)藝術家和8位策展人組成,以藝術作品展出及策展方案輸出的雙線並行方式進行呈現。
  • 中國策展人生存狀態:策展何為策展人何為
    不想,這麼一改,竟然改進了藝術史。說起來,也算是幸運吧。只是有些遺憾,我後來並沒有繼續藝術家的生涯,而是半途改到了藝術批評,也就離錢財這玩意兒越來越遠了。  其實,正是因為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對當代藝術的思考與追逐,促使楊衛走向了策展之路。